楼主: fgq5910
3888 3

[待分类] 我国企业年金模式的再认识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5.1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我国企业年金模式选择及其原因分析
  (一)我国企业年金模式的选择

  我国企业年金(以前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从1991年颁布《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开始起步,但由于人们对企业年金认识不足,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指引,我国企业年金的发展一直处于混乱状态,停滞不前。直到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我们才第一次对企业年金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释,其中第十条明文规定“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完全积累,个人账户管理模式的本质就是DC模式。即2004年我国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了我国企业年金采用缴费确定型(DC)模式。

  (二)我国企业年金采用DC模式的原因分析

  1、企业年金的定位决定我国采用DC模式的年金计划。

  2004年颁布的《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第一条明确规定了建立企业年金的目的:“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中不难看出,政府对企业年金的定位就是:企业年金是我国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居民老有所养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压力不断增加,单纯依靠政府财政提供养老保障已经不现实。于是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企业养老,也就是企业年金制度,将企业年金制度纳入了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另外,由于我国目前的抚养比例不断上升,代际之间的转移支付的现收现付制的养老模式越发难以维持。从政府的角度看,既然现收现付制的养老模式无法实现,企业年金作为我国社会养老保障社会体系的第二大支柱,同样不可能实施现收现付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企业年金选择了缴费确定型(DC)模式,实行完全积累制不失为一种不错的选择。由此可见政府对企业年金的定位对其模式的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

  2、国际企业年金的发展趋势促使我国选择DC模式的年金计划。

  企业年金制度最早在19世纪初期出现在英国,美国则在19世纪末建立了企业年金制度。企业年金制度近二百年的发展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早期发展阶段,即企业自我管理时期(19世纪);成熟发展阶段,即市场运营与政府介入管理时期(20世纪);综合发展阶段,即与社会保障协调发展时期(21世纪)。在企业年金发展的成熟阶段,世界上主要国家的企业年金运行模式大都从DB模式转型为DC模式,目前只有少数国家依然实行DB模式。

  不难看出,企业年金发展的轨迹就是从企业自主发展、自我管理到政府介入的市场运营管理,再到目前被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二大支柱。从企业年金的运行模式上看,主要经历了从DB模式到DC模式的转型。我国作为企业年金的后发国家,具有天然的后发优势,可以借鉴国际企业年金发展运行模式。由此看来,我国企业年金选择DC模式就不足为怪了。

  二、我国现行企业年金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年金定位出现偏差,未顾及企业利益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第一条中提到:“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从我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的制定不难看出:我国建立企业年金的目的就是为了构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也就是说企业年金制度在我国一出生就被赋予了解决养老问题的使命。

  但是笔者认为,这种企业年金定位忽视了企业年金的历史特点和本质属性。从国际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看,企业年金的产生并不是为了解决养老问题。它是企业的一种自发行为,是企业基于自身管理和发展的目的而设立的。企业年金的本质就是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手段和工具,它本身并不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天然组成部分。只是后来随着企业年金的不断发展,其基金积累规模不断扩大,受益职工人数不断增加,企业年金足以承担起部分社会养老保险的功能时,人们才开始将企业年金的功能上升到社会养老的高度。

  因此,笔者认为我国政府直接把企业年金定位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失偏颇的。解决养老问题本来就是政府的职责所在,然而政府却寄希望于企业发展企业年金,解决部分养老问题。这本身就是对企业年金制度的误读,很难对企业年金的快速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笔者建议相关部门应该重新审视对企业年金的定位,更多的从企业年金的本质出发,从企业的角度去定位企业年金。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做大做实我国企业年金规模,企业年金的养老功能会自然显现。

  (二)企业年金现行模式与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相悖

  DC模式的最大特点在于缴费的确定性。不少学者大力鼓吹发展DC模式的企业年金制度的最大理由在于:DC模式的缴费的确定性,可以锁定企业成本,降低了企业成本的不确定性,便于企业成本管理。其实不然,企业成本管理的实质是服务于企业战略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不是锁定企业成本。企业年金的DC模式要求企业每年支出一笔固定的费用,而不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如果企业在当年经营困难,但由于DC模式缴费缺乏弹性,企业仍然要缴纳这笔费用,致使企业无法降低成本来渡过危机,甚至可能带来破产的危险。综上所知,DC模式由于其缴费缺乏弹性,无法合理的进行企业成本管理,背离了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无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三)企业年金现行模式表现出了与我国传统文化不相适应的一面

  DC模式的未来养老金收益是缴费和投资收益的总和,而投资收益是不确定的,并且投资风险由雇员自己承担。也就是说企业和员工在一定年限内定期定额的向企业年金账户缴费,待到退休时领取的企业年金金额是不确定性的。确定的费用支出换来的却是保障的不确定性,这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偏于保守,追求稳定。虽然从理论上说DC模式的保障性是最好的,它可以规避各种经济风险,比如通胀风险等。但是这种模式与我国文化的冲突短期内是不可协调的,对员工的吸引力不强,DC模式也就失去了其企业管理的功效。

  (四)企业年金现行模式与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DC模式的养老金未来收益取决于缴费和投资收益,由于缴费是确定的,则未来保障水平的高低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这就要求有发达的资本市场,完善的市场交易系统和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只有当资本交易市场完善,有多样化的投资产品可供选择时,企业年金基金才能从投资中获取既定的收益,保证对年金持有人给付养老金和对投资收益的兑现。但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风险控制比较差,投资型产品比较单一,存在较大的系统性风险。目前看来,我国资本市场难以成为企业年金基金的理想投资场所,不足以使DC模式充分发挥出它在理论上具备的各种优势。

  三、调整我国企业年金模式的思路

  (一)综合考虑企业和政府目标,调整我国企业年金定位

  我国企业年金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的前提是找准定位,只有找准了定位才能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年金发展模式,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实现企业年金的可持续发展。

  从国际企业年金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年金的本质是企业实现自我管理的手段和工具。也就是说企业年金的发展主体是企业,发展企业年金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只有当企业年金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它才可能自然而然地服务于一个国家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因此笔者认为,要想正确定位企业年金,就应该更多的从企业的角度去思考理解企业年金。关心企业利益和企业诉求,是企业年金发展成败的关键。

  企业为员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更多的是从其企业战略目标考虑的,有其内在的动因。企业年金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养老的正外部效应,继而缓解政府的社会养老压力。即政府和企业在企业年金的发展的结果上具有殊途同归的一面。因此我们在考虑企业年金定位的时候,不得不考虑企业的因素,甚至应该更多的考虑企业的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企业年金做出正确的定位。笔者认为企业年金的定位应该是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和工具。

  (二)关注企业战略,从企业的角度规划企业年金

  在建立发展企业年金的时候,不能一味的去强调其社会保障功能,而是应该更多的去关注企业年金在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过程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应该更多的看到企业年金在企业管理中的激励效应,因为企业是企业年金的发展主体。当然企业是理性的市场参与主体,它的任何一项决策都不会偏离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年金的规划发展也不例外。所以我们应该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角度去思考企业年金模式选择。笔者认为企业年金在企业管理上具有完善企业职工薪酬体系,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如果企业年金模式选择合理得当,还可以优化企业成本管理,平滑企业利润,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三)开展多模式的企业年金计划,调动企业积极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年金选择DC模式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但DC模式同样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并非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完美的企业年金模式选择。当然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并不存在绝对最优的企业年金计划,只存在相对适宜的企业年金计划。

  目前我国国情呈现以下三种状况:第一,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呈现地区差异、行业差异。第二,我国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实力迥异,企业战略目标不尽相同。第三,由于企业员工所在的行业不同,文化素质高低不等,对风险偏好有明显的差异。因此,笔者认为,我国规定单一的企业年金模式是不合适的,差异化的企业现状需要有多样化的企业年金模式选择。我们不应该强制规定我国企业年金必须采用DC模式,而是应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提供多种企业年金模式供企业自己选择。比如在精算技术允许的情况下,提供DB模式的企业年金计划或者提供结合了DB和DC模式特点的混合型计划。在给出更多的计划模式前提下,企业才可能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企业年金计划模式,也才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用,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这样企业年金计划才会促进企业年金的快速健康发展,最终更好的服务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



作者:韩亮 陈欢 来源:《深证金融》2010年第2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企业年金 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劳动和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体系 现收现付制 企业 模式 认识 年金

沙发
zzh1234 发表于 2010-3-17 14:30: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了。。。。。。。。。。

使用道具

藤椅
葱宝宝 发表于 2010-3-27 16:15: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财会类毕业论文能写这个吗?

使用道具

板凳
licow 发表于 2010-3-28 17:15: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学习一下QQQ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ck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4 1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