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xilie
920 1

克鲁格曼的人民币偏见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粉丝

教授

3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8203 个
通用积分
433.9612
学术水平
11 点
热心指数
8 点
信用等级
6 点
经验
25586 点
帖子
1390
精华
0
在线时间
63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7
最后登录
2024-5-1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克鲁格曼的人民币偏见

2010-3-26

  美国经济学家、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日前在发表题为《拿下中国》(Take on China)的文章中声称,鉴于中国通过低估人民币汇率维持贸易顺差,美国应把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进而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附加关税,最终迫使人民币升值。
   当克鲁格曼以政客的腔调发表上述论调时,我们很难相信他是深谙贸易理论的经济学家。
  美国一再滥用美元霸权
   正如克鲁格曼在文中指出的那样,美国不乏逼迫他国升值货币的手段。
   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美国深陷越战泥潭,面临国际收支失衡、财政赤字飙升的局面。为摆脱困境,美国要求日本和欧洲升值货币,却遭到抵制。作为报复,美国政府1971年8月悍然宣布对进口商品征收10%的附加税,数月后德国、日本等国被迫升值本币对美元的汇率,以换取美国取消附加税。
   1985年,美国基于相似的借口故伎重施,通过《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对美元在随后的十多年间持续大幅升值。
   然而,汇率变动于事无补。自1971年以来,美国经常项目逆差总体呈现不断扩大态势:从七十年代初的收支基本相抵,一路蹿升至出现巨额逆差。而作为牺牲品,日本经济却因汇率剧烈变动遭遇了长期低迷……
   历史已经证明,只要美国仍旧滥用美元霸权,全球消费和储蓄持续失衡,则汇率变动不可能改变美国的收支失衡状况。
   内在矛盾突出
   毋庸置疑,在当今国际贸易、金融市场上,美元的作用无可替代。据统计,美国对外贸易规模仅占全球的16%,以美元支付的国际结算却占全球的53%;当前有60%的美元现钞在美国之外的国家和地区流动;美元在世界主要外汇储备中所占比重数十年来稳定在50%至80%之间。
   美元在支付手段、储备货币功能等方面的唯一性,使美联储成为全球的中央银行,美国得以通过征收“铸币税”等方式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也正是这种唯一性使美国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只有美国保持国际收支赤字才能满足各国对美元不断的需求,而美国国际收支一旦平衡将导致国际清偿能力不足;另一方面,美国国际收支长期失衡必然影响市场对美元的信心,进而动摇美元霸权地位。
   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充分暴露了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弊端,在此背景下,国际社会要求实现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高涨,使美元霸权面临压力。美国此时对人民币汇率频频发难,不免有避重就轻,转嫁责任之嫌。
   美元霸权不应绑架全球经济
   克鲁格曼怂恿美国政府对华采取强硬立场时傲慢地声称:美国不用怕中国抛售美元资产,因为如果美元因此贬值,中国持有的大量美元资产将缩水,美国出口却会因此受益。
   克鲁格曼的言论让人想起美国前财长约翰·康纳利那句幸灾乐祸的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却是你们的问题。”不错,美元霸权是克鲁格曼等人狂妄的资本,更是美国绑架全球经济的绳索。
   因为美元霸权,美国可以长期奉行宽松的货币政策,从政府到个人均奉大举借债、寅吃卯粮,使财政难以为继,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因为美元霸权,美国过去30年对发展中国家大量转移制造业产能,对内热衷于发展“钱生钱”的虚拟经济,使经济结构经历了金融化过程,为金融危机爆发埋下祸根。
   然而,骄傲的克鲁格曼刻意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中美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出口市场,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一旦两国发生贸易战,将使双方蒙受难以估量的损失。
   美国经济学家、欧洲太平洋资本公司总裁彼得·希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克鲁格曼的建议如果成真,将导致“末日般的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克鲁格曼 克鲁格 鲁格曼 人民币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人民币 克鲁格曼 偏见

德善新献;致力于国家经济利益与战略,投融资,城镇化,金融创新,战略与管理方面的理论与实践
沙发
fred110 发表于 2010-4-10 12:11: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它的文章吗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好友,备注jr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9 0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