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工人农民
2247 0

[经济分析入门] 诸子百家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 [推广有奖]

  • 0关注
  • 27粉丝

学科带头人

8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974 个
通用积分
13.0745
学术水平
226 点
热心指数
272 点
信用等级
174 点
经验
62282 点
帖子
975
精华
0
在线时间
168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2-28
最后登录
2023-1-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百家诸子的本质分歧是有为而治还是无为而治

——人类社会究竟是个什么样子?(10)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惫涮急剧变革,各种重要经济问题都提到思想家面前,要他们做出解释和提出解决方案。中国学术思想,源远流长,其源头就在先秦。有源才有流,寻流必溯源。经济思想不但有规范性思想内容,也还有实证性论述。

面对这种现实,老子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无为而治。孔子、墨子、韩非等提出的方案是:有为而治。自秦开始到清灭亡,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儒家和法家有为而治的历史。

第一,
道家老子

老子的书中,都有很多反对知识、反对仁义,反对技巧、反对学习以至赞成没有知识、没有欲望的言论,如:是以圣人之治,常使民无知无欲。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如何理解这些言论呢?道家认为,知识有真假之分,俗学所教导的.圣智、仁义,技巧等,都不是真知识,这些知识只会教人贪欲,去做盗贼,去辩君、牧之分这类迂腐的事。真正的知识是道的知识、自然的知识,要学习这些知识。而宗法封建等级观念、仁义礼俗等等,都是假的知识,必须抛弃,而后才能学到真的知识。如同庄子所说轮扁斫轮,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完全掌握了斫轮之数(术)(《天道》)。认为根据观察和操作经验所掌握到的事物固有之理,才是真知识。这也就是道家道法自然的根本思想。理解了道家的这种根本思想,然后才能分辨道家所主张的是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如此主张,为什么如此反对。例如,老子主张无欲或寡欲,这欲是指不应有的、反自然的贪欲而言。在老子所看到的宗法封建制社会里,这种贪欲是社会不安定的主要根源,所以他主张去掉这种贪欲,或尽量减少这种贪欲,努力保持人们自然需要的一种素、朴生活。

老子绝对不是反对符合人们自然需要的欲望。他曾提出圣人之治,要使人们实其腹、强其骨等等,这是人们健康生活所必要的。除此之外的欲望,就是反自然的,即如庄子所说,会导致以物害己。又如,道家所倡无为学说,往往被视为消极倒退思想,其实这是根据儒家等派学说观点所作的评论。从道家来说,无为是非常积极的,非常根本的思想。因为道家所说的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一切要任其自然,符合于事物的本来态势,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依仗所掌握的权势,违反本来态势,强制作为。像儒家的伦常规范,法家的严刑峻法,都被道家认为是不合自然态势的,都是应该反对的。

老子不是不谈治国的大事,但他指出,爱民治国要生之,富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庄子则指出治人之过,是由于乱天之经,逆物之情,玄天弗成(自然的状态不能保存)

道家的哲学思想和它的经济思想的关系,则显示了另一方面的意义。道家老庄学派不承认贵贱尊卑的礼制,也反对刑赏禁令的法制,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同受道的支配。道就是宇宙万物(包括人类)本来的样子(道法自然,《老子·25章》),因而个人活动乃至国家的治理,都应该顺应自然。据此,该学派主张个人应该少私寡欲(《老予·19章》)、不以物害己(《庄子·秋水》),以求得身心极大的自由。而就治国来说,则应该为无为,事无事(《老子·63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庄二产·应帝王》),反对任何人为干预,主张完全合乎自然行事,以小国寡民为理想社会的模式。道家的全部经济思想,亦不外乎这几点。

老子对欲望问题也很重视。《老子》一开篇就把欲望问题同道和有无一起提了出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上面这段论述,是老子欲望论的理论基础。因此,对老子欲望论的分析还应从这里开始。王弼注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云: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其注常有欲,以观其徼云,徼,归终也。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我们在上节探讨道常无为时指出,无为即顺乎自然。这是一种无任何意志和目的的状态。欲望则是意志和目的的表现。所以无为的状态,就是没有欲望的状态。反之,有为则是有意志有目的的状态,也就是有欲望。因此,《老子》开篇的这段话中关于欲望的观点可以这样来理解:作为天地之始的无,是没有任何意志和目的的,也就是没有欲望。天地之所以能长存,也正在此。所以,人们也只有在无欲的状态,才能了解始物之妙。作为万物之母的有,已是有意志有目的即有欲望的了,不然,就不能生成千姿百态的万物。所以,人们也只有在有欲的状态,才能了解成物之徼。可见,老子既认为人应无欲,也承认人之有欲。老子的欲望论应包括无欲算和有欲两方面的内容。无虽是天地之始,但现实世界的生成却出于有。有了现实世界,也就有了人的欲望。常有欲,以观其徼,正说明人的欲望一开始就同有形有名的万物的生成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老子的哲学思想中,无是最高境界,因而无欲也应是最高要求,即所谓常无欲,以观其妙。老子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37章)。又说:我无欲而民自朴(57章);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8章)。无欲最能返乎朴。朴是然的本性,是最高的品质,能无欲而返乎朴,天下自然安定。

老子说:知足者富(33章)。即指人对物质的追求不可放纵。放纵,则永无满足之日。欲望有节制,纵然所掌握的财富量不多,也就觉得富足了。所以应该寡欲少欲。老子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40章)。是否知足关系着人们的荣辱、祸福和存亡,知足才能常足而无咎,不知足将自取祸殃。从这种观点出发,老子主张去奢,把俭定为三宝之一,企图以此抑制人们的物质欲望。老子认为过高的物质享受,反足以使人心志迷乱;人们应该把物质欲望降到最低限度。

老子在欲望问题上,就是这样从有回复到无的。他既承认人之有欲,又力倡无欲或寡欲。

为无为,事无事是专就人世之道而言的。它是天道自然无为论在人世间事上的运用。为无为,事无事,即以无为为为,以无事为事。它的意思并不是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第63章在为无为,事无事两语后面,老子写道: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说艰难远大的事情,须从易细处着手。易细的事情做好了,难大的事情也就能做。这正好说明老子是主张有所作为,有所事事的;而且是要大有作为。第64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要旨也在为和治,而不是不为、不治。第八章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为政善于治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都是讲的如何才能把政治的事情办得更好。如果没有有所作为的愿望,也就用不着去研究为政行事的艺术了。总之,对于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切不可理解为无所作为,无所事事。然则人世之道的无为,无事所指为何?天道自然无为就是顺任自然的意思。以之应用于人世间事,就是以顺乎自然的态度来处理世事。对于统治者来说,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言或希言。言,谓政令也。魏源《老子正义》云中者虚中。也就是说,政令烦苛容易失败,不如持守虚静。

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思想,表现在社会经济问题上,约有下列数端。

一、天道自然无为,以养万物;人法自然,方有利于社会生产。如果出于人之有为而妨碍了社会生产,那是不可取的。统治者为扩张领土而发动战争,对统治者来说是有为,但却给社会生产和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因此,统治者应该无为,不可好战。不道者,违反自然而有为也。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则是社会经济凋敝,人民遭受苦难的经常性的重要原因。故第7章云: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第53章云;朝甚除,田甚芜。都是由于上之有为。这是违背老子所说的自然秩序的,所以老子谴责这种不道的行为。

在老子看来,所有的人和物都各有其能,各有其用,天下没有废人,也没有废物,必须善为利用,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如何才能做到这点呢?那就是顺其本性,因其自然,随物之能而利用之。

总之,老子对待社会生产的态度是听其自然。他所主张的是在自然状态下之为之事,一切都是那样和谐、平静,进步只能在这种条件之下取得。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无为而治 诸子百家 有为而治 社会生产 经济思想 解决方案 规范性 思想家 老子 中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