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565 0

[经济学论文] 我国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分析与建议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2 个
通用积分
245.4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针对刚刚经历过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危机刺激政策,对我国经济快速步入复苏通道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必须注意到,刺激政策同时也带来了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预期等负面效果,给我国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不稳定因素。反危机刺激政策需要适时退出,我国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才能够实现经济的长久健康发展。  关键词: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反危机经济刺激政策。我国采取的政策主要表现在采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政府投资、鼓励国内私人部门消费和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计划等方面。本文将研究这些反危机刺激政策带来的效果,旨在为未来的政策选择提供建议。
  1  全球经济危机及对我国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为了刺激经济而持续不断地下调基本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导致市场出现巨大的流动性过剩,这种巨大的流动性最终被金融本身所吸收,使得金融产业成为美国最核心的主导产业。美国经济运行呈现过度金融化,金融机构的运作呈现高杠杆化的特征,金融产品及金融机构的高杠杆化运作使整个经济对风险的抵抗能力变得非常脆弱。2003年以来,美国经历了利率的持续上升诱发了住房抵押贷款借款人的信用危机,由此引起了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价格下跌,从而成为金融危机的导火索。原本高杠杆化经营的金融机构的经营被迫出现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如此循环,加剧了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状况的恶化,造成大量金融机构纷纷倒闭或经营陷入困境,从而产生了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从投资和需求两方面都对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金融机构的去杠杆化行为导致了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的大幅度萎缩,给实体经济领域的企业融资带来了极大困难,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另外,金融危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大幅度缩水,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投资和需求两方面的萎缩,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失业率增加,引发了实体经济领域的经济危机。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贸易逆差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其影响便立即通过各种途径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进而对整个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世界性的经济危机通过进出口贸易、资产价格等领域对我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经济危机导致我国出口大幅下降,资产价格快速下跌,国内投资和消费信心也受到重创,经济增长速度开始下滑,我国经济面临衰退的风险。具体表现在:其一,我国出口大幅下降。美国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美国甚至世界大多数进口国的消费信心与消费实力,从而影响了对我国产品的进口需求,对我国的出口造成巨大的影响。从2008年当年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当年我国出口额增速较上年大幅下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出口导向型工厂大量倒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长期主要靠投资、出口拉动,出口的大幅下滑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其二,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我国国家和居民财富大幅缩水。从国内来看,股市和房地产价格大幅下跌,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从国际上来看,美国债市走低,美元贬值,我国巨额外汇储备投资和中资银行外汇资产运用面临缩水风险。
  2  我国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措施
  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是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我国政府在2008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要“立足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并决定“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随后,我国政府开始进行及时、果断的宏观调控和强有力的一揽子刺激计划,促使我国经济快速复苏。通过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对经济进行刺激,通过财政、税收、信贷等手段,鼓励投资和消费,以弥补外需不足可能导致的经济增速大幅下滑。
  具体而言,我国采取的刺激措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①自2008年9月以来连续降低存款利率和借款利率,对储蓄存款免征个人所得税,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小企业贷款,解决企业的融资困难。②出台4万亿的投资计划,具体投向: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作;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等。③提高3486项商品出口退税率,鼓励出口。④调整证券交易印花税,实行单边征收政策,保持股市稳定。⑤推行楼市新政,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住房首贷优惠,购房两年转让的免征营业税,取消城市房地产税等,保持楼市稳定。⑥实行“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下调等举措,不仅带动了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消费层次跃上一个新台阶,对整体经济复苏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⑦推出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为中国经济寻找持续增长的引擎。⑧拨付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支持地方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3  我国应对危机采取措施的效果分析
  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对我国经济的快速恢复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2009年以来,我国的投资和信贷规模实现快速增长,股市和楼市价格迅速恢复,国内汽车和家电类消费品的销售均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逐步上升。各种指标表明,我国经济已经逐步走出了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但是,经济刺激政策并不能提高宏观经济的运行效率,而仅仅是通过刺激经济,重新树立投资和消费信心,帮助宏观经济重回其应有的较高增长。反危机刺激政策在带动经济复苏的同时,将不可避免地带来可能的资产价格泡沫、通货膨胀以及政府财政赤字等一系列负面作用。
  从财政政策来看,此轮刺激政策中,我国政府大量运用扩大政府投资、减免各种税费鼓励消费等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拉动投资和鼓励消费。但必须要注意到,该政策同时也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大量的政府投资在短期内对我国政府的财政收支平衡造成压力,从长期来看,一方面,若政府投资无法实现预期效益,则可能引发政府的财政赤字。另一方面,大量的政府投资可能助长通货膨胀的发生。税费减免的政策,同样会对我国的财政收入造成一定影响,从而也对财政收支带来压力。
  从货币政策来看,此轮适度宽松的信贷政策对鼓励金融机构信贷产生重大影响,我国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创历史新高,对抑制资产价格快速下跌、拉动投资和消费等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必须注意到,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我国已经呈现出比较明显的流动性过剩特征,资产价格已经开始出现快速上涨,具体体现在楼市的价格在2009年以来出现了爆发性的上涨,而上证综合指数也出现了1倍以上的涨幅,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重新显现。发生该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我国新增的巨量资金大量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而对实体经济的投入有限。
  总体上来看,本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本轮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的最主要原因,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则对我国通货膨胀预期的形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资产价格快速上涨会对私人消费造成挤出效应,不利于扩大内需目标的实现,同时,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也可能会通过传导机制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但在短期内,资产价格的上涨可能对过剩的流动性起到蓄水池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4  对我国当前经济政策的一些建议
  我国目前经济危机的关键问题在于长期坚持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结构导致国内有效需求不足,而当前我国的刺激计划的着眼点仍然在经济增长速度上,对改善经济结构和拉动就业作用不是很大。建议我国利用相对有利的财政状况将重点放在提高普通民众的收入、刺激国内消费等方面,信贷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向经济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支持,并以此为契机改变经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不良结构。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短期的危机应对,也有利于长期的经济增长。
  总体而言,无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或是宽松的货币政策,尽管对经济快速恢复投资和消费信心会起到很大作用,但其负面作用同样明显。如果在经济恢复增长之后仍然维持非常规性的经济刺激政策,可能会带来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货膨胀,也可能会造成财政赤字的不断恶化。因此,我国政府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适时退出经济刺激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是一种短期行为,宏观调控具有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取代国民经济运行的自身规律,要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根本问题,主要还是依赖进一步深化改革。



作者:西南财经大学 王苏望 来源:《中国市场》2010年第9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刺激政策 经济刺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战略性新兴产业 2003年以来 危机 建议 效果 经济刺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2 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