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409 5

[经济学教育] 大学精神,不只是大学独有的思想财富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79 个
通用积分
243.60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0年07月01日 15:01 来源:现代快报   【字体:↑大 ↓小】
  近年来,我国围绕大学精神的探讨非常活跃,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都在呼吁“树立大学精神”、“反省大学精神”、“回归大学精神”、“重构大学精神”。大学精神第一次引起如此高度的重视,展开如此广泛的讨论,这是一件大好事。它反映了我国社会的文明进步,也预示着大学的振兴繁荣。

  我国传统教育理念
  我国儒家经典之一《大学》开宗明义,首先论述了大学的总纲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讲的“大学”是指成人之学,讲的是人们修身养性、成才立业、治国安邦的道理。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就在于彰显人的高尚道德,使人们弃旧图新,弃恶扬善,并且不断进取,精益求精,以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在“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条纲领下,进而纲举目张,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条目,这八条可以视为知识分子循序渐进、成才立业的行动路线图。
  《中庸》是我国又一部古代教育学经典之作。它的核心思想是引导人们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培育高尚的人性、理想的人格,追求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最终成为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理想人才。
  《中庸》提出求学的基本方法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广博地学习,仔细地探究,谨慎地思考,明晰地辨别,切实地执行。
  《中庸》还阐述了自我修养的主要原则。一要慎独自修,二要忠恕宽容,三要至诚尽性。这样,才能参天地,育万物,尽人性,做到“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惟博厚,方能承载万物,海纳百川;惟高明,方能维系日月星辰,普照众生;惟悠久,方能生成万物,长久无疆。
  另外,《易经》中提出“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论语》中提出“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师说》中提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些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对形成当代的大学精神,仍然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今天,一些大学仍然把一些传统理念作为自己的校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复旦大学的校训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四川大学的校训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东南大学的校训是“止于至善”;中山大学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大学精神的特征
  大学精神是在大学长期发展的历史中逐渐积累起来的精神财富,是久经检验为大学公认的价值原则和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
  近代大学诞生近千年来,人类社会发生了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科技革命、知识经济等重大变迁,大学的规模、功能、社会使命、与经济社会的关系以及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历史上,大学发生过两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
  第一次是19世纪初由德国洪堡大学引发的大学革命。当时,普鲁士教育大臣、著名学者威廉·冯·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后改名为洪堡大学。他奉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原则,摆脱了宗教、政府对大学的控制,使大学具有了真正的办学自主权。他主张大学应以完全的知识和纯粹的学术为目的,大兴科学研究之风,使大学的功能从单一的人才培养扩展为教育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确立教学与科研合一、全面推行人文教育的办学宗旨。这种崭新办学理念的推行,打破了长期沿袭的修道院式的办学传统,改变了大学僵化保守、停滞不前、危机重重的局面,不仅使大学焕发出巨大生机,而且带动德国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迅速步入世界前列,使德国一举成为工业强国。因此,洪堡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可以说,没有洪堡大学就没有光辉灿烂的德意志文明。洪堡办学模式很快传播到欧美各国,成为众多大学效仿的榜样。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期间,正是参照了洪堡模式,实现了北大从旧式学堂向现代大学的转变。
  大学的第二次飞跃发生在美国。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的大学在参照洪堡模式的基础上,开始了新的探索。一是推崇民主化、个性化的理念,要求大学尊重个性权利,保护个性自由,充分发挥个体价值,激发个体的创造活力。二是积极拓展大学功能,推动社会服务,促进大学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知识经济密切结合互动,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随着依托大学而建立的“硅谷”、“大学城”、“工业园”的异军突起,人们对大学的作用刮目相看。大学也从与社会的紧密结合和卓有成效的社会服务中获益无穷。
  由美国领军的这一轮大学改革的创新价值,就在于它打破了象牙塔式的办学模式,把大学的社会功能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这两大基本功能,扩展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这三大基本功能,把原来实行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扩大到教、科、经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从而使美国一些大学超越欧洲的老牌大学,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活力最大、实力最强、财力最旺的大学,并促使美国成为世界科技革命的排头兵、知识经济的领头羊。美国大学改革的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使大学第一次从社会舞台的边缘走向社会舞台的中心位置,大学不仅只是知识的殿堂和学术的圣地,而且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成为引领社会前进的一支先锋力量。像哈佛大学等大学形成的这种英才荟萃、学术繁荣、硕果累累、服务卓越、影响巨大、财源茂盛的景象,是以往的大学难以想象的。
  在由德国和美国引领的这两次大学改革中确立的理念和积累的经验,无疑应当在大学精神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在大学的历史中,也经历过经院哲学主导、宗教神学主宰科学的黑暗时期,经历着政治强权粗暴干涉,摧残知识、摧残人才的不幸年代,出现过大学与世隔绝、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问题,发生过大学急功近利、流于世俗的庸俗化倾向,这些失误也应在今后的大学发展中切实纠正。
  大学精神应当反映出大学的特质,服从服务于大学的社会使命,体现出教育规律、学术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凡是有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的理念,就是符合大学精神的正确理念。凡是不利于出人才、出成果的理念,就是违背大学精神的错误理念。对大学来讲,大学精神就是核心,是灵魂,是生命线,是奠定优良校风学风的基础。它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普照和渗透到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为学校的生存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而且对每一个师生的思想行为、精神面貌发挥着持久的作用。如果没有共同遵循的大学精神,大学就会失去航标;如果没有自己的个性,一所大学也不可能立世扬名。
  大学精神,不只是大学独有的思想财富,而且应当是社会共有的精神文明。民主的制度,宽容的环境,开明的政府,这是大学兴旺、学术繁荣的必要社会条件。如果一个国家想造就出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师、一流的科技文化成果,那就应当对大学精神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尊重科学知识,尊重各类人才,尊重思想自由、学术自由的环境,尊重大学的办学自主权。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临终前提出,近几十年我国为什么产生不了卓越的科技文化人才?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发人深省。但愿我们的政府和社会、学校和人才,都能以严于律己的精神找准问题,切实改进。
  大学就是大学,它有着与政府部门、与企业单位、与军队不同的特点。我们不能把大学当成政府的附属品,把“官本位”引入大学;也不能把大学视同企业,让商品交易、赢利至上的原则支配大学的活动;更不能把大学当成军队,要求处处整齐划一,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对大学中经常冒出来的那些奇奇怪怪的人物,那些“离经叛道”的想法,那些挑战权威、不守规矩、不满现状、不合时宜的现象,只要无碍大局,不妨多一点忍耐,多一点宽容。
  大学是人类文明延续的基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堡垒,是社会前进的灯塔。大学精神应当体现出本国特色和本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凝聚人类文明的最高成果,代表最先进的时代精神,始终成为引领社会文明潮流的方向标。大学长生不老、长盛不衰的基因,就在于它始终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联结点上,民族与世界的联结点上,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联结点上。
  塑造当代大学精神
  长期以来,我国对大学精神的宣传教育非常薄弱,人们对于大学精神缺乏了解,缺乏共识,更缺乏必要的理解和尊重。失去大学精神的大学,不可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过去一度在“左”的指导思想下,把大学当作阶级斗争的战场,当作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教育思想,以及世界各国创造的大学理念,采取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一概加以排斥。离开人类共同开拓的大学文明发展大道,大学的发展必然要走很多弯路,交很多学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获得了历史性的大发展、大跨越。目前中国拥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各类高校有2600多所,在校大学生突破2900万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需要大学精神予以引导和规范。大学改革发展中发生的种种困惑、争论和偏颇,需要对大学精神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梳理。正在迅速走向现代化和世界化的中国大学,也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树立举世公认的大学原则,逐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发展道路。
  我们应当塑造什么样的当代大学精神呢?
  求知、求实、求真、求新的精神
  大学是专门传授知识、探索真理的地方。因此,大学精神应当首先体现在对待知识和真理的态度上。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它的重要职能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聚集古今中外各种知识,融汇人类各种文明遗产,交汇社会各种观念思潮,在各种知识的交汇交流、争鸣碰撞中催生出新的思想火花。一所大学的实力,首先是看它拥有的知识容量,以及创新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水平。
  在大学中,应当充满旺盛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大学应当比任何地方都更加尊重知识,更加尊重有知识的人;应当比任何地方都更加懂得知识的价值,坚信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国运。如果像“文革”时那样,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那还办什么大学?那是对大学精神的背叛!对于求知求学,基本的态度应当是“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大学科学研究的使命就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在某种意义上说,探索真理比拥有真理更可贵。探索真理的前提是具有怀疑和批判精神,不迷信,不僵化,不固执,不盲从,勇于突破现状,挑战权威,超越过去,标新立异。从事科学研究有一个三段式的思维方式:第一,提出“为什么”;第二,弄清“是什么”;第三,知道“怎么办”。学会这种思维方式,对所有的工作都大有益处。一个好教师,“最有效的教育方式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提问”(苏格拉底语)。当人们提出“为什么”的时候,探索真理的过程就开始了。
  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就是“实事求是”,前提是“求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目的是“求是”,找到“规律”,找到真理。讲真情,报实数,讲实话,这是最基本的科学作风和科学道德,而弄虚作假则是科学工作者不能容忍的道德堕落。
  科技发明的一个特性,就是“独一无二性”。它永远只承认第一,从来不承认第二。因此,在大学的科学研究中必须以创新为生命,鼓励原创,勇争第一,永攀高峰,不断超越。
  找到真理固然不易,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往往更难。正像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入口处,正像在地狱的入口处一样,必须提出这样的要求:这里必须拒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从古到今,不知有多少科学家因为发现真理而受到迫害,因为宣传真理而受到打击,因为坚持真理而牺牲生命。在大学中,应当大力倡导为真理而斗争的精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大学精神 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传统文化 知识就是力量 在校大学生 财富 大学 经典

已有 2 人评分经验 论坛币 学术水平 热心指数 信用等级 收起 理由
feijian0000 + 1 + 1 + 1 写的精彩 ,支持!
sfhsky + 20 + 20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经验 + 20  论坛币 + 20  学术水平 + 1  热心指数 + 2  信用等级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yaguangbing 发表于 2010-7-2 00:23:5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大学精神确实啊很缺失啊

使用道具

藤椅
yhdang 发表于 2010-7-2 00:24:0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sdsvbnmhhjj
dyh

使用道具

板凳
rrx6658 发表于 2010-7-2 00:27: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诚哉斯言……

使用道具

报纸
yhdang 发表于 2010-8-8 16:12:2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把很多次 深咖啡看吗分开看见了  钢结构
dyh

使用道具

地板
feijian0000 发表于 2010-8-15 20:01: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好啊  大学之道也!
[img][/img]读书要先博而后渊,知识才能相互印证。故步自封,必将粗陋浅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2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