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阎长寿
4788 34

《资本论》的最新发展成果--全世界没有搞清楚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宏观经济规律!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3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60 点
帖子
43
精华
0
在线时间
5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7-19
最后登录
2010-8-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全世界没有搞清楚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宏观经济规律!!!

解读经济(危机)问题

作者:阎长寿

目录

1、概述
2、对经济(危机)问题的认识
2.1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微观观察
2.2市场货币的单向流出
2.3资本的积累及经济(危机)问题的全面描述
2.4管理问题对经济(危机)问题造成的促进作用
3、劳动成果的分配原则

3.1资本的价值
3.2劳动成果的按劳分配原则
3.3劳动价值的计算依据
4、经济(危机)问题的解决办法
4.1解决生产、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问题
4.2其它一些相关问题的认识
4.3解决对市场经济的依赖问题
5、经济学的定义

正文

1、概述
经济危机就是由一定的经济问题由量变发展到质变后各种问题全面集中爆发的表现。也就是说,经济危机在爆发前必定有很多经济问题的积累。导致经济危机最终爆发的经济问题就是一个本质规律,多个间接影响:一个本质规律就是,资本的无限积累与储蓄的无限增加引起的市场货币单向流出(而非市场内循环流动);多个间接影响就在于生产、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
我们还是先简单回顾一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观点吧。
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本原因中最首要、最重要的问题,早在150年前马克思就已经认识的足够清楚了,只是由于讲得不是很透彻,没有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和进一步认识,只是跟着马克思的思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了阶级剥削的问题上。加上对共产主义理想社会的设想没有任何实践经验,马克思不可能对所有问题都给出一个非常详细的解答。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观点可参见人民日报2009年7月15日发布的《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基本观点》:
“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种制度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相对于劳动者有效需求的过剩。导致危机的最深刻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剩余价值,资本主义企业一方面不断增加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尽可能压低工人的工资。这样就形成了生产的无限扩大和普通劳动者购买力相对不足的矛盾,需求增长经常赶不上生产增长,从而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2)“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使社会再生产的正常条件遭到破坏,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得到强制性解决,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得到暂时恢复,为新的增长奠定基础,直到下次危机爆发。”
以上观点对于改革调整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来看讲得不是很透彻,但最主要、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讲到了。而且我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要建立共产主义国家制度,完全放弃资本主义,他认为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免经济危机,而并没有太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而从我们今天的发展来看,建立共产主义国家制度是非常正确的,但在一定发展阶段和一定的经济领域我们还需要资本主义管理方式为经济发展服务,还需要“资本主义”为“共产主义”打工。这样一来我们就不得不深入分析资本主义管理模式下的经济(危机)问题的本质,以及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完整办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宏观经济 经济规律 全世界 最重要 资本论 宏观经济 资本论 规律 全世界 成果

沙发
风雨征程 发表于 2010-8-2 14:55: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他内容呢  怎么就这点啊!??

使用道具

藤椅
阎长寿 发表于 2010-8-2 15:01: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请稍等等!!!

使用道具

板凳
阎长寿 发表于 2010-8-2 15:02: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对经济(危机)问题的认识
2.1经济危机爆发时的微观观察
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信息的蔽塞,生产规模的盲目扩大,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增加,渐渐超出市场需求量(我们这里暂时有意的先抛开宏观的本质规律认识),产品滞销或销售不出去立即引起一连串的经济反应。这首先从某个或某几个行业开始发生。因为过多生产的产品滞销或销售不出,职工收入无法保证或减少,或直接的企业裁员,生产也无法继续正常进行。职工收入减少,引起消费减少,自然影响到其它行业的产品销售及生产;生产无法正常进行,自然引起原材料供应行业、产业或其它相关行业、产业的产品销售及生产。整个经济市场形成连锁反应,如此恶性循环。最有爆发性的是,整个社会因感到经济的不安全感而出现消费谨慎,减少非基本生活的消费,同时也出现投资谨慎,整个经济系统形成的恶性循环全面、急剧爆发。
大家把这个现象理解为信仰危机。就算是这样,那也是信仰所指向的对象出现了问题,而不是信仰者有问题。即使这个时候没有出现消费谨慎和投资谨慎(假使人们都麻木的,没有这个意识),在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危机同样会在今后的一天爆发(而且后果更加严重)。
经济危机爆发时,表面上看是大家手里都没有钱买东西,都等着卖了自己的产品手里有钱了再买对方的东西(从行业群体角度讲)。那说明是货币量少了,政府应该补充发行货币。凯恩斯理论就是这样做的,结果造成了通货膨胀,这是没有看清楚根本问题的结果(这种货币的缺少能够用货币增加发行来弥补吗?那可是一个无底“洞”,更重要的是其“洞”内货币随时会倒流出来制造经济市场的灾难)。

使用道具

报纸
jrzw001 发表于 2010-8-2 15:03: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1# 阎长寿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也;有术无道则止于术!

使用道具

地板
阎长寿 发表于 2010-8-2 15:07: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2市场货币的单向流出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其本质是什么呢?马克思理论为生产过剩,凯恩斯理论为需求不足,实则基本上都是一个道理,但反映了两种不同的经济思维与观点,同时在实践指导方面又是两个不同的问题。马克思在生产关系与分配关系上找答案,凯恩斯从消费再被迫到分配(含交换)上找答案。自然是马克思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虽然马克思还是凯恩斯的“前辈”),或者是因为凯恩斯有心或无心的资本主义阶级立场的唯心思想。实际在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同时存在的。
生产力提高了,生产出的产品超出需求,这很正常,这个问题后面再谈(减少劳动时间,即减少劳动生产的问题)。需求不足有两个方面:首先,企业每一阶段的利润都不会全部进行分配,是要留一部分继续积累的,这是资本主义投资的本性。可消费货币自然是永远少于生产出的商品(这一点在马克思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本质时已谈到)。或者说市场上每发生一次买卖交易,都会有一部分货币转换为资本而流出市场(指消费性交易市场)。如此循环,市场货币会越来越少,资本货币会越来越多。或者说生产能力成增长趋势(受消费以外的资本积累、技术改进、管理完善等因素影响),消费能力成下降趋势。其次,大家的收入也往往不会全部拿来消费的,有条件时都要进行尽可能的储蓄积累(不针对合理储蓄积累。不合理储蓄往往还转向资本市场,如目前对商品市场影响比较大的房地产领域)。对于后者,美国提倡的超前消费与低储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解了矛盾,但经济危机还是没能避免。
只要资本积累和储蓄在持续增加(有无限增加的趋势),货币就在单向流出,市场货币就在减少(这种减少是不能靠政府发行货币来弥补的,因为超出了政府的可控制、可稳定能力范围),经济问题就存在着,经济危机就会有爆发的一天。如果过多发行货币,不是造就通货膨胀,也是造就过多货币泛滥而扰乱经济市场。
资本的积累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那么为什么在某些时候它又没有出现什么问题,经济又发展的很好呢(这也是遮挡我们视野的关键所在)?因为在生产力正常发展的过程中,生产与消费的不平衡靠货币发行来弥补了,即政府系统人员先消费或政府采购或政府投资来弥补的。这个过程本来就需要增加市场货币,本来就需要积累资本,资本积累是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当然不会出问题。这个时候的政府(含系统机构及人员)更像一个市场参与者,而非管理者。而这个过程不是无限发展的,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资本积累已经完成(其实也并非完全完成,只是此时的再积累不能很好用于实处,这个问题后面再谈),政府就可以靠税收财政来维持政府系统的开支,不合理的、过度的发行货币必然会出问题。
每一次的经济危机都会给生产力造成巨大的强制性破坏,同时也解决了过剩产品,然后整个社会又可以进行生产力的发展。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爆发的根本所在(这一点也是马克思早已谈及的)。
我们可以通过一定措施来缓解这个矛盾,但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经济危机是无法解决的。如果其措施不得当,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畸形措施,往往还可能埋下更大的隐患,这又是大、小经济危机的大、小周期的问题。不过有些措施还是积极的,如各种被迫性的分配调整(但积累还是在进行),这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这也是资本主义国家经过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后能振作起来的原因,但还是没有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本本质。分配问题解决一部分以后,资本积累的根本问题并没有解决。生产能力的发展依靠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经济危机的巨大代价来进行的,而经济危机的最大受害者却是广大的普通劳动者和部分 “不幸运”的小企业。
如果人们保持一定适当合理水平的储蓄(市场容量及抵抗不稳定因素的能力决定),是可取的,而且是积极的。到了一定程度后要稳定下来不会对市场产生破坏性影响,若达到了无限增加的趋势就会出现问题。这个问题跟资本积累对经济危机的促进是一样效果(特别是转向资本市场以后)。

使用道具

7
victomu 发表于 2010-8-2 15:27: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知道怎么回事,看到马克思我就觉得不舒服!

使用道具

8
阎长寿 发表于 2010-8-2 17:03:1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马克思没把一些 很基本的认识问题清楚的向大家解答  这不能怪他   他不可能把所有的工作都做完了 不可能把小学老师的工作都做了    只能先做主要的    要怪只能怪  大家的认识能力 吧

使用道具

9
阎长寿 发表于 2010-8-2 17:04:4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3资本的积累及经济(危机)问题的全面描述
    《资本论》是马克思毕生精力的巨大成果,为什么一个资本问题会涉及到那里多的内容呢?因为资本管理的问题是经济学中一个非常重要、非常中心的问题,几乎经济学的一切问题都跟资本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没有对资本问题有一个足够的认识,就没法对经济学有一个足够的认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讲,科学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规模性的机械化大生产,社会化的分工与合作,各种资源用资本来进行组合是一种最简单的管理手段,这就需要企业首先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如果是国营企业,那么它的出发点是跟实际需要相一致的,就是要组织生产,为大家创造财富。而且,国营企业的资本积累也非常简单,很多资源本来就属于国家的,属于大家的,直接就可以进行资源配置与组合。但国营企业的弊端问题大家都很清楚,所有权不属于管理者,那么管理权多放与少放给管理都是问题。放权过多会造成监督缺失,产生腐败,放权过少会增加大量重复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管理效率。或者说这种权力分散造就了管理者的精力大量消耗在管理制度的阻碍和利益争夺之上,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
私营企业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在生产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宽松的经济政策,让部分人先富起来,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进行生产组织,牺牲了较小一部分的不公平与剥削(指正常情况下),节省了大量的管理成本,有效组织了生产的进行。从另一方面讲,企业如果管理得好,不管它是属于国家还是私人,那都只是一个形式,实际都在为社会服务:有效的对社会的各种资源进行组合与利用,解决就业,为社会生产产品,缴纳税收支持公共事业,以及培养人才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等。这也正是企业的价值所在。
但私人企业积累资本的目的不是那么高尚的,这在产生之初就是那样的,它有它自己的需要,那就是赚更多的钱(至于赚越来越多的钱干什么,可能他们自己也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多少钱)。只要生产在进行,资本所有者就要增加自己的积累资本,否则他就不会参与这样的生产。这就出现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其矛盾的结果就是经济危机的首要根源。
从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资本的积累是为了更好进行生产,但是当这种积累达到满足以后,其企业创造的利润主要就是要用来进行分配和消费了,部分少量的再积累也是要根据生产更新及调整等社会的需要来进行的。但现实中却并不是这样的。
市场上卖不出去的商品从消费需要的角度讲,那是为消费者准备的(指有效需求不足时);但从分配的角度讲,如果卖了钱以后是要给资本家积累资本所拥有的,或者说是昨天卖的钱本该分配给消费者的已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在经济循环系统中产生了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生产与消费倒是对称的。至于生产与分配是否对称,那就要看大家认为那些卖不出去的东西本是普通劳动者的劳动成果还是资本家的劳动成果了。如果大家认为是资本家的劳动成果,我们就只能说这些资本家太有“能”了,创造出那么多自己消费不完的财富,而普通劳动者需要消费那么多的财富却没有能力去创造)。这样一种生产、分配与消费的不对称自然不能形成货币在市场内的循环流动,自然不能形成生产、分配与消费的持续进行。
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把经济危机的根源描绘得更形象一些:
(1)企业对利润的追求是以货币的形式来进行的,而不是实物。货币是什么?是我们进行产品交换的媒介,对整个社会来讲不是财富本身。市场货币的数量是有限的,是跟经济的水平相一致的。人们要对有限的货币进行无止境的追求,这哪能不出现问题呢。   
而为什么大家都积累货币不储存实物呢?因为道理有两个,一是货币可以随时购买我们需要的各种资源,可以进行继续投资(大概是凯恩斯说的“灵活偏好”);二是储存实物会无限制的增加储存成本,却不能增加产品价值,甚至根本就无法储存(如服务类“产品”)。或者说储存的任何实物,在市场变动的情况下,在社会不需要的情况下都有可能成为不值钱的东西,只有及时将商品销售出去变成货币才算真正完成了其劳动生产,才算真正实现了其商品的价值。货币的有限性也与实物不可储存性(自然就是有限性)是一致的。实际上最能储存的财富是什么?那就是属于大家的生产能力。一时消费不了的东西就是我们不该生产的东西,已经生产出来的东西就是应该“想办法”让需要的人及时消费掉的东西。只有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消费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市场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市场容量充分发挥出来,储蓄容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大家的储蓄需要(但始终有一个限度)。
或者说这里涉及一个长时间跨度分配交换的难点。一方面,资本积累者及过度储蓄者总是希望自己现在尽可能多的储蓄,这意味尽可能多的实现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考虑是否分配合理、是否剥削等问题),而消费又要放到尽可能远的未知的未来时间。这就必然有相应的人今天消费,在相应未知的未来进行劳动(这里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式举例。也不过多考虑其消费及劳动生产的产品类别这样一个其次的问题)。这本身已加大了经济市场运行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总是不均衡的,现实中本来就不存在足够大家选择的交换对象(这也与货币发行及大家的安全感因素的“恶性竞争”相关)。这就产生了市场经济的无序与混乱状态。
(2)不仅是企业,就是所有人都希望钱越多越好(这里还不考虑转向资本市场参与剥削性按资分配)。因为经济往往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了一定的储蓄,在面对各种危机时就能很好的度过难关,避免这种危机的影响。而危机往往又是这种过度储蓄和积累加重的。这是一种逃避少量的社会责任(或者只是因为大家的担心与害怕),而增加社会更大责任的表现。
对于企业还有这样一个问题。经济的发展不可能是直线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结构调整与转换,调整与转换过程中会增加许多无产出的成本。这本来在很大程度上应由整个社会一起承担的,有过度积累的企业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逃避这个责任,同时也远远加大其它企业的责任,直到压垮这些企业,直到最后让广大人民承担。
(4)资本积累趋势对货币的追求就好比是菏泽而渔。本来水里养了足够大家吃的鱼,你吃多少就打捞多少,大家永远都有鱼吃。可是贪婪的结果是把鱼苗都打捞完了,让大家都没有鱼吃或秋黄不接不够吃。我们捕鱼的前提也要好好养鱼,捕鱼不能捕鱼苗,不能捕繁殖期的母鱼,不能捕到影响鱼的繁殖再生能力。
资本家给劳动人民发工资时总是希望尽可能的少,卖商品时总是希望价格尽可能的高,不想往劳动人民兜里装钱,只想从劳动人民兜里掏钱。就像劳动人民留着养老的钱,留着用于一些必不可少的开支的钱,投机者都想尽一切办法去赚取和剥削(剥削消费者的认识问题后面谈),逼迫他们拿去买高价房,拿去支护巨额的医疗费,拿去应付投机者的各种贪婪。
(5)“天堂里的人为什么那么快乐,因为他们都用很长的勺把食物往别人嘴里喂”。市场经济对这样一个道理再合适不过了,而我们完整的市场秩序没有真正建立。
(6)对于发展经济,资本主义方式就好比打江山还是把好手,但对于守江山是没有开窍的。也有人说“资本主义是挣钱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分钱方式”,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钱没有分好自然不利于进一步的挣钱。
以上经济危机的本质是从群体(资产者与无产者)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考虑的,地区之间的贸易及国际间贸易也适合于这样一个道理。

使用道具

马克思主义者加油!!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