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ldchild911
802 0

吃,一大惊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讲师

8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836 个
通用积分
0.4800
学术水平
33 点
热心指数
32 点
信用等级
15 点
经验
15163 点
帖子
53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96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8-20
最后登录
2021-10-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关于吃,我们从来不缺新闻,让人忧心的那种。最近关注度最高的有两条:一是民众食用盐加碘可能有过量的风险;二是近期颁布的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中,蛋白质含量、菌落总数等细分指标均低于1986年的国标。“一夜倒退25年”引发争议。
  几十年来,吃一直就让人不省心,前些年是因为短缺,这几年我们又因为食品安全而忧心忡忡。我们现在基本对每一类食物都充满警惕——食用油有可能是经过提炼的地沟油、牛奶中至今不能完全杜绝三聚氰胺;面粉中有增白剂——使用此种添加剂仅仅是为了面粉白得好看,但吃多了会造成苯慢性中毒。还有中国人食用最普遍的米,最新的报道是,90%以上的泰国香米都是“山寨”版的。更可怕的是,有些香米,本身只是储备粮和陈粮,是被商贩用输液管加入化学香精制造出来。蔬菜中农药超标,更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吃,总是频繁地让我们一大惊。我们付出的代价也甚是惨重。大头娃娃、结石宝宝的出现,让人意识到,我们根本无力保护自己的孩子。据专家估计,我国每年有几十万人发生食物中毒,1/3的癌症是吃出来的。其实我们也自身难保。
  如何不再为吃而一大惊,政府也可谓煞费苦心。这两年先出台了《食品安全法》,又成立了由副总理挂帅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意在抑制频频出现的食品安全事件。但是积弊太多,彻底解决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还需要很长的过程。
  我们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显然还不够多。德国是世界上食品监管最严格的国家之一。早在1879年,德国就制定了《食品法》,目前实行的《食品法》包罗万象,所列条款多达几十万个。为了保证国家制定的《食品法》得到实施,德国设立了覆盖全国的食品检查机构,联邦政府、每个州和各地方政府都设有负责检查食品质量的卫生部门。
  尽管我们涉及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也有几十部之多,但因为部门立法,数量众多的法律规范并不能协调起来甚至出现冲突,没有构成一个“从农田到餐桌”的规则系统。在执法部门上,我们也有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等9个部门对食品安全负有监管职责,但又缺乏一个权威主体负责所有的食品安全执法,每个部门各管一块,有各自的利益诉求,很容易出现监管漏洞,导致部门扯皮推诿现象。甚至有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对食品制造企业的违法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屡屡现身的“毒奶粉”就是一例。2009年底至2010年初,就曾有多家企业被曝出产品三聚氰胺含量超标,且都是使用2008年未被销毁的问题奶粉作为原料。“毒奶粉”阴魂不散的根本原因就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执行销毁存在漏洞。
  另外在制定相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标准时,因为利益的博弈导致法律、标准妥协的痕迹太过明显。新乳品安全国家标准之所以出现如此大的争议,就在于其是妥协的产物。政策制定者将标准的倒退解释为尊重现在国内养殖现实,符合中国生乳生产实际,其出发点是保护奶农。但如果国人对国产牛奶失去信心不去购买,奶农会因为这个标准的保护而不倾倒牛奶吗?那这些滞销的低标准牛奶又将卖给谁?
  值得肯定的是,此次食盐加碘标准调整就是一个好的政府监管范例。政府不是采取惯有的亡羊补牢的方式,而是事先预防。食用盐标准的发布,源于卫生部日前发布的 《中国食盐加碘和居民碘营养状况的风险评估》报告,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成立后,首次就重大食品安全问题的潜在风险的评估后做出的。在这个报告下,食盐中碘含量得以调整。如果政府都能采取这样积极的风险评估方式,那我们在吃上,一大惊将越来越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安全委员会 食品安全法 食品安全 风险评估 地方政府 中国人 食品安全 国家标准 添加剂 食用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