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狗熊爷爷
1217 2

[财经时事] 周其仁:水多了加面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讲师

4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430 个
通用积分
8.2232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7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347 点
帖子
440
精华
0
在线时间
17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5
最后登录
2023-7-1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0年09月04日 11:36 来源: 经济观察报




讨论货币问题始终要牢记一点,货币别无他用,只能用来购买商品与服务。虽然有报道说,美国什么地方的心理实验证明,人们在点钞票时会感到格外的开心,应该是真的吧。不过我以为货币本身并不是开心的直接原因。人们不过是基于经验,预期钞票总能买到享受,正是数钱的时候联想到了享受,欢愉之情才油然而生的。
  上期我们谈到,出口导向加上汇率机制方面的问题,导致国内过量货币追逐不足量商品的情况发生。也提到,那不是一笔小数目,2007-2008年之间由此净剩在国内的货币购买力每年在2.3-2.4万亿人民币之间,占年度国民生产总值的7%-9%。这个数量呈加速累积之势: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净出口的总量略微超过10万亿人民币,其中7.4万亿是2005年以后创造的。这就是说,现在每年净出口的商品劳务,相当于2005年前25年中国净出口的总量。这带来的可不是小沈阳式的幽默——商品出国去了,巨额货币购买力却留在了国内,买什么好啊?  

 一般之见,由财政压力驱动的“主动超发货币”带来的通胀,痼疾难医,因为那是大权在握的政府有意为之,谁也没办法的。但是中国这些年的经验却说明,即使在法律上制止了主动超发票子,“被动超发”甚至可以造成更为严重的市场压力。难道不是吗?2005年以来累积起来的总量7.5万亿人民币的净出口,要多大魄力的 “主动”才可能造得出来啊!

  经济逻辑是不管主动超发还是被动超发的。横竖货币购买力一旦形成,持币人就有权购物。你我以及天下所有持币人,本来就无从分清手中的哪一块人民币是来自“净出口”。就算可以分得清,也不能总是禁止持币人花钱的权利吧?昔日那位罗马皇帝的创见——当他的儿子反对他征厕所税时,他应答“货币没有臭味”——至今还纠缠着我们。是的,累积净剩下的天量货币,一旦要一起“行权”,市场大厦将倾的危险,不是说着玩的。

  似乎是一道智力题:给定以上约束,要避免严重的通胀,或避免某些市场、某些商品(叫消费品、投资品还是资产,悉听尊便)的价格冲天而起,还有别的出路吗?中国的经验说,有的。这出路不是别的,就是将原本不在市场里、不受价格机制支配的资源,拉到市场里来,任由人们买来买去,由资源转化而成的商品就需要货币来流通了。

  我上世纪80年代到云南、广西等地调查,有一个现象到处可见——公路修到哪里,砍树就砍到哪里。原来“要想富、先修路”,其中也包括修通了路才容易把乱砍乱伐的木头拉到市场上去卖钱这层意思。我自己下乡时也是砍过树的,深知砍树致富可不等于“劳动”致富。不信打量一下砍树劳动的战利品吧:一棵轰然倒地的大树,在阳光雨水里生长了十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它在市场上卖得的大价钱,只有很小一部分与砍伐劳动的辛苦有关。当年可卖300元的树木,砍伐的人工费不过3元而已。就是把工具折旧、运输等七七八八的花费都算上,砍树的“剩余价值”还是很可观的了。

  买家当然管不到生产者的成本。他们的着眼点只在两处:一是所买之物可带来的享受(使用价值),二是要放弃多大的其他享受才能获得此项享受(花费)。买家的行为逻辑是,以较少的花费争取尽可能多的享受。因为很多买家互相竞争,大家被迫提高出价,直到在边际上他们的出价等于心目中“物有所值”的那个点位为止。买家以出价影响生产者,后者权衡的是自己的生产成本与买家意愿出价水平之间的差额。对生产者而言,以较低的成本获取较高的售价是上选。问题是生产者之间也面临竞争,于是大家被迫降低向顾客索要之价,直到在边际上价格等于成本。

  这样来看,“砍树致富”一定发生在以下区间:市场对木头商品的出价,远高于砍伐树木的成本。修路在这里助了一臂之力,因为运输代价太高,势必抵消砍树劳动能挣到的额外好处。在这个交易区间里,砍树所以致富,无非是砍伐者把大自然造物主的 “成本”,顺利地转化成自己的收入。

  举一反三。砍树可致富,挖矿也可致富,种粮、种菜、种果,养猪、养牛、养鱼皆可致富。推而广之,举凡在市场条件下能够把“自然生产率”变成生产者收入的一切行当,均可致富。这解释了经济增长的路线,差不多在工业革命之前先有农业革命或矿业革命,也解释了中国改革开放先从农业改革开始。“初级产品”的高附加价值率,率先吸引进入、激发竞争。问题是,初级产品的需求一旦满足,造物主的恩赐就转为消费者剩余,投资人和生产者就转到工业和其他方面去打主意了。

  回到本文的话题。树木在山上生长无需货币,砍下来的如果自给自用,也不需要货币。但是,把砍下来的木头运到市场上去卖,就与货币结下不解之缘。倘若每年砍伐的商品树木构成一个流量,源源不断地砍了卖、卖了砍,那就需要一个增加的货币量为之提供流通的服务。这是说,自然之物一旦被需求吸到市场上,货币数量就要增加了。这提示我们,货币的平衡之道可能是双向的:或者根除主动、被动超发票子的体制毛病,或者用本文标题所说的办法——水多了加面——把原本没有支付货币成本的自然资源送到市场上来“消费”货币。多少年来,“变资源优势为商品优势”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代表的就是后一条路线。

再翻开国民经济统计表,2007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25.9万亿人民币,其中净出口的商品和劳务2.3万亿。讲过了,这笔净出口的商品劳务出国了,但工人、老板、政府和各类服务商在生产过程中挣到手的货币却留在了国内。如果不喜欢普遍的通胀,也不喜欢如此巨量的货币冲击某个商品或资产的市场,要怎样处理才对?砍它市值2.3万亿的木头吧——砍伐的人工另算,砍下的木头不准净出口,这超额供给的货币缺口应该就可以平了。

  当然是夸张的答案。意在揭示国际收支的巨额出超,可以对国内市场的平衡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事实上,当超量货币有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时候,独木难支天下,光靠砍树是挡不住的。我的观察,这些年市价波动出大状况的商品,诸如前几年的生猪、这两年的房地产和人工,还有最近的蔬菜、绿豆等等,多少都类似木头——造物主赋予它们很高的价值、需求上有空间、过去又从未趟入市场之河。这绝不是偶然的。

  下周我们讨论,货币攻击大敌当前,这些包含较多自然资源成分的商品,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吃”掉那过量的货币,成为平抑物价的中流砥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周其仁 国民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统计 货币购买力 附加价值率 周其仁

沙发
fayedi 发表于 2010-9-4 23:16: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面多了加水……
我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

使用道具

藤椅
jiangtaopeter 发表于 2010-9-5 00:29: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反正就是钱多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只有把钱变化成一些有用的东西对人才会有用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30 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