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中原经济区”已成为河南乃至全国各界人士热议的话题之时,台湾《经济日报》近日刊发文章《中原经济区助推中国腾飞》。
《中原经济区助推中国腾飞》一文指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中国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
文章中说:构建“中原经济区”,将有利于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拓展中国内需增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全国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中原经济区”构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
当前,大陆“中原经济区”的构想已成为媒体、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何谓“中原”?从一般地理概念上说,“中原”是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河南的全部、山东的西部和河北、山西的南部等,但在世人心目中,河南最能代表中原。
何谓“中原经济区”?简单地说,就是指以河南省为主体,包括周边若干区域,涵盖经济、文化、社会等重要领域的区域经济综合体。
无论从历史演进角度,还是从现实经济联系的实际看,“中原经济区”都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这个经济区域地处中国的心脏腹地,与“环渤海”、“长三角”、“海西”、“珠三角”等经济区遥相呼应。
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关乎中国上亿人的福祉,关乎中部崛起的大局,是统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大手笔。
在大陆“十二五”规划谋篇布局大背景下,河南的区位、枢纽、人口、文化、农业、资源、基础设施、发展潜力等优势将进一步显现,“中原经济区”的战略构想应运而生。
区域协调发展不仅是局部问题,而且是全局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在谋求中西部协调发展的今天,中原地区的重要性备受关注。
大陆改革开放30多年来,以往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取得惊人成就的同时,也使得“均衡发展”问题迫在眉睫。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西部大开发如火如荼,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紧锣密鼓,中部崛起风生水起,几大板块已被启动。
中原,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构建“中原经济区”,可以与其他板块互动、联动、齐动,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将有力地撬动中部崛起,助推中国经济的新腾飞。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河南经济总量近年来一直位居全国第五位,居中西部地区之首。
在大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布局的“两横两纵”经济带中,就有“一横两纵”即陇海经济带、京广经济带和京九经济带贯穿这一区域。
河南更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和第一粮食生产大省。河南粮食总产连续四年超千亿斤,占中国粮食产量的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强,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河南还是新兴工业大省。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日趋完善。此外,河南正处在城镇化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在北京、武汉、济南、西安之间,半径500公里区域范围内,中原城市群已成为城市群体规模最大、人口最密集、经济实力最强的都市圈。
构建“中原经济区”,将有利于完善中国区域经济布局,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拓展中国内需增长空间,有利于提高全国人力资源保障能力,有利于构筑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
“中原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归根结底,就是要将“中原经济区”构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重要增长极。然而,构建“中原经济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会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