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gic/tp
2274 3

我的经济人生观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贵宾

大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834375 个
通用积分
19.9230
学术水平
860 点
热心指数
1007 点
信用等级
647 点
经验
164635 点
帖子
72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7
最后登录
2013-2-19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我的经济人生观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经济系 彭泰铭 狭义的经济学研究资源的优化配置,广义的经济学可谓经邦济世之学。我发现用经济学基本原理解释人生万象,能让人拨云见日,别有一番洞天。因此,我就把运用经济学原理对人生进行的观察、思考,叫做我的经济人生观。 我认为人是一种经济性动物。所谓经济性,就是通过竞争,不断选择,趋利避害,尽量使相同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把个人的时间,脑力,体力等原始资本转化成人力资本,创造人生价值,满足社会需要,再贡献社会需要,交换成自身需要,在交换的过程中追求和实现个人的幸福最大化。而正是由于每个人的幸福最大化,才得以实现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这就是我的经济人生观。 幸福最大化,是指在某个人的天资,能力,知识,机会等条件的约束下,受人的价值观的影响,产生偏好后,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能达到的最大的满足感。我想借用人道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人类需要学说阐述人究竟追求什么。人类需要的五个层次依次是:生理的需要(食欲,性欲,舒适感等),安全的需要(生活安定等),社会的需要(交际,沟通),尊重的需要(声誉,认同,理解,赞扬等),自我实现的需要(个人潜能的发挥)。马斯洛相信自我实现(即发挥一个人的全部潜能)是人类生存的最高需要。人的需要从低向高发展。因此,幸福就是需要的不断满足,是收获减去付出的一种剩余(很像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也是一种幸福),是有着客观基础的个人主观感受。不可置疑,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是追求最大的幸福。但由于每人自身条件和所处层次不同,追求的幸福也各异。 人有追求幸福的需要,那么凭什么去追求呢?人利用原始资本转化为人力资本,人力资本生产社会需要的“商品”,参与社会竞争,在社会中进行“商品交换”时获得。人的最大的原始资本是时间。人还有体力,脑力,资质等。除此之外,不能忽视人生下来就具有的家庭,社会背景等环境因素也可以看作原始资本。之所以称之为原始资本是因为这些都与生俱来,并且可以直接或间接满足人的需要。例如,生命与时间同在。充裕的时间可以直接满足人舒适,闲暇的需要,也可以把时间用来学习,转化为人力资本,也可以把时间出卖,也就是花时间为别人服务,换取自己的利益。脑力,体力与此相似。资质包括人的美丽的相貌,悦耳的声音,聪颖的头脑,好的性格等(我承认这些方面生来就有一定的差别,但不排除后天的培养,下面将讲到),这些都是人的原始财富。比如标准的五官,魔鬼身材,特别是女性,可以为社会,为别人,为自己带来美的感官享受和审美情趣,必然能获得更多的赞许,亲赖等。可能把个人的家庭,社会环境也归为人的原始资本难以理解。我是这样想的,每个人对自己出生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可选择,这是随机的,而好的家庭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人生的幸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家庭教育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志趣,好的经济基础可以直接留给后代,在知识经济的时代,更重要的形式是好的经济基础提供好的教育,形成优秀的人力资本获取更多的财富,从而实现代际间的财富遗传。在经济学中,消费者有购买曲线的制约,类似,这些人力原始资本也同样构成一个人初始的制约,使得每个人都不可能心想事成。人的原始资本越丰富,潜在的人力资本素质将会越高,潜在的幸福曲线越往外移,潜在的幸福将会越多。原始资本的稀缺性产生了约束,有约束就要有选择,人生会遇到重重的约束,人生就必然面临不断的选择。古人正是由于“鱼与熊掌不能得兼”的约束,才产生了“选鱼而弃熊掌”的选择。下面我想就大学生的人生选择问题,具体讨论稀缺与选择的关系原理和原始资本到人力资本的转化过程。大学生一般都有了自主决策权,有多元的选择,不管什么选择,我相信从其个人的角度来说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其自认为最好的。当代大学生的选择有典型的三类:一是埋头苦读型,二是享受生活型,三是兼而有之型。首先,读大学的原始资本包括时间,学费,艰苦的脑力劳动,还可能包括离家不适的感情成本等。时间的价值可用机会成本例如参加工作所获得的工资大致估算。读大学的机会有的人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争取的,但并不排除有的是通过家庭的实力(其实也算他的原始资本)获得的。下面具体分析有的人为什么要选择埋头苦读。苦读型的学生一般具有如下特征,一,他们一般原来的学习成绩就较好,自己的专长在于学习。二,她们一般具有较强的恒心,毅力,耐力等,所以刻苦学习对他们并非是件苦事,所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成本。三,他们的性格适合努力学习。四,她们一般都有远大的理想,追求高层次的需求的满足。下面在分析“苦读型”学生的收益。首先,他们预期到所学知识的重大作用,所学知识,所增长的能力大大充实其人力资本,从而会产生巨大的预期收益。他们决定把自己的时间,脑力劳动进行长期投资。其次,他们的成绩能得到认可,满足尊重和认可的需要。一方面有直接的奖学金的激励,另外,同学老师家长也会刮目相看,毕竟高分与高能一般是正相关的。再次,苦读本身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也能够从苦读中获得乐趣和巨大的充实感和成就感。他们并非书呆子,他们苦并快乐着。“苦读型”的学生放弃最多的可能就是丰富的业余爱好,浪漫的爱情等。但“苦读型”学生并不看重这些,所以,这些东西的价值在他们眼中大打折扣。但还有一种情况也就是,”苦读型”学生通过苦读,取得成绩,形成才华,来吸引异性,从而水到渠成获得爱情。再通过爱情激励苦读,取得更大的成绩。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理解苦读型学生是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偏好选择苦读。人家的选择总有自己的理由。同理,读者自己可以分析为什么有的学生选择享乐,或者选择两者兼而有之。我相信这有也其自身的理由,并且在现阶段他们肯定认为自身的选择是最好的,但并不保证他们以后不后悔。 刚才已经谈到人力资本及人生的价值。下面要论述的是人力资本与人生的价值以及人生的幸福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本受原始资本的约束,在受社会的法律,道德等条件的制约,通过劳动(体力,脑力)创造社会需要,再通过交换,在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获得自身的需要,从而实现人生价值和个人幸福。人力资本素质高低体现人生价值的潜能,但并不等于人生价值。由于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制约,人力资本不一定转化为人生价值,人力资本只有通过劳动等形式提供服务满足社会需要才能转化为人生价值。一个人对社会做作贡献的是衡量其人生价值的标尺。因此,人生价值的根本属性是社会性,是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人力资本创造社会需要,形成人生价值,再以人生价值为尺度,再加上社会环境影响供求,从而把人力资本创造的社会需要交换成个人需要。幸福的感觉在“交换”中产生了。这是因为,在交换过程中,会产生价值剩余(很像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价值剩余是产生幸福感觉的真正原因。价值剩余给人的感觉就是觉得这件事很值得,很有意义,占了“便宜”。幸福的感觉也来源于一件事情的收益和成本的比较。成功并不完全意味幸福,付出巨大代价的成功给人的感觉是理所当然,而代价较小的巨大成功给人是惊喜和幸福。因此,为了成功,付出超过了成功本身意义的巨大代价,对个人来说,没有任何意义。(我不否认对社会其他人有意义)。下面举例说明以上关系,例如一位教授,他人力资本显著的特点是渊博的知识,较强的思维能力。他的两大任务是科研和教学。另外还可能是人夫人父,担起家庭的负担。他需要挣钱以满足自身和家庭生存和安全的需要,他需要承担起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同时享受婚姻和家庭的性和情感的需要。他需要声誉,满足其获得社会的需要认可和尊重。如果他境界再高一点,他可能会“无私”地奉献,以满足其精神愉悦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了满足这些需要,他依靠他的知识,能力,聪明才智等人力资本,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科研和教学。科研方面,他的研究课题,必需对社会有意义,得到社会的认可,为社会服务,这样,他的人力资本才能成为社会需要,实现人生价值。当他把科研成果推向社会的时候,他会申请专利,获得物质报酬,除此之外,他还可能获奖,或者得到别人的尊重等。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满足。教学方面,他满足了学生求知的需要,从而学校会提供工资,奖金,荣誉等,学生也会自觉的对老师尊重等,这一切都能满足这位教授的多种需要。这样就实现了交换。这个时候,还不能确定这位教授是否幸福,因为只知道收益而还没有明确成本时是不能确定的。如果他对其所得回报还不满意,就意味着成本高出了收益,尽管取得了大的成绩,他也不会高兴,从而没有获得幸福。也就是说当他感到后悔的时候,他得到的幸福就是负的。如果他感到理所当然的话,意味着成本等于收益,他所获得的幸福为零。有理由相信,这位教授在取得成绩时一般是高兴的(如果预期得不偿失,他将不会去做),也就是此时他的收益大于成本,从而形成幸福的感觉。幸福是收益与成本之差,也就是一种价值剩余。为什么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等价交换会产生价值剩余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明白了经济学中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怎么产生的,也就不难明白价值剩余产生的原因。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幸福就是一种价值剩余。幸福是主观感觉,但是有客观基础的。幸福从来就不会凭空产生。我的经济人生观,承认人是有理性而自私的,但自私并不意味着对别人对社会没有好处。在正常的情况下,人就是这样,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不得不牺牲自己的人力资本创造人生价值,去满足别人和社会的需要。满足自身需要,获得个人幸福是目的,而实现人生价值,满足社会需要是手段。满足自身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就这样矛盾地统一起来了。整个社会,每个人就这样创造社会需要换取自身的需要。所以说,我用服务换取报酬的同时你正付给我报酬换取我给你的服务。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是理发师,我为你理发,给你提供服务,我的目的是换取你的钞票。钞票本身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钞票只是一种符号,我可以随时转化成我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为你理发,出卖我创造的社会需要,换回自我需要。同理,你也一样。这样,整个社会生活(包括经济生活)都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指挥我们去付出从而收获。然而社会并不太平,犯罪等丑恶现象层出不穷,这是什么原因呢?根本原因就是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矛盾性。某些人为了个人需要而并不通过创造社会需要去交换,而直接盗取别人的需要来满足自身的需要,例如盗贼等。也有人提供不利于社会健康的需要(不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去交换自己的需要,例如卖淫,贩毒等。这些行为产生了一种负的外部型,即外部不经济性,也就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本身并不负担全部的成本,从而把自己的快乐部分或全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这就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同样,社会中也会出现正的外部性,即外部经济性,也就是一个人在追求自我需要的同时无偿的为别人服务了。负的外部性,刺激了不正当行为,使整个社会的福利减少,这个显而易见。如果出现正的外部性呢?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好现象。其实,这同样不正常。因为,没有回报的正的外部性,必然打击人们提供服务的积极性,而且还容易产生“免费搭车者”。从而同样使本应该的社会福利没有完全创造出来。为了抑制外部性,法律和道德就应运而生了。法律是强制的标准,道德是公认的标准。两者都除恶扬善。一方面,利用经济手段或者利用人们的羞耻心(获得尊重的需要),甚至剥夺人生自由或者生命,增加负的外部性的成本。另一方面,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对正的外部形进行“补偿”和激励。这样,就有效的纠正了人类社会中的外部性问题。在人类社会中,搏弈现象无处不在。每个人都会针对别人的行为产生最有利于自己的决策。人类社会的共识一般都是互相搏弈后的结果,共识是一种均衡。例如诚实守信是一种美德,这并非有谁规定了的,而是人们在不断的欺诈行为的互动作用后,才发现只有诚实受信才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使双方收益。人们并非为了遵守道德才诚实守信,而恰恰是因为在诚实守信与撒谎失信两种选择的长期博弈中,诚实守信的决策能带来更大的预期收益。诚实守信成为共识上升为道德,而道德的约束作用更加稳定了这种博弈。但另外也有一种情况叫做善意的谎言或美丽的谎言,其实,这种谎言也是博弈的结果,因为这种谎言能给双方带来好处。可以相信,当一个人预期撒谎能在长期给他带来更大的好处时,有理由选择撒谎而不是诚实,这样博弈的结果就变了。同理,友谊,爱情,同盟,都是相互合作,互助互利的博弈的结果。不能达到“双赢”的友谊,爱情,同盟都是不牢固的。当预期利益超过预期成本时,心理就会失衡,就有动力打破旧的博弈均衡,进行新一轮的博弈。人生是理性的,但同时充满着预期和不确定性,即存在风险。不确定性的根源是信息的不充分和对自身和社会的不能完全控制性。人们由于认知能力等的局限,不可能对自身和社会充分了解。每个人都在力所能及获得信息,从而做出理性的判断。所谓理性只能针对于当事人本身以及做出选择时的来具体条件。个人角度的理性并不意味着社会角度的理性,现在的理性也不意味着未来的理性。常常有人后悔当初的选择,这是否意味他当初选择的不理性呢?并不意味。只能说,他当初受某些因素的制约,信息的不充分性使他客观上未能作出正确的预期,但当时不管他选择什么,都应该是他认为最好的方案,他还是理性的。不确定性产生风险。不确定存在几率。风险于几率紧密相关。人一般都是风险厌恶者,因此,风险就会增加成本。只有有了额外的收益,人们才会去承担风险。最后,我想用数学函数的形式表达我的经济人生观:F(人生幸福)=a1*F1(生理需要的满足)+a2*F2(安全需要的满足)+a3*F3(社交的需要)+a4*F4(尊重的需要)+a5*F5(自我实现的需要)。。。—a6*F6(原始资本)—a7*F7(肉体上的痛苦体验)—a8*F8(精神上的痛苦体验)。。。。这里的是一个表示权重的系数,跟个人的价值观和主观感受有关。另外一个表达式就是:F(人生幸福)=F(价值剩余)=F(人生价值)—F(成本)。这两个是目标函数,再由人力原始资本函数,个人潜能函数,社会环境的制约函数,还有命运的随机函数共同构成制约方程,人生就是这样,由这么多方程共同组合成方程组来解一个以人生幸福为目标解的条件极值方程组。人生是个复杂的问题,历代哲人对其研究乐此不疲。我尝试着用经济学的观点去领悟人生,虽然其中还有许多混乱和模糊的地方,但我越来越认为经济学也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其解释人生的道理朴实无华,简洁明了。由于篇幅有限,再加上经济学原理和专业名词的运用,给读者的阅读和理解造成的不便,还敬请谅解,对我的错误之处请不啬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人 人生观 中国人民大学 消费者剩余 幸福最大化 人民大学 经济学 人生观 经济系 最大的

已有 1 人评分学术水平 收起 理由
Nooook + 1 我很赞同

总评分: 学术水平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mulizhu 发表于 2010-9-26 11:41:1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赞一个                        [lol][lol][lol]

使用道具

藤椅
chris0030 发表于 2010-9-26 19:55:5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顶一个,这样的文章,我是写不出了,呵呵
山中一杯水,可清天地心... ...

使用道具

板凳
Nooook 发表于 2010-9-26 20:24:4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绝对原创,绝对经典,发自肺腑,发人深省,谢谢LZ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1 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