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2021 1

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研究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84 个
通用积分
243.6694
学术水平
1037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  要:为了加快河南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的步伐,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既有必要也有可能。土地供需机制、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市场竞争机制是我省农村土地流转市场机制构成的三个要素。建立农地流转市场机制需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保护耕地、公平、公开、公正等原则。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是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基本路径。    关键词:农地流转,市场机制,资源配置
    一、建立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建立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必要性。河南是个人口大省,人均耕地少,而且后备资源非常有限。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减少的趋势在短期内仍不可扭转,人地矛盾日趋尖锐,因此如何提高现有农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农地资源,以确保我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另外,随着乡镇企业的崛起和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精壮的男性劳动力陆续向非农产业部门转移,造成农业劳动力日趋女性化、老龄化,这严重地阻碍了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阻碍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非农产业的不稳定性和农地所特有的保障功能使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不愿放弃所承包的土地,而他们又无力耕种或无心耕种,只能把农业作为副业,这必然导致农地的粗放经营甚至弃耕现象,而真正的种田能手又无用武之地,难以形成农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格局。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我省尚未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农地资源配置机制。随着我省城乡市场的不断发育,市场行为主体日益多元化,利益分配关系日益复杂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市场机制为主配置稀缺的农地资源已成为最佳的选择。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央农村政策的目标,可以归结为“两个放活”:一是放活土地,二是放活农民。这“两个放活”必然推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必然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以此减少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适度规模经营,使农业走向生产专业化和产业化。所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互为因果,相互推动,是建设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河南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可行性。第一,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政策基础。党的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强调了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指出:“在坚持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延长耕地承包期,允许继承土地开发性项目的承包经营权;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转让。”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这是党中央首次对农村土地流转所作出的最全面、最具体、最鲜明的政策性表述。其理论内涵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明确提出农村土地流转是承包经营权而不是集体所有权的流转;二是明确必须依法自愿有偿流转;三是明确允许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主体参与流转。这充分表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进入了实质性阶段,它将产生重大的政策效应和农村改革成果。
    第二,承认农地的商品属性,奠定了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理论基础。农地是否具有商品属性,我国理论界进行了多年的探讨,目前已达成共识。农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既是自然物,又有商品属性。在农地日渐稀缺、农产品越来越多地变为商品的情况下,农地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必然表现出商品属性,参与流通和交换。承认农地的商品属性,奠定了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的理论基础。
    第三,大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及我省城市土地市场化配置的成功实践为农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实践基础。大批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使部分农民有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愿望,而农村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步建立将会解除这些农民的后顾之忧,从而淡化农地保障功能,促进农民放弃土地承包权的愿望变为现实。我省城市土地市场化配置已成功实施多年,这为农地资源配置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同时,全省不少地方多年来也在实践中对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四荒”拍卖、两田制、反租倒包、农地股份合作制等。这些都为农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河南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构成
    市场运行机制是市场经济内在的作用机制,其作用是通过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来实现的。
    1.土地供需机制。土地市场运行的合理目标是满足各类土地需求,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土地需求的特点是:(1)一般情况下总是增长的;(2)不可替代性;(3)通常受投资增长的带动;(4)需求目的的多样性。土地的供给特点则表现为,自然供给是刚性的,因为土地资源总量是一定的,而土地的经济供给则是有弹性的。供求机制反映价格与供求关系的内在联系。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升,从而刺激供应;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土地供求总是处于不平衡状态,即使出现平衡,也是暂时的或结构性的,因此,建立土地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机制是必要的。
    2.价格形成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对资源配置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土地价格是土地市场的核心,是反映土地交易状况的“晴雨表”,客观揭示了土地的供求关系。土地价格最本质的作用就是对土地资源进行配置,促使社会经济效率的提高。土地价格应当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价格机制对土地供应者来说,是调节土地供应规模、供应时间、供应方向的信号;对土地需求者而言,则是改变需求方向和规模的信号;对国家宏观调控而言,是有效调节土地供求关系的信息和手段。价格机制是连接市场主体和交换关系的桥梁,通过价格机制的作用,使得土地在土地使用者之间合理流动,按照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重新组合,保证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一个完整系统的土地价格机制的建立,应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要给予农地主体完整的价格决定权,允许其根据市场自主确定土地价格。集体经济组织对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和使用权,应具有处置和土地价格决定的权利。第二,要建立完善的土地价格信息机制,使土地价格信息透明、公开,使其能够为政府、企业和农户决策提供服务。同时要大力发展土地中介机构。
    3.土地市场竞争机制。竞争包括买卖双方以及买方之间、卖方之间的竞争。在竞争充分展开的条件下,任何人都不能垄断或长久地主宰市场价格。由于土地供给的有限性,土地市场的竞争讲比其他商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建立和完善市场竞争机制,首先要消除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种垄断因素,如地方保护、信息不公开,以使竞争公平合理。第二,确保市场主体地位的平等,不论土地投资者是本地的、国内的,还是外地的、国外的,是国家、集体还是个人,都应当享受平等的待遇,包括平等享受各种优惠政策。第三,要强化竞争关系的社会协调。只要有竞争,就必然出现优胜劣汰,这就需要竞争双方依法守法,同时也需要健全的经济司法和经济仲裁机构。
    三、构建河南省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路径
    1.明晰农地流转的产权关系。科斯认为,没有产权的初始界定,就不存在权力的转让和重新组合的市场交易。而我省目前农村土地产权主体不明。随着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不断完善,同一块地的所有、承包、经营、处置等环节出现多元财产权益主体。因此,农地经营权进入市场流转,必须明确界定土地使用权、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的内涵、外延、单位,重点抓好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经营权)“三权”的确定和分权,包括权利的内容和有效范围,与权利相对应的责任、义务和利益,以及获得权利的资格、条件和程序,使各种权利主体依权而动,使农村土地产权关系有效正常运行。
    2.规范农地流转行为。构建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关键是规定土地使用权当事人和所有权当事人的行为,(1)土地流转要充分体现经济当事人的意愿,保护其合法权益,这是农地流转市场机制的目的和要求。(2)土地流转要按等价交换的市场规则进行,充分实现土地的商品价格。要将土地经营权纳入市场轨道,实行土地的竞价承包,搞活土地承包权,加速土地流转。(3)土地流转要有利于规模经营。目前我省农业生产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户生产规模过小,造成劳动力资源的极大浪费。
    3.构建农地流转市场机制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1)要建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使转让农地的农民进入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或为种田农户、产品加工提供配套服务,使从土地中游离出来的农户和劳动力能够在二、三产业中找到稳定的工作。(2)建立农地流转的共同富裕机制。(3)着眼于农业产业化进行决策。农业产业化就是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一体化经营”。这就要求那些实行农业产业化的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正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优势的专业化生产格局。
    4.推行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首先,成立土地评价小组对集体土地进行评估作价,然后把土地作价额折成若干股份,将土地股权按现有人口数量界定给农户个人,发给土地股权证,使农民个人获得货币化了的土地所有权和土地股份的转让权、继承权、抵押权及分红权。其次,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社内实行社员代表大会制度,按照“一人一票”的原则进行决策;成立董事会、监事会,其成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由土地股份合作社统一负责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等产权进行运营和管理。新型土地股份合作制使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从而成为土地的正真主任与市场主体,使土地的商品属性得以体现,规模经营成为可能,土地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作者:吴德慧 来源:《学理论·中》2010年第4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市场机制 河南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土地承包经营权 农村土地流转 打印 评论 收藏

沙发
xindo 发表于 2010-10-9 23:02:32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支持一下。但觉得本文似乎很是浅显,需要深入一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