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870705187
1582 0

失业问题与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推广有奖]

  • 3关注
  • 9粉丝

讲师

13%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9128 个
通用积分
1.0950
学术水平
138 点
热心指数
157 点
信用等级
130 点
经验
3648 点
帖子
386
精华
0
在线时间
388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10-15
最后登录
2023-2-18

初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0月12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彼特·戴蒙德、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以及美国西北大学的戴尔·莫滕森。
    这一结果与众多媒体和专业人士的预测大相径庭。此前,这三位经济学家基本无一人被列入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热门人选之中。那么,究竟是何种原因导致本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爆冷门?
    原来,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虽然理论的方法和角度各自不同,但都是致力于解决全球劳动力市场问题,这对当前有关失业问题的争议无疑具有更多含义。
    在全球经济疲弱复苏的当前,社会各界对失业问题以及失业原因日益重视,而获奖的三位经济学家通过对劳动力市场多样性的调查,分析出不同程度的失业,以及各种程度的失业率将会持续多长时间,其理论能够用于揭示失业的根源,究竟是“周期性”还是“结构性”失业,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研究失业意义重大
    “这三位经济学家对失业的分析,足以让他们得到这个奖项。”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阐述为何将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这三位经济学家时表示,市场大部分交易都是为贸易而进行的,当然会出现一些贸易摩擦。在劳动力市场上,这种摩擦和冲突同样存在,这表现为许多公司也发现会有许多工作空缺,而一些失业人员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岗位。
    包括彼特·戴蒙德在内的三位获奖经济学家的经济理论解释了市场上这种冲突,他们的理论意味着雇佣工人要更加合理,在招聘人员和需求工作之间应该提供合理的机制。
    生于1940年的彼特·戴蒙德是一位美国经济学家,现为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他最初因为最优税收领域的开创性研究而著名,该研究被广泛应用于公共政策。不过,让彼特·戴蒙德荣获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却是他在劳动力市场搜索方面的理论。他的理论首先分析了价格和供应量的关系,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已表明很多很小的搜寻成本可以带来很大的影响。其次他还研究关于这种搜寻的市场是否有效的问题。对此,他的研究结果是政府要有相关的作为,但是通常时间下这种搜寻没有很高的效率。彼特·戴蒙德对劳动力市场的研究最为经典的是贝弗里奇曲线经典,这通常被引用作为结构性失业的证据。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直接任命彼特·戴蒙德为美联储官员之后,他的理论开始大行其道。
    戴尔·莫滕森也是一位美国人,现在美国西北大学任教。他的研究包括对劳动力市场搜索和匹配的调查。莫滕森最知名之处是他在摩擦性失业理论方面的开创性研究工作。从这一成果出发,他进一步研究了劳工移动率和再安置等方面的问题。
    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家的第三位获奖者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他最知名的学术成就是针对劳动力市场和宏观经济间相互作用的搜寻和匹配理论。他推动了匹配函数概念的确立(该函数用于解释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失业至就业的流动状况),他是利用这一函数进行经验估算方面的先驱之一。
    “按照三位经济学家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揭示失业率是如何形成,以及空缺岗位是如何形成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表示,“我们可以使用这一模型分析图形中的数据,理解失业率和空缺是如何形成的。理解了这些理论之后我们可以研究一下政府的政策,比如我们可以研究政府关于失业率的福利政策。政府会提供失业者的福利,也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管理。当然这一理论也可以用于其他市场,并不仅仅限于劳动力市场,比如货币政策等等。”
    根据联合国的报告,全球正面临着新的就业危机,这不仅体现在发达国家就业率下滑上,也表现为不少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短缺以及不平衡的劳资关系等。
    当前,发达国家普遍出现无就业的复苏,失业不仅仅是一种周期性的失业,更是一种结构性的失业。而从本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结果来看,西方正在重新审视劳资关系和经济关系,经济学的发展方向将由原来的经济增长优先,转变为就业增长优先,用以构建一个良好的经济增长生态系统。
    从这个角度来说,包括就业问题在内的劳动力市场正在日益成为全球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也将成为未来经济学界所关注的重点课题。因此这三位经济学家获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失业将成新的隐忧
    6月30日,国际劳工大会第99届会议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创下的高失业率并未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步复苏而好转,许多国家的失业人数仍在持续增加,预计2010年全球失业率将达到6.5%,失业人口超过2.1亿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了约1亿人。
    不仅如此,每年适龄就业人口还将以1.6%的速度增加,即每年新增4500万人。因此未来10年要创造4.4亿个工作岗位才能吸收全部需要就业和失业的人口。
    更应看到,全世界青年的失业率将在2010年底达到史上最高,届时至少有8000万青年处于失业状态。而且,尽管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青年失业率在2011年仍会继续增长。必须重视青年失业问题,因为找不到工作可能会给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带来挫败感,有可能导致犯罪、心理疾病或是吸毒、酗酒等事件增多。
    事实上,失业问题正在成为威胁全球经济复苏的新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主席卡恩发出警告称,在失业率大幅下降之前全球金融危机将不会结束,并敦促各国政府尽快将恢复就业列入其整体经济政策框架之内。他说:“持续的高失业率如果得不到缓解,将导致部分国家的社会出现紧张局面,并在一段时间内限制经济增长。”  
    高失业率背后可能存在着更大更深层次的危险。首先,如果长期失业的心理预期在民众特别是年轻人中间扎下根来,那么年轻一代就可能真的会成为“与劳动力市场脱节的失落的一代”。其次,长期失业率高企的负面影响还将蔓延到整个社会的其它链条上,包括引发公众健康风险上升、医疗成本上升,同时父母失业可能带来子女教育问题等,而这在社会安全网相对不健全的低收入国家中风险尤为明显。  
    9月份,美国失业率为9.6%,连续17个月保持在9%以上。欧元区失业率则连续5个月维持在10%,创下了自欧元区成立以来的最糟糕纪录。日本的失业率今年也一直在5%左右的高位徘徊。
各国纷纷出招扩大就业
    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经济已开始温和复苏,但各国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却成为经济全面复苏最大的一块“绊脚石”,如何破解就业困局成为各国下一阶段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球经济实现可持续复苏的关键所在。
    对此,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表示,没有就业复苏,可持续性复苏就无从谈起。各国面临的挑战是怎样确保并加速就业增长型经济复苏,通过为所有人提供就业引导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和平衡增长之路。
    比如,爱尔兰经济已经开始复苏,但失业危机并未好转,失业人口仍然继续攀升。政府表示,年内失业人数可能还会增加,总计失业人口已经超过45万多人,失业率达到13.7%。
    而从历史经验来看,就业复苏一般都滞后于经济复苏,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在经济复苏势头完全确认前,通常持观望态度而不会立刻着手增加雇员扩大再生产。这也被称为“无就业复苏”。此外,各国政府为了削减高额财政赤字,被迫实施财政紧缩政策,也是导致本轮复苏进程中失业情况改善缓慢的一大原因。比如英国新政府的紧缩措施可能在未来几年导致50万公职人员丢掉工作,而政府开支削减也导致就业促进计划缺乏足够的实施资金。
    为此,各国政府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以增加就业。促进就业,根本上来说就是要推动经济增长,从而刺激企业扩张多招员工。
    去年年初,奥巴马政府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计划在两年内挽救或创造350万个就业岗位。美国国会还提出“美国制造”一揽子计划,总投资170亿美元,旨在帮助制造业重拾竞争力,并恢复该行业在过去10年间失去的约560万个就业岗位。奥巴马9月6日还公布了500亿美元的大规模基建计划。此外,奥巴马还全力推动国会通过一项总额约420亿美元的小企业救助法案,为小企业提供税收减免,增强其融资能力,避免小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裁员。
    欧盟国家则鼓励企业以缩减工作时间来取代裁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大批失业,而且一旦经济形势好转,企业也不必为重新雇佣合适的人手而发愁。
    同时,为了鼓励失业人员自主创业,欧盟今年3月推出了一项总额5亿欧元的微贷款计划,分8年展开,旨在为那些在经济危机中失去工作的人们另谋生计提供一种选择。
    眼下西班牙的失业率高达20%,且年轻人失业比例亦居各国之首。该国总理萨帕特罗称该国已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对失业人员的再培训,以帮助他们重新回到劳动力市场。
    德国为解决失业问题而采取的“短工”措施被国际社会引为成功经验,具体做法是限制企业解雇员工,但工会、雇主和雇员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商议削减工资和工作时间。
    目前失业率为10%的法国则试图通过鼓励公民自主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据法财长拉加德介绍,法国政府两年前启动了一项专门计划,允许小企业在实现盈利之前暂缓纳税及交纳其他相关费用。受益于此项政策,过去两年间法国总计约53万人选择了自主创业。
                顾列铭/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0年诺贝尔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 经济学 诺贝尔 失业

已有 1 人评分论坛币 收起 理由
hfei1218 + 40 精彩帖子

总评分: 论坛币 + 40   查看全部评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