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elpfulman37
2531 3

[国际经济学] 打造新价值链: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之路 [推广有奖]

  • 11关注
  • 0粉丝

讲师

2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618 个
通用积分
1.1230
学术水平
5 点
热心指数
5 点
信用等级
3 点
经验
9893 点
帖子
385
精华
0
在线时间
359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1-26
最后登录
2021-9-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打造新价值链:在中国加入WTO后中国本土企业竞争力提升之路
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Said Business School)的埃里克•图恩(Eric Thun)认为,在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这个国家得到的比它想要的更多。尽管中国众多私营部门的工业企业深知,市场自由化将让自己遭受来自外国重量级跨国企业更激烈的竞争,不过,他们——也包括其他人——没有想到的是,市场自由化也带来了大量的合作机会。

近10年之后,中国商业的研究者图恩和多伦多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劳伦·勃兰特(Loren Brandt)在一个新的实地研究中发现,外国企业和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合作,比人们以前预想得要多得多。目前看来,这种“竞争合作”将会给外国企业和本土企业的商业模式造成深远的影响。

图恩认为,这是中国国内市场近期增长过程中一个“不曾料到的结果”,一个令各方垂涎的大规模中层商品市场就此洞开。“这是个规模庞大的中层细分市场,出于不同的理由,外国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都在奋力抢占这一市场。”他谈到。“双方都想挺进这一中层细分市场。”


就这一局面对企业、消费者以及政策制订者有什么意义的问题,在一篇题为《为中层市场而战:在中国发生的升级、竞争以及企业发展》(The Fight for the Middle: Upgrading, Competi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的论文中(该论文不久将在学术期刊《世界发展》(World Development)刊发),图恩和勃兰特对他们的发现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在这篇与沃顿知识在线的访谈录中,图恩谈到了这个为时四年的项目的最重要发现,以及这些发现对远远超越中国范围的产业价值链全球化的意义。

以下内容即为本次访谈的剪辑。


沃顿知识在线:你想从这项研究中发现什么呢?


埃里克·图恩:这项研究的核心,实际上是想弄清,中国的企业在提高其能力方面是否取得了成功,它们从低附加值的活动向创造更高附加值活动的转移是否取得了成功?从很多方面来说,这都是中国企业现在面临的最重要问题,因为正如你在近期的报纸上看到的,它们经历了一场成本上涨的“完美风暴”(perfect storm)——货币的汇率正在变动,劳动力成本正在上升,同时,原材料的成本也在不断上涨。中国的经济模式必须要从依靠低成本劳动力的模式,向更多地依靠创造更高附加值的活动这一模式转移。我们想弄清的是,这个转移是否在发生,以及为什么发生。这会涉及到一系列问题。

另一系列问题与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有关。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在中国一直存有争议。这一点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大不相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国家的发展一直倚重这些投资,不过,有些人却认为,这种投资是个糟糕的东西,因为它没能促进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从我们过去进行的研究来看,我和劳伦(Lauren)都认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相反,中国企业从外国投资中获得了很多发展。我们想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沃顿知识在线:你将这个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作为这项研究的起点,为什么呢?

图恩:如果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那么,关税壁垒就会降低,大部分外国企业就有望运营得非常好,从而,它们会压制在技术和品牌上不够先进的中国小企业。正是基于这个理由,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问题在北京曾引发争议。有些政策制订者认为,朱镕基总理将中国的工业出卖给了西方国家。但是,令人惊异的是,系统性地了解加入世贸组织给中国的所有行业带来了什么结果的分析却极为罕见。所以,这项研究的第一步,就是利用贸易数据来对中国企业进行全面的研究,以弄清谁在不同的市场中居于优势地位。你可能会认为,外国企业控制着大部分资本密集型和研发密集型的市场,而中国本土企业则掌控着劳动密集型的市场。

但是,很多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我们试图解释为什么会这样。此外,就像你能想到的,我们还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总体份额最初是不断增长的,不过并不是大规模增长;后来则开始逐渐下降,尤其是在最近两年中。现在,我们看到,中国企业已开始反攻,并在努力争夺市场份额。


沃顿知识在线:为了弄清发生的情况,你们是怎么着手分析这些领域的呢?


图恩:我们选择的领域是综合数据显示外国企业运作得更好的领域。我们想证明的是,即便是在这些外国企业“安全无忧”的案例中,中国企业也同样取得了进步。我们研究了汽车行业、施工设备行业——也就是制造轮式装载机和挖掘机等设备的行业——以及机床行业的情况。


为了完成这项严密的实地研究,我们拜访了很多公司,并花费了大量时间与企业经理人、他们的重要供应商以及分销商进行交流。这就意味着我们走遍了价值链的所有环节。不妨想象一下,从纸面上来看,一家中国企业的运营状况看起来非常好,可是,它的所有零部件却都是从外国公司购进的,所以说,实际上,这家企业没有属于自己的任何技术开发能力……


我们是在大约4年前开始这项详尽研究的。期间,我们每年都会到中国进行两到三次考察旅行,每次旅行的时间是两到三个星期。为了这项研究,我们总共进行了大约数百次访谈……你知道,研究原始数据并不总能让你把握事物的全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 企业竞争 竞争力 价值链 WTO 企业 中国 竞争力 价值 WTO 价值链理论 剩余价值理论

沙发
helpfulman37 发表于 2010-11-13 09:30:4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沃顿知识在线:你们的最重要发现是什么呢?


图恩: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中国的企业之所以没有陷入困境,其理由在于,在这些领域,竞争是好事,不管中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评论家怎么想。首先,因为竞争增加了国内市场的规模,所以,竞争自然会导致价格走低,同时,还会有更多的人能买得起某些特定的商品。市场增长得很快,如果你将市场的增长状况与中国的总体经济增长以及人们收入的增加综合起来来看,市场的增长尤其明显。


我们不妨来看看汽车的情况。这是一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个人消费增长迅速的一种商品。20世纪90年代末,汽车主要是由国有企业和**部门购买的。可现在,这个国家已经成了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市场的增长带来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首先,出现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低端产品市场,也就是价格较便宜的汽车。这部分市场一直被中国的公司牢牢把握,因为跨国公司没有专注于这部分市场,同时,它们参与这部分市场的竞争困难重重,因为它们的成本结构非常高。


你可以想一想通用汽车(General Motors)、大众汽车(Volkswagen)以及丰田汽车(Toyota)的状况,它们是为欧洲、北美以及日本市场设计汽车产品的,是吧?因为那些地方才是它们的优势市场所在,所以,它们的汽车设计、汽车制造供应商、研发等等各项成本加起来,要比一家中国企业负担的成本高得多。


这样,你就遇到了进入这一市场低端部分的天然屏障。跨国公司因为成本的问题无法进入这一细分市场,从而,为中国企业创造了机会,中国企业则可以利用低端市场来扩大规模,通过运营来学习,并使自己的能力得以不断提高。这种市场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是根本不存在的。


市场增长带来的第二个影响是,跨国公司必须做出应对反应。某个跨国公司可能会说:“我们只要留在高价产品细分市场就可以了,在这部分细分市场中,我们凭借自己的技术、规模和品牌,拥有天然的优势。”但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却是低端市场。要想进入这些市场,它们必须彻底毁弃自己的商业模式。为了在一个这样的市场——其需求完全不同于通常的全球市场——中参与竞争,它们必须重新思考产品设计、供应链以及组织结构等问题。


要想继续保持其汽车企业榜样的形象,公司就不能只是将其欧洲或者美国的产品设计搬到中国来。它必须开始为中国的消费者设计低成本汽车产品,这就意味着,公司必须将其研发活动转移到中国来,同时,还要使用中国的供应商,因为这些供应商拥有低成本基础。要想利用这些供应商,该公司就必须要培训他们,所以,公司必须将工程师派驻到供应链中。所有这些实践都是本地化行为。


说到跨国公司的这些本地化实践,你会发现两种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因为跨国公司为了在低端细分市场参与竞争,在研发、零部件外包以及能力构建等方面,它们在中国所做的要比其他地方多得多。我们可以将这个动态与中国当地企业努力构建能力的实践结合起来来看,不妨想一想中国的供应商是如何与外国企业协作,并从中得到很多培训,从而,可以和国内企业达成协作,并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扩展的过程。


你可以看到供应基地能力的实际深度,这也是很多人谈到中国没有创新时所忽略的环节。中国的很多创新并不是我们通常想到的发生在西方国家的那种技术创新,也不是硅谷那种创新。有些学者将其称之为“成本创新”(cost innovation),也就是以低得多的基础价格生产出色的产品。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跨国公司现在所做的,正是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利用监管手段努力要求它们去做的事情。当时,中国要求汽车公司要将一定百分比的零部件外包业务本地化。现在,因为市场的自然力量,这一切正在进行之中。如果你想在中国参与竞争,那么,你就必须本地化。

使用道具

藤椅
helpfulman37 发表于 2010-11-13 09:31: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沃顿知识在线:你们的研究在生产的全球化方面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图恩: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谈到的发生在中国的动态,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动态,是全球经济总体趋势的前兆。过去,当你审视全球价值链的时候,你会发现,终端通常在先进的资本主义经济体中。制造业则会利用低成本基础设在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会将产品出口到美国或者欧洲,因为欧美掌控着全球经济。这种格局塑造了跨国企业和发展中国家企业之间的竞争态势,因为跨国企业能更好地理解终端市场需要的产品设计、技术和品牌。


但是,新兴市场也在变得日益重要,因为那些市场正是全球经济增长的所在,同时,这些市场还让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发现,它们的最大市场就在这些新兴市场之中。比如,中国现在就已经成了无数种产品的最大市场:移动电话、汽车、施工设备、机床、飞机等等,这个名单可以一直罗列下去。


在这样的市场中,问题不再是谁拥有最精良、最先进的技术就可以不必担心价格。关键在于:谁能为你提供性价比符合一个发展中国家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有人提出了“足够好”(good enough)市场的概念——也就是说,消费者并不想要最好的技术,他们需要的是足够好的技术。就这一方面来说,跨国公司可以向中国企业学习的东西还很多。

我拜访了中国一家大型跨国施工设备企业,这个企业的整个理念就是提升绩效表现,企业的研发工作都是在国内完成的。如果企业的研发工程师认为,他们可以提升某个部件的性能,不过需要增加10美元的成本,那么,企业会认为,这是个根本不用想就可以去做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合作伙伴则可能会说:“如果你提高了价格,那么,你的产品就会因为定价过高而无人问津,面对这个特定的细分市场,我们不需要这个部件的额外性能。”这种考量将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企业的组织机构以及企业很多方面的设计过程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沃顿知识在线:就企业的组织结构而言,你认为,10年后会是什么样子?


图恩:产品设计决策在本国完成的那种非常集权化的公司,很难有什么灵活性。你是想构建一个分权制的组织机构,从而,能对地方市场做出快速而灵活的反应呢,还是想构建一个权利更集中的组织,从而确保组织能谨慎控制产品质量,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全球经济的规模效应呢,这个程度的把握是全球战略中的一个经典问题。


沃顿知识在线:那么,中国的公司现在应该思考什么问题呢?


图恩:如果它们在成本很重要的市场中的运营非常高效,那么,它们也可以将这种效率移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就这一点而言,它们拥有跨国企业不具备的优势。但是,这个转移只是个“机会之窗”,它不可能永远洞开。正如我们讨论过的,它们所经受的所有压力,跨国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而且现在已经在切实关注这个议题了。跨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也会应对这些压力,并开始开发同样的产品。所以,中国的企业必须有效利用目前尚存的机会。


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中国的公司正在积极推进全球化的进程,不过,在我看来,这些行动往往显得为时过早。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就在本国,这也是它们拥有优势的市场。就它们可以从国外获得什么样的能力,以及如何让这些能力与它们在本土拥有的能力形成互补的问题,拥有最明智全球化策略的中国公司正在审慎而且头脑冷静地思考。


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三个挑战是企业治理议题,它们正在努力使组织结构与自身不断增长的规模相适应。


沃顿知识在线:如果是这样的话,它们的治理结构应该怎么改变呢?


图恩:如果你观察一下私有企业,你会发现,其中有很多都是家族控制的公司,就像在东亚地区颇为普遍的情况一样。拥有能激励职业经理人的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方式,就是向扩展家族所有权的方向转变。


此外,我还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这篇论文中,我们讨论的是中国工业的一个特定范畴,在这一范畴中,产品的主要消费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驱动的。所以说,国家在塑造这一市场方面并没有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是为什么竞争在驱动这些领域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的原因所在。


沃顿知识在线:我们讨论了跨国公司以及它们可以汲取的经验问题,同样也谈到了中国企业的情况。那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制订者们的情况如何呢?你认为,他们可以从你们的研究工作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图恩:我们关注的是非常庞大的国内市场,也是相对成熟的市场,对中国**来说,最大的启示就是可以对国内市场的限制宽松一些,至少对我们关注的行业而言应该如此。中国不必对外国企业是否会控制市场过于担心,不必对自己是否应该利用**杠杆来支持国内企业考虑过多。就这一点来说,中国拥有非常“奢侈”的条件:中国的市场非常庞大,跨国企业要想在这个市场取得成功,它们就必须在中国国内构建自己的能力。这是其他发展中国家可能不具备的奢侈条件。


从外国**的视角来看,我们的研究工作有两个含义。最基本的含义是,很多有关中国以及中国与全球经济关系的政治话语,往往都采用“我们对他们”(us versus them)的说法,这是行不通的。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差别,我们在以一种复杂的方式协同工作。对很多外国公司来说,它们的未来就在中国以及中国的市场,所以,它们必须弄清如何在中国参与竞争才能让自己取得成功。比如,通用汽车公司就已经将其北美地区以外的全球总部转移到了上海,因为公司希望其雄心勃勃的高管在这个市场获取经验。   


第二个含义可能会让人有些烦恼,也更具挑战性,那就是:过去,发达国家一直以为,只有蓝领工作机会跑到了中国。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中国已经在所有细分领域都构建了涵盖范围广泛的能力,其中也包括产品设计,所以,发达国家必须要确保专心致志,必须支持旨在创造就业机会——基于创新以及创造更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的公共政策计划。

使用道具

板凳
fiona8383 发表于 2011-5-17 10:26:1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是否完整啊???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