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一夫
7185 16

[经济学基础] [讨论] 对数量方程式的质疑。这是一个恒等式吗?如何对V作出假设?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自由骑士

讲师

58%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595 个
通用积分
1.1249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6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3204 点
帖子
63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4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3-13
最后登录
2020-4-12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1 数量方程式被认为是一个恒等式:MV=PT。这样理解的逻辑在于:每次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货币始终作为每次交易的媒介。不过,这种理解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实中也有对冲的情形。比如,我买你10元的商品,你买我10元的商品,于是交易达成,货币却为转手。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只起到了记价单位的作用,交易媒介的作用被废弃了。 既然如此,数量方程式怎么会是一个恒等式?

根据数量方程式得出的MV=PY被认为是在忽略一些因素的条件下得到的,但我觉得它所忽略的一些因素实在不容许就这么轻易的被忽略。用Y代替T就意味着忽略二手货的交易,中间品的交易,地下经济的交易等。其中,中间品的交易在我看来是不应该被忽略的,因为其交易量确实不可小视。

因此 MV=PT不准确,MV=PY更是相差千里。

2另外,还有关于货币流通速度V的疑问。经济学家在分析长期问题时通常假定V不变(比如货币数量论就假设V不变),而在分析短期问题时有不少经济学家都假设V是可变的(比如,曼昆在由数量方程式推倒LM曲线时就假定V是可变的,这一点笔者在下面有具体介绍)。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时间长短在对V 作出是否可变的问题上真的那么重要吗?如何重要,原因何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8 19:02:2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方程式 恒等式 货币流通速度 货币数量论 经济学家 讨论 数量 方程式 恒等式

杨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7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 email: yang2005kun@yahoo.com.cn博客:blog.sina.com.cn/kun19850720
沙发
bjunjie 发表于 2006-7-1 15: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经济学也只求大致地对而已.

使用道具

藤椅
bajjio 发表于 2006-7-1 16:0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弗里德曼在《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一文中认为,货币数量说这个词语只是表示一项研究方法,而不是一个具有确定意义的理论的名称。它是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而不是产出量或货币收入或价格水平的理论。

个人感觉通常认为货币供给是属于内生的经济学家更倾向于使用货币数量说这个概念,例如,弗里得曼和卢卡斯等。

使用道具

板凳
一夫 发表于 2006-7-4 20: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不仅如此,如何对货币流通速度V是否变化作出假设也值得思索。货币数量论假设V是不变的,虽然该理论也觉得这只是一个大致准确的假设,但它又认为这个假定在分析长期问题时通常是个很好的假设。这就意味着长期中的V比短期内的V更为稳定。这种理解似乎根据这一逻辑:长期中经济波动较短期小。不过我认为,这一尚不能有力的支持这一假定。经济稳定只能说明实际GDP的变化更为稳定而已。

V可能是由一些有利于交易更好进行的因素影响的,如科学技术,制度,风俗习惯等。例如,自动取款机,信用卡等的发明方便了人们取款和购物并且减少了现金货币的持有量。至于制度和风俗习惯如何影响V,笔者还不太清楚。

杨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7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 email: yang2005kun@yahoo.com.cn博客:blog.sina.com.cn/kun19850720

使用道具

报纸
bajjio 发表于 2006-7-5 02:1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6-7-4 20:44:00的发言:

不仅如此,如何对货币流通速度V是否变化作出假设也值得思索。货币数量论假设V是不变的,虽然该理论也觉得这只是一个大致准确的假设,但它又认为这个假定在分析长期问题时通常是个很好的假设。这就意味着长期中的V比短期内的V更为稳定。这种理解似乎根据这一逻辑:长期中经济波动较短期小。不过我认为,这一尚不能有力的支持这一假定。经济稳定只能说明实际GDP的变化更为稳定而已。

V可能是由一些有利于交易更好进行的因素影响的,如科学技术,制度,风俗习惯等。例如,自动取款机,信用卡等的发明方便了人们取款和购物并且减少了现金货币的持有量。至于制度和风俗习惯如何影响V,笔者还不太清楚。

V由科学技术,制度和风俗习惯等因素影响,这一点各个学派也都承认。斯蒂格里茨在批驳弗里德曼的“单一规则”的时候,用的就是假设发生了战争,使得货币流通减慢,此时就有可能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至于货币学派,理性预期学派运用货币数量论,还主要是由于货币供给的内生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5 9:23:45编辑过]

使用道具

地板
sungmoo 发表于 2006-7-5 09:1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一夫在2006-7-1 8:52:00的发言:数量方程式被认为是一个恒等式:MV=PT。这样理解的逻辑在于:每次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货币始终作为每次交易的媒介。不过,这种理解似乎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现实中也有对冲的情形。比如,我买你10元的商品,你买我10元的商品,于是交易达成,货币却为转手。事实上在这种情况下,货币只起到了记价单位的作用,交易媒介的作用被废弃了。 既然如此,数量方程式怎么会是一个恒等式?…

只要“T”是不可观测的,我们好像不能通过经验方式来说明其含义。“T”代表“交易水平”(the level of transactions),但“交易水平”究竟包含哪些内容呢?是不是所有可以被称为“transaction”的活动都要包含于T之中?

如果该逻辑就是以每次交易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即货币始终作为每次交易的媒介,来规定T的内容,好像我们也没有办法说它有问题。只不过,这里“T”没有包含所有可以被称为“transaction”的东西。

使用道具

7
sungmoo 发表于 2006-7-5 09:3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主指出的MV=PY的问题确实存在,它忽略了许多因素并且是粗糙的等式。不过,提出这种公式也许有一个好处:它的可经验性与政策操作性可能有所提高,因为Y比T更容易观察一些。当然,这也有50步笑100步之嫌,因为M、V的可观测性还是很成问题。

使用道具

8
sungmoo 发表于 2006-7-5 09:3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方程中的四个量,也许V是最不易甚至最不可能被观察的。个人以为,这是交易方程式的软肋。如果我们不清楚V,我们就无法依据观察到的M、P、T(Y)来判断货币市场供求是否均衡。也许,我们还要往往先假设货币市场已经均衡,再依据观察到的M、P、T(Y)来推断V的大小。

使用道具

9
一夫 发表于 2006-7-8 19:3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从曼昆另由数量方程式推倒LM曲线看对V的假定

曼昆在根据凯恩斯流通偏好理论推导出LM曲线之后,又利用数量方程式给出了另一种推导方法。在MV=PY中,假定M外生不变,P不变。在推导过程中他这样写道:“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定从数量方程式中推导出更为现实的向右上方倾斜的LM曲线。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依据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只取决于收入水平的假设。但正如我们在讨论流动偏好模型时提过的,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还取决于利率。较高的利率增加了持有货币的成本并减少了货币需求。当人们对较高的利率的反应是减少货币需求时,他们所持有的每一美元必定要经常更多地使用以支撑既定的交易量——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必定提高。” 《P250》。

1显然,曼昆把V的变化和实际货币需求余额联系了起来。从他的分析中我们似乎可以得出这一逻辑:利率上升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减少提高了货币的流通速度。如果这一逻辑正确的话,我们可以也许可以根据这一逻辑思考这一问题:为何许多经济学家往往在分析长期问题时假设V不变而在分析短期问题时假定V可变呢?我的解释是:长期中价格具有伸缩性,名义利率的变化不影响实际货币余额需求,因为实际利率不因名义利率的变化而变化。但在短期内,由于假定价格是粘性的,名义利率的变化会影响到实际利率的变化因而影响到实际货币余额需求的变化。为何如此?因为实际利率放映的是货币购买力的增加速度,当价格粘性时,名义利率的增加会提高按名义利率计算获得的货币量的购买力,从而使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提高了。

2 从短期到长期过度过程中,V的变化情况分析:假设在短期内,名义利率提高了。按照上面的逻辑,实际利率增加了,从而实际货币需求余额减少,V增加。随着物价的上升,实际利率下降,进而实际货币需求余额增加,V减少。由于价格的这中变化趋势,V是上下波动变化的,从长期看来是较为稳定的。

欢迎各位批判我的这一分析。

杨昆,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07级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和企业理论. email: yang2005kun@yahoo.com.cn博客:blog.sina.com.cn/kun19850720

使用道具

10
minstrel_allen 发表于 2006-7-8 21:4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标准的数量方程式是MV=QT ,其中T为交易总次数,Q为每笔交易使用的平均货币量. 这个方程式是没有什么疑问的. 但由于交易次数及平均交易价格无法计量,因此人们用MV=PY来代替.其中Y是当年新增产出,而P是价格水平. 经济中的交易次数当然大大超过当年产出的交易额.但是正如同认为消费者收入与消费之间存在稳定的正比例关系是一个合理的假说一样,认为总交易次数与GDP呈固定比例也是一个合理的假设.设QT=kPY,k为常数,那么MV=kPY, 这与MV=PY是没有什么本质区别的.因此可以认为MV=PY是个合理的恒等式.

楼上似乎还犯了一个错误.货币需求取决于名义利率而不是实际利率.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6 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