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青年公民意识的培育路径

发布时间:2015-09-18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摘要:青年发展本质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具有公民意识的新青年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应将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作为提升城市软实力的路径:一要“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一体,构建特色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体系:二要“政治参与、法制教育”并行,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实践机制:三要“传统媒介、新兴媒介”互补,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传播系统。   关键词:城市软实力;青年;公民意识   一、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与城市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城市软实力”基于“国家软实力”和“区域软实力”,普遍认为,城市软实力是建立在城市文化、环境、人口素质、社会和谐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一种合力,包括文化号召力、教育发展力、政府执政力、城市凝聚力、社会和谐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环境舒适力等。青年公民意识是青年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反映青年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青年公民意识强调青年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   青年参与城市发展,并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青年发展本质与城市软实力建设所体现出来的内涵具有一致性,青年的社会本质、青年文化、青年发展、青年问题、青年的社会地位、青年的个体性等,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二、青年公民意识培育在城市软实力提升中的作用   具有公民意识的新青年,不仅是国家民主政治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一)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有利于鼓励青年担当城市建设重任,最终提升城市软实力   青年是推动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力量,青年公民意识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当城市的发展理念、政府管理政策及城市的内涵精神与青年自身价值导向相一致时,青年能对所处的城市产生一种内生性认同和普遍性支持,这种内化、认同和支持,能确立起青年的主人翁责任意识。通过树立“主人翁”意识,能引导青年助力城市生态建设,如主动践行低碳环保理念、认养“绿地”、营造“青年林”等:能引导青年投身城市建设。为城市开发、城市功能完善等献计献策;能引导青年参与城市管理,展现“青年突击队”风采。   (二)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有助于引导青年维护城市形象,最终提升城市软实力   公民意识对城市的外在形象具有维护功能,培育公德意识有助于引导青年自觉成为现代城市秩序的构建者和维护者。当代青年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是城市中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通过培育公德意识。有助于推动青年在维护城市秩序中发挥作用,引导青年自觉成为现代城市秩序的构建者和维护者。   公民意识对城市的内在形象具有塑造功能。通过培育责任意识,有助于推动青年在提供优质服务中树立形象。作为一种现代的价值理念,公民意识指导并支配市民的日常生活和行为,久之则形成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既能使市民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又能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例如,窗口单位从业人员多为青年,通过“青年示范岗”、“青年文明号”、“青年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有助于培育公民意识,引导青年形成文明服务的自觉意识。保持热情大方的精神风貌。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言人。   (三)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有助于引导青年参与城市管理决策,最终提升城市软实力   城市软实力评估指标中,政府执行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新公共管理中,主要有六个因素影响政府执行力,包括政府执行人员的综合素质、政府的政策质量、政府绩效考核方式、制度的保障与规约、政府组织结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青年公民意识的培育,能引导青年按法定程序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政府决策,这不仅可以有效制约和监督城市政府公共权力的运作,而且也使管理者和权力者涉取民众的利益诉求,掌握尽可能全面和公平的决策信息,从而能够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和公平化,增强城市政府的执行力和感召力。总的看来,青年公民意识的提高,能提升群众监督意识,规范群众监督行为,完善群众监督渠道。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和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创造必要条件。   三、青年公民意识培育,提升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路径   (一)“学校教育、社会实践”一体,构建特色青年公民意识培育体系,提升城市软实力   1.以学校为主阵地培育青年公民意识。凝练城市软实力   在凝练城市软实力过程中,学校应成为先行者和实践者,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在理论教学上,将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层次从如何“做好一个公民”的角度去理解和领会教学内容,积极开发特色素材和教学资源库,使学生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实践教学上,通过参观纪念馆、观看教育影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实践教学,使公民意识教育不仅仅停留在理论、课本层面上,而更加深刻、立体,具有时代性。   2.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青年公民意识,打造城市软实力   志愿服务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核心,把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对公民意识培育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是青年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应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培育青年公民意识,塑造城市软实力。   一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在志愿者联盟、青年志愿者学院基础上,建立规范统一的交流和沟通平台,为有志从事志愿服务的青年提供联系渠道,为建立一支长期志愿服务队伍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重视对志愿者的激励,采取评定等级,授予荣誉称号、荣誉证书等激励方式,向社会宣传贡献突出的志愿者,树立良好的导向。促进“志愿精神”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力求志愿服务多元化与融入生活常态化。着力培养志愿服务文化。以志愿者服务培育青年公民意识,吸引广大青年志愿者积极响应和参与,逐步打造出具有特色的城市志愿服务品牌。   (二)“政治参与、法制教育”并行,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政治实践机制,提升城市软实力   1.提升青年的政治参与意识,促进其政治行为的有效输出   从群体特征看,青年富有理想,勇于变革,对政治生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应推动青年学生政治参与的健康发展。   一是尽可能拓宽青年政治参与渠道,为其政治参与寻找切入点和落脚点,将青年的政治参与纳入制度化轨道。在现有的各种公民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参与渠道,如社会协商对话制度、舆论参与和监督制度、民意测验制度等,为青年多方位参与政治创造条件:由青年组成的各类青年协会,可邀请市长、区长做客,与青年面对面。一起讨论市政问题,表达新生代议政、参政的愿望。   二是增强青年的主体意识,适度激发政治参与行为,帮助青年摒弃“附庸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同时。引导他们理性地参与现实政治。既要注意克服政治热情失控与政治盲动,又要避免政治冷漠现象。   2.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青年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   青年整体法律意识较强,但仍有青年认为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一般,而青年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大部分学生在遇到棘手问题时,没有想到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要通过在广大青年中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青年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和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   (三)“传统媒介、新兴媒介”互补,构建青年公民意识培育的全方位传播系统,提升沈阳城市软实力   青年是新兴媒体使用主体,新兴媒体的出现,青年公民表达渠道得到了延伸,公民的知情权和话语权得到了扩张,一方面,网络媒体为青年公民意识的表达提供了平台和窗口,另外一方面,青年在运用这种媒体表达意识过程中,又不自觉的将自身的公民意识推向了更深层次。   1.建设公民意识教育主题网站,发挥“舆论优势”   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营造健康的网络虚拟社区和网络文化,通过“网上校园”、“网上青年中心”等,让青年快速便捷地获得丰富的政治信息,学习政治文化,实践政治角色扮演,推动其政治社会化的发展。   2.面向青年媒体习惯,拓宽电子杂志、APP客户端等教育途径   与传统印刷媒介相比,数字化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和影、音、图、文并茂的优势,在形式上具备印刷媒介无法比拟的互动性和高参与性等特点,越来越多的青年习惯于用网络媒介进行阅读。可创办公民意识教育类电子杂志,积极尝试用新型媒体作为工作新载体,探求影响青年公民意识形成的新途径,扩大青年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APP客户端的使用初露锋芒,青年逐渐习惯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可通过特制手机、社区、SNS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青年公民意识教育活动。   另外,应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形成点面结合的信息沟通机制,建立飞信群、QQ群、MSN群、微信群等,提高青年公民意识分类教育引导的实效性。   3.继续推行网络问政,培养青年利用网络媒介的素养   网络问政已成为政府电子政务的重要内容,网络匿名、实时参与的特点,为公民提供了超越不同社会背景和从属关系。真实表达自我的机会,大大拓宽了公民的参与渠道,激发了公民的参与热情,成为推动公民意识觉醒的强大动力。对于那些积极参与,关注社会的另一部分青年,提供网络问政平台与机会则会更加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有可能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公民。但是,在运用新兴媒体培育青年公民意识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网络媒体的不利因素,培养青年的网络媒介素养,特别注意对媒介知识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媒介偏见予以理性判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陶建杰.城市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基于中国大陆5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0(03).   [2]陆士桢,徐选国.世界城市与青年发展战略思考[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07).   [3]姜佳英.新公共管理视域下政府执行力提升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4]韩慧.培育公民意识: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基本路径[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   [5]李效武.雷锋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传承研究[J].社科纵横,2012(08).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