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您的位置:

人大经济论坛

> 管理学
  • 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共生与治理

      【摘 要】对于企业来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与其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各项制度的制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了能够确保企业以及集体利益,多年来国家以及企业管理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控制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但是从大量的调查情况来看,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针对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的共生与治理,进行几点分析研究。  【关键词】审计合谋;财务报告;舞弊  近些年来,市场上财务报告舞弊欺骗投资者的事件出现十分频繁,造成了非常不良的社会影响,也给投资者带来非常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与此同时,我们又发现审计合谋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者的共生共存,使得财务报告舞弊情况更加具有隐蔽性,更加容易使投资者上当,针对如此严重的事态,制定更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以及危机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一、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内涵  所谓的财务报告舞弊指的就是企业管理当局蓄谋舞弊的行为,具体是通过虚增负债、资产以及费用或者收入等,从而欺骗投资人以及债权人,以达到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而审计合谋则是指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与公司之间建立一种不正当的关系,通过串通、合作,对公众以及审计委托进行欺骗,从中获利的一种经济现象。现实中观察到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存的审计失败行为时,审计合谋往往与财务报告舞弊现象共生共存。  二、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原因分析  1.行政干预  出现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是其中主要的因素之一,由于一部分的政府对事务所的职业行为的干预行为不正当,从而影响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计报告的独立性。政府行政干预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当地政府或者是主管部门直接出面对注册会计师的工作直接施加压力,要求一部分内容不能够披露;直接签发无力兑现、也不会兑现的红头文件;指令相关单位或企业全力配合被审计单位,合谋串通。  2.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  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审计被动合谋,首先是大股东的超强控制,然后是管理层的内部控制。在进行注册会计师聘用的时候,正常情况下是由股东大会进行决议之后才能够聘用的,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的股东大会往往无法全面行使权利,注册会计师的聘任与解聘等权利实际上都是由大股东以及一些内部控制人员的手中,而审计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根本无法施展职能,同时想要保障工作的独立性也是非常困难的。  三、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共生的防范措施及政策建议  1.从企业管理当局角度进行治理  (1)明确企业会计与审计的本质  首先会计的本质是核算与监督,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企业的稳步发展与运营,而审计的本质则是监督,工作的重点在于维护企业经济活动的可靠性、合法性,并为企业争取经济效益,审计的内容想多复杂一些,包括资源的分配、人事调配等。在明确了两者区别之后再看联系,会计与审计都是服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也就是都是助力企业的行为,只不过会计监督主要是反映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中,而审计监督则是建立在会计活动的基础上,对会计的再次监督,是弥补会计工作的不足,是对企业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保障。  (2)改进公司管理者激励方式  公司越关注短期利益,则其造假收益将越大。若改进对经营管理者的激励方式,让他们更加注重远期利益,则其造假的动机将减少。即对经营管理者的考核和奖励指标不仅是从当期会计信息来衡量,还应结合期权、股份等,使经营管理者的利益与公司长远利益相一致。最好要确定合理的任期,可以连任,重视对经营管理者的非物质的鼓励和待遇。从根本上杜绝经营管理者的会计舞弊动机。  (3)提高会计与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为了实现企业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助力,审计与会计人力资源队伍的建设不可放过,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是企业从事经济活动管理活动的承担者,因此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首先,企业需要普及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以及审计人员中间开展财经法律、规章制度以及遵纪守法的培训活动,明确工作职能,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不做假账以及虚假审计报告,以身作则,促进会计与审计融合机制的构建。  2.从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角度进行治理  改变现有审计付费方式,使会计师事务所更加注重长期利益。委托人费用需要直接交付会计师事务所的方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变,可以改为将需要审计的公司费用预先交付相关的管理部门,之后在对审计进行检测,根据审计检测结果来确定是否可以交付给会计师事务所。这样既坚持了双向选择的原则,同时也保障费用的安全性。由于会计报表使用者无法认定审计报告的质量,应由监管部门先把关,再决定是否付费。  四、结束语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能够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坚持和控制的问题有很多,会计,财务以及审计等方面的管理多年来都是企业内部管理的重点。但是近些年来,外部环境的恶化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其中财务报告舞弊与审计合谋的危害性极大,由于两者之间的不正当联系,导致投资者大量的财务损失,并且也非常不利于我国经济市场的健康发展,全面制定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类似问题的发展,已经成为了我国企业以及审计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  参考文献:  [1]曾月明,宋新平,葛文雷.财务报告舞弊可能性识别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2007(22)  [2]庞阳.新形势下财务报告舞弊的动因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02)  [3]王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4)  [4]郑惠尹.基于国内外财务报告舞弊典型案例的研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29)

  • 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工程审计是工程造价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项目要想做好工程造价,做好工程审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出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工程造价在项目建设中的作用,本文从工程审计的三个阶段入手,详细介绍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中应用的措施,提高工程造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工程审计;工程造价;应用分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建筑市场之间竞争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做好项目工程造价的工程审计工作时非常重要的,目前在工程造价中工程审计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虽然如此,项目工程工程造价中的工程审计工作仍然存了很多的问题,面临了诸多的挑战,需要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采取合理的手段,优化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二、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中应用所面临的挑战  1.施工方案不合理  一项建设项目在施工之前,都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环境和施工需要制定适合本项目工程的施工方案,像在确定工程投资的地址时,往往需要通过对地址检查报告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完成施工设计。目前,在很多项目的方案设计阶段,审计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参与进来,这样就导致了项目总成本同施工实际成本存在很大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以后其他工程造价工作的正常进行,同时,很多企业的工程审计人员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不到位,施工准备阶段不能达到理想,日后的施工决策制定上不能做到科学性,从而造成了施工资源的浪费,工程造价的提高。  2.施工阶段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项目建设的施工过程相对较为复杂,对各个专业之间的要衔接要求较高,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没有审计工作人员的参与,那么在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大量的资金支出将会和实际的工作相脱离,比如在拆除旧建筑中会增加隐蔽工程的计量,常常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这样就会导致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出现漏洞,在施工阶段,管理工作不到位,审计工作就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措施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  3.工程结算资料不全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结算阶段,审计工作人员主要通过对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提供的资料分析总结,然后对工程项目进行最终的核算和结算,但是施工单位提供的项目工程资料存在不完整,不真实的现象,像在施工图和项目竣工图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施工过程随意的改动相关的结算数据,这样严重的影响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管理应用的合理化措施  1.在施工准备阶段  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优化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建设项目的施工阶段,应该按照规定的审计内容对整个招标的流程和项目工程施工方案做好审查工作,从而保障施工方案的合理性,科学性。主要做好以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建设项目的招标环节,要以工程项目的质量提高为保障,以保障工程项目的施工进程和总造价为前提,在整个审计工作中,坚持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的原则,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规避不正当的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在施工方案的设计上和施工方案的组织上,应该集合施工的实际情况,充分的利用施工中的施工技术,基础设备等,从而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顺利的完成,见面其他的客观因素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做好审计的监督工作,将任务分配下去,具体到个人这样一但审计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够找到相关的负责人。  2.在施工阶段做好审计工作  在施工阶段主要的审计工作是做好施工进程,施工质量等的管理工作,通过优化施工过程中的审计工作,保障施工进程,提高施工质量,避免工程造价出现过大的变动,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做好施工进程的管理工作,施工进程的控制工作是整个施工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工作人员对施工进程的控制,优化审计工作,根据实际建设工程项目实况,对建设项目进行审查和复核,对施工过程中使用的资金情况进行核对,从而做好设计方案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工程中实际的资金使用统计,在资金方面存在较大问题的地方进行及时的更正,提高工程投资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在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上,要做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的审计工作,对施工过程做好监督审计,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更正,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的质量水平。  3.竣工结算阶段的应用  在竣工阶段主要做好工程量的审计工作,工程量的审计工作的好坏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造价的,同时也影响了工程总体的审计效果。在工程量的审计上应该以施工方案和施工过程记录的资料相结合,对施工图纸和实际施工作对比,提高工程量的准确性。  四、结语  工程造价是影响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手段, 而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对保障工程造价的顺利进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洪,张建新,韩宝东.工程造价控制中工程审计的应用[J]. 价值工程,2012(06)  [2] 陈香兰.工程审计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11(07)  [3] 张晓艳,李岚.基建工程审计应严把“五关”[J].现代审计与经济,2010(06)  [4] 马楠.工程审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4(15)  [5] 邵彩霞.工程审计中造价的全过程控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4)

  • 日照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摘 要:介绍了日照市城区饮用水源日照水库上游水土流失成因及危害,对水土保持的治理措施、预防措施等方面对水库上游水土保持的综合治理进行了探讨,以期进一步防止水土流失现象。  关键词:日照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the sunshine city drinking water source sunshine reservoir upstream soil erosion and harm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eservoirs upstream governance measures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revention measures, to further prevent soil erosion.  Keywords: sunshine reservoir;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日照水库位于滨海水系傅疃河中上游,日照市东港区驻地以西16公里处,控制流域面积548平方公里。傅疃河在日照水库坝址以上分西、北两大支流,西支发源于日照市东港区三庄镇西部与五莲、莒县交界处的桥子山,干流长度39.0公里,平均比降为0.00246;北支沈疃河发源于五莲县大马鞍山东麓韩家窝洛子,于库区附近的沈疃村东汇入傅疃河,北支流域面积较大为261 平方公里。水库流域形状呈椭圆形,西高东低,上游西部和北部为浅山区,面积占40%,海拔高程在200~400米,北部分水岭最高山峰五莲山海拔高程695米,中下游为丘陵区占20%,河谷平原占40%左右。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脊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浅山丘陵区植被多为马尾松,农作物以小麦、玉米、花生、地瓜为主,其流域上游以及主干河道两侧山地丘陵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1.水土流失原因  引起水土流失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1.1自然因素  1)地貌。日照水库上游流域内多为砂石山,出露岩层以片麻岩为主,土层脊薄多为砂土,河谷平原为黄土,植被覆盖率偏低,生态环境有待提高。  2)降水。日照水库地处暖温带湿润气候区,且有明显的海洋性气候特征,降水量偏多,多年平均降水量879毫米,为我省降水量高值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建库后1961~2011年51年中最大为1975年降水量1573.5毫米,最小为1983年降水量557.6毫米,丰枯比为2.82。降水量年内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汛期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0.2%,暴雨多发生在7~8月份,日照水库雨量站多年平均24小时降水量112.0毫米,实测最大24小时降水量为378.8毫米,发生于1975年8月14日。  傅疃河为山溪性雨源河流,河道流量与降水量变化规律一致,洪水集中在汛期,截止到2011年,水库上游多年平均来水量1.4913亿立方米,6~9月份为1.2582亿立方米,占全年来水量的84.37%。年际变化也很大,最大的1974年年来水量为3.379亿立方米,最小的1989年年来水量只有0.314亿立方米,丰枯比为10.8。日照水库流域地处山丘区,干流坡度较大,洪水陡涨陡落,一次洪水过程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20~30小时,涨水历时一般为4~8小时。建库后入库洪水洪峰流量大于1000 立方米/秒的洪水有13次,大于2000 立方米/秒的有6次,其中年最大洪峰流量为3410 立方米/秒,发生于1975年,年最小洪峰流量为69.3 立方米/秒,发生于1989年。  1.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活动引起的水土流失,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 日照水库上游生产活动较多,农业耕作长期以顺坡、陡坡开荒种植为主,耕面倾斜,前无梗、后无沟,单一化耕作经营等,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  2)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不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毁坏地形地貌,造成新的水土流失。  3) 在兴修水利、修筑公路、乱采砂石等方面,无规划、无保护措施,毁坏地形,随意倒土也加剧了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的危害  日照水库上游流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给当地和周边的环境带来了危害:水土流失造成表土冲走,土层变薄,裸岩增加,种植面积减少,土壤沙漠化,地力下降,蓄水保土能力减弱;淤积河道、水库,抬高河床,降低了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了水库的使用寿命;严重的水土流失能使山洪暴涨暴落,极易造成山洪暴发,加剧了洪灾的发生;水土流失不仅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同时也严重威胁着水库的供水、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  3.水土保持治理措施  通过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工作方针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从土地整治、保护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保证水源的高度,实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合理利用和开发水土资源,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  对流域重点治理区,加强坡耕地、顺坡林地改造和“四荒”地治理,根据宜林则林的原则适当调整农林用地比例,对30度以上坡地实行退耕还林草。完善小流域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建设沟道拦蓄工程,提高非工程防护措施水平,构建由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护体系。  流域内水土保持按照丘陵、阶地、平原、河谷地貌类型,因地制宜并按水力、水文、生态和系统工程等原理科学安排水土保持工程、林草、管理等措施,以“拦、截、排、涵、蓄”等径流调控为核心,构建立体配置和平面布局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1)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是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措施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同等重要不能相互代替,水土保持工程研究的对象斜坡以及沟道中的水土流失机理,即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损失和破坏过程及工程防治措施。  所谓工程措施,通过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的维护实施改变地形状态,主要是以保持土体稳定和截排水的建筑工程防护措施,如挡墙、拦砂坝、护坡、截水沟、沉砂池、水窖等,按照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建设谷坊群、拦砂坝群,沟道护坡,拦蓄泥沙,蓄洪消能,保证山丘区河道安全,同时采取相应植物措施,稳定沟道,改善沟道生态环境。主干沟道设置堰坝,用于稳定沟坡,控制沟底下切,拦蓄径流。对于年降雨量偏少地区,水土保持坡面工程和沟道工程节节拦蓄,做到蓄排引并重。  2)坡改梯措施。坡耕地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土地流失类型,针对流域内坡地开垦种植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采取坡耕地改造和坡面径流双向调控措施,缩短坡长,降低局部坡度,增加下渗,改变水流路径,降低土壤侵蚀强度,达到治理水土流失的目的。  对存在的标准较低的梯田进行修正地堰,增加排水设施,建设坡面径流调控体系,分散与积蓄地表径流、减轻地表冲刷,调控水资源的分部。对新修和整理梯田施工中,对于土块的宽度、土埂的长度,宜宽则宽,梯田的建设要按照“大弯就式,小弯取直,高切低垫,分段求平”的原则,同时,从发展大农业出发,考虑今后农田水利、农田机械化建设的需要。  3)实施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生态的恢复、环境的重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维护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的过程,不能就生态问题孤立的论生态问题、就环境问题单一的讲环境问题,应该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相互协调发展,是一个三维的立体的系统范畴,需要从区域生态经济系统方面来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水土流失的坡耕地中,坡度不太大的地方,经过水平阶或者鱼鳞坑整地,可以大面积发展经济林以及绿化带措施,同时在未郁闭的幼林下种植牧草,增加地表覆盖能很有效的抑制地表的侵蚀,而且能同时培肥地力,这样一来土地环境的提升进而提升了生态方面的能力,生态的发展又会有益的促进环境的可持续走良,二者有效结合。生态经济型防护林体系建设,不仅防止了水土流失,更为区域的自然环境生态走向良性循环。  4)生态修复措施。生态修复区包括重点治理区内需要封禁抚育治理的区域,还包括监督管理区采砂区废弃地的植被被恢复,预防保护区重要林场、特殊功能林的人工更替保护。制定完善生态修复的一系列规章制度,落实依法封禁、依法管理的各项措施,从制度上建立健全生态修复机制。对现有水土流失较轻的疏幼林地和荒山荒坡采取全年封、半年封、轮封方式进行封育管护,适宜地方开展围栏防护。对现有水土流失较重的疏林地进行补植,恢复植被,从而改善现状。对库区内居民采取舍饲养畜等措施,减少居民放牧对林草植被的破坏,能得以有效地防止植被的破坏。加快经济发展,推动生态修复区的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在修复区大力倡导第三产业,同时提倡农民进城务工增加经济收入,减少对土地的依赖性,以利于生态修复工作的开展。 

  • 浅谈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方法

      摘 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建设的高速发展,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传统的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市政工程建设的需要。成立社会化、专业化的项目公司,对市政工程实施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项目管理势在必行。  关键词:项目管理;工作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projects are constantly expanding in scale, traditional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mode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engineer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ization, professional item company, the municipal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of scientific, standardized, institutionalized project management be imperative.  Key words: project management, work method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项目,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采取行政部门组建基建办、指挥部(办公室)的方式来组织建设,很难对工程质量、投资、工期目标进行有效的控制。如何改进目前市政工程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方式,使其由建设单位统管向委托专业化、社会化的项目管理公司进行开放式管理体制转变。  1.市政工程的特殊性及加强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市政工程建设项目首先是质量要求高,市政公用设施使用频率高,人流、车流集中,质量是否安全可靠,将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综合效益。第二是工期时限紧,开工建设的市政工程往往是急于投入使用的,故要求尽早完工。第三是工程投资管理要求高,一般市政工程资金投入大,且多数是在资金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就要进行建设,一方面要求管理者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尽可能节省国家投资;另一方面还要求管理者要根据资金筹措情况,适时调整工程项目的进度计划。第四是所涉及的专业种类多,涉及到道路、排水、桥梁、照明电器、绿化及供水、供电、电信等工程且资金来源渠道不一,需要跨行业、跨部门协调。第五是市政工程建设项目所涉及的地下管线交叉复杂,交通干扰等影响因素多。根据市政工程的特点,要求业主代表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相当强的外部协调能力,能够正确处理好建设项目质量、投资、进度三大目标的对立统一关系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  2.施工阶段项目管理工作  2.1 质量管理  2.1.1质量管理包括施工质量和进场原材料质量的管理。  要保证进场材料有出厂合格证及质量检验证书,并应经过技术人员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工地现场。而对施工质量管理,首先要保证施工是按图施工,按照施工相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而且监理要实行旁站制度。作为业主单位要建立控制施工质量的一套责任制度,严格奖惩,并对施工的每个环节进行督查督办。  2.1.2 加强以监理单位为核心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基础,加强市政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必须加强监理、施工单位的施工质量控制和检验把关工作,这就要求理顺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三者关系,根据市政工程项目实际情况,建立政府监督、业主负责、社会监理和企业自检“四个层次”的质量保证体系,从当前市政工程施工实践证明,要想建立科学、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监理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三控两管一协调”的监理工作要求,切实保护各方利益。以社会监理为核心,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这也有利于工程监理工作的开展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监控作用。业主单位要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作用,支持监理工程师的工作,让监理工程师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让施工单位在保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才能谈节约成本。  2.2 进度管理  2.2.1施工进度的检查  对施工的进度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需要业主单位定期不定期的召开工程进度会议,协调解决影响工程进展的问题,并尽力为工程的有序进行营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业主单位的相关人员应跟踪施工单位的人员、材料和机械是否按照计划进场,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有序的开展工作,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影响进度的现象,就应及时召集监理、施工单位一同研究,拿出切实的解决方案。  2.2.2合理确定合同工期  合理地缩短工程建设周期,可以使项目及早投入运行、降低建设项目的费用开支,其效益是显著的,因此应尽可能缩短建设期。但由于工程进度受施工过程中各环节相互牵制,进度计划可根据工程进展情况进行调整,如果违反正常施工规律,盲目赶工期,将给工程的各项控制带来很大困难。片面强调进度,就可能忽视质量。赶工期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提前通车造成的抢工,二是工程后期的赶工,竣工工期并未提前。无论哪种因素造成的抢工均会给工程质量的控制造成很大的困难。过分地压缩工期,不仅会使工程增加赶工的技术措施费用增加,还会使工程质量受到影响,降低使用寿命,使项目的综合成本反而增加。  2.3 投资管理  加强工程变更的造价控制。工程变更包括设计变更、进度计划变更、施工条件变更,也包括工程师提出的“新增工程”即原招标文件和工程量清单中没有包括的工程项目。一般来说,初步设计完成后,市政工程项目的造价就已基本形成,但在整个市政工程的投资物化过程中,为保证工程质量,保护人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对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文件、技术设计文件或施工图设计文件所进行的工程变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市政工程强制性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符合市政工程质量和使用功能的要求以及环境保护的要求。   2.4 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2.4.1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开工前建设单位应与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和工程的具体特点组织施工单位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安全培训,做到工程安全技术交底,严格持证上岗,定期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新工人上岗前培训。审查特殊工种作业人员的身份证及“上岗证”,审查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审查施工人员是否经过三级安全教育以及必要的安全培训和安全交底,审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施工机械的配备情况。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力度对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进行全过程的检查、督促、指导和服务,并加强安全考核。对违章作业、野蛮施工、管理混乱的业主方有权按规定进行处罚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对整改不力的予以警告、停工整顿,直至清退。  2.4.2控制好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费,将安全措施费如数拨给施工方,保证安全措施费真正用在安全技术措施上。加大专职安全人员巡回检查力度,发现安全问题及时解决,把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以防为主”。同时要督促各施工方加强自检、互检、专检力度,使他们相互学习、交流、竞赛,共同提高工程建设的安全管理水平。  2.4.3加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管理。对施工现场进行彩钢板围护、施工现场设置五牌一图、搞好职工宿舍及食堂环境卫生、及时足额划拨文明施工措施费,保证文明施工措施费专款专用。  3.施工技术资料管理  工程资料管理工作是工程建设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按照城建档案馆对市政工程技术资料要求及时搜集、整理、管理,以达到其标准化、规范化,并完整、准确、系统、齐全,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施工及验收的全过程,为工程的竣工验收评定及以后的工程进行维修、管理、使用、改建和扩建提供重要依据。  4.工程竣工验收及移交的管理  竣工验收是对工程的外观、实体检测和技术资料的检查验收,是对一项工程的系统检验,是对整个工程质量的综合评定。对于初步验收不合格的地方,监理单位应督促施工单位加紧整改,施工单位应积极配合监理单位达到进行复验的条件,当复验合格后由业主单位邀请工程参建单位的项目负责人,质量监督单位的代表,以及工程接收管理单位代表等共同对工程实体进行竣工验收,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完成工程移交手续,督促施工和监理单位整理各自工程竣工资料,办理工程竣工结算。  5.结束语  市政工程涉及多个施工单位,业主代表需要协调的工作量大、施工任务重、工期紧,这就要求业主代表必须具备多种专业知识和相当强的外部协调能力,正确处理好质量、投资、进度、安全的对立统一及其与外部环境关系。 

  • 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

      摘 要 在中国目前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下,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不仅存在,而且可以说是险象环生,也正因如此,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如何对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进行防控,拓展刑事律师的刑事非诉讼业务,都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刑事律师开展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的必要性谈起,论述了此项业务的内涵、特色,就刑事非诉讼业务的拓展以及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的操作流程进行探讨,期望能引起行业刑事律师共鸣,共同推进此项业务健康发展。  关键词 刑事律师 法律风险 刑事非诉讼业务  作者简介:赖建平,浙江波宁律师事务所刑事部主任,浙江省律师协会刑事业务委员会优秀资深委员。  企业从它建立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企业收益的取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在克服各种风险的影响、有效管理各种风险的条件下完成的。而风险,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的困扰着人们实现自己意愿的问题。无论是否理解风险的概念,人们决策时都不得不考虑它的存在。在我国,“企业法律风险”概念的首次出现是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4年5月颁布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之中。2006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国资发改革(2006)108号]按照风险内容或来源将企业风险分为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这标志着我国第一次从政策法规上提出从管理的角度进行法律风险防控。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必要性  就我国刑事法律而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包括企业本身的风险以及其经营者等相关人员的风险两大方面。企业如果依靠违法行为获取利益,很可能被绳之以法,甚至企业经营者也会牵涉其中,锒铛入狱。在当今中国,一大批叱咤风云的商界传奇人物,因其决策上的失误,导致公司经营陷入困境,而被追究法律责任者,屡见不鲜;甚至自认为系有利于公司之行为,结果却必须背负损害赔偿责任或者刑事责任者也不少见。而因企业经营者被绳之于法,致使企业陷入混乱,最终消失在市场竞争之中的案例也多如牛毛。可见,刑事法律风险对于企业的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违法行为几乎是必然造成法律风险的产生,刑事法律风险是企业经营过程中最致命的法律风险。而刑事法律设立的目的,本身也是通过严厉的惩罚来威慑社会成员,使之放弃违法的企图,从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的目的。孰轻孰重,不言而喻!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内涵和现状  刑事法律风险是指因行为违反刑法构成犯罪而需要承担法律制裁的法律风险。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从企业设立到终止的各个阶段都可能发生,甚至在企业进入破产程序以后也可能发生刑事法律风险。刑事法律的否定性评价强调主观和客观相统一,因此刑事法律风险均属于违法风险。  在我国刑事法律规范体系中,并无企业犯罪一说,与之相对应的是单位犯罪,在刑法理论上一般称之为法人犯罪。我国《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中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该解释中规定,“刑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由此可见,单位犯罪是一种为单位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而实施的犯罪,而且基本是与单位的经营活动有关。  根据我国《刑法》第31条的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单位犯罪的刑事处罚一般为罚金,但一般同时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人身刑。  三、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和特色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表现形式  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当然源自于企业对刑事法律的触犯,但是,发现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却不能两眼只盯着刑事法律条文,因为触犯刑事法律条文的具体行为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必须将企业的具体行为与刑事法律条文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判断该行为有无刑事上的风险。例如:刑法规定的诈骗犯罪均是以非法占有目的为构成要件的,但何种行为表明行为人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实践中情况就非常复杂,必须结合刑法的规定对一个行为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探究其实质才能作出准确判断。当然,有些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有常见表现形式,对这些常见行为的概括也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取得的成果。  (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特色  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看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专业性是其一大特色,因为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活动中任何活动的基本尺度都是依据法律规范。总的来说,企业管理视角下的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管理,有如下的特色:1.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范围的有限性;2.工作内容的波动性;3.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严重性;4.管理质量的人为性。  在某些场合里,法律上的需要与经营上的需要是相互排斥的,而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核心就是如何保证二者之间的平衡。要做好这一点的前提,一是要准确地识别出刑事法律风险及其危害性,二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目标找出最为合适的解决方法。因而,在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方面,无论是因噎废食还是削足适履都是不足取的,而如何在具体的操作中把握好尺度,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  四、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业务的拓展  (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应当归类于刑事非诉讼业务  我国现行《律师法》规定的律师业务有7项,其中包括律师可以接受委托,提供非诉讼法律服务,然而,说到律师的非诉讼业务,一般理解为律师在民商事领域提供的非诉讼法律服务,很少有律师涉及刑事非诉讼业务。但仔细分析,却发现在几乎所有的非诉讼法律服务领域,都存在着与刑事法律相关的专业活动。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切民商行为,既有参与主体按照法律授权的合法行为,也有参与主体违反禁止性法律规定,甚至面临刑事法律干预的违法犯罪行为。由于专业因素,对于复杂的、可能涉及刑事法律问题的社会经济现象,长期从事民商法律事务的律师一般而言难以作出及时、合理地处理,反之亦然。仅仅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拓刑事非诉讼领域的相关业务,前景非常广阔。   因此,在做刑事诉讼业务的同时,刑事律师不能忽视社会上尤其是企业界向律师提出的刑事非诉讼法律服务的需求。刑事律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在长期诉讼当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针对企业的决策和运营,从刑事法律层面上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企业防止发生刑事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实现真正的健康发展,既契合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又为刑事律师在刑事非诉讼领域开辟了一块业务新天地。  (二)刑事非诉讼业务的拓展  早在2006年7月,浙江海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张友明就撰写了《刑事非诉讼律师业务初探》一文,对刑事非诉讼业务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引起律师界的共鸣。2010年3月,山东德衡律师事务所律师栾少湖专门就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问题提交了人大代表议案《关于尽快在全市开展企业高管人员刑事责任风险防控工作的建议》。当然,以系统的眼光来看,这些尝试还主要集中在对企业进行宣传教育的层面,包括将企业容易触犯的罪名予以分类解析,也是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展开的。  如果我们由此再向前进一步,把目光由企业转向企业与刑事律师的互动上来,探讨律师如何帮助企业防范刑事法律风险,并经过讨论将此项工作设置为一个系统工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由此“生产”出来的“产品”对企业肯定有极大的吸引力。  五、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操作流程  (一)组建专业团队  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涉及方方面面,任何一个律师都不可能是所有方面法律事务的专家。律师向企业提供的防范刑事法律风险非诉讼法律服务,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单靠一、两名律师的协作是难以完成的。因此,必须针对每一个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项目组建一个律师团队,人数以三到五人为宜,才能胜任一个企业方方面面法律风险的识别、评价、应对工作。同时,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范不是纸上谈兵,必须要以律师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依托,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这就要求进入团队的律师要有刑事辩护与代理的执业经历,可以以从事过三年以上刑事业务为最低条件,以保障团队智力资源的丰富性。  另外,企业的刑事风险防范在有些场合与一般法律风险(民商事法律风险、行政法律风险)是有联系的,一般法律风险累积、增大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演变成刑事法律风险,为了使律师提供的防范刑事风险法律服务能够帮助企业防微杜渐,从根本上清除发生刑事法律风险的诱因,律师团队有必要有一至两名从事民商、行政法律事务的专业律师参与,以实现团队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  (二)针对一个具体的目标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项目,律师团队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1.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识别。为了有效管理法律风险,企业必须要知道所面临的风险,也即进行企业法律风险识别。识别刑事法律风险与在雷区里探雷非常相似,任何未被识别的刑事法律风险都有可能造成企业的重大损失,而没有一定的科学方法则又无法系统、全面地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刑事法律风险。  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识别是实施刑事法律风险防控项目的第一阶段,通过精心策划的尽职调查活动全面了解企业与刑事法律风险的有关资料。尽职调查的范围与深度取决于律师和企业所共同确定的项目内容,其侧重点是通过系统收集企业各类历史或现实行为的真实情况信息,为从整体上识别企业刑事法律风险提供基础资料,以便于发现企业的管理制度及经营行为中各个具体的作为与不作为所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尽职调查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企业中与其生产、经营、管理有关的人和事,其中,对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应作重点调查,因为他们对企业具体行为有决策、控制作用。调查的方法有资料收集、调查问卷、零距离访谈、现场观察、调查核实等等,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灵活设计。  2.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评估。通过前期的尽职调查及刑事法律风险识别,企业的刑事法律风险点已经以法律风险清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识别是一种定性分析,提示了企业所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但并不是所有的刑事法律风险都需要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在诸多因素的制约下,企业只能以“厚此薄彼”的方式控制法律风险。面对成百上千的法律风险点,无法准确判断法律风险的大小,导致企业难以妥善处理法律风险控制与业务发展之间的矛盾。如果企业眉毛胡子一把抓式地加以应对,既不经济也不可行,甚至还有副作用。要走出这一困境,就必须实现刑事法律风险的定量分析。  法律风险评估需要依靠定量分析进行,定量分析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兼具法律与管理双重视角的必然要求。但是,仅仅如此也还是不足够的。在刑事法律风险的评估当中,经验往往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诉讼仲裁作为解决法律问题的最终手段,其运用将使存积已久的问题脉络清晰。经历了大量诉讼仲裁锤炼的刑事律师,对于相关问题便会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法律“直觉”。有了这种法律“直觉”,再辅之以一定的数理模型,那么对于风险评估的量化程度才能恰到好处并不失精确。  一般而言,企业刑事法律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即在一定时间段内风险发生频次的高低;二是风险影响程度,即风险一旦发生后可能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程度,确定刑事法律风险的预警线;三是风险水平,亦称风险损失期望值,即综合考虑风险发生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后对风险严重程度作出的判断,具体表现为风险可能性与风险损失度的乘积,初步明确风险管理的策略。  3.企业刑事法律风险的的防控。在制定企业刑事法律风险全面解决方案阶段,律师需要结合前期的法律风险识别、评估等工作成果,将评估结果转换成企业可以看懂、能够操作的刑事法律风险解决方案。实施刑事法律风险控制的精髓,是将法律风险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企业日常工作的制度、流程、文本同时成为应对刑事法律风险的防线,通过这“三驾马车”去实现企业合法权益的最大化、法律风险的最小化。其内容包括,(1)管理制度修订。这类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根据刑事法律风险评估的结果,通过修订或补充、起草公司各类管理制度的方式,从制度上避免一部分法律风险。对于那些管理尚不完善的企业,不仅需要修订其原有的管理制度,还要考虑到各制度的层级关系和同级间的协调问题,而且需要补充许多企业原来没有的规章制度;(2)完善工作流程。相对于繁文缛节的规章制度,流程在以图表的方式描述具体行为的程序及内容方面,远比规章制度所用的文字量要少,因而生动形象、简便易读、便于记忆,特别是流程图其操作性和可执行性均远远强于以文字表述的流程。虽然完善工作流程是所有工作量中最“不像”律师工作的内容,但事实证明完善工作流程的做法非常受企业的欢迎;(3)制定工作文本。为企业制定标准合同文本体系的宗旨,是根据不同交易的实际情况,为实现交易目的和确保交易安全最大程度地行使意思自治的权利方式,同时通过统一、成套的文本确保企业效率。与企业合同有关的甚至与企业管理有关的许多文本都需要标准化并与制度、流程配套,从内容和证据两个方面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的安全;(4)解决具体问题。这类工作是除了上述三种工作内容以外,针对尽职调查、识别、评估中所发现的某些个案的、“一次性”的已经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制定解决方案。  总体来说,企业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应对就是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筛选,整合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体系、合同文本体系、流程管理体系之中,或是针对已经存在的刑事法律风险问题制定具体的、“一次性”的解决方案。经过这样的整合之后,法律风险管理就会融入企业管理的细节之中而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给企业带来实质性的进步。  六、结语  为企业提供刑事法律风险防控的专项法律服务是刑事律师的一项新业务,其产生源于市场经济的客观需求,刑事律师要能够从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入手,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为导向,凭借相关法律事务的实务经验切入,辅之以科学的方法,将自己的智力成果变成阻断企业发生刑事法律风险的屏障,为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保驾护航。在业务操作中,刑事律师要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使这项新业务能得到企业认同,使律师团队的智力成果能得到企业认可。笔者相信,经过律师同行的共同努力,刑事非诉讼业务一定能够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吴江水.完美的防范――法律风险管理中的识别、评估与解决方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2]李小海.企业法律风险控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3]陈丽洁主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的创新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4]徐永前主编.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操作实务.法律出版社.2011年版.  [5][澳]保罗・阿里,[美]格雷格・格雷戈里马编著.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后的公司治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6]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企业风险管理服务组编著.构建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7][美]Treadway委员会发起组织委员会(COSO)制定发布并授权翻译.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8]张友明.刑事非诉讼律师业务初探.律师实务.2006(10).

  •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控制措施探讨

      【摘要】以下文章围绕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性展开阐述,探讨了建筑工程管理的目前形势,并对其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了阐述,结合实际情况,总结了几点方案以增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更好的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 工程管理 现状 效益 创新  最近几年,中国经济中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式越来越明显,其经济活动也趋于国际化,这无形中推动了社会城市的建设发展,基于此,建筑业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建筑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主要产业之一,可以说是其支柱产业,其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在近些年的实际工作中,中国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经验越来越丰富,并且也收到了较大的成效。然而,建筑工程管理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不乏许多问题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建筑企业对于质量问题要自觉规范,把握好设计、动工环节上的质量控制,尽可能的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以维护企业形象。  1开展建筑工程管理的必然性分析  1.1建筑工程管理是工程实现高质高效的基石  在建筑工程实际动工之中,对于国家安全生产行业标准与操作规程要严格的遵守,注重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将动工期间存在的事故隐患、问题及时的查找出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将事故发生的风险降到最低,这也是有效控制投资成本的一种方法。与此同时,在动工的时候要严格的依照设计图纸进行,避免垫层加厚、基础深挖等现象的发生,这样可优化对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使用。  1.2建筑工程管理顺应了建筑行业发展需求  当前,在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现状。建筑工程行业要想达到高效、稳定发展的目标,就要把握好建筑工程管理制度的确立。在建筑动工实践中,对于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发现,有效的解决,对于管理的方案要适时的调整,不断的完善。建筑业企业要意识到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这就需要管理理念要实行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推动下,建筑业企业要清楚的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弥补这些不足,进而实现管理制度的完善,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2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核心  建筑工程管理一定要符合本国的国情,遵守客观经济学规律,综合各种资源,把其贯穿到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当中,对项目整体实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进而实现工程质量与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工程管理即是对工程由立项到交付使用和维护全过程的管理,与项目投资环节、工程设计环节、工程前期准备环节、工程实施环节、工程完工环节紧密相连,其在开展活动的时候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的:进度方面的管理、安全方面的管理、质量方面的管理、成本方面的管理等。在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建筑企业管理创造了理论条件,也综合了管理的实践经验,使得进度、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协调,进而实现了建筑业产业化的高效性、促进建筑业企业自身的经营效益最大化。  3建筑工程管理的当前状况阐述  3.1对劳动力的管理缺少规范性  建筑业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劳动力很密集,建筑工程之中劳动力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对劳动力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一个主要的内容。然而在实际工作之中,建筑施工企业对于劳动人员的规范工作不是很注重,特别在劳动人员的统筹调配、管理上缺乏规范性和科学性,缺乏劳动力的高效流动机制、不能发挥人力功效最优化。  3.2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与法规空缺严重  当前中国建筑工程方面的管理规范依旧执行传统的体制,这对于现代管理的要求已然不能满足,不能有效的约束工程管理。与此同时,在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上也不注重创新,这会抑制现代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影响建筑业的发展速度。此外,当前建筑工程管理的管理机制比较匮乏,专业性不强,管理体系不完善,队伍专业性不强,整体联动能力较差,这样就致使管理的有失规范性与科学性。  3.3施工期间管理上存在的不足  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当中最最主要的就是施工现场管理,此过程管理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到工程成本、质量和人员安全。当前,中国建筑工程管理在动工期间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机械和人员问题。机械问题体现在: 工程机械化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不高,使用的机械数量偏少,机械更新不及时,人工替代率较差,特别是高效的新型机械的使用极其少见。人员问题体现在: 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一般,理论水平与实践水平不协调,缺乏适用的施工技术,专业技术较突出的管理人员不足,高级项目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贫瘠。此外对于新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的使用上缺乏创新精神,建设工程全过程管理尚不能形成良性的管理模式。  4增进建筑工程管理工作更好开展的方案  4.1注重建筑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信息化技术实现建筑企业高产高效的主要途径,更是现时代下建筑业良性发展的保障。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打造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管理,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物联网信息化,计算机是企业建筑工程实现管理现代化的工具。纵观建筑企业成功开展工程管理的案例,其成功都离不开计算机辅助管理。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建筑工业管理方法使用的目的在将工期缩短、成本降低、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提高,而网络计划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的使用恰好可以满足以上几条,随之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代化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慢慢贯穿到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当中,有效的增进施工企业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推动了投资效益、工程质量的提高。建筑工程管理实现信息化第一步就是建立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部门,将其专业负责人与管理模式确定好,搭建一个满足信息交流与传递的平台。同时要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实际情况,有效的引入远程数据通信方式,搭建一个多方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建设周期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提供良性的发展环境。  4.2将工程管理人才的培养放居首位  企业内部管理人才的培养是打造一支管理专业化队伍的基础,对其人才的培养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把握:培训其管理理论知识、专业技术、道德素质,增进员工的管理探索创新意识的形成。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能动性,为提高人员的工作热情,要结合岗位工作表现、他人评价,再加上培训考核成绩、工作考核等绩效等进行奖惩。而对于一个优秀的建筑工程管理人才,具备建筑相关的专业技术是基础、具备全面的统筹管理能力和协调能力才是根本,此外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了解经济与企业管理知识,所以,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培养不单单要抓好企业内部人才培养,更要注重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前,多数与建设行业相关的高效均设置了“工程管理”专业,其设置的目的在于为建设工程项目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  4.3注重生产的安全性  在实际的建筑工程动工当中,技术人员要亲临现场,指导相关人员进行操作,抓好施工中的安全问题,实行专人负责专项工程的原则,发现违章作业要及时的告知,并要求其改正,避免安全事故发生。对于生产的安全性,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把好工程进度的每一关,在各个环节上都要签订生产安全责任书。监督人员要发挥好其监督责任,制定完善的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每一项施工都有章可循、按章操作。  综上所述,建筑企业对于质量问题要自觉规范化,把握好设计、施工环节上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工期控制、安全控制,尽可能的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以维护企业形象。注重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创新,以实现工程高质高效、建设项目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优化。

  • 框剪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要点概述

      【摘要】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工程实例,针对该高层结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质量管理措施等,旨在能为同类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剪结构;施工管理;质量管理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6层,建筑面积为44468m2。施工工期从2009年12月1日至2011年12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度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2、技术管理措施   2.1 测量管理措施   在施工现场本工程技术负责人和专职测量员会同建设单位现场做好轴线测点交接手续。量人员及时妥善保护好各种标桩,认真复测并定期巡视标桩的保护情况。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先放控制轴线,经检查准确无误后,再放轴线,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高程测量先从+0.5M线处利用经检定的钢卷尺沿铅直线往上量距,利用水准仪复核无误后再将此标高放样。当测量完成后,坚持测量复核、步步有校核的原则,楼层测量、高层测量及所有测量内业计算资料必须两人复核,同时流水施工时必须复核段与段之间的轴线及高程符合。平面控制除校核轴线间距外还应检查对角线及90°直角。测量误差遵循“平均分配”的原则,楼层测量放线,标高抄测在确保其误差在规定范围内后进行平均分配,避免误差积累。   2.2 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由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更有必要正确地进行施工试验,为此本工程所采取施工试验管理措施。   2.2.1 在技术负责人的领导下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以加强施工材料试验管理工作。对进场的钢材、水泥、砖、砂、石,按进场的批量取样、测试,及时收集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检验报告等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做好砼试件,砂浆试块检测,并将试验结果及时交资料员整理。   2.2.2 管理措施。各种材料取样及时准确,用于承重结构试件、钢材和连接接头试件、砖、水泥、砂浆试块等必须按规定见证取样。另外,各种试验资料及时收集整理,做好各种试验台帐。   2.3 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同时鉴于本工程的工程量较大,必然导致工程资料较多,为此采取切实可行的施工资料管理措施:   2.3.1 设专职资料员负责收发图纸、技术文件等,并建立相应台帐。工程所有技术、质量、测量、材料检验,专业管理人员必须相互配合,按要求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在收集整理过程中,要及时发现资料中的问题,按专业系统、时间、内容做好交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3.2 收集的资料要妥善保存,防止丢失和损坏,并随时整理,建立目录组卷,做到和施工进度同步到位。   2.4 技术节约管理措施   钢筋、模板加工前坚持放样制度,减少返工;钢筋现场加工充分利用下脚料;本工程施工时合理划分流水段,加快施工进程,减少各项费用支出。结构工程提高模板设计及施工质量,确保楼板不进行抹灰,减少材料用量及抹灰用工,确保结构砼清水化,减少剔凿用工及由此产生的材料浪费。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采取按工种定人、定岗、定质量。   3、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本工程成立质量管理体系,由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总工长、工长、质检员、技术员、施工班组组长组成,质量管理体系对工程分部(子分部)、分项工程有否决权。施工中坚持加强人的控制,发挥“人的因素第一”的主导作用,把人的控制作为全过程控制的重点。在编制施工计划时,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和人与任务的平衡。加强施工生产和进度安排的控制,会同技术人员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在进度和质量发生矛盾时,进度服从于质量;合理安排劳动力。加强施工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采购进场,材料人员按规定质量进行验证,严把质量、数量、品种、规格验收关,必要时请有关技术、质检人员参加。坚持样板引路制度。各道工序或各个分项、检验批在施工前必须做样板, 有关人员进行监控指导。   3.2 质量技术控制措施   3.2.1 钢筋工程。本工程所采用的原材料必须通过试验关,确保钢筋性能符合设计要求,不合格者一律清退。钢筋品种、规格、型号和搭接长度、锚固长度、接头位置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当砼浇筑前重新对钢筋进行复查,浇筑期间设专人监督,防止下灰和振捣破坏,并在砼初凝前进行调整就位。   3.2.2 模板工程。本工程施工中考虑模板及早拆功能两大因素,本工程墙体采用组合多层板,确保其整体刚度和挠度,拆模后要认真除灰尘和涂刷隔离剂,增加模板周转次数,保证砼表面平整。   3.2.3 楼板、楼梯模板与旧砼接触面阴角处统一粘贴海绵条,确保阴角方正,顺直且砼表面平整,多层板拼缝处贴纸胶带防止漏浆。   3.2.4 砼工程。在本工程浇筑砼前须填写报项目监理部后方可施工。为了防止砼粘连,在合模前设专人对模板的清理进行验收,符合要求后涂刷隔离剂,并保证均匀不遗漏。浇筑时保证下灰均匀一致,并设振捣尺采用分层浇筑,每层砼浇筑高度不超过振动棒有效长度的1.25倍,且振捣时插入下层砼中50�L,以保证上下层时间间隔在初凝前进行。振动要做到“快插慢拨”,防止砼发生分层离析现象和振动棒抽出时造成的空洞。   3.3 完善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做好资料管理   本工程把施工质量验收记录工作作为一项严肃的技术工作来抓,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质量控制资料的建立、收集、整理工作,明确专人负责,做到与工程进度同步,并保证及时、准确、系统、完整。总之、控制好施工中的每个环节,加强三检制,把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4、施工现场管理措施   4.1 安全防护措施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4.2 临时用电管理措施   加强施工用电管理,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用电教育。现场各种电气设备未经检查合格不准使用,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应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严禁带故障运行。露天使用的电气设备搭设防雨罩;凡被雨淋的电气设备应进行必要的干燥处理。施工现场照明线路的敷设除护套外,分开设置或穿管敷设,办公室照明灯设开关控制,工作栅、场地分路控制。   4.3 机械管理措施   本工程建立健全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和台帐,各种资料齐全,数据准确。塔吊的安全装置,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各种机械设备的操作处悬挂操作规程牌,警告和负责人牌,落实定人、定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规定,专人负责。   5、结语   本文结合某高层住宅框剪结构施工工程实例,针对该高层结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技术管理措施以及质量管理措施等,如采用技术管理措施来节约工程材料以及缩短工程等方案,可为同类高层建筑施工管理提供建议和措施。   参考文献:   [1]孙嘉琪.某办公楼施工管理概述[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7,23(04):265~267.   [2]黄树龙.框剪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管理[J].广东建材,2009,21(05):31~34.   [3]颜耀武.浅析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31(11):101~102.   [4]邱凯.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1):113~115.

  •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探析

      摘要:随着现代化企业制度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企业,想要将内部的财务控制系统完善,需要严密的内部审计制度与之相配合,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培养高素质、高专业水准的审计人员,才能够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然后从内部审计有效实施的方法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内部审计的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希望能满足企业发展所需。        关键词:企业;财务;审计  现代化企业管理离不开企业的内部控制,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企业要认真分析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将内部审计的作用彻底地发挥出来,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  一、企业内部审计的具体内容  就企业内部审计而言,其关键在于要严格遵循独立性、系统性、权威性等原则,在财务的监督与控制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于企业的内部审计而言,主要的审计范围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评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审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职责。其一,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将所审计项目的范围、性质和时间确定出来;其二,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应能对其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做出评估,促进企业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并对此提出符合经济效益需求的、科学的、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二)审计企业财务收支、经济责任以及经济效益等  企业应以经济效益的审计为中心,具体到审计任务,需包括审计企业经济责任是否履行、企业财务收支是否合法、经济效益实情是否符合规定等。审计的重点内容是:企业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情况;执行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方案、计划的情况;大型的担保、投资、借款;所属全资或者是控股子公司的资金收支和财务运作情况;固定资产的报损、保费、出售等情况。  (三)开展管理审计  如果从企业发展这一角度着手,那么内部审计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管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企业的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生产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开展管理审计,也就是对于企业管理职能方面的审核,能全面地对企业管理的计划、控制、组织等工作进行评价,能针对企业管理工作绩效开展系统性的评价。  二、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有效内部审计实施的方法  对企业管理来说,内部审计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企业内部审计部门能认真行使自己的职能权利,按规定完成审计任务,在实现审计目标的过程中收获宏观效果。当下,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内部审计需充分体现出评价职能、服务职能、监督职能,以全面发挥建设、监控以及参谋的作用,但是怎样才能够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发挥内部审计最大限度的作用呢?  (一)改善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模式  内部审计是企业治理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企业要想发展内部审计,离不开企业治理结构的支持。为了满足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就需要将治理结构加以完善,加大改善企业内部审计结构管理模式的力度。当前,大多数企业的领导班子组成内部审计部门,这样很难实现相对独立的审计工作,特别是在对企业及管理层进行审计时,审计独立性更得不到保障。一些学者指出,内部审计应该属于监事会,但是国内企业大部分的监事会都属于政府机构或者是由董事会指派,担任监事的成员也是企业的内部成员,于是监事会也形同虚设,企业内部审计的监事会管理模式同样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因此,我国企业应积极借助国外一些企业成功的内部审计经验,并以国内实情为基础展开调查,在设立董事会时再设立一个审计委员会,这样不仅能满足企业内部审计独立性、权威性等要求,还能促使审计委员会参与企业整个决策过程,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有效实施监督,将内部审计的职能全部发挥出来。  (二)注重道德文化建设  《内部审计实务标准》由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修订,其中提到:加强组织道德文化建设,需要内部审计的支持,企业的内部审计应该帮助企业建立出符合法律法规的文化。所以,企业想要将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提高,甚至是提高企业所有成员的素质,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有一个全面认识,打造一支具备金融、财会、法律以及经济等专业知识的内部审计队伍,以满足审计工作有序地发展下去。  (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就企业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而言,我国制定有《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和《审计法》。除外国家需要对内部审计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企业还应该结合自身情况及现行的内部审计政策,加强建设适合企业发展的内部审计制度,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及时制定出可操作性强的、具备具体性、前瞻性的内部审计工作规范、标准等,确保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四)扩大审计范围、创新审计方式  企业要及时改变以往传统的查账式内部审计方式,慢慢转向管理型审计。在企业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下,主体内容是财务审计,即查账,但是很难从账面上反映企业管理上的漏洞与差错以及对企业资产的侵犯行为,这种方式拥有较大的局限性。但这种局限性是管理型审计不能弥补的,因为管理型审计的基础就是财务审计,通过对企业的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实际内部控制状况等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进建议;通过对企业经营计划的完成状况、经营业绩的好坏等进行审计、评价,并以此为依据考核经营者,给予适当奖励,确保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目标及政策、方针之间保持高度的一致性。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  随着现代化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其逐渐应用到企业的内部管理之中,于是企业传统的审计方式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能够在内部审计中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等,以推动企业内部审计逐步转变成电子化审计。  (六)完善内部审计人员结构  企业的审计范围从以往的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规审计逐渐拓展到企业绩效审计,现有的内部审计财会人员结构跟现代化内部审计工作对人员提出的新要求不符。只要有经济活动存在,那么审计必不可少。对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而言,必须同时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审计业务的精通离不开法律法规制度以及本单位的各项业务。所以,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需朝着审计师、律师、工程师、经济师等方向努力。换言之,企业开展内部审计工作,不仅要挖掘出企业经营管理中潜藏的弊端,还要提出有效地治理措施来缓解弊端、治理弊端,将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地完善,强化财务管理,提升财务整体的控制能力,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监督企业经营者在履行自身职能时是否严格、到位,以增强他们防范风险的意识、能力,进一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七)促进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我国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为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正持续变化着,为在残酷的竞争中屹立不倒、发展壮大,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也应时刻变化着。目前,几乎每一个企业都已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部控制体系,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职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很多人员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安于现状、求稳怕烦,导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无法有效运行,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得不到及时准确的反映。然而,企业内部控制系统如果能定期对内部审计部门进行检查和评价,那么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就能及时得到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也就更加顺利。确保企业资产完整、安全,最终成功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及水平。  三、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我国现代化的企业来说,行之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仅能确保企业的每一项业务活动都有序地开展下去,满足企业资产安全完整的要求,同时,还能够避免出现徇私舞弊和欺诈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目标,对于企业而言拥有明显的管理意义。但是因为大部分企业缺少对内部审计的正确认识,导致相应的监督与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对企业内部审计带来一系列障碍。所以,只有正确地认识到企业内部审计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当中的作用,进而完善内部审计,才能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实现其财务控制目标。  参考文献:  [1]马艳红.内部审计在信托公司财务内部控制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3(19).  [2]冯蕾,李树超.优化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措施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2).  [3]高青山.企业内部审计的功能与作用[J].管理观察,2014(20). 

  • 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状况分析

      摘要:随着通信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电信发展的形势和生存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通信和信息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市场竞争随之愈演愈烈。从中国电信开始实施转型战略,提出要从通信网络运营商转变为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目标。经过几年的跨越发展,业务的转型、网络的转型取得了巨大突破,但管理和人力资源转型的步伐相对缓慢,已成为企业成功实现转型的瓶颈和桎梏。文章将从激励机制方面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关于中国电信如何解决人才管理与培养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  面对当今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各企业,无论大小,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这将成为主导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知识资本将成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推动力。尤其当今社会最为明显,离开人才,企事业单位发展将举步维艰,对于竞争更为激烈的电信企业更是如此。激励机制基于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正确地引导员工的工作动机,帮助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满足自身的需要,保持并发扬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激励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意义  “激励”主要基于人的行为动机来开展工作。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实施,员工可以形成一种意识,即要满足自己的欲求,需要采用符合要求的方式做事,从而做出符合企业组织需要的行为。为了达到预期效果,企业需要进行有效的激励,为此,企业经营者必须了解员工的行为规律,行为变化的过程、条件及特点等。  (一)激励是企业目标实现的基础  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基于人的行为,而人的积极性推动着行为,因此,调动积极性的最佳方式便是激励。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通过激励机制让企业充满活力,通过激励机制让员工紧紧围绕在以实现企业目标这一最终任务周围,从而提升企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激励机制的建立既可以满足一般员工的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奖励满足特殊人才的需求,从根本上为企业奠定基础,逐步发挥出人才的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最终目标。  (二)激励能够充分发挥企业生产要素的效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人的因素,它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企业的生产要素包括人、劳动对象以及劳动手段,其中,人是最根本的、最活跃的要素,其他因素只有同“人”这一生产要素相结合,才会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进而发挥各自的效用。缺乏人的积极性,或者积极性不高,再好的原料、再好的技术和装备都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三)激励有利于员工工作效率及业绩的提高  古今中外,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管理学家们都十分重视人的积极性。有效的激励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员工的革新精神与创造性,提高员工的努力程度,由此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企业取得更好的业绩。  (四)激励能够提高员工的素质  企业可以采取措施进行员工激励,对于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批评,对于坚持学习业务知识的员工给予表扬,并从待遇、福利、晋升等方面进行区别。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促进员工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并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二、中国电信人力资源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电信的各级企业都实施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包括引人、用人和留人的各个环节。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内容因实施统一的激励约束制度,实施过程中缺乏弹性;或者主要以物质激励作为激励手段,忽略了员工需求的多样性。当前,市场经济高度发展,人们的需求无法完全依靠单调的激励手段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在激励机制方面面临着以下问题。  (一)管理者对激励机制的重视不够  公司的管理者关心的重点会出现偏重于企业的盈利问题。当然,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问题,但是,是谁创造了效益?是谁在推动企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人,是人才。许多管理者舍本逐末,只看重最后的结果,而忽略了其中的过程,如何提升员工工作效率,如何留住人才、发掘人才,也就是激励员工不断上进的过程。因此企业拥有合理的激励机制,是激发员工工作激情,产生竞争力,提升公司源动力的基础也是重点所在。  (二)激励措施的单一、无差别化,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  激励方式有许多种,物质奖励只属于激励机制中的一种,也是管理者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管理者通常针对在工作某些阶段有突出贡献或是在年终时对各部门进行适当的物质奖励,奖金奖励的方式成为管理者普遍采用的手段,这种方式简单实用,也受员工的欢迎。但是,单纯的物质奖励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研究表明,员工在工作中的需求即激励需求是根据其努力程度和公司发展而不断升华而变化的。  首先,员工进入公司工作,满足的是其生理需求,他们需要生活,所以必须工作赚钱,养活自己及家人。接下来,他们希望企业有一个安全稳定的氛围,能让他们踏实的继续工作下去。这是员工初级阶段的需求,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可以用普通的物质奖励,奖金等方式来满足激励员工的需求。其次,员工们在有稳定收入及适当奖励的同时,他们不断努力工作希望在公司找到一种归属感和尊重,这是员工中级阶段的需求,也就是说在此阶段的员工通过努力之后希望得到的是管理者、企业上下员工的尊敬及表扬,这是心理层次的激励需求,员工这一层次的需求是无法用简单的物质奖励所能达到的。最后,当一个员工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以及一定的知识文凭,他就会产生更高层的需求,这一层次的员工需要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他们希望自己的能力得以体现,希望进入公司更高层将自己的思想与理解运用到企业的发展之中,这也就是最高阶段的员工需求。在此阶段用物质奖励及普通表扬已经无法对该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很多情况下,如果一个管理者无法正确做出判断,此类型的员工会选择离开企业,这也就是为什么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的关键所在。   (三)激励机制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  许多电信分公司虽然有明确的管理制度,但他们对激励机制的管理与解释,偶尔会出现按事件的处置结果是否符合或超出管理者的预期来决定,从而根据管理者下达的命令进行适当的奖励。当然此类型奖励一般也没有奖励标准,普遍也采取奖金或其他物质奖励为主。虽然,这样奖励的奖励方式相对灵活,但如果没有制度对其奖励的内容、标准以及奖励等级进行界定,就会在员工之间产生不公平的现象。如,由于奖励机制的不健全,导致管理者对某位员工的业绩表现做出了有偏差的判断,但在实际工作中此类员工并没有做出最优秀最突出的贡献,只是参与了部分工作,但因为管理者偏差的判断导致最终不公平的的激励效果,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的不团结,久而久之员工的积极性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四)绩效考核过程中缺乏沟通,缺少快速的反馈渠道  偶尔有分公司往往只重视命令的传达,而忽略了反馈的过程。绩效考核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同时也是基础环节,绩效考核的最终结果,影响到员工最后所获得的奖励多少,是否符合奖励标准等。绩效考核虽然是评判个人奖励标准及工作状态的工具,但是,很多企业往往忽略了其中的反馈性原则。部分企业主管人员没有良好的沟通技巧,而且对考核缺乏持续性,不能正确对待每一个员工所反映的问题,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考核通常是自上而下的进行,但是考核是否公正、是否符合标准,最终考核意见是否符合民意,是一个管理者有义务和责任去了解去跟进的。企业内部一旦向上反映问题的通道不畅通,那么绩效考核中所发现的问题就不能及时得到解决,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也就无法达到,使得绩效考核不能正常激励员工,反而制约公司内部凝聚力的形成。  三、针对企业激励机制的改进提出几点意见及建议  (一)管理者首先要意识到激励的重要性  企业管理者的行为对激励机制的成败至关重要。一是管理者要做到自身廉洁;二是管理者应该公平公正;三是在企业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尊重并支持下属,与员工保持沟通,及时表扬员工所做出的成绩,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四是榜样效应,即企业管理者通过展示自己的职业素养、管理艺术、工作技巧、办事能力等方面,树立起下属对自己的尊敬,由此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综上所述,企业管理者要通过与员工的沟通交流,促使企业文化能够真正渗透到每位员工心中,促使员工在工作中得到物质及心理的满足,并获得价值体现。此外,激励机制也应同时应用于管理者,国家出台对管理者的年薪制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二)实行差别化原则,针对员工的个体差异进行激励  通常来讲,激励的目的在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影响激励的因素包括以下方面:报酬福利、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领导行为、个人发展等。对于不同企业来说,不同因素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企业需要根据企业的类型及特点制定具体的激励制度,制定时还要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例如,在职务方面,一般员工和管理人员之间有着不同的需求;从文化层次来看,拥有较高学历的人往往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主要表现为精神层面的要求,因为他们相较于学历较低的员工,在基本需求得到保障的基础上会更加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性别方面,男性一般更加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来说,20~30岁之间的员工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更高,因为他们的自主意识相对更强,这部分人群更容易跳槽,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相对比较稳定,因为这部分人群会因为家庭等原因更容易安于现状。因此,企业要基于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制定激励机制,这样才获得最大的激励效果。  (三)制定公平的、精确的激励机制  在激励制度制定及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应首先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应在充分征求员工意见之后,制定出一套为员工普遍认可的制度,并将这项制度公布于众,并长期坚持执行;其次,激励制度应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将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为员工努力工作的原动力,从而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最后,在激励制度中还要体现科学性,尽可能地细化工作,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加强反馈通道的管理,全面了解工作的质量及员工的需求,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四)借鉴学习优秀的激励制度  企业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还要研究、借鉴国内优秀企业、西方及其他一些国家的激励方法,挖掘学习我国古人的管理思想,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本企业情况,有着本企业特色的激励措施。  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就像一块块规格不同的砖块,在建设企业这座高楼之时,即使每块砖即使规格不同,但只要在接缝处用合理的粘结剂来填补,就能盖出傲世的建筑。企业的员工就是建筑的基础砖块,而有效的激励机制便是使砖块紧密联合产生效用的粘合剂,一个企业拥有一套健全完备的激励机制,就预示着它向成功迈出了更为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朱晓妹.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研究――基于心里契约的视角[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  [2]王云访,岳颖.科技企业的创新激励机制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3]孙宗虎.员工激励方法实例全案[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 探讨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要任务就是做好企业成本的管理工作,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然而就我国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现状来看,存在很多有待解决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对当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探讨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进一步促进我国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对策  成本的科学管理对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随着施工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实现企业成本的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高度重视的问题。为了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对目前企业成本管理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分析,并结合目前市场经济体制的变化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一、施工企业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是面对材料成本价格不断上涨的必然选择  目前,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材料的市场价格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上涨。由于材料是施工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影响了施工企业的经济利润,有些甚至还直接威胁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与此同时,新《劳动法》中也对用工方面给予了明确规定,这间接的增加了企业的人工成本。面对这种情况,施工企业如果不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那么势必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适应工程低价中标情况的必然要求  伴随着施工企业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企业为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往往会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来维持企业发展。这样一来,实现对成本的有效管理便可以更高的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推进项目成本控制,做好项目成本管理也必然成为了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加强成本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的有效管理作为施工企业提高自身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根本途径,近年来得到了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为了进一步促进成本管理工作的科学开展,施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其进行了完善,但却仍然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管理意识不强  就我国目前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来看,管理部门由于受到传统管理理念的影响,从而缺乏足够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导致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其自身的作用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来。久而久之,成本管理工作就会形成这样一种模式,那就是施工部门只关注工程的进度和速度,采购部门只关注原材料的欠缺,管理部门只负责日常管理工作,财务部门只负责资金的支出和核算等。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每个部门都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且职责明确,但若仔细分析我们便可以看出,每个部门都是相互孤立的,部门之间对彼此的实际情况都无法做到充分了解,比如说,财务部门对施工单位的实际支出和材料剩余情况缺乏了解,从而导致在材料的核算上,精确度较低。这样一来,很容易导致资产流失的现象发生,造成企业运营成本的增加。  (二)缺乏市场应变能力  就目前我国大部分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来看,由于缺乏相应的奖惩机制作为支撑,从而导致员工在工作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低。对于员工来说,既然干多干好没有奖励,干少干坏也没有相应的惩罚,那么为什么不让自己轻松一些呢?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存在,从而导致员工对于成本管理工作都不能全力以赴,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势必会给企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对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部分施工企业缺乏较强的市场应变能力,往往在没有做好调查的基础上,就大肆包揽业务,甚至还有些企业不计成本垫资等,这些行为都会给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造成阻碍,严重的甚至还会危及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成本控制体系存在漏洞  成本控制不健全,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约束,那么必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施工企业的成本控制。目前,我国施工企业虽然有大部分都有自己的成本管理办法,但是却普遍都存在着过于单一、片面的现象,在这些成本管理体制中,往往都是比较关注企业经营过程中成本费用支出审批程序等会计基础工作,然而却忽略了其他工作的管理,比如说预算管理、收入管理、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有的施工企业管理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使得成本管理的监督职能弱化,给企业经济造成了一定损失。  (四)成本管理方法陈旧  随着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对于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就目前大部分企业所采取的成本管理方法来看,却仍沿袭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管理效果不明显,企业经济效益也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因此,施工企业如果想要得到永久发展,必须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以此来扩大市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加强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措施  上述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想要将这些问题解决,施工企业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由于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全面而又系统的工作,因此,为了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全面性,施工企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成本管理的效益观念  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因此,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应该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效益观念。比如说,施工企业应该通过引进先进机械设备来提高建筑产品的质量,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却充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促使企业能够顺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样一来,必然会获取到更多的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引进先进的机械设备只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投资,这更进一步体现了成本效益观念。换句话说,施工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长足发展,首要任务就是使企业能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更适合、更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以此来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建立健全的成本核算体系  此方面的工作主要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对成本核算的对象进行科学划分,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与之相应的成本核算明细账。一般来说,对于成本核算对象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合同内容、施工特点以及费用情况来进行制定的,制定完成之后,应该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对成本明细账进行设置,以便正确的对各个成本对象的实际成本进行计算。其次是要对成本核算科目进行正确设置和使用,目前,对于成本核算科目的设置,主要包括了制造费用、机械作业、辅助生产以及工程施工等几个方面,根据每个科目的不同,也可将其详细划分为几个小的科目,以便更好的对成本科目进行核算和使用。最后是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程序,确定目标成本及目标成本降低率或降低额,对工程实际成本、费用进行归类核算。对施工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进行审核分类,以正确区分应直接计入工程成本的费用和计入制造费的费用。将应直接计入工程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当期的工程成本,哪些应由其他部分负担的成本。  (三)做好施工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资金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直接关系着企业的良性发展。由于施工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环节比较多,因此,管理部门在对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时候,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层层分解,并结合实际情况,对各个阶段所要实现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制定,并确保每一项管理措施都能够得到切实落实。以全面的预算管理为主线,要求各个部门从企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出发,顾全企业发展大局,密切配合,全力协作,把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充分的落实到企业发展经营的各个环节当中,从而将每一个阶段的成本管理目标实现,以此来达到有效提高职工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意识,以保证成本指标的完成,使成本控制顺利进行,收到实效。  (四)促进成本管理方法的多样化  为了更好的满足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需求,单纯的依靠一种管理方法必然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求管理部门要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断尝试先进的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应用于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先进方法也越来越多。目前,比较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有责任成本管理、价值工程、产内经济核算、目标成本管理、成本预测等,每一种成本管理方法都有其自身的优势,企业管理部门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将以上几种先进的管理方法综合起来运用,以期达到更好的成本管理效果,促进施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施工企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如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也成为了企业经营和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本文的分析我们能够看出,我国当前施工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的开展上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未来的时间里,企业必须提高对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以此来进一步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周赛梅.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20).  [2]商圣月,张延东.浅析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1).  [3]卢圣兰.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10).  [4]蒋名才.关于建筑工程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2(17).  [5]关雅琦.浅谈国有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