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原创]试论马尔萨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浅论马尔萨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

虽然关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争论至今已经持续了有30多年了,可是现代主流的宏观经济学思想依旧还是为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所持有。作为创立该思想的英国伟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及其思想的代表巨著,他发表于1936年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即使是那些持有新古典主义思想而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学者,也几乎一致认为凯恩斯至少是,并且很可能将继续是经济思想史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而他的那本《通论》,也无疑是20世纪对经济学影响最深远的著作,其掀起了对经济政策和经济分析的从新定位更是毫无疑问的。

从开始学习经济学以来,我就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渊源表现出来了很大的兴趣。在中国高校部分初级经济学教科书中,我发现到了这么一些话:“凯恩斯的《通论》出版于1936年,他自己承认,作为《通论》中的重大贡献的有效需求原理来源于马尔萨斯在1821年致李嘉图的信函”;“这里涉及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即保持总需求的水平问题,正因为如此,他(马尔萨斯)的思想,在淹没了一百多年以后,被凯恩斯挖掘出来,成为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

看来凯恩斯经济思想可能在相当程度上受了马尔萨斯经济思想的启发。对于这个论题所涉及的论文,主要集中发表在20世纪40至60年代,此时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聚集了几乎所有学者的目光。众多论文的观点较为一致,认为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积累-消费”分析、认为马尔萨斯的国家干涉主义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构成了凯恩斯《通论》最核心的几个论点之一。因此,现阶段在我们《西方经济学》与《经济思想史》的各类书籍中,马尔萨斯作为经济思想渊源这一说法就一直作为定论。

我得出的结论也同三四十多年前学者们的结论一致,即上面所提到的两点的确是凯恩斯经济思想的核心之一。当然,在我的研究中,马尔萨斯有一段货币在经济运作中的理解,不完全同于当时经济思想的大背景下极端“货币数量论”,我认为这对凯恩斯货币与价格的理论可能会有启发。对于有效需求不足与“积累-消费”分析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义,虽是前人的结论,但由于这项研究一直处在停滞阶段,大家心中只知道结论,而对这种影响的由来和具体的论述几乎被我们淡忘,我认为有必要将我得出相似结论的论述过程告诉大家,为今后经济思想史研究加快进程速度,减少反复。而我在研究中所发现的货币在经济在运作中的新理解很可能部分为凯恩斯吸收的观点,也将作出论述。

1. 有效需求不足论和消费积累分析对凯恩斯的影响

1.1 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论与“积累-消费”分析

在马尔萨斯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含了投下劳动所形成的价值(生产资料所转移的价值和工资,即C+V),而且还包含了另一个价值额,即利润M,马尔萨斯认为利润不是投下劳动所创造的(李嘉图与马克思所认为的),也不是生产中“三位一体”中的资本创造的(萨伊所认为的),而是在商品流通过程中通过不等量劳动交换产生的,它是供求关系产生的“让渡利润”,那么在他看来也就可以说是买卖双方存在剥削。工人和生产资料供给者作为买者即使花费所有收入也不能实现利润的购买,那么将有M/(C+V+M)部分的商品将得不到购买,就算是资本家能消费M中的一部分(在马尔萨斯看来,资本家一生的重大目的是积累资本),那么仍然有一部分的商品将无法得以购买。这就是马尔萨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或消费不足论。据此,马尔萨斯否认了萨伊供给自身创造需求的“萨伊定理”:

“有效需求由两个部分组成,即购买力和购买欲望,购买力也许能够由一国的生产来正确代表,但购买愿望总是最大的,与人口比较起来生产越小,便越勉强地满足社会欲望。而当资本是丰裕之时,不容易发现需求的新的充分目标。在一个资本相对很少的国家,年生产的价值可能由于需求的增大而迅速地增加。简言之,我认为购买力并不一定包括比例的购买愿望,我也不同意┄┄谈到某一国家,供给总不能超过需求。一国必然拥有它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购买力,但我很容易地设想它不拥有购买这种产品的愿望。”

这里已经更明显看出了马尔萨斯认为的消费不足论,我们有C+V+ M的购买力,但生产资料供给者的报酬收入C,工人的报酬收入V以及资本家的利润M不一定都被他们所花费掉,马尔萨斯认为这种支出不足的情况将时常发生,那么过剩也就是经常的事了。

马尔萨斯认为只有消费才能构成很重要的有效需求,大量的积累性购买(即投资)虽然暂时能扩大有效需求,可他害怕最终由于投资导致最终产品供给的加大和利润的扩大将使得消费与生产的差距变得更大。因此,马尔萨斯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将C+V+ M中未充分消费掉的利润和储蓄部分以税收的形式征收,来使国家维持一个非生产的消费者阶级。这样,他们能弥补有效需求不足的缺口,使C+V+ M都得以实现。这些“非生产阶级”包括地主、政治家、放贷者、军人、牧师等等。可以通过租金的方式将剩余部分拿去消费(如地主与放贷者),也可以通过国家税收制度把这些剩余征收过去由国家来供养一批人(如政治家、军人、牧师)。

以上讨论了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按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种理论的确存在缺陷。马尔萨斯没有很清晰的资本品与消费品的概念,他将资本品的购买都认为是笼统的消费只是各自消费的期限不同罢了,他认为正是这种笼统的消费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这种说法当然是不够准确的,投资(他所认为的积累性购买)是一种特殊的消费,应从单纯的消费中分离出来(正如凯恩斯所做的那样),因为投资是经济增长与资本深化直接的原因,其不仅能在投入时扩大积累品的需求,而且还能在资本深化以后同时促进需求和供给,正如他在下面一段话中所说的一样,消费和积累都很重要,它们之间的比例更为关键。很遗憾他没有用他的以下论述同他前面的有效需求论相结合,最终是凯恩斯完成了这项任务。

“如果消费超过了生产,一国的资本必然减少,其财富将逐渐被破坏,不再有发展生产的欲望,如果生产大大超过消费,积累和生产的动机必停止不再有有效需求的欲望┄┄这两个极端都是明显的。随之而来的是,必然存在某个中间点,虽然政治经济学的资源不能断定它在何处,但考虑到生产和购买的愿望,这个中间点对财富增长的刺激是最大的。”

马尔萨斯却是看到了就业水平和经济增长取决于国民收入在积累和消费之间分割的比例,虽然他没有能进一步用“投资——储蓄”分析来完善他的有效需求理论,可即使是积累和消费之间的这种比例的认识,也是斯密、李嘉图与J.S.穆勒所没有意识到的。

2.2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凯恩斯结合了他的有效需求理论与消费积累分析建立了自J.S.穆勒以后久违了的宏观经济模型。凯恩斯细分了有效需求,认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的需求,还应有投资的需求。如果在没有政府参与的情况下,社会上的总支出E由购买消费品的消费支出C和购买投资品进行社会积累的投资支出I构成,而收入Y会用于两个方面,即消费C和储蓄S,消费是收入中对消费品的购买,那么储蓄就是暂时闲置的收入。E=C+I,Y=C+S.凯恩斯意识到,如果E=Y时,C+I=C+S,I=S时,那么民众的储蓄恰好被企业家用来作为投资品的购买,此时国名收入达到均衡(即马尔萨斯说的所有商品得以实现)。而当E>Y时,I>S,社会要求更多的资本品而现有储蓄水平无法提供,当然,银行会通过信用创造来达到I的额度,那么此时,生产扩张,更多的生产要素将被利用,如果此时社会上有失业的工人,那么他们中的部分将被雇用而价格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上涨,除非是接近了“要素供给瓶颈”;那么当E<Y,时I<S,投资额小于储蓄水平,相当于马尔萨斯所认为的C+V+M无法充分实现,此时过剩将会发生,企业意外存货投资增加,到下一阶段时,企业将缩减产量,解雇工人,价格下跌,经济陷入衰退。

马尔萨斯认为C+V+M要实现比较困难,因为这需要几乎所有的人都不储蓄只消费,(无论是消费品还是资本品),而凯恩斯的观点就要开阔得多,即社会消费比投资(积累)不大于消费与储蓄的比,那么过剩也就不会发生。凯恩斯认为投资取决于企业家的行为,而储蓄取决于要素收入者的行为,虽然企业家本身同样也是要素收入者,但他们作为企业的管理阶层,却是社会储蓄的使用者,两者的行为不是统一的,每年计划的投资数等于计划储蓄数是一个“刀刃”的小概率事件。于是,凯恩斯认为虽然经济存在过热的可能,但萧条也可能随时发生。凯恩斯没有从传统的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寻找刺激需求,提高就业的办法,在他的《通论》中始终贯穿上述如何增大有效需求这个思想。当时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庇古教授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普遍偏高,于是造成如图所示的,由于现实工资W1 大于充分就业的实际工资W0 ,而造成存在QsQd这么多的失业,于是,庇古教授提出削减工人工资的做法,对此提议,凯恩斯强烈反对:

W SL

W1

W0


VMP

O Qd Qs Q

“减少货币工资或多或少会降低价格,因此它在一定限度内可以引起两个方面实际收入的再分配:(a)收入从工资劳动者那里转移到进入直接成本中的那些报酬未被削减的生产要素以及(b)收入从企业家那里被转移到领取租金和利息的食利者那里。”

“根据以上论述,可以看到,如果劳动者按照逐渐减少的就业量而逐渐减少他们所要求的货币工资,那么,通过这种政策对产量所造成的不利影响,它通常不会达到减少实际工资的目的,甚至反而会增加实际工资。这种政策的主要后果是造成巨大的价格不稳定性,而不稳定性会如此强烈,以致于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依赖企业核算才能运行的社会中,企业核算成为多余的事情。”

凯恩斯认为经济应关注的焦点是提高收入就业水平与需求水平,即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提高资本的边际效率,他于是提出了一种通过国家干预的方法在不干涉私有产权下使投资社会化和国家收入分配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主张:

“要想恢复资本边际效率并不那样容易,因为资本边际效率在目前由无法控制的工商业界的心理状态所决定。用普通的语言来说,在个人行为自己作主的资本主义经济中,信心的恢复远非控制所能奏效┄┄我得结论是:安排现行的投资的责任决不能被置于私人手中。”

“真正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收入再分配或其它方法来提高消费倾向,从而维持一定水平的就业量所需要的现行投资量由较小的数值。”

我们可以通过初级经济学中简单的数学例子来更好地理解凯恩斯开的这剂需求决定供给,支出决定收入的有效需求理论药方。

假如,Y代表国民收入,C代表消费,S代表储蓄,I代表投资,c代表边际消费倾向,C’代表自发性消费,E代表支出,那么:

总需求=总供给,即Y=E Y=E=C+I= C’+ cY+ I

óY(1-c)-C’=I…………………………①

此时,假如C’=500,c=0.8,那么0.2Y-500=I……………………②

那么第一种情况,即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投资社会化来刺激需求,若在社会化前由于企业家普遍对经济前景感到悲观,投资量会很少,比如说,只有100,那么将I=100代入②式,求得Y=3000。

此时若由于投资社会化,国家制定出一个合适的投资量,比如说200,那么将I=200代入②式,求得Y=3500,的确,经济总量将会因为增加100的投资而通过乘数作用带来500的国民收入增加,比原来增加了1/6。

第二种情况,政府通过收入再分配,将增加劳动力要素投入者的收入而减少资本要素投入者的收入(因为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工人的消费倾向高于资本所有者的消费倾向)。

此时,假如投资I仍然是萧条时的100,而c上升到了0.85,C’还是500,那么代入①式,Y×0.15-500=100 推出Y=4000

此时国民收入因为边际消费倾向的上升取得了巨大的上升,比原来增加了1/3。

总的来说,虽然马尔萨斯有效需求不足论比起凯恩斯的理论,前者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分析手段上都远不如后者,可二者运用的分析思路和着眼点是几乎是一致的,本质思想也是一致的,可以说后者几乎是借鉴了前者的经济思想。由于有效需求理论是《通论》核心论点中最重要的,那么马尔萨斯在这方面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正如原先学者所认为的,是非常巨大的。

2. 政府干预的思想对凯恩斯的启发

实际上在我们刚才的讨论中已经谈到政策问题了,凯恩斯说的用收入分配来提高边际消费倾向的问题就与马尔萨斯所倡导的国家应供养一批“非生产阶级”如出一辙。马尔萨斯分析经济的与斯密——李嘉图——J.S穆勒这一古典体系没有多大差别,但他却得出了很多令人吃惊的结论:他的人口理论、他所积极倡导的限制粮食最低价的《谷物法》以及严厉的《济贫法》使得有人甚至将他的政治经济学称为“可怕的科学”;在政府参与经济生活的问题上,他也不同意斯密——李嘉图——J.S穆勒体系所一贯认为的,政府应最小程度地干预经济生活。他在他的《人口原理》中就曾说过:

“一个政府不能完全听任任何事物的自然发展……最能干的医生能节约药物的使用,最相信自然的治疗力量。同样,最了解自己工作的政治家最不愿意干涉企业和资本的自然趋向。但是,有时候却需要这样的医师和政治家进行干预,他们具有的科学知识愈丰富,工作就能做的愈适当。”

马尔萨斯与凯恩斯所处时代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不同的,在马尔萨斯所处的英国十九世纪初期,民众最关注的是社会上严重的贫困和收入不均等问题,当然也有马尔萨斯过分渲染的人口相对过剩危机。对于“人口危机”,他提倡政府应采取提升人口死亡率,诸如“不建议穷人保持清洁卫生、使城镇街道变得更窄、让房子住进更多的人让瘟疫发生……”;他认为贫穷与困苦是对“下等阶层”没有能控制其人口增长的自然惩罚,社会不应提供给穷人以救济,这不是富人应担负的义务,在他倡导下严厉的《济贫法》使得很多穷人无法忍受,以至于他们宁愿静静地饿死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耻辱;此外对于保护粮价的《谷物法》他也极端倡导,他认为《谷物法》的受益者,获取高额租金的地主由于他们是非生产阶级,是消费掉剩余产品的主要力量,所以应保证那些不劳而获者长久持续的收入。以上这些反社会的“可怕政治经济学”自然为李嘉图与J.S穆勒这些强调和谐乐观的古典正统经济学家所坚决反对,他们认为政府的这些干涉不但“无效率”,而且“不公平”与“反人类”,《济贫法》与《谷物法》只能是加剧社会的内部矛盾,而他所担心的人口危机更是从未发生过(在很大程度上是这样),于是乎,他的国家干涉主义同他的三个“可怕政治经济学”的论点,还包括一些有见地的分析一起被J.S穆勒这位天才古典经济学家所埋葬。

现在来看看政府干预思想。结合当时的经济背景来看,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胡佛总统仍然坚持古典经济学倡导的自由放任的不干涉原则,等待经济自然地复苏,然而企业预期利润的低微导致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大量滞销形成的存货投资进一步使预期的产量减少,员工大量失业,而同时银行存在大量无处使用的存款。可是银行对公司赢利的悲观预期使得贷款利率不因存款的扩大而下降,反而高于一般的水平,银行宁愿握有大量闲置资金也不愿贷给企业,货币的乘数和流通速度降到了极低的水平。更令人糟糕的是,政府在税收收入减少的情况下为了维持收支平衡这一死旧的古典主义信条大量加税,使得经济更加恶化,失业率到了1933年达到了创纪录的25%。1933年罗斯福新政以来,失业状况才有所改善,但在根本上仍是较为严峻的,市场的信心无法得以恢复,政府加大开支以及在市场上的干预政策在社会上激起了很大的争议,因为要突破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的旧范式还是相当困难的。对于凯恩斯一样善于敏锐观察社会的经济学家就显而易见了,通过政府干预,这个一百年前曾提到过的方法来矫正崩溃的经济可能是当时策略集中最好的选择了,直至今天,在重新强调自由的经济学中,政府干预思想仍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虽然马尔萨斯与凯恩斯提出政府干预的背景不同,可是前者对后者的启发是毫无疑问的。我们来看看凯恩斯在《通论》中的两段话,他的政府干预思想显然吸取了当年马尔萨斯“可怕政治经济学”的教训:

“在10,000,000个愿意而且能够工作的人中,有9,000,000个人被雇佣时,又没有证据表明,这批9,000,000人有被使用不当之处。对现有的经济制度,我们的不满意见并不是这批9,000,000人应该被使用和过去不同的任务,而是应该为剩下的1,000,000提供使其就业的任务。现行经济制度的缺点,并不在于已经就业的人如何加以使用的问题,而在于就业多寡的问题。

因此,我同意格塞尔的意见,认为弥补古典学派理论的缺点不是把那个“曼彻斯特制度”清除掉,而是指出经济力量或经济因素的自由运行所需要的环境,以便实现生产的全部潜力。保证充分就业所必须的中央控制当然会为扩充传统的政府职能。除此以外,现代古典学派理论本身也要求我们注意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而在这些不同的情况下,对经济力量或因素的自由运行有必要加以制止,或加以引导。尽管如此,仍然会留下广阔的天地使私人在其中运用他们的动力和职能。在这个天地中,传统的个人主义的有利之处仍然会继续存在。”

在经济学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政府干预可能会使市场更有效率的并不是凯恩斯,在古典与新古典主义所霸占的经济学讲坛上,要发出“政府干预”这样异样的声音必然会成为重矢之的,马尔萨斯的声音不见踪迹,而凯恩斯却沉重的打击了古典经济学。虽然由于社会背景的原因不尽相同,可两者提出“政府干预”矫正不均衡市场的主张却是一致的。这明显不同于德国历史学派所说的“政府干预”的目的是更好的发展生产力。足见在这点上马尔萨斯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是深刻的。

3. 货币新理解的早起萌芽思想为凯恩斯的吸收

早前学者在论述凯恩斯关于货币与价格的理论渊源时,将焦点可能都放到了克努特•维克塞尔上面,可能忽视了马尔萨斯在他著作上的一段话,我认为这可能会对凯恩斯产生某些启发:

“通货的突然紧缩无疑大大加剧了商人和国家的困苦,为此,我们必须以最大的努力避免将来发生这种事情。然而,维持价格不能靠徒劳无益的办法,即采取违反公平原则,又违反供求定理的强制发行纸币的办法,而要靠那唯一有效的办法,即稳定地使纸币与纸币所代表的硬币保持等价,除了受贵金属价值波动的影响以外不受其他波动的影响。”

马尔萨斯无疑是看到了稳定的价格对产出就业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而在他同时的萨伊与李嘉图,都坚持最为狭隘的货币数量论这一高度概括化的论断。萨伊将经济根本描述成一个商品与商品互相交换的社会,货币只是覆盖在商品与商品交换上面一层可薄可厚的纱,货币多了,价格水平就高了,货币少了,价格水平就低了,那么这同生产要素的投入与产出长期来看根本是不相关的。可是正如凯恩斯所说的:“长期来看,我们都死了。”短期货币的增加(减少)造成价格的波动将会深刻地影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宏观经济状况,也会影响要素的收入、组合等微观经济行为。我们假定在经济总量中增加原来100%的货币,又假定除了利息、流通速度、价格以外其它货币因素不变,经济总量也最终不会增长的话(当然,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那么直至价格最终到原来的2倍水平而产出不变,可能要经历如下漫长的过程:

流动性偏好

增发100%的货币 流通速度下降,利率下降

乘数作用,信用创造

消费与投资增加,就业增加 消费投资继续增加

预期价格进一步上升

价格开始上升 投资进一步增加,流通速度开始上升

价格利率预期进一步上升

价格进一步上升 利率开始上升 价格利率持续上升

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价格甚至超过原来的200%) 投资减少失业增加

持续的价格、利率、流通速度振荡

价格下降,利率下降,流通速度下降………

价格为原来的200%,利率不变、流通速度不变。

如果说上述如此漫长的过程可以用“货币数量论”学说所忽视的话,那么我们研究经济学还有什么指导经济的现实意义了呢?

当然,马尔萨斯只谈到了价格对经济的巨大影响,而忽视了货币的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即利率,利率是资本的价格,资本又能衡量一切商品的价格,那么可以认为利率是一切商品价格的衡量水准。《通论》对价格与利率的分析是大篇幅的,深刻的,更是极为细致的。以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对于凯恩斯经济思想中货币、价格与利息的分析,直接受的是克努特•维克塞尔这位现代宏观经济理论先驱者的影响,我也是同意这种说法的,虽然我认为马尔萨斯在上述关于价格、货币与经济状况的粗略论述不会不在凯恩斯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点恐怕被以前的经济学家所忽视了吧。的确,马尔萨斯在这方面对凯恩斯经济思想的影响无疑是有限的,维克塞尔在这方面的分析深度与广度远远超过马尔萨斯。维克塞尔认为:如果货币利率低于自然利率,超额利润就会产生,这时企业家被引诱扩大生产,增加对资本的需求,投资就要大于储蓄,这种趋势又导致对生产要素和商品需求的增加,在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必然上涨;反之,当货币利率高于自然利率时,亏损就发生了,这时企业家将被迫缩减生产,减少对资本的需求,投资必然小于储蓄,这将使生产要素与商品需求趋于下降,从而增加了价格水平下降的压力。

马尔萨斯、维克塞尔、凯恩斯都看到了货币与价格、利润、产出甚至和经济变动之间紧密的联系(在短期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马尔萨斯的论点。所涉及的内容来看,他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的金银本位制与部分的“货币数量论”的观点,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要建立起纸币本位制和将黄金白银商品化的想法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在20世纪刚开始时维克塞尔提出“纸币本位制”的设想时,也不为大多数学者所接受。

经济学家们提出的新奇说法往往大多是前人已经提出过很久的理论了,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理论就是马尔萨斯曾经提出过的而又消失了100多年的理论;投资与资本边际效率的理论也就是维克塞尔积累过程学说的再现;至于凯恩斯关于流动性偏好理论虽然没有明显的证据显示其来自于某些经济学家早前提出过的观点,但我们也不能据此就完全认定此理论一定是凯恩斯而不是别人总结出的或是说此理论一定他是在没有受其他人启发的情况下独立总结出的。经济思想发展的过程我认为更多不是各种不同理论不断被提出又不断被之后更多的新理论所替代的过程,而说成是各种理论的反复、完善、综合、改进与回归可能更加符合经济思想史的进程吧!

自从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至今天,在不到230年的时间里,世界各地涌现出来了无数优秀的经济学家与经济专著,这是人类的一笔巨大财富。对于像我一样有志于在经济学的道路上走得更深更远的我们中国大学生来说,不能,更不可以仅仅只局限于一种思维去思考同一问题。正如前文所论述的,古典学派强烈反对政府干预而主张自由放任,那么这种信条难道就成了唯一的真理了吗?对经济理论背后客观经济事实的观察和对广博经济史实与思想的积累,我认为是我们这些有此志向的大学生最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出对一直被灌输在我们脑袋中传统经济理论的质疑,也能对自己初期构建的粗糙经济模型进行检验以及进一步探寻限制或打开限制条件的基础。请让我用《通论》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的这篇文章:“但是无论早晚,无论好坏,危险的东西不是既得利益,而是思想。”

王炜炜

2004年9月27日

参考书目:【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

【美】小罗伯特·B·埃克伦德,罗伯特·F·赫伯特《经济理论与方法史》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美】斯坦利·L·布鲁《经济思想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英】托马斯·罗尔《经济思想史》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英】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谭崇台《西方经济发展史》(修订本)武行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马涛《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注释:

⑴:《西方经济学》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780页

⑵:马涛编著 《经济思想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38页

⑶:《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第六版 131-132页

⑷: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7页

⑸: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270页

⑹:同上,277页

⑺:同上,328-329页

⑻:同上,335-336页

⑼: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392-393页

⑽:马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352页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