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念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29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本论文在汉语言文学论文栏目,由论文格式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www.lwgsw.com,更多论文,请点论文格式范文查看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救赎观念
陀思妥耶夫斯基全名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24岁时就已成名,作品一出即轰动文坛。他的作品“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对于人物的心态和事件细节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其中《罪与罚》是作者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本文拟从宗教思想和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几大方面来分析《罪与罚》中主人公与作者的变化以及对作品的影响,并指出,作家的心底无意识和本我的冲动是作品创作的深层原因,作品主人公最终精神复生正是作家精神得以复生。
一、“贫非罪”,怜悯之心人皆有之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个贫困的大学生,善良而又孤僻自闭;仅靠母亲和妹妹寄钱以维持生计。后来家庭没有能力负担他时,把自己仅有的一点东西典当了维持生活。可当面对比他还要悲惨的人时,他的怜悯心一再发作。例:1、看到街上的一位喝醉的小姐被人侵犯,他用自己不多的钱顾马车送她回家,并尽力保护她。2、看到可怜的退职的九等文官马儿梅拉多夫被马踩伤,又赶紧把自己刚典当来的钱去帮他请医生,并留给了他们家!3、看到一匹马被喝醉酒的农夫活活打死,他非常痛苦非常难过。不停的问爸爸,“这是为什么,为什么要这样?”从这些事件中,我们能看出拉斯科尔尼科夫即使处于贫困中依然没有失去美好的品格,从而也反应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内心的呼喊,沙皇的统治下底层人民在困苦中挣扎,谁来救救这个国家,谁来救救这些可怜的人们。作者内心痛苦的煎熬着,既看不到希望,也看不到未来。这时的俄国是非常黑暗的。陀思妥耶夫斯基也是贫困家庭出身的,对于这种底层人民的生活,他有太多的体会,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从这一时间开始,他开始笃行基督,当然,他更多的信奉基督的仁爱
二、圣经说:“人类啊,你们都有罪”。
《罪与罚》中的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通过各种正常的途径维持仅有的生活,他去教书,去找各种工作,但是现实却一次次地让他失望。他不仅辍了学,而且欠下房东的巨债,并被起诉。主人公想救自己,这点是没有罪的,最后却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无辜的妹妹,并拿走了她的财物。这个时他犯了罪!但是他却没有用这些钱,而且把钱财藏起来甚至丢了!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非常痛苦,并没有因为得手而过上了自己原本想要的生活。既为自己杀人没被发现得意,也为自己杀人灵魂受到煎熬。在这个期间,他的妹妹和母亲也即将来到彼得堡,为了不让妹妹牺牲自己的幸福,罗佳一再反对与卢仁的婚事。作者是借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来救在那个时代不幸的女子,他的举动无疑不会给自己带来任何好处,但是为了母亲和妹妹的幸福,他舍弃了可能成为法律顾问的可能。从这些事例中能看出作者竭力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身边的人,他的济世情怀和对基督仁爱的主张得以呈现。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书中的女房东、警察、卢仁、卡捷琳娜等,他们虽然没有直接杀人,但他们也是有最罪的。作者在作品中不断的提示我们一个问题:“在基督的国里,为了杀人罪而杀人,本杀人本身更可怕。”
三、“在这个世界上,人只有通过痛苦才能真正爱”---陀思妥耶夫斯基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死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妹妹后,灵魂饱受煎熬。一边是说服自己:“她是该死的,她吸吮了无数可怜人的血,这不是犯罪!”一边他又有自首的冲动,警察并没有怀疑他是凶手,他却想:“如果他们问起来,我也许会说,我进去,跪下,直认不讳…”主人公一直在这种恍惚和疑虑中煎熬着,一边时刻关注这事态的发展,一边把所得的赃物丢弃来保证自己的嫌疑。他过的非常痛苦,善良的心灵蒙上了污垢以后,他甚至不断的怀疑自己杀人的动机。在这之前,他不断给自己找理由,为了正义,老太婆人很坏,剥削贫困的底层人民,伤害自己的妹妹、所得的钱物用来自私的追悼自己的灵魂。杀了她是为民除害,同时他也问自己,有什么权利去伤人性命呢?主人公在这样的折磨中又得了寒热病,越来越厉害,甚至拒绝自己好朋友拉祖米兴的帮助。最后认识了索菲娅,看到她在那样的家庭和生活中仍然能保持一颗纯洁善良的心,一颗基督仁爱的心。作者想借索菲娅这个人物来表现基督的仁爱精神,也通过拉斯科尔尼科夫在索菲娅面前的忏悔来洗刷心灵的罪。后来主人公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坐牢,善良的索菲娅安排好弟妹后也随身前往,一再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拉斯科尔尼科夫,让他接受自己,并与之一起生活!拉斯科尔尼科夫从痛苦中解脱,真正懂得了爱!
四、“上帝啊,愿你的国降临!”—基督的仁爱精神得以展现
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选择了自首和坦白后,精神得以复活,灵魂得到救赎。他用世间的刑罚来洗清自己心灵上的罪恶。主人公的复活就是作者精神的复活,在西伯利亚的牢狱生活中,身体上虽然很辛苦,但是灵魂是轻松自由的。在索菲娅不间断的陪伴和鼓励下,无神论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重新找回了自己的信仰。书中是这样描写的:“在他的枕头下放着一本《新约全书》、、、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至少,她的感情、她的愿望以及追求、、、”索菲娅最终用自己的行动和真诚感动了接受了最新事物和理论的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事实上,主人公也一直都在信仰和无神论中不断的徘徊着。有着小时候跟爸爸妈妈去教堂的美好回忆,长大后接受了资本主义的新思潮,变成了无神论者,到最后在索菲娅的感化下重新接受了基督的信仰。这个主人公和作者逐渐再生、脱胎换骨的故事,一个人逐渐从一个世界走向另一个世界的故事,基督的国已经来临!
五、作者的生平经历
陀思妥耶夫斯基出生于莫斯科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退休军医和彻彻底底的酒鬼,工作于莫斯科的玛利亚济贫医院。父亲工作的医院地处莫斯科的荒郊野岭,犯人公墓、精神病院和孤儿院便是仅有地标式建筑。这些景象给年纪尚小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穷困者的怜悯深深刺痛着他的心灵。在《罪与罚》中,作者把自己对俄国各个阶层的面貌真实的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例如:酗酒的马儿梅拉多夫、乐于助人的拉祖米兴、冷漠的警察、势力的仆人等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陀思妥耶夫斯基患有癫痫病,9岁首次发病,之后间或发作伴其一生。也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在心态和发病时癔症的描写深入人心,丝丝入扣。1849年4月23日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于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他开始反省自己笃信宗教。也正是在在西伯利亚,他遇到了今后的妻子-玛丽亚·季米特里耶夫娜·伊萨耶娃。作者把这些生平的个人经历都一一在作品中呈现,寒冷的地方、辛苦的劳役、等待死亡的恐惧、复活的渴望、美好爱情的来临等等,可以说,没有这样的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不可能如此真实生动写出《罪与罚》这样的巨著!
六、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
《罪与罚》描写的是十九世纪中期的彼得堡,作品再现了俄国农奴制度废除以后彼得堡的广阔图景。作家企图在作品中真实的反映付出农奴制前后俄国“近十你那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体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人们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道德变现。青年时期的陀思妥耶夫斯基曾经受到果戈理和别林斯基的积极影响,十九世界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又在他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留下过痕迹,他憎恨专制农奴制度,不过这种憎恨并没有上升到先进的革命思想的水平。一八四九年开始的连续九年的流放、苦役生活结束后,作家有回到社会生活和文学生活中,苦役和流放虽然扩大了他的社会视野,使他接触了社会底层生活,了解到人民的疾苦,深化了对人生哲理的斯卡,但是俄国发动势力的猖獗,西欧一八四八年革命的失败,以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思想的破产,激化了她的精神悲剧。反映在作品中的矛盾,这时变得更为尖锐,更为深刻了,思想上的矛盾使他变现为既是一个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者,同时又是憎恨组成发动阵营的统治阶级。在《白痴》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中》中借梅什金公爵和米乌索夫的口说:“
社会主义也是天主教和天主教本质的产物!社会主义跟它的兄弟无神论一样,是从绝望中产生的、、、不是凭基督、而是凭暴力来拯救人类!这也是一种凭暴力获得的自由,这也是一种凭借剑与血取得的统一!作者所处的时代也为作品的产生奠定了时代背景。
七、作者的写作手法
很多评论家都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是心理学家,对人物心态的描写非常生动,甚至后世很多人把他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理论相比较。但是陀思妥耶夫斯基本人却不同意:“人们称我为心理学家,不对,我只是最高意义上的现实主义者,即刻画人心才深处的全部奥秘。“作家在一八六八年十二月给俄国诗人阿·尼·迈科夫的信中,更进一步指出了他对现实主义的独特见解:“我对现实和现实主义的理解与我们的现实主义作家和批评家完全不同。我的理想主义比他们的现实主义更为现实…”诚然,作者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非常娴熟的运用了现实主义手法,让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十九世纪俄国的境况,读他的作品就是读一部俄国历史。
八、作者的4R
作为一个艺术地体现哲学思想的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无论是在俄国还是全世界都说数以数二的,有人根据他的作品总结了4R,即揭示人的心灵隐秘(Revelation of secret heart)、革命(Revolution )、俄罗斯( Russia)和宗教(Religion).作家作品中重要的人物或多或少都有点人格分裂,这跟作家本身得病有一定关系。第二,作家对革命问题非常关心,在他的笔下,无数次抨击了革命者和社会主义者,西方的评论家认为,这部发表于一八七一年的小说几乎提前半个世纪“预报”了后来爆发的俄国革命。第三,作者认为俄国的一切都是美妙的,一切都值得西方学习。第四,作者笃信宗教,但只是信奉基督的仁爱,认为东正教才是正统的俄国宗教。
结语
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会让你深刻的感受到俄国当时的社会,会让你对生活有更新的认识,同时也让你不停的反省到底是环境改变了人,还是人影响了环境?用爱关照心灵,用怜悯和宽容区域拯救和实现人的忏悔和道德体系的完善,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俄罗斯宣扬的爱是不分种族、不分国界、不分阶层的爱,是平等的爱。这种高尚平等的精神,是我们当下中国所缺少的,这也应该是我们人类共同坚持的理想。

注释:①陀思妥耶夫斯基 卡拉马佐夫兄弟译本序 荣如德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
②陀思妥耶夫斯基 白痴 南江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北京
③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人民出版社 1984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