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博士论文(全文pdf):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新政治经济学分析




作者: 李达
作者专业: 政治经济学
导师姓名: 俞忠英
授予学位: 博士
授予单位: 复旦大学
授予单位新名或规范名称:
授予学位时间: 20060405
分类号: F812.4 F812.2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新政治经济学 利益异质性 政治租 粘蝇纸效应 分税制财政体制 利益博弈
摘要: 最宽泛的意义上的转移支付可以指某一国民经济主体(政府、企业、居民)之间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为补偿的支出,无偿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本文所研究的政府间转移支付,特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支出的转移支付,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财政拨款。 从国内外学术界目前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研究来看,由于发达国家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与具体执行已经有相当长的历史,因而这些国家的经济学者更关心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运行效率,较少关注制度的根本设计问题。但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设计与效率评判却始终是政府及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对于那些包括中国、俄罗斯,以及众多东欧国家在内的转型国家来说,要实现由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政大一统格局向市场经济下的规范化财政格局转变,必然要求建立适应该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科学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因此,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不但是这些转型国家官方关注的重点,也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 在当前中国,对该问题的研究更是十分必要。作为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到1994年前,我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显得极不规范。1994年后,尽管建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作为分税制财政体制重要组成部分及主要保障的转移支付制度,却远没有做到科学规范和切实可行。同时,由于中国政府主导型增长的特殊性,转移支付目标的双重性使其具有极大的随意性与不规范性,不但要平衡地方财力,而且还要调控经济增长,受到政治周期的影响过于明显。转移支付制度的缺位和不规范为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及社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如地区差距不断拉大、基层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地方机会主义滋生泛滥,中央政令难以畅通、各项调控措施难以真正落实等。 同时,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化,必然越来越淡化经济增长对财政政策的依赖,相应地,政府必然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用转移支付政策来解决经济增长问题,从而必然要求转移支付制度的规范化。因此,如何建立规范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便成为完善分税制、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一项重大课题。这些理论与现实的客观需要正是本文研究的原因及意义所在。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由于中国的特殊国情,政治经济的联系非常广泛密切,冲突也非常的明显。这种冲突与联系也在当前整个财政体制的变革(包括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变革)上得到了集中反映。因此,在本文中,笔者采用了西方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框架来对中国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本文主题内容共分6章,具体安排如下:1.导论。对本文的选题、相关文献综述、方法论说明、文章特色及可能的创新进行简要的论述。2.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理论与实践。本章在全文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导论部分对全书脉络、相关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进行概说之后,从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理论依据、目标与评判标准;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形式与效应分析;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国际比较;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演进历程等四个方面对政府间转移支付的一般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简要的论述。3.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变迁的政治逻辑。笔者在回顾新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政治经济实际,借助Hibbs(1977,1987)的派系政治周期模型与Becker(1983)的利益集团理论,构建了新的Hibbs-Becker模型(以下简称H-B模型),并用其来分析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变迁的政治逻辑。本章可以看作是对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一个纵向剖析。4.政治租与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结构性偏差。在第3部分对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制度变迁进行了新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之后,本章将重点关注中国转移支付的结构性问题,可以看成是对该问题的一个剖面分析。5.利益异质性与中国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平衡效应。本章的内容分三块:中央政府、落后地区、发达地区三者之间的利益博弈与转移支付横向平衡功能的失效;各级层政府的利益博弈与县乡财政赤字;政府官员与地方居民之间利益的异质性与财政拨款的粘蝇纸效应。6.结论。对全文内容进行简要的回顾总结。
文摘语种: 中文文摘
论文页数: 1-153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