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聋校师生关系_其他论文

发布时间:2015-04-13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古人曾有“亲其师,信其道”的名言,它深刻而精辟地点明了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这样认为, 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有好感、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在聋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聋校为什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积极意义 师生关系作为学校生活中的一个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不但是开展学校工作的主要心理背景,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效果,而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的最直接的途径。对教学活动以及素质教育的展开都有重大影响。聋校师生关系作为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成长氛围的构成因素,对学生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成长起重要作用
1、对学生性格发展的影响。
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这些特殊学生的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提供满足。在基本需要得到满足的前提下,学生会形成一些好的性格品质,如信任、宽容、善良、同情、友爱、尊重他人、自尊、自爱、自信等,在此基础上,学生的性格会升华到一个更高的阶段,不仅仅能促进学生更好的成长,同时也会向学生提供一种人际关系的榜样。在充满爱的良好师生关系影响下,这些特殊的孩子会把这种爱在自己身上扩展开来,从而形成爱他人、爱集体、爱祖国等好的心理品质。
2、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从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热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师生间保持着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学生就会自尊自信,心情轻松愉快,心理也能得到健康发展。相反,学生(特别是差生)在教学中老是受到老师的训斥、批评和冷遇,师生人际关系极度紧张,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恐惧、屈辱、焦虑等不适心理,导致患上不良的心理疾病。例如,在教学中,当教师对待学生偏袒不公时,当学生总是受到老师忽视时,学生就会感到痛苦失落,情绪激动,举止冲撞,待人态度生硬,好发脾气,不听劝告,表现为“过度激动症”。当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好,受到老师讽刺、训斥后,忧虑、失望、愤怒、不满,表现为“激愤症”。再如,在紧张的师生人际关系下,一些学生因为怕分数差受到批评,从而对周围的一切非常敏感,总是提心吊胆,十分紧张,表现为“恐惧症”。可见,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影响,不良的师生关系是导致这些本来生理上就有缺陷的学生,在心理上更会偏激的重要原因。
3、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影响。
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部动力就是教育者代表社会所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原有的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而德育的作用就是促进这个矛盾的转化。教育方代表社会所提出的教育要求,体现着受教育者品德的发展方向,只有教育要求高于学生已形成的品德,学生品德才能不断得到发展。学生要达到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就必须付出一定的努力,而且要克服不同程度的困难,才能使自己的知、情、意、行获得协调发展。在这个内部矛盾转化过程中,教育者起着引导、推动的作用。从教育实践中我们看到,许多优秀教师教育转化差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和差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过程。 当师生之间建立起友好关系直至信赖关系以后,师生之间交往的性质就具有多重性,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面,也有朋友与朋友的一面,甚至还会彼此成为知己等等。在交往过程中学生是年幼者和受教育者,必然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怀和教育,教师也必须会给学生更多的关心和教育,产生崇高的使命感。学生从自己亲近的老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使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品德受到熏陶和影响。许多杰出人物在谈到自己成长过程时,往往提到某某老师对自己一生的深刻影响,这就说明一位好的老师会使学生受益终身,会在学生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师生之间的认知、情感等各种交流信息都具有相互反馈的特点,具有双向互动性。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认知。教师对学生的好恶总会以某种信息传递给学生,这种信息对学生的行为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这种反馈信息,既可以形成师生之间认识上的良性循环,也可以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应自觉认识和掌握人际知觉的心理机制,克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等偏见的影响,促进师生关系的良性循环,并善于利用良好的师生关系,去激发引导学生不断进步,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
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与教育效果之间起着一种潜在的“中介”作用,假如师生感情好,那么老师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鼓励;老师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爱护。表扬和批评在融洽的师生感情中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如果师生关系紧张,老师的表扬,学生会认为是哄人;老师的批评,学生会认为是惩人。表扬和批评就成了教育的障碍。同样,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会深深地喜爱教师,进而由爱老师转变为爱他所上的课,爱他所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学生早日适应社会。
可以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生正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实现个体的社会化。学生往往有意无意地模仿成人的态度或行为榜样,通过他们去了解社会的期望和规范,教师在“有意无意”中就充当了这样的“榜样”角色。学生通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透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和深化人际关系网,发展社交技能,学会友好合作,学会公平竞争,学会选择发展,学会适应生存,从而有效加速融入社会化进程。
由此可见,师生关系对教育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特殊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重视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运用这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人际关系,做好教学工作。怎样和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其实很简单,就是教师把自己无私的爱融入到工作中,融入到师生关系中。
二、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当前的特殊教育应把工作重点放在创造教育上,而创造教育的重点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出一种能够发挥他们积极主动性的环境和氛围,使他们对学习过程、学习目的感兴趣。当教师把自己的爱融入到和学生的关系中,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会发现自己找到了一条进行创造教育的捷径。  但是有一个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的特殊学校教育活动中,不少学生对自己的老师持不满意的态度。这就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一个问题,怎样形成一种正确、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良好的师生关系的作用?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尊重学生
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 有人这样透视教师的宽容,很值得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内心深入的宽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表达自己的机会和空间,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启顿悟,进行有效的教育,并培养他们的判断是非的能力;教师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宽容,可以激发学生的个性思想火花,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对学生特殊行为方式的宽容,是尊重个性发展特点,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宽容,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对教师而言,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在非原则问题上以大局为重,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意味着他的教育思想更加深刻,教育手段更加成熟;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些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当你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烦恼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定会是另一种情景。 例如,有一位数学教师,对那些做作业不主动的学生不是大批特批,而是在布置作业时这样讲,我原来想留五道作业题,但考虑到你们的心情,我就留三道题好了(实际上他只想留三道)。学生一听,马上说:老师,您还是留五道吧。老师说,那好吧,我留五道,如果你做三道,也算你完成作业。结果全班大部分同学做完了五道题。事后,老师加大表扬,这更加激发了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不做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了。
(二)民主性
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实现教育民主化,教师必须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这包括两个内容:一是教师和学生虽然在教育中的职责和任务不同,但地位是平等的;二是学生虽然在个性特点、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有所不同,但在教师眼里地位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以”权威”自居,不搞”一言堂”,与学生共同探讨真理、共同进步;这就意味着教师要”眼睛向下”,放下架子;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有豁达的心胸,真诚的态度,炽热的情感;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一视同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学生家庭的文化、经济、政治等背景以及学生自身智力、性格、情趣等方面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积极营造教育民主的氛围。教师要改变居高临下的传统习惯,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蹲下来和学生说话”,在和谐融洽的气氛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主学习、自由讨论,在课堂上畅所欲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得轻松、学得快活、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实践证明,教师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利,对学生既讲民主、又讲集中;既严格要求,又热心指导;既尊重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及创新精神,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彼此尊重、信任、相互促进,才能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性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但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一代,其主体性还需在教师的帮助下,在教育活动中建构和发展。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促进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1、倾心热爱每一位特殊学生,满腔热忱地关心教育好学生。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热爱学生。教师应该把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爱,倾注到学生身上,而且要爱每一位学生,不管他是学习好的还是学习差的,不管学生家庭条件和父母的职业好歹,也不管他对自己的态度如何,都应该一视同仁倾心去爱他们。尤其要对那些“双差生”给予更多的爱,用爱心滋润他们干枯的心田。只有教师对学生的倾心热爱,才可能清除学生对教师不必要的疑虑,密切师生关系,造成良好的教育心境和气氛,增强教育的效力。
2、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注意思想感情的双向交流。
师生双方都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人,他们带着各自的心理特点参与教育过程。教师要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人际关系,善于处理在与学生交往中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力求对学生做出客观公正的认识,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防止在学生心目中造成消极不良的印象,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上。教师对学生有了客观公正的认识,又有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和关心、理解学生,课内外、校内外都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这样,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协调一致,将对教育效果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和谐美好的师生关系,必将塑造出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要具有服务精神。  “风来了,雨来了,老师捧着一颗心来了!”要想成为学生的朋友,与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应该具有服务精神。这并不是要把学生当成“上帝”,而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多方面的服务。当代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求是广泛的,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要求,所以教师自己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引导他们在广阔的知识海洋中自己汲取正确的知识,给学生全方位的服务。  学生需要答案的时候,教师总应该在第一时间交给他;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总是在第一时间出现;学生遇到危机的时候,教师总在第一时间帮他一把,这样,你就会成为学生心目中的“英雄”。顺其自然,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形成一种良好默契的师生关系。  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的去接近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全部奉献给学生,那么与学生之间就一定会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和难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先进行教育改革,积极提高思想素质;提高个人能力,改进教学方法;不走形式主义。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象一个契机、一个纽带,把教师和特殊学生紧紧的联在了一起,而这个纽带正是用伟大的师爱来建造的,来吧,让我们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学生,把自己无私的爱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正象夏沔尊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特殊教育学校更是如此。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