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试论《白鹿原》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_汉语言文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7-02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试论《白鹿原》对传统文化的审视和反思_汉语言文学论文

试论《白鹿原》对传统文化的审视与反思
[摘要]:“寻根”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理性反思基础上的一次对民族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挖掘。 《白鹿原》作为其中最成功的代表之作对传统文化(在文本中主要对儒家文化)进行穿越时,既超越了同时代的同类文本,又体现了时代的限制,陷入了迷朦 之阵。
本文试图对《白鹿原》提供的人格道德模式进行反思,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白鹿原》;传统文化;审视与反思

“道”者形而上,是宇宙本体运动的一种自然规律,“德”者形而下,是人类主体顺应这种自然规律而行的法则。孔孟把形而上的“道”落实到形而下的人生意义层面,梳理出了人类社会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以约束、团结社会成员的道德准则。自孔孟儒学传世,中国历代多奉之为经世不二之法则,也由此揭开了儒家文化纵横千年的光辉之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一部中华民族封建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儒家文化经世的演变史。儒学先于道、释而生,后又汇合两家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江大河,自古至今,儒学精神始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毫无疑问,社会是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儒家传统伦理道德模式也在不断演变以适应社会发展。历史穿过十九世纪的隆隆炮火进入多灾多难的二十世纪,几乎不需要任何论证就足以让人认同,二十世纪的中国是处在不断裂变衍生之中的。不论是从社会政治角度,人文思想观念还是从物质生产角度来看都是如此。当年轻的共和国跨过“十年浩劫”进入八十年代的时候,中国文坛也在为孕育着大的演变。“寻根”文学就在这个时候跃入人们的评论视野。何谓“寻根”文学?评论界众说纷纭,李运转认为“寻根”文学,无非是指重在开掘、表现和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姑且不讨论“寻根”大师们的争论孰是孰非,但毫无疑问,“寻根”这一概念的明确提出应是当代国人缅怀历史、追溯往昔、反思自身的体现。李运转这一定义很具代表性。在寻觅中进行反思,在反思中寻觅,从这一意义上看“寻根”既是反思的序曲,又是反思的深入。其实,“文学寻根思潮的缘起,并不是哪个人的率先行为或个人动作,而是特定环境中群体性的,也是共时性的思想现象。”二十世纪的中国,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在“寻根”中度过的。事实上,中国人特有的怀旧情愫注定其在反思现状中更注重对过去的挖掘,要去寻它一根。远的不讲,元代就已事实上存在了“寻根”文学。关汉卿等汉族文人面对元代理性文明的日渐萎缩而奋起疾呼,关的《单刀会》就是典型的,也是相当有水平的“寻根”文学作品。把目光收缩到近代,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史,特别是小说史几乎就是一部“寻根”史。如鲁迅、沈从文、巴金、杨绛、汪曾祺、韩少功、贾平凹、莫言、王安忆等等一大批数不胜数的作家都在这方面大费笔墨。但是,反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这一连串“寻根”现象,其原因和意义究竟何在呢?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也很有意义的课题。很多评论者在评论这一现象时,仅只注意到八十年代“寻根”派的兴起,而简单地把它归结为所谓的“当代情节”,实际上,对“寻根”原因的把握还远远不够。同时,也因为如此,评论界很快就移情别恋,转移了评论视线;在这一问题上,和“寻根”派的发起者一样,评论界同样是浮躁的,都有哗众取宠的嫌疑。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