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发布时间: 来源:人大经济论坛
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虽然出现超预期反弹,但中国宏观经济依然处于“政策刺激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期。这决定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应当以促进市场需求反弹,形成市场性的、自我循环、自我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为目标。  从总量来看,GDP同比增速逐季提升,呈现“V”型反弹的态势,但从环比增速来看,呈现“V”+“倒V”型,中国宏观经济并没有出现2个季度以上的持续加速局面,环比增速的波动表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刺激效应已经渡过其加速阶段,开始步入平稳增长阶段。
  从部门指标来看,工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发电量、财政收入、PMI指数等指标的同比增速出现大幅度的提高,但一方面由于财政收入、发电量、贸易顺差以及PMI指数等指标存在着结构性变异等因素,另一方面其总额水平依然处于历史较低水平。这些指标同比增速提升所反映的宏观经济状况与实际的宏观经济状况存在偏差,宏观经济的反弹力度要小于这些数据的状况。
  从经济增长的因素来看,触底回升与超预期反弹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内需扩张、存货调整的因素,也有基数效应的因素。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依然来源于政策刺激性反弹和存货周期调整,市场性自发需求依然低迷,具有强烈的局部性和易变性,标志着经济全面复苏的核心指标———“市场自我循环、自我驱动的内生增长动力机制”还远远没有形成。中国宏观经济处于“政策刺激性反弹阶段”向“市场需求反弹阶段”的过渡阶段,具有强烈的结构不平衡性、动力不稳定性、增长要素缺少互动性等特点。
  从经济结构来看,经济下滑以及经济刺激的双重作用使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出现了外需比重、重化工比重、东部比重以及单位GDP能耗等指标下降的重大变化,但这些变化大部分具有短暂性和过渡性的特点。中国重化工业的率先反弹、下游产业和出口产业的持续低迷,意味着中国结构性问题将进一步凸显。
  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流动性向实体经济参透性低下的双重力量作用下,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地产价格与房产价格同步提升的“正反馈机制”的形成,将使房地产复苏的可持续性受到挑战。
  在货币极度扩张、中国经济率先反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恢复性上涨等因素的作用下,中国通货膨胀预期抬头,在引领经济预期逆转的同时,给中国宏观经济复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虽然,由于基数效应、全球经济走出低谷等因素,自2009年第4季度起进出口同比增速将大幅度提高,但进口增速的反弹力度将明显超过出口反弹的速度,中国外需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
  延续2009年的宏观经济逻辑,2010年宏观经济很可能步入“进退两难“的局面,出现“双W轮动“的调整模式,面临多目标约束下的“政策有效组合困境”,从而导致2010年宏观经济虽将持续反弹,但存在后劲不足、市场需求依然低迷的问题。
  总体而言,2010年GDP全年增速将较2009年持续回升,但季度同比增速却与2009年相反,呈现出轻微的下滑趋势,呈现“倒V”型,全年增长速度预计将达到9.42%。
  在基数效应和政策调整的作用下,投资增速出现回落,但由于中长期投资项目的惯性等因素,2010年投资增速将在25.4%左右。
  受消费信心回升、消费刺激政策的持续、收入政策的改革以及收入绝对水平上台阶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名义增速持续提升,将达到18.2%,但剔除价格因素之后,消费的实际增速较2009年有轻微回落。
  世界经济虽然提前摆脱了经济衰退,但复苏的道路依然漫长。这决定了2010年进出口增速将得到改善,但绝对水平依然较低,贸易总额同比增长11.3%,进口增长13.3%,出口增长12.2%,贸易顺差出现小幅回升。
  在经济复苏和货币投放的滞后效应的作用下,2010年全社会流动性依然充裕,预计2010年信贷总量将收缩至7.2—7.8万亿,狭义货币供应M1增速为17.2%,M2增速为18.3%。
  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2010年通货膨胀要低于2003~2004年的水平,估计CPI增速为2.4%,GDP平减指数为2.9%。2010年中国没有明显的通货膨胀问题,资产价格的高涨可能成为关注的重心。
  “以进为退“,保持中国较高的增长速度,在高速中“调结构“与“促改革“,在连续性中“谋退出“,可能是中国近期的最佳选择。2010年的宏观经济调控应当相对弱化“结构目标“、”通胀目标“,强化“速度目标“。“以退为退“、”以稳促退“的策略将无法实现“经济全面复苏“与“宏观刺激政策顺利退出“的二元目标。
  “以退为进”、“以稳为进”以及“以退为退”、“以稳促退”都可能使目前还没有形成“自我循环”、“自我增长”的市场性需求反弹被夭折。中国宏观经济政策还没有到退出的时刻。
  “以进为退”的本质并非是单纯保持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ZF性反弹的持续或加速打下基础,而是要在保持ZF刺激性需求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扶持市场性需求方面大规模进入,为市场性需求的复苏以及内生增长机制的形成打下基础。因此,未来货币政策应当进一步强化流动性对于实体经济的渗透,而不是防止价格的复苏。未来的财政政策应当强化各种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工资形成机制的改革、民生工程的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建设,而不是进行基础建设的投资。
  相对弱化“结构目标”、“通胀目标”,并非意味着这些目标不重要,而是要将“结构性目标”纳入到战略调整的高度,而不是短期宏观调控的范畴;要将“通胀目标”纳入到经济复苏的总目标之下,使之成为从属性目标。同时,2010年没有出现明显通货膨胀的环境。这也决定了“弱化通货膨胀目标”的合理性。
  2010年“以进为退“的具体宏观经济政策包括10个方面:
  1.对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行结构性调整,在保证其总体方向基本不变的前提下,改变刺激的着眼点。其中,财政政策应当以“促民生、建社保、改工资、稳投资”为目标,货币政策应当以“促进流动性的渗透性、抑制资产价格高涨”为目标。因此,财政赤字在2010年财政收入上扬的前提下不宜减少,货币政策在维持M2和M1正常增长的同时,新增信贷总量不少于7.2万亿。
  2.稳定目前各类在建项目的ZF投资,对于地方新建项目和进一步的投资膨胀进行适度约束,防止2011—2012年地方ZF财政恶化而带来大量的“烂尾工程”和进一步结构恶化的问题。经济适用房的ZF投入必须加强和落实。
  3.民间投资的启动不能以资金保障和利率补贴为主,而是以行业开放以及准入调整为主;同时,约束大型国有企业在利润和资金高涨的状态下进一步进入一般竞争性领域,防止出现过度的“国进民退”。
  4.消费启动依赖于社会工程的建设和制度建设,而不是单纯一次性收入的增长。因此,2009年消费政策可以适度延续或局部扩张,不宜大规模、全方位进行,因为过度的消费性政策刺激可能成为真正的市场性消费启动的障碍,使未来的退出带来不必要的波动或社会动荡。消费政策应当与民生工程、工资改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及公共服务的完善相结合。
  5.应当以“投资杠杆率”控制为主、利率调控为辅,对2010年可能出现的资产价格暴涨进行制约,其中核心的工具包括银行资本充足率的适度提高、股票保证金交易限制、非保障性住房抵押贷款条件的提高、严格热钱流入以及差别化利率调整等。
  6.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是2010年的重点,供给放量依然是政策调整的落脚点,但关键在于土地供给和土地囤积的管理。
  7.虽然2010年通货膨胀问题应当弱化,但对于一些瓶颈产业的供应以及关键产品的价格变化依然要保持高度关注。
  8.热钱的大规模涌入是2010年汇率调整、资本市场管理必须关注的重点。
  9.贸易政策保持相对稳定,不宜进一步出台政策刺激出口的复苏,进口政策和对外投资政策应当保持积极的态势。
  10.结构性调整可以在战略上高调提出,但在短期宏观调控上不宜用劲过猛。“产能过剩”必须动态化处理,不宜过分依赖增量收缩和行政规划来解决周期性产能过剩问题。

作者: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 来源:《江南论坛》2010年02期

经管之家“学道会”小程序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笔记群”
推荐阅读
经济学相关文章
标签云
经管之家精彩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