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VIP服务 论文检测 案例库 期刊 毕业论文库
vvb
vv
cc
您的位置 > 管理学论文

管理学论文论文范文

基于传媒平台政府公信力整体性治理研究来源:人大经济论坛论文库 作者:陈百乐 时间:2015-06-01

  

  

基于传媒平台政府公信力整体性治理研究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矛盾突出,政府公信力面临着众多的挑战。随着现代传媒的发展,政府与公众的互动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传媒平台为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给予了更加有效的手段,但又造成了公众负面情绪的扩展,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了多方面的威胁。政府公信力的建设涉及到多个主体,影响因素众多。因此本文引入整体性治理视角来分析在传媒平台下的政府如何规避传媒平台的弊端、充分发挥其有利作用来提升自身公信力。 
  关键词:传媒平台;政府公信力;整体性治理;目标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社会矛盾激增导致政府要承担的任务和压力日益繁重。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滞后,政府自身建设和公务人员能力水平有限,没有很好地解决各类社会矛盾,造成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弱化[1]。传媒平台承担着政府与公民间纽带的角色,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不信任的程度进一步扩展和提高。因此,政府公信力涉及的主体因素变得更加复杂,需要从新的视角进行研究。整体性治理理论要求政府以公民需求为导向整合自身多方面的工作。结合这一理论视角研究政府公信力的优化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和提升路径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政府公信力是指政府被公众所信任的程度,反映着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政府始终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从总体上来看政府公信力发展态势良好[2]。我国公民素质和公民意识的提升,利益表达需求越发强烈。社会利益分化引起各阶层的诉求冲突,各类社会矛盾不断凸显,政府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日趋复杂。另外,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为失范、失信引起了一系列的公共危机事件。这些因素的存在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建设。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路径 
  从政府公信力涉及的主体来看,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政府、公众和外部环境。政府方面在于其理念追求是否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政策行为是否得到公众认可。公众方面在于其需求包含的内容、认知程度能否识别政府行为对其需求的满足。外部环境是以传媒平台为代表的媒介营造的舆论氛围,特别是现代传媒在政府与公众互动中的影响。因此,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要立足传媒平台,从整体上优化政府与公众的互动信任关系。 
  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在本质上就是政府取得公众信任过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不同社会治理模式下公信力有不同的内涵[3]。服务型治理模式下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合作型的信任,政府公信力是基于政府与公众两者合作关系进行建设的。现阶段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要建立公众与政府的互动信任关系。 
  三、传媒平台在当今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中的影响 
  (一)传媒对政府的影响 
  在社会转型与媒介化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传媒有着更加广泛的影响。由于现代传媒在社会生活中深刻的渗透力,成为影响公众心理最主要的因素[4]。 
  传媒对政府的影响可总结为如下几点。传媒通过宣传影响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执行;传媒对政府行为传播影响公众认知,塑造政府形象。传媒通过舆论监督政府行为,在网络传媒时代,对政府行为的监督作用日益凸显。传媒在缓和社会矛盾、安抚社会情绪、提高政府信任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是一些媒体为了市场利益或迫于利益阶层压力,出现媒体失语、失真,激化矛盾。因此,在政府公信力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发挥传媒平台的积极作用,规避其弊端。 
  (二)传媒对政府公信力影响机理分析 
  传媒对公众与政府互动信任关系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府对传媒管控上的随意性造成传媒的社会功能不能较好发挥,使公众对政府感到不满;部分媒体在信息生成和传播中的负面作用,导致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偏差;网络传媒助推了公众负面情绪的泛滥,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非正常参与行为[5]。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传媒对政府公信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传媒平台对公众认知和期望的影响来实现的。我国政府应合理运用媒体的传导作用,塑造良好的形象,满足公众需求期望,提升政府公信力。 
  四、基于传媒平台政府公信力整体性治理目标模式的设计及其论证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基本假设主要是以下三点。公众需要政府解决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诉求复杂的问题;政府行为以公众需求为导向;政府的政策行为需要进行跨部门、多层级之间的协调和整合[6]。政府公信力建设满足以上三点前提。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内在逻辑有两个层面:实践工具性层面和理论价值层面。在实践工具性层面上,整体性治理要求进行协调和整合。协调政府各部门所解决的问题,即把各部门、各层级的问题统一到公众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整合政府各部门的政策和行为,保证各部门、各层级的政策行为能达到解决公众需要的目标要求,从根本上解决政府由于各部门追求自身利益而造成的碎片化治理[7]。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就是需要多部门合作、多方参与才能有效推进。整体性治理的理论价值在于以公民为治理的主体,以公众需求为导向,强调公众在治理中的参与。政府公信力的建设就是需要政府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与公民进行良好地互动,使公众在参与中理解政府行为,从而对政府产生认可和信任。 
  因此,在政府公信力建设上,以传媒平台为基础,整合政府各部门、各层级资源,对政府组织结构和行政程序进行深层次、全方位的改造和设计,形成符合公众需要的政策和行为,才是未来政府发展和公信力提升的良性发展之路[8]。具体目标模式设计如下: 
  以公民需要作为政府行为的出发点。借助传媒平台建立信息收集系统,并通过传媒平台的信息共享和舆论监督作用,实现公民需要偏好的互动交流。根据信息收集和互动交流,对公众需要形成整体性认识,即对公共服务目标形成一致性认识。并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和因素,形成整体性观点。进行组织重建和信息融合,防止问题的碎片化处理。形成一站式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整体性的服务效果,满足公众多样化需求。以一站式服务的模式为基础,形成行政程序和办公流程的集约性整合。在传媒平台基础上建立公信力反馈系统,确定政府公信力弱化因素,防止弱化因素的扩散和连锁反应。政府应积极发挥传媒平台对信息反馈的关键作用,特别是网络传媒平台对于信息反馈的优势,形成准确、快速的信息反馈模式。建设预测和应急系统,正确把握公众需求动态和发展方向,防治突发事件对政府公信力的打击。 
  五、结论 
  我国政府公信力的提升的关键点在于政府与公众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信任关系。这一良性互动信任关系的形成需要发挥传媒平台的关键性作用。 
  由于政府公信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整合和协调,政府公信力才能有效提升。政府公信力必须以目标主体的需求为导向。整体性治理视角能够为切实提升政府公信力提供科学性、有效性和操作化的借鉴。因此,基于传媒平台政府公信力整体性治理模式具有较好的适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铁汉.提高政府公信力建设信用政府[J].中国行政管理,2005(03)   [2]朱光磊,周望.在转变政府职能的过程中提高政府公信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03)   [3]竺乾威.从新公共管理到整体性治理[J].中国行政管理,2008(10)   [4]吴春.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公信力问题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24   [5]王璐.我国政府公信     

  
  
相关论文

最新论文

推荐论文

gg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