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iuyan53126
8586 6

剩余产品是阶级产生的前提吗?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本科生

1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8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3 点
热心指数
2 点
信用等级
2 点
经验
744 点
帖子
89
精华
0
在线时间
3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17
最后登录
2014-5-5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来说,阶级的起源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它的创始人马克思也正是这样提出问题的,他说:“首先要解答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事情形成阶级?”</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是人类历史上无数天才思想家一次次提出而不能正确回答的斯芬克司之迷。马克思回答说:“这个问题自然会由另外一个问题的解答而得到解答:什么事情使雇佣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成为社会三个阶级?”</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2"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位科学巨匠的回答无疑是天才的。但是,马克思的手稿到此而止。正当他准备着手从细节上阐明阶级起源的时候,贫困和疾病的折磨使天才的思想家过早的停止了思想和写作。<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在他生前,并没有来得及详尽而彻底地说明阶级的起源。这样以来,最重要的一个理论问题就没有完成,他的科学理论就留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缺陷:以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为最终目的的理论体系却没有详细阐明阶级产生的原因、条件、过程。<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虽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都反复的明确提出了最基本的答案和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前苏联的经济学家却由此出发走入歧途,离开了马克思的正确的出发点,这样地提出了剩余产品的观点。<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原始人的劳动,除生活最必需的东西外,不能创造出任何剩余物,即任何剩余产品。”</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3"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我国也基本接受了这种观点,在中国,在阶级的起源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上最具权威性的观点是这样说的:“在原始社会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产的东西,除了满足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没有剩余,人人都必须劳动,没有产生剥削和阶级的可能。 ”</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4"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4]</FONT></A><SUB><FONT face="Times New Roman">①<o:p></o:p></FONT></SU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的漫长岁月里,原始人控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极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非常缓慢,人们依靠采集、狩猎以及原始农牧业所能得到的劳动产品极少,没有什么剩余可供剥削。”<SUB> <o:p></o:p></SUB></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种观点认为:“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之外没有多余的时间去生产多余的财富供别人占有和享用,就没有出现剥削阶级的可能。”</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5"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原始社会,人们只能为自己提供必要产品,没有如何剩余。”</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6"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6]</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如果劳动生产率极低,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全部产品只能用来维持自己及其家属的最低生活,那么他就没有时间来无偿地为第三者劳动,也就不会生产出可供别人榨取的剩余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能产生一部分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 <SUB><o:p></o:p></SUB></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总而言之:“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低,没有剩余产品,人们只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才能免于饥饿和死亡。这时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没有人剥削人的可能性,从而也就没有任何阶级的存在。” <SUB><o:p></o:p></SUB></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中国大百科全书》也这样指[1]出:“在原始社会的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生产的产品除了勉强维持自己的生存以外,没有剩余,根本不可能产生剥削和压迫。”</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7"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FONT></A><o:p></o:p></P>
<P ><FONT size=5><FONT face="宋体, MS Song">上述观点就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名义向我们提供的原始社会没有阶级存在的科学思想。我们从中可以懂得,原始社会时期没有阶级是由于那时没有剩余产品,所以没有可以剥削和占有的东西,所以不能产生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的剥削和压迫。<o:p></o:p></FONT></FONT></P>
<P ><FONT size=5><FONT face="宋体, MS Song">在一条没有鱼的湖泊中,再高明的渔夫也无法捕到一条鱼,在一无所有的房子里,任何凶残的盗贼也不能抢走金银珠宝。的确,任何人都无法做到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没有剩余产品,也就没有可以剥削和占有的东西,自然剥削就不能产生,阶级就不能出现,这似乎确实是无可怀疑的事实,是一个合理的科学的结论。正因为如此,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一观点才被当作科学的理论,当作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而被广泛接受。<o:p></o:p></FONT></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那么,从无阶级的原始社会中怎样产生出了剥削和压迫,产生了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呢?<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一本高等院校的教科书这样指出:“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产生纯粹是经济的原因引起的。阶级产生的首要经济前提就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剩余产品的出现使得氏族内部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的剩余劳动成为可能。阶级产生的另一个经济前提就是社会劳动分工的发展。第一次社会大分工是畜牧部落脱离了农业部落。这次社会分工的结果,使交换成为必需的经常的现象。由于社会的大分工,一切部门中的生产需要吸收更多的劳动力,而战争提供了新的劳动力,战俘变成了奴隶。这样,在生产中原有的平等状况被破坏了,出现了在生产体系中占着不同地位的人们,出现了第一次的阶级划分。”<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8" target="_blank" >[8]</A>自然,这种观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起源观点,却没有一句话提到新的生产工具在阶级产生中的根本性作用。<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无独有偶,另一本高等院校的哲学教科书也这样指出:“阶级的产生完全是由经济原因引起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9"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9]</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所谓“纯粹”、“完全”,依照词义来理解,就是唯一的,排除其他一切的意思。这是否意味着排除思想意识的作用呢?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确实,恩格斯确实曾经在许多地方说过一些可以引起误解的话。下面找到的这几段文字可以作为代表。<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说:“即使我们排除任何掠夺、任何暴力和任何欺骗的可能性,即使假定一切私有财产都基于占有者自己的劳动,而且在往后的全部进程中,都只是相等的价值和相等的价值进行交换,那么,在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中也必然要产生现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出现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被一个人数很少的阶级所垄断,而另一个构成人口绝大多数的阶级被降低倒无产者的地位,出现狂热生产和商业危机的周期交替,出现整个现在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全部过程都为<B>纯经济原因</B>所说明,而毫不需要任何掠夺、暴力、国家或其他的政治干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0"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但是这些阶级是怎样产生的呢?初看起来,从前大规模的封建土地占有制的起源,还可以(至少首先是)归于政治原因,归于暴力掠夺,但是这对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来说就不行了。在这里,显而易见,这<B>两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1" target="_blank" ><B >[11]</B></A><o:p></o:p></B></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说:每一个工人都知道“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才是他受剥削的基础,这种关系是通过纯经济的途径而绝不是通过暴力的途径产生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2"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B>“甚至原始贵族的形成……最初也完全不是</B>依赖暴力,而是基于自愿和习惯。<B>在私有财产形成的</B>任何地方,这都是由于改变了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是为了提高生产和促进交流——因而是由于经济的原因产生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3"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3]</FONT></A><o:p></o:p></P>
<P ><FONT size=5><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在这里要说明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可以完全用纯经济原因加以说明,而丝毫不需要用任何掠夺、暴力、国家以及其他的政治的参与。在这里,纯粹经济的意思是相对于掠夺、暴力、国家、以及其他的政治、法律等等在阶级产生中所发挥的作用而言的。也就是说,在阶级产生的过程中,即使排除了掠夺、暴力、国家以及政治和法律等方面任何因素的参与,仅仅只是由于单纯经济活动本身的结果,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理解恩格斯的观点,才是正确的。<o:p></o:p></FONT></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在这里丝毫不是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过程中没有思想意识的参与。没有人们追求纯粹经济利益的欲望发挥了重要作用,阶级的产生也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在纯粹经济的范围内,人们思想发生的变化在阶级产生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认为在人们的单纯经济活动中可以把人的思想因素排除在外,是对恩格斯原话的不准确的理解。这样是不能科学说明阶级起源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在谈到阶级起源的时候这样说过:“如果不是对财富的贪欲把氏族成员分成富人和穷人,如果不是‘同一氏族内部的财产差别把利益的一致变为氏族成员之间的对抗’(马克思语),如果不是奴隶制的盛行已经开始使人认为用劳动获取生存资料是只有奴隶才配做的、比掠夺更可耻的活动,那么这种情况是决不会发生的。”</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4"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4]</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在这里非常明确地指出了人们对财富的贪欲在阶级产生中发挥的极端重要的作用。他没有更多的强调这一点,而过于注重了物质的因素,是他的疏忽。但是他毕竟是在他的著作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观点。<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但是,我国的教科书却没有提出这一点,而科学的任务正是在于阐明阶级是如何产生的,如果只是说剩余产品是阶级产生的前提,在剩余产品出现以后,氏族首领占有了剩余产品,那么就必须说明氏族首领为什么要这样做。如果把尚待阐明的范畴预定为已知的,岂不是自欺欺人。<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纯粹经济的观点是科学的、正确的。而今天教科书的纯粹经济的观点却比他们的观点更加纯粹了,纯粹到了不需要任何思想的程度。在我看来,这两种“纯粹经济”观是有本质不同的。<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恩格斯指出“一切部门——畜牧业、农业、家庭手工业——中生产的增加,使人的劳动力能够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同时,这也增加了氏族、具体公社或个体家庭的每个成员的每日的劳动量。吸收新的劳动力成为人们向往的事情了,战争提供了新的劳动力:俘虏变成了奴隶。”</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5"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5]</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样,我们就走到文明时代的门槛了。它是由分工方面的一个新的进步开始的。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们只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间或发生的交换行为也是个别的,只限于偶然留下的剩余物。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成为相当数量的畜群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提供超出自身消费的若干余剩。”</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6"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6]</FONT></A><o:p></o:p></P>
<P ><B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社会分裂为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是以前生产不大发展的必然结果。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o:p></o:p></FONT></B></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对于低级阶段的野蛮人来说,奴隶是没有用处的。所以,美洲印第安人处置战败敌人的办法,与较高发展阶段上的人们的处置办法,完全不同。男子被杀死或者当作兄弟编入胜利者的部落;妇女则作为妻子,或者把她们同她们的残存的子女一起收养入族。在这个阶段上,人的劳动力还不能生产超出维持它的费用的显著的余额。”</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7"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7]</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几年之前还在使用的初中《世界历史》课本第一册这样指出“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人们生产出的产品除去生活必需品外,开始有了剩余,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逐渐发展起来,剩余产品和个体劳动为私有制的产生打开了大门。生产工具、牲畜、农产品、部分土地逐渐变为家庭私产,甚至公用财产也被家族长和氏族首领掠为私产,集体所有制开始遭到破坏。剩余产品多了也激起对别人进行剥削的欲望。为减轻自己的劳动强度,并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人们不再杀死俘虏,而是把他们变为奴隶。”</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8"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8]</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每年都有几百万或上千万的中学生接受这种片面的观点。<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高等教育继续强化了这种观点:“因为在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出现了剩余产品,有了剥削的可能。于是,战争中被抓来的俘虏,不再简单将其杀掉,而是使其成为奴隶,从而保存了生产力,这是一种进步。”</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19"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FONT></A><o:p></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这种观点认为,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了剥削和压迫,导致了贫富分化,是剩余产品的出现导致人们占有财富的私欲。正像一条河里出现了鱼群,于是那里就有了捕鱼者,正像一所空房子里出现了珍宝,于是就引起了盗贼光顾。因此,“阶级的形成是生产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而相对发展不足的结果。具体地说:首先,金属工具的使用导致的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其次,私有制的出现是阶级出现的又一经济前提。”</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20"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FONT><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21" target="_blank"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1]</FONT></A><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剩余产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剩余产品,就没有人类存在,没有人类存在,就没有阶级存在。那么我们可以说,只有在这样的意义上,把剩余产品看作是阶级产生的前提,才是正确的。但是,这丝毫无助于我们正确了解阶级的起源,作为对阶级起源问题的科学解答,等于什么也没有说。还不仅仅如此,它还把我们引向错误的方向。<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这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开始,其实就是阶级分化的开始,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社会阶级分化完成的标志,意味着阶级差别、阶级对立的完全形成,意味着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压迫和奴役的社会格局已经实现,意味着私有观念不但在头脑产生出来,并且已经进行了成功的实践,而且取代原始的公有制观念,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它说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解体过程基本结束,它表明原始公社的首领们已经演变成为高居于人民之上的寄生性的统治集团,它昭示着人类从此开始了一个新的,充满了罪恶和苦难的历史进步时期。<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原始社会公有制向奴隶主私有制的转变过程,也就是氏族公社解体的过程,是从金属工具被生产出来,导致了社会分工的出现为开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为终点的。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不应该是什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是阶级已经形成,是结果本身。<o:p></o:p></FONT></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认为“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则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就象一个医生把瞳孔散大、脑电活动消失看作是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一样。把死亡本身看作死亡的原因。事实上,它是结果。这里的失误是把结果当作原因。在这里,在阶级起源问题上,难道可以说结果就是原因吗?<o:p></o:p></FONT></P>
<DIV ><BR clear=all><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HR align=left width="33%" SIZE=1>
</FONT>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21卷,1001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2"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2]</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同上</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3"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3]</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15页。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55年5月第一版。</FONT></FONT></P>
<P ><o: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 </FONT></o:p></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4"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4]</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政治经济学辞典》,120页,许涤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3月第一版。</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5"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5]</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政治经济学辞典》,118页,许涤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3月第一版。</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6"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6]</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政治经济学辞典》,114页,许涤新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1980年3月第一版。</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7"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7]</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412页。</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8"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8]</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322页,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4月。</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9"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9]</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主义哲学》,247页。王鸣天主编,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出版,1998年4 月。</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0"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0]</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03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1"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1]</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   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2"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2]</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192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3"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3]</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202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4"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4]</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61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5"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5]</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57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6"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6]</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161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7"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7]</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51页。</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8"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8]</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 </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19"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19]</FONT></A><FONT face="宋体, MS Song"><FONT size=2> </FONT>[19]<FONT size=2> </FONT><FONT size=2>《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28页 ,卫兴华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2003年12月第8次印刷。</FONT></FONT></P>
<P ><o:p><FONT face="宋体, MS Song" size=2> </FONT></o:p></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20"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20]</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327页 ,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2年第6次印刷。</FONT></FONT></P></DIV>
<DIV>
<P ><a href="http://www.pinggu.org/bbs/post.asp?action=new&boardid=4#_ftnref21" target="_blank" ><FONT face="宋体, MS Song">[21]</FONT></A><FONT size=2><FONT face="宋体, MS So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纲要》,92页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1989年12月第1版。</FONT></FONT></P></DIV></DI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阶级产生 剩余产品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 创始人 思想家 资本家 历史

沙发
mkszyz 发表于 2006-12-29 20: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呵呵,如果剩余产品是阶级生产的原因,那么更加剩余的今天不就更会有阶级之分了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29 20:56:11编辑过]

使用道具

藤椅
mkszyz 发表于 2006-12-29 21:0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为什么今天人们要相互竞争呢?因为物质缺乏,还不丰富。

为什么原始人要相互合作呢?因为物质贫乏,还不够丰富。

有了剩余以后才有了阶级,所以也就有了人与人的竞争。

呵呵,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人们的相互竞争或合作呢?

使用道具

板凳
mkszyz 发表于 2006-12-29 21: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把蛋糕做大就行了吗?

面对利益之争,人们想到的往往是把蛋糕做大。人们以为只要把蛋糕做大了利益之争的问题就好解决了。

那么,是这样吗?

其实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如果谁都想要许多的住房,南方几套, 北方几套,山上几套,山下几套,大面积的几套,小面积的几套等等等等,那么就是社会有再发达的建筑能力,人们也还会在住房上有利益之争。如果谁都要更多的工资,那么无论工资有多高,人都不会满足,还是会为增加自己的工资而争斗的。

而且有许多时候也没有机会将蛋糕做大。会议室的门总是一定大小的,在开会的人比较多的情况下,门就显得小了,不能满足需要了。这时候怎么办?难道要把会议室的门改大了再说?交通总有不畅通的时刻,这时候人多而车少,怎么办?难道要等到车子多到每个人都有一个座位的时候再说?


做大蛋糕当然是需要的,但我们更需要的是人的同甘共苦之心。只要有了这样的心,那么就是蛋糕不大,人们也不会彼此争斗。这如同在酷热的沙漠中迷了路却只有一杯水的人群。如果他们没有同甘共苦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为这杯水而争斗起来,甚至因为争斗而失去了这杯水,谁也喝不到这杯水。而如果他们有同甘共苦之心,那么他们就不会为这杯水而争斗,甚至还会为谁先喝这杯水而彼此谦让。

在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人们为了利益而彼此的争斗,在公交车上,人们甚至会为了座位而大打出手,那么,为什么我们缺少同甘共苦之心呢?

在相亲相爱的家庭里,人们往往都具有同甘共苦之心,而在家庭之外,我们则往往会与外人争斗,我们往往不能与外人同甘共苦。为什么同样的人会有如此不同的表现呢?

这都是因为家庭存在的结果。因为家庭的存在,人们被家庭局限了。因此在微观里——家庭里——可以同甘共苦,而在宏观里——社会里——则不能同甘共苦。所以要使人们在宏观中也能够同甘共苦,那么就必须实现天下一家的社会。

那么,天下一家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社会呢?

天下一家的社会,也就是不再有家庭的社会,也就是整个社会的人都是一家人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财产都是社会的财产,大家靠这个财产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同甘共苦,同心协力,共同富裕。

那么如何实现天下一家的社会呢?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愿意加入天下一家的社会的人先加入这种社会,不愿意加入的人继续留在目前的社会中。因为天下一家的社会是高级的社会,所以天下一家的社会将逐步发展壮大,要不了多久,天下一家的社会就会取代目前的社会。这样天下一家的社会就在全球实现了。人类也就成为一个整体了。

这样的社会大家还会努力工作吗?

当然会努力工作了。为什么人为自己的家努力工作?就是因为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与此类似,天下一家的社会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的社会,所以在这样的社会里人们是不会不努力工作的。

关于天下一家的社会的更多的信息请见我的博客。

使用道具

报纸
tabalt 发表于 2006-12-30 19: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什么是资产阶级?

使用道具

地板
liuyan53126 发表于 2006-12-30 19: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不但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而且具有通过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的能力。借助于生产工具,人类进行着能动性的创造。其他动物不得不满足于、屈从于、依赖于它们所生活的自然界。但人类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生存的现实世界,并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

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努力,从来没有满足过已经取得的进步。与此相反,每一个新的胜利都更加激起人们获取更大成功的欲望,每一个新的进步都促使人们以更大的步伐向前迈进。旧的需要还没有完全被满足,新的需要又已经产生出来,成为新的动力,引起新的欲望、新的努力、新的创造。

自远古的时代,对于自己生存的地球,对于地球所在的宇宙,对于人类自身,人类对其目光所及的一切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充满了疑问,充满了兴趣。都渴望着进行探索,作出解释,并使它们为自己的需要服务。原始社会的宗教,就是当时人类试图说明这个世界的产物,无论人们是否能够真正真实地说明自己的现实世界。人们总是在按照自己的思想去构思一整套的理论,以便能够说明所有需要解答的问题。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总是以为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解释、自己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自信心迫使人类相信自己。即使某一理论的创立者自己并不相信这些东西,他也总是想方设法让别人相信。如果说其他动物主要需要用物质手段加以控制,而人这种动物,却可以在某种意义上用精神手段进行更好的控制。

人类的精神活动具有这种神奇的特点,它用想象来解释现实世界,用思想来支配行动。尽管人类比其他任何动物都更高明,但是他所犯的错误也最多。在荒谬之中寻找真理,在希望之中体验失望,在失败之中走向成功,人类就是这样走向科学之路,科学也在经验的知识和神秘的想象之中萌芽、生长、走向未来。

使用道具

7
liuyan53126 发表于 2006-12-31 20:4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时,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关系便产生了。”[1]为什么呢? 为什么“当生产力发展到能够提供剩余产品的时,一部分人剥削另一部分人的关系便产生了。”

回答是这样的“氏族首领逐渐把他们保管的公社的剩余产品当作个人财产来进行交换。”[2]可是,这并不能消除我们的疑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呢?是什么使他们这样呢?已经告诉你们了,是剩余产品 。为什么剩余产品导致了首领们产生了对财富的贪欲? 没有回答。



[1] [1] 《思想政治》(全一册),34页。义务教育山东省三年制初级中学课本。山东省教学研究室编著,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1999年1月第一版。2003年4月第5次印刷。

[2] 《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1189页。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4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