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天拓咨询
4849 0

[咨询文摘] 城市供热行业发展方向分析 [推广有奖]

大师

5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6062 个
通用积分
71.3957
学术水平
79 点
热心指数
76 点
信用等级
51 点
经验
77772 点
帖子
6377
精华
0
在线时间
786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4-11
最后登录
2018-7-30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2011年城市供热市场超过47亿平方米。目前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区域为传统的供热区域,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0%;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等采暖地区132个地级以上的城市都有城市集中供热设施。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城市供热面积超过47亿平方米,过去5年复合增速为13%。以全国供热价格25元/平米计算,现有全国城市供热市场的年收入达到1175亿元。
    分地区来看,东三省、华北(含河南)等地,占全国供热面积的34%、48%。分省来看,辽宁、山东、北京等省市占据供热面积的前三位。
    图1:2011年城市供热面积达到47.4亿平方米

    图2:辽宁、山东、北京位列供热面积前三位

    图3:东北、华北供热面积占比达到34%、48%

    未来3-5年,新增需求复合增速达到15%。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加速,城市新增供热市场主要来自原有城市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大量的中小规模市县(镇)逐步具备集中供热的市场规模。我们预计未来3-5年,甚至更长时间,城市供热市场将保持15%以上的复合增速:
    1.考虑到自2009年以来我国北方地区房地产保持持续繁荣,商品房新开工面积和房地产竣工面积均保持超过15%的复合增速(北方城市商品房增速与全国增速基本相一致),我们保守预计原有城市供热面积增速仍保持10-13%的增速。
    2.国家将启动北方城市供热面积的改造,推进供热面积整合,首期启动面积达到1.8亿立方米;我们预期现有面积中仍有相当比例为纳入城市集中供热;未来3-5年内现有城市老城区的供热面积将加速整合。
    3.根据相关测算,在我国北方采暖地区采暖期长达5个月以上的县镇有1160多个,假设每个县镇100-300万平米的供热面积、尚有50%未采取集中供热,则其市场空间超过10亿平方米。
    图4:全国房地产新开工、竣工面积增速超过15%

    热网业务模式优于其他公用事业行业。从行业属性来看,热网公司具备与燃气、水务等公用事业行业公司相同的运营模式。城市供热业务包括接网和供热两部分。接网、供热业务均采用先预收费用、再提供服务的模式。接网费收入类似于燃气接驳费,多采用10年递延确认的会计处理,保障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供热业务依赖供热面积的增长。
    供热公司采取先收费、后提供服务的模式,在供热季之前收完费用,全年集中在1、4季度供热,供热公司大多现金流良好。
    燃煤清洁化、减量化是热力行业发展方向。降低热力行业燃煤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方法包括清洁化、减量化两种方式:将未清洁使用的煤炭更清洁的使用和更多的使用替代能源。我们预计更多使用热电联产机组和燃气多联产机组实现热源的产业升级和供热管网合并及升级改造将成为实现热力行业扭亏为盈、降低其对大气环境危害的有效途径。将分供热管网、热电联产、天然气替代三方面,对其中的投资机会作以梳理。
    1.城市热网兼并重组带来价值重估。城市热网将推进“拆炉并网”、小型供热企业由于环保达标、自身运营水平等原因将被行业淘汰,大规模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
    2.热电联产装机比例提升。热电联产具备节能高效的特点,属于优选的供热方式。随着城市热网的整合、蒸汽价格机制的理顺,热电联产为主的集中供热成为主流趋势。
    3.天然气供热市场潜力巨大。2012年以来,迫于雾霾天气、PM2.5等空气污染事件的压力,北京、太原等部分重点城市提出市中心以燃气供热代替燃煤机组、工业锅炉的“煤改气“工程。


城市供热行业发展方向分析: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5715.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城市供热 行业发展 发展方向 集中供热 兼并重组 房地产业 北方地区 商品房 东三省 直辖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5 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