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端木弘井
1518 7

[其他] 集体土地制度弊端日益显现 专家称改革时机成熟 [推广有奖]

学科带头人

85%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36632 个
通用积分
16.7513
学术水平
47 点
热心指数
74 点
信用等级
39 点
经验
98804 点
帖子
1839
精华
0
在线时间
305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0-8-22
最后登录
2024-5-29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国土资源部内部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如果没有大的变动,新土改将会纳入十八届三中全会,但具体内容肯定是框架性思路和原则性改革方向。事涉全国性改革,新土改内容将宜粗不宜细。”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于11月在北京召开。公众普遍对此次会议讨论及进一步推动有关方面的改革抱有期待,其中,土地制度改革是舆论焦点之一。

9月中旬,有业内人士放出消息称:“十八届三中全会或将出新土改的有关框架性思路。”

无论外界如何揣测,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新一届中央ZF组成以来,城镇化成为推进改革、稳定增长的重中之重。城镇化涉及土地、户籍、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制度调整,如此,改革和完善现行的土地管理制度将是无法绕开的门槛。

更不可回避的是,集体土地制度弊端日益显现,尤其是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安置引发的社会矛盾,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日益影响社会稳定,甚至影响ZF的公信力和威信,演变为政治问题。

作为长期研究土地制度的学者,中国土地学会副理事长黄小虎期待着三中全会对于土地制度改革能有实质性突破。在他看来,“目前改革ZF经营土地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意。”

从“既要地,也要人”到“只要地,不要人”

上世纪80年代,被征地的农民以“农转非”身份被统一安置就业。据长期在国土系统工作的黄小虎回忆,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征地的补偿费用不高,但对因征地而失地的农民,由国家予以安置。其具体措施,一是“农转非”,农业户籍转为城市户籍;二是把农业劳动力安排到城市企事业单位就业。

“这种转变所体现的经济关系,是失地农民能在一定程度上,分享土地转变用途后产生的增值收益。”黄小虎说。他将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征地制度比喻为“既要地,也要人”。

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严之尧认为,在当时土地、资金相对匮乏的条件下,现行的土地制度有效推动了重点区域的快速城镇化、工业化,防止了农村土地的无序流失,避免了城乡建设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相对缓慢,加之有“农转非”的利益分享机制,征地引起的社会矛盾并不尖锐,很多农民甚至还盼望国家征地,“把征地当作改变自身命运的机遇”。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被征地农民开始转为货币安置。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征地农转非人员开始演变为“弱者”。

根据重庆市政协一则关于《渝北区征地农转非人员生活困难状况的调研报告》显示:征地农转非人员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均月收入450元内的低收入家庭,享受廉租房待遇的无房户和住房拥挤户等,在缺少收入来源,物价不断攀升,支出不断增加的状况下,生活十分困难。

上述报告称:征地农转非人员,转非前自给自足,有的还较为富裕。如龙溪地区转非前的农民,通过种植蔬菜,养殖水产畜禽,闲暇时外出打工,家庭人均年收入一般在1万~3万元左右。农转非后,熟悉的农活不能干了,不少人对城市的工作难以胜任。即使就业,收入普遍很低,辛辛苦苦起早贪黑干,一月工资才680元,经济状况经常处于捉襟见肘状态。

长久以来,土地征收补偿一直以土地粮食作物年产值为基点确定补偿费的办法延续至今,这与农民的受偿意愿有很大的落差,也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不相适应。

改革开放30多年,普通公职人员的工资增长了100倍以上,粮食价格增长不到10倍。

“由于农业产值增加远远赶不上工业发展的速度,农产品和工业产品附加值的差距越来越大,农、工部门之间交易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被征地农民的实际受偿水平大大减少,相对收入大幅降低。同时,农地转为国有土地进行商业开发,ZF获得了土地增值收益,开发商或其他投资者也能从土地涨价中获益,被征地农民却无法分享发展成果,造成城乡差距日益拉大。”严之尧说。

在当下,ZF已无法提供“吃皇粮”式的就业机会,普遍做法是给被征地农民发放一笔安置补助费,让其自谋出路。黄小虎将当下征地比喻为“只要地,不要人”。

但这种货币补偿,却是延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即由国家规定补偿标准。补偿费用的具体构成是:土地补偿费、青苗补偿费、地上地下构筑物补偿费和人员安置补助费。

黄小虎分析称,土地补偿费是按农业年产值的若干倍估算,大体属于农地的地价。就是说,农地改变用途后产生的增值收益,农民不能分享了;安置补助费也是按农业年产值的倍数来估算的,考虑的也只是农业劳动力的再生产。

征地引纠纷

进入21世纪,城镇化发展战略开始全面实施。黄小虎表示,在许多地方党委和ZF的心目中,所谓“城镇化”,就是大张旗鼓地搞城市建设和城市扩张。城市扩张要占用农地,城市建设的资金要靠征地后的“招、拍、挂”,于是分批次征收愈演愈烈,被“一脚踢”出去的失地农民与日俱增。

根据国土资源部资料显示:1996年-2010年,全国建设用地增加7410万亩,已造成3000多万农民失去土地。2010年-2020年,全国还需要安排新增建设用地5250万亩,其中占用耕地约3000万亩。按照目前全国人均耕地水平和现阶段每征收一亩耕地大约造成0.78个失地农民测算,这一阶段将有2300万农民失去土地。

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期,由土地利益引发的矛盾已进入高发期。严之尧分析认为,在现有土地利益分配格局下,大量被征地农民往往未能实现生产生活的同步发展,甚至变为新的“无产者”,加上少数地方在征地过程中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以及存在违反程序、克扣征地补偿款项等行为,引发农民强烈不满和抗争。

据国家信访局统计,当前群体性上访事件60%与土地有关。土地纠纷已经成为税费改革后农民上访的头号焦点,占社会上访总量的40%,其中征地补偿纠纷又占到土地纠纷的84.7%,每年因为征地拆迁引发的纠纷在400万件左右,且呈易发、多发态势。

严之尧进一步分析认为,在现行土地制度下,集体土地仅被赋予了资源属性,但没有被赋予资产和资本属性,其仅在有限的情形下才可以进行建设和进入市场,这就限制了市场流转的可能性,客观上也限制了农民土地财产权的实现,导致他们在社会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

随着城市土地市场的日益火爆,农民的土地财产意识也日益觉醒,提出了按市场价补偿和允许集体土地进入市场等要求,抵制和抗拒ZF征地的极端事件普遍发生。“如果继续沿袭现行的‘只要地、不要人’的模式,势必招致农民的抵制,破坏党和ZF的形象与公信力。”黄小虎说。

“宜粗不宜细”

“如果没有大的变动,新土改将会纳入此次三中全会,但具体内容肯定是框架性思路和原则性改革方向,事涉全国性改革,新土改内容将宜粗不宜细。”国土资源部一位不愿具名人士透露说。

对比历届三中全会,可以发现,有关改革内容都是原则、方向性的,改革方式都是自下而上,循序渐进的、从试点到全范围的过程。

实际上,各地方试点早已经开始。今年6月出台的《海南省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办法(试行)》,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土地违法建房、非法入市等问题。

8月5日,广东省法制办向社会公布,《广东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这份送审稿提出,将允许农村宅基地在镇域范围内流转。呼唤多年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即将成为现实。

改革尺度更大的是,10月1日即将实施的《温州市农村产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包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内的十二类产权,可在依法、自愿、有偿、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进行交易。

在各种改革尝试中,呼声最高的是农地入市。即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

早在1998年《土地管理法》第二次修订之时,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就曾考虑是否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内容纳入,但最后折中方案是“先试点、再总结”。

近些年,各地相继试点土地流转。例如重庆的地票交易,成都的土地流转,广东佛山市南海区的配置股权分红,天津的宅基地换房等等,尽管各地做法各异,但也积累了不同的土地流转经验。

而转折点发生在2008年。尽管当年启动新一轮《土地管理法》第四次修订,未能将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合法化,但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则提出了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改革目标,并强调依法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这都为今后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可是5年时间过去了,国家层面的土地改革却没有进展,社会各界都寄望于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预测,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如果对土地制度作出调整,从各地的试点来看,“农地入市”将会是土地改革的重点。

争议“农地入市”

上述不愿具名的国土部门人士表示,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流转为突破口的“新土改”之所以争议不断,是因为大家担心,农地入市会导致农民利益无法保障。

这也是中央ZF的担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会造成农民大量失地,形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为此,中央层面一直未对土地流转有过明确表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表示,依法、自愿、有偿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原则,实践中有些地方违背这些原则,出现违背农民自身意愿、强制性流转土地的情况。

陈锡文的表态反映了中央层面一直以来的顾虑,即土地流转会造成土地过度流向富裕阶层,最终伤害到农民的利益。

据悉,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一个重点就是集体土地流转以后的管理和服务,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

地方ZF反对声音也比较强烈。黄小虎表示,“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市场,必然触及ZF经营土地制度,并对这一制度下形成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

据知情人士透露,目前改革方案争议的焦点在于,改革ZF经营土地的制度,必然涉及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投资体制、干部管理体制、各级ZF的事权划分乃至区域经济布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等各方面深层次改革,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党国英看来,新土改问题涉及农民土地所有权和地方ZF对土地财政的冲动等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如何让集体土地同权参与城市开发,如何保障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这都需要明确的顶层设计。黄小虎认为,新土改的方向应该是允许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各种方式上市交易,构建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在这个大前提下,对于不同类型的农村建设用地,要区别对待,分步推进。严之尧则认为,集体土地制度是一个重大而复杂的命题,必须找准切入点,从关键的征收制度改革入手,撬动现代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建设,同时配以国家财税、金融、教育、医疗、司法等制度的健全完善,建立一套新型农村土地制度体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集体土地 土地制度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 十八届三中全会 农村发展研究所 中国新闻 国土资源部 业内人士 委员会 共产党

已有 1 人评分热心指数 收起 理由
wxfwolf + 1 鼓励积极发帖讨论

总评分: 热心指数 + 1   查看全部评分

沙发
wxfwolf 发表于 2013-10-14 10:11:2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讨论讨论
他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练就一颗敢死而又敢让人死的孤胆雄心!
我们这一代人,不光有乘凉的福,还有栽树的“命”!

使用道具

藤椅
仙潮 发表于 2013-10-14 20:48:4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先把户口制度给废除了,打开束缚在农民身上的身份枷锁,也让宪法和法律的神圣之光照射到社会主义的边边角角。其次,在土地改革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因为改革而改革。制度的设计应该有相应的弹性空间,尤其是在剧烈社会转型的现代中国,对于制度的漏洞要防范于未然,不能想当然,让这些漏洞成为既得利益集团继续获取暴利的来源。再次,土地改革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层面,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甚至说是落后的农业大国,应当看到或者预测到土地对于农民的重要性以及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性,不是单纯的夸夸其谈。配套的社会和政治改革要跟得上,充分发挥土地这一生产要素的价值。最后,必须立刻马上废除ZF的土地财政观念和政策。

使用道具

板凳
jin_y_b 发表于 2013-10-14 22:42:55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供给学派和新制度学派都提倡放松对劳动力的管制,实行自行流动,我**一般都是反其道而行之,利用户籍制度锁定劳动力的流动

使用道具

报纸
wxfwolf 发表于 2013-10-15 10:40:4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估计这次土改的时间会很长,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科推广复制的模式。 2000年了,中国土地除了分,就是兼并;这次兼并的实质行动,怎么说呢?搁到毛泽东时代绝对不行,毛泽东不同意单纯的土地出让,因为农民没有获得持续性的地权收益,现在也一样,重庆的办法不一定好用。看看等等,观察阶段
他灵魂的欲望就是他命运的先知。
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练就一颗敢死而又敢让人死的孤胆雄心!
我们这一代人,不光有乘凉的福,还有栽树的“命”!

使用道具

地板
sishisiren 发表于 2013-10-17 10:29: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地方ZF对建设用地的垄断供应是导致绝大部分问题的根源。地方ZF需要对出现的这种供地局面和后果进行反思,改革现行城市供地手段。这甚至比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改革更为关键。
如果不对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的制度改革进行全面的政策设计,容易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原土地权利人的短视是很可能的,极易造成更大规模的土地资源浪费,这是很可怕的。还有就是村集体和村民的利益协调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也容易出乱子。
这世界笑了,于是你合群地一起笑了。。。

使用道具

7
05410614 发表于 2013-10-18 22:02: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现在是ZF控制土地买卖,与土地所有人之间有很大的矛盾,但双方当事人很清晰。如果土地开始流转,相对而言,常年从事农耕作业的人群,短视是肯定的。那么,现在的情况下,怎样解决ZF与土地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如果,土地开始可以流转,ZF扮演什么角色?在这样的流转过程中,怎样保障短视的土地所有者的利益?而如何避免“与ZF没有利益纠葛之后”出现更多的利益纠葛方,出现失控的态势,也是应该考虑的!!!111
止戈为武,“止”通“趾”,一个拿着武器的人,才有资格站在自己的土地上。

使用道具

8
lovebucks 发表于 2013-10-26 15:56:3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信托就是保护农民土地资源的一种有效机制。如果新土改允许农地可以直接入市,这对地方ZF将产生巨大的财政压力。从1998年《土地管理办法》第二次修订以来,已经过去15年,关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讨论不绝于耳,也进行过一系列的试点,试点效果如何,是否可以全国推广,仍未有定论。十八界三中全会后,土改也难有大动作,至少短期内是不会有成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9 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