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fgq5910
1463 0

[学科前沿] 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形成机制研究 [推广有奖]

VIP

巨擘

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9
论坛币
3325391 个
通用积分
245.1722
学术水平
1035 点
热心指数
1554 点
信用等级
560 点
经验
353774 点
帖子
20314
精华
2
在线时间
484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4-15
最后登录
2021-3-5

中级学术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摘要:文章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结构的非均匀性特征入手,分析了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进而从技术领袖、知识守门人、知识链及新企业衍生四个方面研究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核心企业
    作为产业集群要素的知识网络,是产业集群获得持续创新能力和动态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传统的研究观点普遍认为,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之所以能促进集群创新,形成集群竞争优势,是因为它有利于形成集群集体互动学习机制,并产生本地化的知识溢出效应。然而,实际上产业集群的知识流动是仅限于产业集群的某些子集的,集群中存在着高度断裂的知识流动网络,作为集群知识网络节点的企业组织并不能均等地享受到集群的这种“公共资源”,知识仅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俱乐部物品”(Giuliani,2005)。某些企业有能力去设计和管理与其他企业之间大而有差异的知识网络(Boari&Lipparini,1999),这些企业(即核心企业)和它们的组织网络在产业集群知识扩散和知识转移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集群创新发展的驱动力。既然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重要作用,那么核心企业到底是如何协调和影响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呢?本文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结构具有非均匀性这一观点出发,分析了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形成的四种机制。
    一、核心企业与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
    (一)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
    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同产业集群的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一样,是产业集群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镶嵌于产业集群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之中,是产业集群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发生和发展的积累。
    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是网络化的产业集群知识分布和关联,一般由知识单元、知识活动和知识三大要素构成(成伟、王安正,2006)。其中,知识单元就是产业集群中自身拥有一定个体知识并享有一定集群公共知识的能动主体,包括产业集群内企业、中介组织、大学、科研机构、ZF、顾客等,它们构成了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主要节点;知识活动是知识单元的诸如知识创造、知识学习、知识整合、知识扩散、知识吸收等的一系列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知识行为;知识是指集群企业和利益相关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经验、技术等。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三大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
    关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结构,基于传统观点强调的产业集群当地知识溢出效应以及集群集体学习思想,人们广泛认为,集群中的知识扩散和知识创造是一种普遍的和集体的行动。然而,实际上产业集群的知识扩散是非均匀的(Giuliani,2005),拥有强大知识资源及能力的企业往往会成为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中心。知识创新网络中总存在核心企业领导着技术和知识的传播(Agarwala A.&Cockbum,2006)。
    (二)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作用
    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节点组织之间在知识资源、知识吸收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等各个方面存在着差异,核心企业充当集群知识网络的核心节点,把其他节点连接在周围,在集群知识网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Hansen(2001)指出,网络中的间接联系有利于知识传递,而核心企业往往是这一过程中的传递中介。Owen-Smith和Powell(2004)在研究波士顿的生物知识创新网络时,强调核心企业能够改变贯穿整个网络的信息和知识。Orsenigo(2001)认为,核心企业是知识创新网络的“组织者”。Brigitte(2005)指出,核心企业拥有该产业内最有价值的技术和知识能力。Lissoni(2001)对意大利北部Brescia机械集群的研究也表明,产业集群依赖于少数几个企业来协调内部的活动,促进创新,从而使整个产业集群受益。
    二、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机制
    鉴于核心企业在产业集群知识网络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与其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关系,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以下四种机制(如图-1所示)。

    (一)充当技术领袖,创造集群内部知识
    集群企业在面临具体的技术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解决办法,所以普遍存在着请教问题、寻求建议的行为。然而,由于网络化是一种花费时间、耗费成本的过程,集群企业不会盲目地、随机地进行企业间学习,它们一般只会选择和请教那些能在最大程度上给它们提供较好解决方案的企业(Schrader,1991)。因此,拥有较强知识资源及能力的核心企业就会被集群内其他企业看作技术领袖,并比拥有较弱知识资源及能力的企业更易被寻求给予技术指导(Giuliani,2005)。这样,核心企业就依靠其强大的知识创造能力,把一批与其认知距离相近的企业连接在其周围,成为集群的内部知识源。而且核心企业会把自己的知识向网络中的其他企业转移,并建立知识共享的机制,从而协调和影响着产业集群内的知识传播。
    当然,只有当集群内寻求技术指导的企业知道自己能够吸收核心企业传递的知识时,它们才会把核心企业看作技术领袖并寻求技术指导。所以,根据认知临近的概念,在由核心企业创造集群内部知识源的知识网络中,认知距离和知识吸收能力相当的企业节点间的知识联结会更加频繁和密切。
    (二)扮演知识守门人,吸收与集成集群外部知识
    产业集群行为主体对外部知识源的吸收能力是有差异的,所以集群中知识吸收能力较高的行为主体通常扮演“技术或知识守门人”角色,而知识吸收能力低的行为主体则扮演“非技术或知识守门人”角色(Giuliani,2005)。产业集群“知识守门人”的行为决定集群吸收与集成外部知识的能力。
    产业集群知识网络是以知识为主要流动要素的开放网络,必然同外界存在着信息流和知识流等各种联系和交换。产业集群的知识吸收能力是有效利用外部知识源的关键。核心企业通过扮演“知识守门人”角色,在集群知识获取与扩散过程中,充当外部知识“接受器”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译码器”的功能。核心企业由于有良好的知识基础,能更好地吸收新的外部知识,从而提高集群吸收外部知识的能力,完善集群知识网络的基本架构。此外,核心企业把外部大量的知识带到集群知识网络中,能大大增加集群网络的知识总量,而集群网络知识总量的增加又能促进集群网络知识的整合。
    (三)组织知识链,网络化集群知识
    从知识点一知识链一知识网络的构建过程看,知识链作为相关知识的连接,是形成知识网络的关键环节。
    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是由大量中小企业围绕核心企业,核心企业控制核心技术,并按照生产上的垂直联系组成的多层次承包、再承包的垂直系列网络。在这种垂直的生产网络中,供应链上相临节点企业间由于分工和协作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尽管知识网络和生产网络并不完全一样,但它们仍相互关联(Giuliani,2005)。通常与诸如推广新产品、供应零部件等某个特定的交易活动有关的知识共享活动,由核心企业组织起来形成知识链。在这个知识链上,形成了一条知识流,使得集群企业在供应链层面的知识流动和知识整合能够平稳进行,从而促进了集群知识的网络化。
    (四)衍生新企业,扩散和转移集群知识
    从知识扩散的角度看,衍生新企业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产业集群知识网络形成的一种重要机制。
    作为产业集群的人才中心,核心企业汇集了产业集群中大多数掌握该产业最为先进的知识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核心企业的人才往往会向其他企业流动。员工无论是从核心企业辞职转到别的企业工作还是自己开办新的企业,他们都会把在核心企业里获得的知识转移到这些企业中,这成为产业集群网络中知识扩散和转移的一个重要过程。而且由于这些辞职员工原来在核心企业中共同的工作经历,会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广泛而频繁的信息交流和合作网络,这一网络不受单个企业边界的限制。例如,对于硅谷早期的半导体工程师来说,在仙童半导体公司中的共同工作经历是他们之间进行合作的强有力的纽带,这种密切的合作网络鼓励了企业之间的信息和知识交流。
    三、结论
    在产业集群的生产网络和社会网络的基础上,集群核心企业通过充当产业集群企业的技术领袖,创造集群内部知识;扮演知识守门人,吸收与集成集群外部知识;组织知识链,网络化集群知识;衍生新企业,扩散和转移集群知识等四种机制,协调和控制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知识单元、知识活动和知识三大要素,从而影响着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成伟,王安正.基于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8):119-121.
    [2]Agarwala A.,Cockbum I.M.University Research,Industrial R&D and the Anchor Tenant Hypothesis[J].NBER Working Paper9212,2002,11(4):211-314.
    [3]Boari C,Lipparini A.Networks within Industrial Districts:Organizing Knowledge Creation and Transfer by Means of Moderate Hierarchi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and Governance,1999,(3):339-360.
    [4]Brigitte Gay,Bernard Dousset.Innovation and Network Structural Dynamics:Study of the Alliance Network of a Major Sector of the Biotechnology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5,34(10):1457-1475.
    [5]Elisa Giuliani.The Structure of Cluster Knowledge Networks: Uneven and Selective,not Pervasive and Collective[C].DRUID Working Paper.No.5-11,2005.
    [6]F Lissoni.Knowledge Codification and 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the Case of Brescia Mechanical Cluster[J].Research Policy,2001,30(9):1479-1500.
    [7]Hansen M.T.and Oetinger B.V.Introducing T-Shaped Managers:knowledge management's next gene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1,(3):107-116.
    [8]Jason Owen-Smith,alter W.Powell,knowledge Networksas Channels and Conduits:The Effects of Spilloversin the Boston Biotechnology Community[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1):5-21.
    [9]Orsenigo,L.,Pammolli,F.,Riccaboni M.Technologica Change and Network Dynamics:Lessons from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Research Policy,2001,30(3):485-508.
    [1O]Schrader,S.Informal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Firms:Cooperation Through Information Trading[J].Research



作者:河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讲师 邢晓柳 来源:《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1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产业集群 形成机制 核心企业 Codification Organization 关键词 文章 网络 知识 创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4 1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