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_职称论文-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毕业论文>>

职称论文

>>

浅谈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_职称论文

浅谈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_职称论文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职称论文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浅谈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_职称论文【导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实施、推广与深入,讨论不再是填充教学时间的手段。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群体(班级师生)通过交流共同获得知识的过程。讨论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浅谈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_职称论文

【导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小学的实施、推广与深入,讨论不再是填充教学时间的手段。而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习群体(班级师生)通过交流共同获得知识的过程。讨论基本由问题提出与问题回答构成,因此在课堂讨论过程中,教师提问作为言语工具,联系学生、教师的个体认知,交流师生间、学生间的群体认知,联接思考、发言与学习过程,推动课堂讨论深入进行。国外研究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纷纷对教师提问进行大量研究,改进教师提问策略,提高教师提问能力,促进课堂讨论的实现。

一、课堂讨论中教师提问的误区

(一)提问是教师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工具

提问在教学中随处可见,只是在传统讲授教学中,提问多以IRE形式出现,即教师引出问题一(Initiafion),之后学生回答问题(Response),最后教师评价学生回答(Evaluation);或以IRF形式出现。即教师引出问题(Initiation),之后学生回答问题(Response),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恰当反馈(Feedback)tll。IRE与IRF式提问是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依据。

教师是权威,掌握正确答案,学生只能回答教师想要的答案,因此这两种提问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师生间互动的类型与频率,招致研究者的众多批评闭。

课堂讨论是师生之间就某一主题展开热烈的对话,教师提问不是为了评价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而是让学生意识到不同观点的存在,开启他们的思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因此,课堂讨论中的教师提问应是促进学生思考的提问,其问题不是评价性问题、事实性问题、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是思辨性、开放性、复杂性的问题。

(二)提问是师生间一对一的互动过程

国内教师提问通常是师生间一对一的交流,是教师与一位学生就某一问题追根问底,使得教师只能明了一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观点变化,而其他学生在一对一的对话过程中始终以旁观者身份存在,导致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消极的,其所获得的知识是静止的、惰性的。

课堂讨论的目的在于通过交流让学生陈述自己的观点,理清自己的思维,认识其他不同观点的存在,拓宽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提问不仅有一对一的对话,还应存在一对多、多对多的对话,应尽可能围绕同一主题向更多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参与到问题讨论中。

(三)提问是教师引出问题,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

现实中的课堂提问基本是教师逐层深入提出问题,学生不断回答问题从而掌握知识,教师仍处于领导地位,控制讨论进行,学生是从属的、被动的。长此以往。这种不平等的关系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使他们失去回答问题的动力,简单应对,敷衍了事。不能实现课堂讨论的目的。

德国哲学家哈贝巴斯指出有意义的对话在于对话双方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一方拥有特权,高高在上。课堂讨论中的师生关系也应是平等关系,不仅师生要倾听彼此的话语,他们也都兼提问者与回答者两种身份,只有这样,学生在宽松、平等、自由的对话教学氛围中,才能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疑问,活跃自己的思维。

二、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策略

R.esnick认为要实现高效课堂讨论,教师要维护学习团体、促进学生严谨思维、确保学生知识可靠,因此。有效的教师提问策略应是上述三种责任的体现与反映嘲。

(一)促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讨论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研究表明,学生在面临学生提问或质疑时,更有可能认识到自己与他人观点的差异,更能激发好胜心,更多提取自己的知识,积极调动思维,澄清、精致、重组自己的观点。因此教师提问应尽可能指向更多的学生。让他们呈现自己的观点,质疑其他同学的观点嘲。这些提问可以支持或反对的形式出现,如,你同意××同学的观点吗?为什么?你说的看法和××是一样的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等等;提问也可引发学生更多思维与观念,如,有没有同学有不同的观点?有哪位同学和××的观点不一样?等等。

课堂讨论也可以是师生间、学生间对某一问题的彼此合作、共同解决。研究发现,个体在合作性的问题解决时.往往比独立解决问题时更容易认识到问题的不同特征,更容易建构知识间的关系,因此,教师有必要通过提问尽量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同。

教师提问可以让学生在之前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或精致,如,谁能在刚刚××同学的发言上再推进一些,再精致一些?;教师提问也可让学生进一步解释前一位学生的回答。如。谁能解释刚才××同学的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的观点?

(二)促使学生从事高水平思维活动的教师提问策略

研究者曾比较不同水平的认知活动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Chi& Vanlehan曾将学生随机分配到两个实验组学习相同材料.只是实验一组的学生是单纯记忆的低水平活动,实验二组的学生是成人引导下的解释活动,结果发现由于实验二组的学生更多运用解释、推理等高水平认知活动,其错误率远低于实验一组的学生。由此研究者认为教师应当更多提为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是什么的问题。以引发学生的高水平认知活动,让他们不断澄清、解释、辩护自己的观点,反思、整合自己的观点,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些提问策略去引导学生解释、证明自己的思维,从而理清自己的思路与观点,你能再解释一下吗?你能举个例子吗?你说的是不是这个意思?教师还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思考,以三年级的一个二分之一教学片断为例,教师运用了挑战式提问。你说1/2是将一张纸一分为二,那么我可不可以一份大,一份小?教师还运用了为什么的问题。我们看XX同学折的,为什么它是二分之一?这个阴影部分是不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为什么?教师还可以请学生设计问题、讲数学故事、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等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你能不能找到生活中的分数?在我们的教室里,你能不能找到分数?。

(三)促使学生认识学科知识的实质及学科知识间关系的教师提问策略

学科知识一般由事实、概念与规则组成。Stigler认为概念是对相同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概括。是对事物间关系的概括。规则是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要娴熟、灵活解决学科问题,学生既需要掌握概念,又要掌握规则。但研究者认为概念的学习要比规则学习更重要,仅仅掌握规则不能保证学生正确理解规则中所蕴含的概念。不能保证学生准确运用规则,而掌握概念能让学习者意识到规则适用的条件从而准确运用规则。因此教师在课堂讨论时不仅可以提关于规则的问题,还要提出更多关于概念的问题 。以平行四边形知识的学习为例。教师在演示平行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时。可以问关于步骤的问题,接下来的一步是什么?;可以问概念、规则分析的问题,今天讲的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之前所学的长方形的概念、正方形的概念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你为什么选择这种计算平行四边形周长的方法?你的考虑是什么?;可以是精致性问题,除了这些特征以外,平行四边形还有没有其他特征?;可以是引导学生发现知识关系的问题。我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与长方形概念、正方形概念间的关系,大家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有没有发现什么?

三、促进课堂讨论的教师提问的教学环境

为实现教师提问的功能,促进课堂讨论,教师还需调动班级学生的心智,积极、热烈参与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过程中,想方设法让学生想回答、敢回答各种问题。

(一)教师要成为积极的研究者、探讨者与思维的示范者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