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

发布:经管之家 | 分类:北京师范大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双证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为更好的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 ...
扫码加入考研学习群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双证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招生简章

为更好的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社会工作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积极为国家培养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领域紧缺型、应用型高级人才,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招收双证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Master of Social Work,简称MSW)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代码为035200。

一、招生人数
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4年计划招收双证全日制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45人,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比例为40%左右(点击此处查询接收办法)。
二、培养特色及培养目标
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硕士(MSW)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参照了香港和国外大学社会工作的课程设置;核心课程将聘请香港及国外社会工作教师讲授;学生实习将由受过培训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工作者进行指导。
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以人为本、助人自助、公平公正”的专业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熟悉我国社会政策,具备较强的社会服务策划、执行、督导、评估和研究能力,胜任针对不同人群及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三、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3.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
包括本科就读学校认可属于“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将于2014年6-7月本科毕业的“专接本”“专升本”“3+2”类的全日制学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人员。自考本科生和网络教育本科生须在报名现场确认截止日(即2013年11月14日)前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方可报考。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到2014年9月1日)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含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可以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条件为①修完大学本科全部必修课程;②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相同或相近。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人员。
(5)非应届在读研究生(含单证专业学位硕士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就读院校同意,并在录取时先办理原就读院校的退学手续。我校不允许研究生同时攻读两个以上(含)不同层次或相同层次的学位。
除中央党校成人教育学院本科学历外,其余的党校本科学历不能报考。在国(境)外获得的学历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4.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1974年8月31日以后出生者)。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6.我校社会工作硕士不招收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
四、报名流程
【说明: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我校的报考条件,确认完全符合后再进行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必须如实、准确地填写信息。凡不符合报考条件或弄虚作假者,不予录龋报考资格审核将在录取阶段进行。】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缺一不可。考生须于2013年10月10日―31日登陆“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https://bbs.pinggu.org/jg/daxue.html)”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并于2013年11月10日-14日持有效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应届生持每学期均注册的学生证)、网上报名编号,到报考点进行现场确认。
五、考试
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阶段。
(一)初试
1.初试时间:2014年1月4日至1月5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初试具体地点由报考点安排。
2.初试科目为:①101思想政治理论(满分100分)、②204英语二(满分100分)、③331社会工作原理(满分150分)、④437社会工作实务(满分150分),均为笔试。
上述初试科目中,101思想政治理论、204英语二为全国统考科目,请参考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的最新考试大纲。331社会工作原理、437社会工作实务请参考社会工作硕士全国教育指导委员会编制的最新考试大纲或指导意见。
3.准考证从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下载,下载时间为2013年12月25日-2014年1月6日。考生凭《准考证》及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
(二)复试
1.达到我校自主划定的复试分数线的考生具有复试资格。复试大约安排在2014年3月中旬,复试办法将于复试前公布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上。
2.复试主要内容为综合素质面试。
3.实行差额复试。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龋
4.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复试时要进行本科主干课程和相应能力的考查,其中笔试科目不少于两门。
六、录取
根据考生初试和复试成绩,结合其平时学习成绩/工作业绩、思想政治表现等,择优录龋
录取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非定向就业硕士生的人事档案必须转入北师大,户口可以自愿选择是否迁入北师大,毕业时采取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方式落实就业去向。定向就业硕士生的人事档案、户口均不迁入北师大,毕业后必须回定向单位就业。
考生报考时不必提供所在单位同意报考的书面材料。考生需自行处理与工作或学习单位因考试录取而产生的所有问题。如果因此造成不能复试或录取,我校不承担责任。
体检在新生入学时统一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取消入学资格。
任何时候发现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取消其录取资格,已入学的取消学籍,责任由考生自负。
七、学制及学历学位
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硕士以全日制方式学习,学制两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一般为一年,实习时间为半年,学位论文写作时间为半年。
学生在学制年限内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符合毕业要求的,颁发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八、学费及住宿
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工作硕士均须缴纳学费。学费标准待定,近期公布。
我校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生均可申请国家奖学金,但不能申请学校为学术型硕士生设立的奖助学金。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为该院社会工作硕士设立奖学金,对优秀学生予以奖励, 奖学金每学年根据学生的在校表现具体评定。非定向生在校期间按照北京市有关管理规定,统一办理一老一小大病医疗保险。学生也可以自费购买医疗保险。符合条件的非定向生,可以申请国家助学贷款。
由于学校住宿条件有限,以推荐免试方式录取的社会工作硕士由学校安排在大运村公寓住宿,住宿费约2300元/学年。参加统考录取的,在校期间学校不安排住宿,由学生自行解决。
九、招生信息及联系方式
1.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均在网上公开发布。推免生接收、报名、初试成绩、分数线、复试安排、拟录取名单等均可在北师大研究生院主页(http://graduate.bnu.edu.cn)查询,请及时关注。
2.我校不举办任何形式的考前辅导班。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不提供往年考研试题,不出售参考书或办理邮购业务。
3.联系方式:
(1)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电话:010-58805389,联系人:陈老师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后主楼20层2020室,邮编:100875。
电子邮箱:ssdpp_msw@bnu.edu.cn
网站:www.ssdpp.net.cn
(2)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
电话:(010)58808156,email:yanzh@bnu.edu.cn,传真:(010)58800519;办公地点:前主楼A212
通讯地址: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公室,邮政编码:100875。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