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经院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在线访谈问答汇总-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南开大学经院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南开大学经院李坤望(国际经济学,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对外贸易)在线访谈问答汇总

发布:资料狂人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https://pic.bbs.jg.com.cn/album/201511/26/104518y5yub2hq8gebu7zq.jpg李坤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学,产业组织,能源与环境,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对外贸易招生专业: ...
扫码加入考博学习群


https://pic.bbs.jg.com.cn/album/201511/26/104518y5yub2hq8gebu7zq.jpg李坤望,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国际经济学,产业组织,能源与环境,中美经济关系,中国对外贸易

招生专业: 世界经济
现任校内外职务:
南开大学战略发展部副部长
《南开经济研究》主编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天津市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
中国留美经济学会(Chinese Economists Society,CES)副会长(2010--2011)
教育背景
1991年9月-1994年7月: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系,世界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
中加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南开-约克模式),
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1988年9月-1991年7月: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国际经济系联合培养
硕士生,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经济建模与预测),
获理学硕士学位。
1984年9月-1988年7月:南开大学计算机与系统科学系,控制理论专业本科生,
获理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994年9月-现在: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任教。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8年破格晋升教授
2004年3月-2007年3月任系主任
2005年5月-2012年6月任经济学院副院长
2009年起任《南开经济研究》主编
2012年南开大学高端人才岗位“英才教授”
1995年3月-2000年12月: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1998年-2000年任中心副主任
主讲课程与研究生指导:
本科生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
硕士生课程:《产业组织理论》、《应用国际贸易分析》
博士生课程:《高级国际贸易理论》
问答汇总:
Q1:坛友W¤就是→我:
近期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请问李老师如何看待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发展前景,特别是在农产品贸易方面,是否会出现显著增长?谢谢!
A1:
贸易和投资发展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内容之一。长期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关系主要集中在一些发达国家贸易伙伴上,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借助于劳动力这一充裕要素,大力推动以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加工环节)出口为主的出口导向型的战略。
随着中国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拓展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与投资机会,将为中国经济打造新开放格局、全面提升开放质量创造一个新空间,塑造对外贸易一个新增长点。2014年中国与“一路一带”沿线国家的贸易总额突破了1万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26%。未来十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双边贸易总额有望翻一番。
“一路一带”沿线国家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市场类型和体制差异显著,因此,双边贸易的发展需要ZF间的合作,通过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来带动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贸易与投资关系。长期来看,中国与沿线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发展潜力巨大,尤其会对边境贸易、农产品和能源贸易等方面带来很大机会。
Q2:坛友liaoqiumin:
李教授您好,久仰您的大名,我最近对一个问题比较感兴趣但是不知道如何下手,请您指教:在国际贸易中,我们如何衡量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或者说出口产品技术含量的提高?用怎样的数据可以做实证分析来验证这一点?请不吝赐教。
A2:
在实证研究方面,测算出口产品质量一直是一个研究难点,这里简要介绍三类方法及主要文献。
由于产品质量无法直接观测到,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衡量出口产品质量,因此寻找合适代理变量(proxy)便显得尤为重要。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用来测算出口产品质量最为常用的一个方法工具便是单位价值(unit value)。如前所述,从需求角度讲,产品质量可以通过其所体现的消费者价值来衡量,产品质量越高,带给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就越大,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保留价格就越高。因此单位价值方法的基本思路是:价格高意味着质量高(Aiginger, 1997, 2000)。应用这一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经验研究有Schott(2004)、Humels和Klenow(2005)以及Hallak(2006)。他们的研究首次证实出口产品质量随进口国的市场规模、人均收入水平、出口国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密集度的增加而提升(Schott,2004;Humels and Klenow, 2005);产品质量高的产品一般出口到高收入国家(Hallak, 2006)。
但是,单位价值量受到要素价格扭曲等非质量因素影响,正如Khandelwal(2010)所指出的,产品价格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比如出口产品价格低,一方面可能因为产品质量低,但是产品价格低也可能是因为要素价格低,或者因为汇率低估、ZF补贴等政策性因素,因此产品价格低未必说明产品质量低。因此,在单位价值方法的基础上,一些学者又进一步改进,提出另外两种测算出口质量的方法:离散选择模型方法和迭代测算方法。
Khandelwal(2010)打破了产品价格等同于产品质量的假设,提出了测度产品质量的一种新方法,可以更测度各国对美国出口产品质量。离散选择模型的核心思想是事后测度反推产品质量的方法,在控制价格的前提下,一国出口产品如果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那么就意味着较高的质量。
离散选择模型方法虽然很好的弥补了单位价值量度量产品质量的不足之处,但是该种方法需要计算有关进口商品占本国需求的比重数据,这样的数据仅在少数国家的短暂年份期间内是可得的,这限制了离散选择模型方法在质量度量中的应用。Hallak和Schott(2011)及其后Hallak(2013)的改进方法对单位价值量法进行调整,通过迭代算法得到产品的质量,克服了单位价值量法潜在的不足之处,同时也放松了离散选择模型方法对数据的严苛要求。迭代测算方法的核心思想是排除单位价值量中并非产品质量变化引起的变化,将单位价值量方程迭代至进口方程当中,从而估计不可观测的产品质量因素。但该方法的一个缺陷是仅适合测算产业或国家层面的出口质量,无法用于产品层面的测算,这大大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对于刚开始研究这一问题的研究者来说,建议先尝试用相对单位价值量方法(简单直观,数据处理不太复杂),具体可参考本人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2014年第3期上的文章。
Q3:坛友liuweina_1981:
李教授您好,久仰您的大名,能推荐下值得读的外文期刊吗?尤其是关于服务贸易和对外贸易方面的,谢谢
A3:
国际贸易理论是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这方面的研究在各种重要的经济学期刊中都有大量文献,建议你可以利用JSTOR等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
除了期刊论文,还可以大量阅读working paper,了解一些的研究进展,例如美国NBER的working paper、法国CEPII的working paper等都有一些很好的研究文献。这里,我特别推荐一个专门的网络资源:Forum for Research in Empirical International Trade (http://www.freit.org),在这里,你可以了解一些国际贸易领域的研究问题以及一些数据库。
Q4:坛友cqyy6356:李教授好,人民币如果纳入SDR后是否会贬值?一些学者认为人民币进入SDR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效果,你怎么看人民币入SDR?
A4:
人民币纳入SDR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的一件大事记,至少表明中国作为货物和服务贸易大国的地位以及人民币“可自由使用”性得到了国际认可。但SDR只是IMF的一种记账单位,即是账面资产,仅限于成员国ZF之间的转账使用(弥补国际收支逆差或IMF贷款),企业和个人并不能使用!因此,人民币进入SDR更多是一种责任而不是权力,其象征意义更大些。
纳入SDR后,人民币是否贬值,与对人民币的需求有关。如果成员国国际储备中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将会带来人民币升值压力。但是否纳入SDR与对人民币国际储备的需求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如日元早已进入SDR,但日元在国际储备中的比重一直在下降,而澳元虽没纳入SDR,但这也并不妨碍它作为国际储备的一种选择。说到底,人民币汇率变化还是主要受经济基本面的影响。
Q5:坛友auv:
李老师您好!特别想知道,您是怎么带出来那么多厉害学生的——王永进、王孝松、蒋为等等厉害的学生?具体而言,您是怎么指导学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
A5:
这个问题经常碰到。说实在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诀窍,主要还是学生的个人努力,对经济学研究充满热情!
我自己的个人体会主要有两点:
1. 在指导学生科研时,以seminar为主要方式。这种方法在学术界比较普遍了,但贵在坚持!我十几年来每周一次seminar,从未间断。学生轮流在讨论课上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或进展(不让学生自己找一篇或几篇文献,然后在课上讲文献。要求讲自己的东西,给学生持续的科研压力),然后进行讨论,最后我会就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方向做一总结性点评。这种方式对学生和老师都有要求,时间长了,大家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形成制度后,新入学的学生,进入这一课堂,通过示范效应,潜移默化,很快就摸到研究门路,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 如果把科研过程比作一个垂直生产链,我在指导学生研究时,特别强调的一头一尾两个重要生产环节:选题与论文写作。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但能否发表在高水平的期刊,还要看编“故事”的能力,因此,在做完所有的工作之后,一定要在写作上下功夫!
Q6:坛友岁月静好123:
李教授,你好。我现在是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我看到教授你在国内刊物发表了很多的高水平论文,我想问下世界经济、国际贸易方面近期有哪些值得我们去研究的方向,因为我现在就快要论文开题了,我感觉很困惑,我想到可以研究的地方前人基本上都已进行了研究,不知道应该怎么寻找研究的创新点。谢谢李老师!
A6:
关于选题,一个经常的评价标准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但要做到这两点谈何容易!这要求研究者必须有一定的积累,一方面要对本学科或领域的主要研究问题域进展有充分的了解(只能多看文献,文献看到了,不仅了解许多知识,而且对如何寻找拥有的文献也会积累很多经验),另一方面,还要多多关注重大现实问题(这一点往往被年青学者忽略或不愿在这方面下功夫)。
经常的感受是自己能想到或发现的问题都有很丰富或很好的研究了,不知如何是好。那么,对于已有的研究问题,可以从两方面考虑选题:一是在update,如果能找到更好的素材或数据或方法,可以对老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类似于intensive margin);二是进行交叉研究,拓宽原有的研究领域(类似于extensive margin),我和我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对比较优势的新来源做了很多新尝试,就属于这类研究方式。
最后,给你提一个最近我本人在考虑的研究问题,供你参考。近年来,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下滑,对此也有很多的研究,但我注意到这里一个特别之处就是:全球贸易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全球GDP(生产)的增长速度,这是一种非常态现象!因为,正常情况下,贸易的增速应该高于生产的增速,贸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应是上升的(因为贸易自由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背后的原因很值得探讨,比如中间品贸易为何下滑最迅速,这与投资的低迷以及国际分工的一些变化(价值链收缩?)有什么关系? 多看、多观察才能有好的idea。
Q7:坛友bartons:
人民币汇率可能存在贬值,或者说升值空间不大,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为什么不能选择升值时候?
A7:
汇率是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所考虑的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因素。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决策时,可能更多考虑的是资源获得、市场占有、战略性资产(比如技术诀窍)以生产成本等因素。
Q8:坛友mongk2000:
能否就“一路一带”思想写成数学模型加以解释
A8:
可以考虑在南-南贸易理论的框架下,再结合新新贸易理论(厂商异质性贸易理论)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建模尝试。
Q9:坛友cindycy200:
李老师:
您好!关于国际贸易方面,不知能否介绍下,目前前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哪几块?
如果想要追踪,有哪些大牛的文献需要阅读呢?
谢谢您!
A9:
除了在回答其他相关问题提到的一些文献来源外,建议你顺着美国密西根大学 Deardorff 的国际贸易学者的家谱(Family Tree of Trade Economists): www-personal.umich.edu,去了解更多的大牛及学术贡献。
还有,你可以看看出版的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第4卷,对国际贸易的研究领域有全面的综述(其中,Nunn在第5章的文献综述里还介绍了我们的一项研究成果)。
Q10:坛友liujingqing:
李教授,您好。研究国际经济学,离不开政治因素,不然所得结果难免有失偏颇,但现有国际经济学主流仍以纯经济学为研究对象,对此问题,不知李教授您有何高见?
A10:
经济学里有不同研究范式,不同的视角,结果也往往并不相同。关于政治经济学(或新政治经济学)研究,在国际贸易领域,主要还是用于贸易政策的分析方面。我们前些年也利用这一分析框架,对美国对华贸易政策也做了一系列研究。
从方法论层面,假设演绎方法是主流经济常用研究范式,这一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任何理论都源于假设,但经过逻辑演绎的理论必须具有可检验性,只有这样经济学才能不断得以修正、发展(扯远了)。
Q11:坛友天心风云:
李老师,您好!
请问下适应性效率(Adaptive Efficiency)的内含是什么? 它与配置效率 是什么关系?当前我国更应强调 这两种效率中的哪一种?谢谢
A11:
Adaptive efficiency通常相对于Allocative efficiency而言提出的。后者指在给定制度下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前者指制度对分工及组织方式的影响,因此我理解应是指制度等适应市场机制的能力及效应。
对中国而言,既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功效,又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释放改革红利,重视适应性效率。
Q12:坛友crossbone254:
李教授您好,请问您如何看待全球价值链研究的发展,目前该方面研究目前好像只停滞在增加值贸易的各种测算而没有多少理论发展,您认为这方面的研究接下来有什么可以做的方向吗?
A12:
虽然了解这方面的研究文献,但我本人一直没有做这方面的研究,所以对可能的研究方向说不上来。不过,我与你有同感!
Q13:坛友南大南财南师大:
李教授好,我想报考您的博士,请问考南开国贸博士专业课要看哪些教材?考博真题哪里可以搞到?另外,我本科和硕士都是二本学校的,报考您的博士,会不会受到歧视???
A13:
请你看看南开的博士招生简章(我平常还真不大注意这方面的信息),你如果想看看南开经济学博士专业考试都考些什么东东,可以通过email联系我,我试着给你要一份。
博士生培养看重的是研究潜力,出身并不重要(我的一个学生王永进本科毕业于山东理工大学,照样成才了!)。
Q14:坛友SHJT1246:
李教授您好,近几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猛。在走出去的企业中,技术获取型OFDI比重越来越大。这类企业或采取跨国并购或者采取在发达国家建立研发中心等方式,以接近发达国家的核心技术。我想问李老师,对于这类OFDI,到底对中国企业提升核心技术,从而从价值链低端逐渐向上攀升能起到多大作用??想要研究这类OFDI对中国企业核心技术提升的影响,应选取哪些指标去衡量?
A14:
可以选择第三方专利这一指标,看看OFDI对企业第三方专利的影响。
Q15:坛友YfDFARXSkf:
久仰大名,李教授好,各国央行可能将提高储备投资中国的比例?
A15:
取决于中国经济前景。
Q16:坛友condmn:
李老师,您好,想请教您如何看待我国西部资源东输的定价问题?以及这种定价对当地发展公平?由于西部环境普遍脆弱,您如何看待在国企开采过程中对当地环境以及人口生活的持续性危害?目前ZF一般缺乏对当地的人口造成的环境补偿,您如何看待这个社会不安定因素?
A16:
从经济学角度讲,这是一种扭曲。但国情不同,无法对中国ZF的做法给以评论(美国能源行业就没有国有企业,当然也是市场定价)。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411997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