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之争-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之争

“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之争

发布:smallfishcn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http://www.ceh.com.cn:8080/epaper/ceh/20090305/A32/A32_51.htm2009年03月05日第A32版:内需攻坚战“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之争——辩题:财政刺激能否解决经济危机作者:于晓华来源:中国经济导报字数:4777于 ...
扫码加入财会交流群


http://www.ceh.com.cn:8080/epaper/ceh/20090305/A32/A32_51.htm

2009年03月05日 第A32版:内需攻坚战

“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之争

——辩题:财政刺激能否解决经济危机

作者:于晓华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字数:4777
于晓华
  
  
在全球政府制定抵抗经济危机政策的时候,出现了经济政策一边倒的情况:以大规模的财政刺激为政策主轴。可是国际上,经济学学术界又在争论着一个已经争论了快100年的命题:财政刺激政策是否有效?如果财政刺激政策没有用,该怎么办?因为各国的利息已经降到了无法再降的地步,所以在货币政策方面并没有很大的争论。
   这次学术争论双方的主角还是“咸水学派(SaltwaterSchool)”和“淡水学派(FreshwaterSchool)”。
   “咸水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PaulKrugman)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布赖德·德龙(BradDeLong)。这一学派在政治上属于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信仰凯恩斯主义,认为经济危机或者大萧条,主要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只有增加货币供给和政府用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才能帮助经济脱离不景气。这一学派的主要拥趸为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以及加州伯克利分校等美国东西海岸地区的大学里的经济学教授。因为靠近海边,所以被称为“咸水学派”。又因为他们信仰凯恩斯主义,所以又被称为“凯恩斯主义学派”。
   与“咸水学派”持相反观点的就是所谓的“淡水学派”,认为经济危机只是一个经济周期的必然现象;经济危机是好的,可以帮助市场出清,和帮助经济“破坏性重建”。他们同时认为财政刺激会挤出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所以对经济刺激效果非常小,而且还是要很长时间的才能显示出很小的经济效果。他们反对经济的大规模刺激,主张减税,认为要让老百姓来决定花钱。他们主要是政治上的保守主义者,支持市场中心主义,反对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主张小政府。主要代表人物是芝加哥大学的法玛教授(EugeneFama)、科赫然教授(JohnCochrane)以及贝克尔教授(GaryBecker)。因为芝加哥大学坐落在五大湖边,所以这个学派就被称为“淡水学派”或者“甜水学派”。他们的观点来源是古典的“李嘉图均衡”和“萨伊定律”,所以这个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派”。
  
  凯恩斯主义的辉煌时代
  
   经济成长和雇佣增加一直是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核心。以大卫·李嘉图和萨伊为代表的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在19世纪开始就笃信“供给自动创造需求”,和产出的总价值和国民收入在会计上应该是恒等的,所以在市场上可以通过价格调整而产生足够的需求,从而使社会处于完全雇佣的状态。他们认为发生大萧条是因为生产的动力不足;大规模的失业是由于很高并且刚性的工资,不能自由调整。他们认为要增加就业就必须取消工会,取消长期就业合同,取消最低工资等,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弹性,使市场能够充分调节。
   在宏观经济政策措施上,古典派相信所谓的李嘉图恒等关系(RicardianEquivalence)和财政观点(TreasureView)。李嘉图认为政府发行债务和增加税收在效果上是相同的。比如说,在利息一定的情况下,国家为了融资1000块,可以一次性收税1000块,或者国家发行债券,然后每年支付利息,在经济效果上是相同的。这样,政府的积极财政政策就不能起到刺激经济的效果。
   财政观点由20世纪20年代英国财政部官员提出。他们认为国家没有办法增加就业,增加支出和减税都不能达到目标。因为从总额上讲,国民收入在一定时间内是一定的,政府增加财政赤字支出一定需要一定的资金,这必然会是从别的私人部门转借而来。同时,正如费希尔(IrvingFisher)在1933年所讲,经济周期和钟摆一样是必然现象,古典学派的经济学认为政府干预是无效的,所以不需要政府对经济周期进行干预。
   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大萧条,使得凯恩斯想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来理解利息、消费、投资和生产,从而改变宏观经济学,这就是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他认为萨伊定律只有在“社会总投资等于个人储蓄总和”的时候才成立。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雇用和产出。如果社会上存在过量的储蓄,而有效总需求不足,这会导致经济萧条。
   凯恩斯认为社会上存在所谓的“摩擦性失业”。社会不可能处于完全就业状态。如果发生经济危机,要增加就业必须降低实际工资水平,但是这样又会降低社会的总需求水平,会导致经济的进一步萎缩。这存在一个死循环。而凯恩施认为要脱离经济危机的苦海,必须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的赤字支出,通过增加有效总需求来刺激经济,而不至于让市场的力量在长期内调整,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内,我们都会死去。”在政策上,政府的财政支出在理论上讲还应该有乘数效应。这类似我们的“破窗”理论。政府增加支出,会增加就业,就会增加消费,就会进一步增加就业……
   这样的思想在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中,很快得到了传播和实施,使得凯恩斯主义成为20世纪对各国经济政府影响最大的思想。
   在政策实践上,古典经济学派认为必须要平衡财政预算;所以,在1929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总统胡佛为了平衡预算在1932年增加了税收。很多学者,包括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认为这可能进一步恶化了经济。凯恩斯的思想在1937年很快影响了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罗斯福的新政就是基于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自诞生后,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虽然在学术上不断地受到“芝加哥学派”和“奥地利学派”的挑战,但是各国政府还是奉之为圭臬。以凯恩斯主义为蓝本,结合一些其他的思想,美国实现了战后持续20多年的低失业和高增长。通过实践,凯恩斯主义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他们发现了所谓的菲利普斯曲线,
  通过经验分析,他们认为轻微的通货膨胀会降低失业率。这样,连凯恩斯主义的最大挑战者佛里德曼在20世纪60年代也不得不承认说:“我们都是凯恩斯主义者”。
  
  危机触发两派合作的破裂
  
   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凯恩斯主义受到的挑战还只是在学术界。主要的挑战者有三个学派。
   以芝加哥大学佛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形成。其代表人物佛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是由货币供给决定的,而不是由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决定的,加之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对私人消费和投资的“挤出”效应,所以应该加强货币政策的作用。
   以芝加哥大学教授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凯恩斯主义缺乏微观经济学的基础,凯恩斯主义理论只有在微观经济主体很笨并且短视的情况下才能成立。微观主体一般会有对政策效果产生预期,即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会抵消政策的作用。
   以哈耶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认为加强政府的作用,会使政府的集权行为合理化,使个人失去选择的自由,从而使得社会通往“奴役之路”。当时哈耶克也在芝加哥大学教书,所以这三派最后合流,形成了所谓挑战凯恩斯主义的“淡水学派”。
   长期的积极性财政和扩张性货币政策实施之后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了严重的“滞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胀共存。这导致了纯粹凯恩斯主义的破产。到了里根总统和老布什总统上任的时候,政府开始转向于“淡水学派”的思想,他们开始相信市场的作用,开始减少税收和减少政府的支出,试图建立一个小政府。这在经济上获得了成功。不过凯恩斯主义思想在美国东西海岸的大学里面,即所谓的“咸水学派”还是大行其道,并且在美国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上时而占据上风,比如在克林顿总统任内,凯恩斯主义的代表萨默斯就担任财政部长。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政策基本上是中间主义占据了主流。“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的思想相互融合。为了使预算能够在国会通过,基本上是预算既包含赤字,也包含减税。
   这种相互的宽容终于在本次经济危机爆发后终结,“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对政策不同意见的争吵又开始白热化。
  
  口水战有待实证支持
  
   遗憾的是“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的学术思想还只是停留在理论层次的争论,并没有很多的实证支持。唯一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实证分析是,哈佛大学的巴罗教授(RobertBarro)以二战期间美国的军事预算急剧增加作为政府预算影响经济的一个例子,来计算政府支出的乘数效应。他发现这个数字大概是0.8。这是战时的政府,如果对于和平时期的政府,这个数字可能要小很多。总之政府预算的乘数效应并不如我们想象得那么大。即使这样,很多人不相信这样一个数字,所以双方的口水战还在继续。
   或许,这两派各有道理,但可能各自只说出了经济危机的一个方面。由于双方都没有很强的证据支持,这场争论已经持续了80年,“淡水学派”和“咸水学派”还可能继续争论下去。怪不得,克鲁格曼最近在纽约时报的博客上发表文章说,“这是一个宏观经济的黑暗时代。”
   其实,经济是由供给和需求决定的,供给和需求形成了一个循环。“咸水学派”主张的政府积极性财政政策也好,“淡水学派”主张的减税都好,都是为了打破市场的那个死循环。增加消费,使得市场能够循环;增加生产,从而让企业增加雇用,减少失业。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都是受了凯恩斯的影响。
   但是,“淡水学派”之所以强力反对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原因是认为政府的财政支出不够透明,很容易造成浪费,并且财政政策的经济效果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如果通过减税,让消费者自己来决定消费,这对经济的刺激可能非常迅速。但是“咸水学派”却坚持,一般而言,政府的公共支出一般会在基础建设方面,会对经济的长久繁荣起非常重要作用。
   此外,在1933年,欧文·费雪(IrvingFisher)提出了经济危机的另外一个解释。他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对经济的过度自信导致的过度借贷造成的,由过度借贷导致债务的流动性,使得还贷成为问题,这时人人在市场上惜贷,市场上货币的流动性下降,导致通货紧缩。这会导致债务的流动出现更大的问题,导致更严重的紧缩。他认为,要解决经济危机,必须增加货币的供给。他的拥趸,现在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就曾经想用美联储直接购入美国国债,以增加货币的供给。但是反对者认为这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
   最近,美国国会通过的800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也不得不同时包含减税和刺激计划。怪不得,克鲁格曼指责这样的计划是中间主义,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将会大打折扣。
  
  对我国的启示:关注民生
  
   所以,经济危机发生的时候,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是唯一的手段,还包括减税和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效果如何,并没有很好的实证经验数据支持。很多学者认为,美国从1929年经济危机中脱离出来并且在二战后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很长时间,并不是因为罗斯福新政,而是战争。
   或许这次经济危机将是我国在市场经济探索道路上到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大一次挑战。在1990年代的后半期,我们也经历了经济的不景气,当时的总理朱镕基通过增加政府赤字支出,发行国债,扩大基础建设,使我们的经济很快恢复过来,并且为2000年后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这也为我们对付这次经济危机积累了经验。
   不过10年过去了,事情也不断在发生变化。最近的由Chamon和Prasad为IMF做的一篇研究报告指出,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的增加,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从1995年到2005年却在不断的上升,从17.4%上升到24.3%。年龄分布的特点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储蓄率很高,反而中年人的储蓄率比较低。
   首先,凯恩斯认为过高的储蓄率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同时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储蓄率比较高,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教育、住房、医疗和社会保障等不完善造成的,这使得人们不敢花钱。而从长远的经济发展来看,教育、医疗这些关系到人力资源积累的部门更为重要。只有完善了这些民生部门,老百姓的消费才没有后顾之忧,才能像美国人一样大胆花钱。这样刺激经济的效果才能更加显著。
   基于这样的经济背景,在我们增加财政赤字,刺激经济的时候,是否应该多注重一下这些民生问题。考虑到我们在这些领域长期的欠缺,特别是对农民保障的欠缺,这些领域刺激效果的边际效应将会非常巨大。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42586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