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海洋能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

海洋能细分行业发展现状及投资分析

发布:骑着猪漂移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1、潮汐能  (1)我国潮汐发电的发展潜力  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发电站。1967年法国郎斯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1968年,前苏联在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kW的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1、潮汐能
  (1)我国潮汐发电的发展潜力
  1913年德国在北海海岸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潮汐发电站。1967年法国郎斯电站是世界上第一座具有商业实用价值的潮汐电站。1968年,前苏联在基斯拉雅湾建成了一座800kW的试验潮汐电站。1980年,加拿大在芬地湾兴建了一座2万kW的中间试验潮汐电站。从第1座潮汐电站建立至今,已经有100余年,现在潮汐电站的技术日趋成熟,电站也是慢慢的趋向于大型化,如俄罗斯的美晋潮汐电站预计发电能力是1500万kW,预计到2030年,全球潮汐发电站的年发电总量将会达到600亿kW·h。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潮汐能蕴含量为1.1亿kW,年发电量可以达到2750kW·h,其能力巨大、令人惊叹。而我国从1957年开始试建潮汐能电站,其中最有名的是1980年建立在浙江建立的中国江厦潮汐实验电站,为世界第三大潮汐能电站,但是该电站的发电能力不及预期,仅为设计理论的60%。多年来电站都在计划提高水库的水位,增加发电机组,解决发电效率不高的问题。
  (2)我国潮汐发电的应用前景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洋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目前,学术界共同认识到,虽然海洋中蕴藏的能量巨大,并且清洁无污染,但是相对于其他的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其总体开发技术还是偏低,需要继续研究和探索。而世界有名的清洁能源公司也表示,潮汐能相比其他清洁能源其开发程度还是偏低,而对其研究和实验可能还需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路需要走,目前世界并没有先进的技术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也没有具体的数据统计需要多少资金来研究这个课题。但是我们仍然不可忽视潮汐能发电的巨大前景。就中国而言,中国的煤炭销量占到全国一次能源消费的75%以上,而煤炭产能释放的污染气体是我国大气的主要污染成分,其产能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元凶。因此,我国解决环境问题迫在眉睫,而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降低化石能源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率。潮汐能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其环保无污染,并且开发潮汐能从生态平衡、人类生活等方面来说要优于水力发电站。在我国沿海城市建立潮汐发电站不失为一种缓解能源危机的好手段。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民面前。如2015年柴静的《穹顶之下》引起了人们在微博、微信的自觉转发,甚至拉涨了环保股。可见不仅是国家,民众对于环境问题也是越来越关注。因此,我国应该大力推动绿色环保能源的发展,优化现有绿色再生能源的发展,推进潮汐能的研究和实验,以减轻对化石能源等非再生能源的依赖。
  2、波浪能
  目前,我国小型岸式波力发电技术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航标灯所用的微型波浪发电装置已趋商品化;与日本合作研制的后弯管形浮标发电装置已向国外出口;在珠江口大万山岛上研建的岸边固定式波力电站,第一台装机容量3千瓦的装置早在1990年就已试发电成功。总装机容量20千瓦的岸式波力试验电站和8千瓦的摆式波力试验电站也试建成功;2006年年初,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制的波浪能独立发电系统第一次实海况试验就获得了成功,这标志着海洋能中的波浪能稳定发电这一世界性难题在我国已经获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6月6日,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制的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万山号”成功抵御热带气旋造成的风暴与大浪的袭击,并持续稳定发电。下一步,项目组将扩大“万山号”的波浪能装机至200kW。
  2015年11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在珠海市万山岛海域投放了鹰式波浪能发电装置“万山号”。装置在半潜母船上前后对称安装四个鹰式吸波浮体,它们共用半潜船体、液压发电系统和锚泊系统。装置整体长36米,宽24米,高16米,在海上既可以像船舶一样漂浮,也可以下潜至设定深度成为波浪能发电设备。
  装置还配备了大容量蓄电池、逆变器、数据采集与监控设备、卫星传输设备,既可通过海底电缆向海岛供电,也可为搭载在其平台上的各种海上测量设备供电,还可通过卫星天线实现海上设备与陆上控制中心的双向数据传输。此前,“万山号”已满足在其顶部平台上安装仪器开展海洋环境测量工作,或搭载通讯设备作为海上移动基站使用。
  “万山号”投放后,主体浮态正常,吸波浮体姿态稳定、回应敏捷,能量转换系统投入工作,其在小于0.5米浪高的波况下频繁蓄能、发电。
  5月27日,2016年首个登陆中国沿海的热带气旋在中国南海生成,广东省珠海、深圳、中山等十九市县发布台风预警信号。香港天文台预报27-28日广东和香港沿海持续出现2-4米的大浪。正在万山岛海域开展试验的“万山号”成功抵御风暴与大浪的袭击,并持续稳定发电。
  风暴期间,“万山号”姿态正常,锚泊稳固,监控及通讯系统准确清晰。27日录得最大平均发电功率135kW,已超出装置装机功率120kW,最大日发电量1852.7kWh。至此,在四个月的试验中已证实“万山号”可在0.5米小波况下启动、发电,在4米大波况下生存、发电。实海况试验证明了装置具有良好的俘获能力、转换效率、稳定性和可靠性。
  据了解,发电前期,该装置装机容量为120kW。下一步,项目组将扩大“万山号”的波浪能装机至200kW,最终建成一座漂浮式多能互补发电平台。
  3、海上风电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海洋能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海上风电实现快速发展,产能刷新纪录新增达4吉瓦,全球总产能达11吉瓦。其中,我国海上风电2015年新增达36万千瓦,累计装机总量从世界排名第五跃升至第四位。
  预测,到2020年,海上风电累计装机量或将达到40.3吉瓦。
  我国“十三五”海上风电规划装机目标将在1000到1500万千瓦。
  我国海上风电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首先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如果不能取得制高点,那么风机制造产业也很难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其实目前海上风电的装备研发还是比较谨慎的。一方面是对市场未来很谨慎,另外也是对海上风电的市场风险非常谨慎。
  海上风电也是推动我国沿海地区能源转型的重要动力。我国目前整个经济的重心都集中在沿海地区。例如广东、浙江、山东、江苏等省份如果不能及时地进行能源转型,那其它能源消费的小省则更难以推动全国的能源转型。
  4、温差能
  海洋温差发电(oceanthermalenergyconversion,简称OTEC)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海洋表面的温海水加热某些低沸点工质并使之汽化,或通过降压使海水汽化以驱动汽轮机发电。同时利用从海底提取的冷海水将做功后的乏汽冷凝,使之重新变为液体,形成系统循环。
  我国南海海洋温差能储量巨大,中国近海及毗邻海域的温差能资源理论储量为14.4×10.21——15.9×10.21J,可开发总装机容量为17.47×10.8——18.33×10.8kW,90%分布在我国的南海。一般而言,海洋能具有密度低和不稳定的特点,但海洋温差能是海洋能中能量最稳定、密度较高的一种,在温差12——20℃时折合成有效水头为210——570m,已具有相当水力能的强度,能量密度较高。
  5、盐差能
  海水盐差能是由于太阳辐射热使海水蒸发后浓度增加而产生的。被蒸发出来的大量水蒸汽在水循环过程中,又变成云和雨,重新回到海洋,同时放出能量。
  盐差能是以化学能形态出现的海洋能。地球上的水分为两大类:淡水和咸水。全世界水的总储量为1.4X109km3,其中97.2%为分布在大洋和浅海中的咸水。在陆地水中,2.15%为位于两极的冰盖和高山的冰川中的储水,余下的0.65%才是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海洋的咸水中含有各种矿物和大量的食盐,1km3的海水里即含有3600万t食盐。在淡水与海水之间有着很大的渗透压力差(相当于240m的水头)。从理论上讲,如果这个压力差能利用起来,从河流流入海中的每立方英尺的淡水可发0.65kw·h的电。一条流量为1m3/s的河流的发电输出功率可达2340kw。从原理上来说,可通过让淡水流经一个半渗透膜后再进入一个盐水水池的方法来开发这种理论上的水头。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盐度不降低的话,产生的渗透压力足可以将水池水面提高240m,然后再把水池水泄放,让它流经水轮机,从而提取能量。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用很有效的装置来提取世界上所有河流的这种能量,那么可以获得约2.6TW的电力。更引人注目的是盐矿藏的潜力。在死海,淡水与咸水间的渗透压力相当于5000m的水头,而大洋海水只有240m的水头。盐穹中的大量干盐拥有更密集的能量。利用大海与陆地河*界水域的盐度差所潜藏的巨大能量一直是科学家的理想。在本世纪70年代,各国开展了许多调查研究,以寻求提取盐差能的方法。实际上开发利用盐度差能资源的难度很大。
  1939年海水盐差能发电的概念被首次提出,由于盐差发电技术最为关键的组件--渗析膜的发展滞后,盐度差能发电技术进展较为缓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渗透压能法每平方米膜面积的发电功率已从0.1W提高到3W。
  2003年挪威斯塔特克拉弗特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研究盐差能的实验室,并于2009年11月建成世界上建设一座4kW的盐差能发电站。
  2011年5月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出盐差能新型电池。2014年11月荷兰第一座盐差能试验电厂也投入发电,电厂装有400m2半渗透膜,每平方米半渗透膜的发电功率为1.3W,每小时可处理22万升海水和22万升淡水。我国在1980年前后开始盐差能发电研究,1985年在西安采用半透膜,研制成功干涸盐湖浓差能发电实验室装置,半透膜面积为14m2。试验中淡水向溶液浓盐水渗透,溶液水柱升高10m,推动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功率为0.9——1.2W。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4789304-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