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GE为什么不能预测次贷危机之二——新宏观的解释体系-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DSGE为什么不能预测次贷危机之二——新宏观的解释体系

DSGE为什么不能预测次贷危机之二——新宏观的解释体系

发布:张二寅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目前充斥着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它披着高深的数学外衣,实际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的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均存在严重缺陷,无法解释真实的经济世界,更遑论有效解决经济周期了,它严重 ...
扫码加入财会交流群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目前充斥着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它披着高深的数学外衣,实际却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它的思想基础与方法论均存在严重缺陷,无法解释真实的经济世界,更遑论有效解决经济周期了,它严重误导了经济决策者,毒害了年轻后生,阻碍了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进步,建议立刻将其抛弃。第一经济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深入解析其六大缺陷,并提供新宏观主义的解释解决方案,以作替代。本系列分为三部分,这是之二。

二、新宏观解释体系

1、实物货币两分

这里的实物货币两分法不是货币面纱论的忽视货币作用,恰恰相反,它更加强调货币的作用,认为经济循环存在实物与货币两大循环,厂商购买设备、原材料、劳动力生产商品的过程是支出货币,接收实物的过程;居民则是接收货币,支出实物;然后,居民购买商品,支出货币接收实物,厂商销售商品,接收货币支出实物。

2、实物利润、货币利润、

实物的增值,即为实物利润;货币的增值,即为货币利润。

3、生产目的与最终需求

由于货币从内生转变为外生,存货与资本品不再是当然的财富,它们都需要变为货币才实现其价值,生产目的是获取更大的货币收益,即货币利润,以还本付息,货币循环主导了实物循环。可见,存货与资本品不再是最终需求了,它们只是中间品,消费品成为唯一的最终需求。

4、正反馈

微观以正反馈的方式适应环境,即追涨杀跌,顺应大势;微观博弈形成宏观,宏观决定市场产量——价格环境。这一机制的优点是在价格——利润指引下经济自行增长,当然反之也成立。缺点是鼓吹资产泡沫或使其崩裂。

5、产业树与宏观投资必然亏损

传统利润表存在折旧误导,因此企业对负现金流熟视无睹,而陶醉于蒸蒸日上的赢利报表,于是放开手脚加大借贷以扩展规模,直至现金流断裂而抵押品价格又暴跌,才发现债务已经无法偿还。

现金流量表更为真实地反映了市场主体的财务状况,但它对未来的预测与展望则是由误导的,因为它认为市场需求无穷大,即开环系统。

新宏观发展出宏观货币流分析工具,它认为市场需求是有限的,货币循环是闭环的,可以精确计量流入与流出的,故能找到宏观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的根源。

运用产业树模型与宏观货币流工具,得出由于央行创造的基础债务与商行衍生债务,导致宏观投资必然亏损,而利润表的误导使其持续借贷导致债务累积与债务危机,不得不去债务,经济发生衰退,这就是债务长周期。

可见,经济系统不稳定的根源在于央行的基础债务与商行的衍生债务,它使实物利润无法实现货币利润,必然实施价值补偿才能让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同步。

因此,调节行业比例失调的萨伊定律仅适用实物经济,或者说,实物经济可以达成均衡,但货币经济无法均衡。货币经济中简单再循环与零供给零需求死寂状态可以达成均衡,但简单再循环零利润厂商不能容忍,死寂状态一天也坚持不下去。

古典与新古典坚持均衡,是仍然停留于实物经济;凯恩斯主义与新凯恩斯主义尽管承认周期与失衡,但根子里还是基于均衡,只是由于动物性冲动、偏好转变、外在冲击,技术进步、工资粘性等导致失衡,它并没有发展出新的方法论与真正的宏观视野,因此不可能找到不稳定的根源,从而无法撕掉不彻底性标签。

6、储蓄率计算

首先将社会经济划分为不同的产业层级,顶级为最终消费品产业;

中间层级为加工企业,层级数为n-2;

最低端为原材料级;

假设顶级企业从银行总贷款为G,工资率为v,利润率为m,消费需求为Ⅰ,派生投资需求为Ⅱ,

那么,顶级企业将贷款的G(1-v)购买机械设备,Gv雇佣工人;

则次级企业获得G(1-v)的订单,将扣留G(1-v)m的利润,以G(1-v)(1-m)(1-v) 购买机械设备, G(1-v)(1-m)v雇佣工人;

再次级企业获得收入G(1-v)(1-m)(1-v),利润G(1-v)(1-m)(1-v)m,分配工资G(1-v)(1-m)(1-v)(1-m)v,设备支出G(1-v)(1-m)(1-v)(1-m)(1-v);

如此递推,直至产业最低端。

将所有的消费需求相加:

Ⅰ=Gv+ G(1-v)(1-m)v+G(1-v)(1-m)(1-v)(1-m)v+……

Ⅰ=Gv[1+(1-v)(1-m)+ (1-v)2 (1-m)2 +……]

Ⅰ=Gv/[1-(1-v)(1-m)]= Gv/(m+v-mv)

同理得所有的利润和为:Ⅱ=G(1-v)m/(m+v-mv)

可以发现Ⅰ+Ⅱ= Gv/(m+v-mv)+ G(1-v)m/(m+v-mv)=G

在上面的模型中,假设m=0.1,v=0.2,得消费需求=5/7约为70%,派生投资需求=2/7约为30%,与美国的实证数据基本相符。

实际中,中间加工商的利润要扣除一部分作为消费,而工人工资中有一部分作为储蓄,两者对冲后形成消费与储蓄。

这是产业链内的货币分配机制。

7、法定准备金与流动性短缺

设初始货币量为M,储蓄率为S,那么消费即为M*(1-S),如以月薪制为主导,则产业循环周期为一月一次。现实中的M等于基础货币减去法定准备金,即M0+电子超准。

储蓄的去向可以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典型即购买股票或房产以及直接借贷,后者为银行间接借贷。不妨设购买股票为S1,购买房产为S2,储蓄存款为S3,也就是S=S1+S2+S3。

这里先计算储蓄存款,为此假设S1=0,S2=0,1>S3>0,法定准备金率1>D3>0。

则央行提取得法定准备金=S3*D3。

第一月顶级企业贷款=月度M*S3*(1-D3);(如果消费者借贷,则为消费信贷,典型为次贷危机。)

第一月顶级企业销售收入=消费需求=M*(1-S3);

因此,第一月顶级企业现金流=贷款+销售收入。

=M*S3*(1-D3)+M*(1-S3);

=M*(1-S3*D3);

该现金流又被投入产业循环,形成居民收入,然后被消费与储蓄,也即月度国民收入,或月度GDP。

第二个月顶级企业现金流=M*(1-S3*D3)*(1-S3*D3)=M*(1-S3*D3)^2;

......

第V个月顶级企业现金流=M*(1-S3*D3)^V。

故,月度GDP=M*(1-S3*D3)^V,V为月度序数。

当V→∞,月度GDP=M*(1-S3*D3)^V→0;

周期GDP=累积GDP=M/(S3*D3)。

事实上,当V=40时,月度GDP已经衰减得不可忍受了,它迫使货币当局调整M、S、D,这就是由于流动性短缺而导致的周期,一般称之为基钦周期。

由上推理过程可以看出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的货币乘数存在两大误区:所谓的货币创造实际上货币并没有被创造出来,而是债务;贷款人并没有将贷款再次存入银行,而是发放工资、购买设备,因此,法定准备金率作用的是储蓄,而非整个的货币流量。

这是产业间的货币循环机制。

8、总需求与总供给

截取某一时刻,该时刻的货币流量即为总需求,商品与劳务流量即为总供给。其中,总需求由上面的月度GDP=M*(1-S3*D3)^V决定,而总供给由资源、劳动力、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决定。

偏执于前者的为需求主义,追求货币利润,如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偏执于后者的为供给主义,追求实物利润,如重农主义、古典、新古典、供给主义等。

新宏观主张两者并重,实物利润与货币利润同步才能消除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9、物价公理

物价水平P=总需求TD/总供给TS。

在实物经济中总需求为MV,设总需求TS=Q,则得PQ=MV,即费雪公式。

在货币经济中总需求为M*(1-S*D)^V,它可以消除费雪公式无法刻画债务积累的缺陷,由此找到经济周期的根源。

由于市场存在着正反馈机制,过高的物价会引发恶性通胀,过低的物价会引发严重通缩,两者都会导致实体经济减产,乃至崩溃。因此,必须严格监控价格信号,使其运行在合理区间。

10、资产泡沫、明斯基时刻

储蓄可以直接投资,由于购买股票或房产又可分为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一手房、二手房,这其中,一级市场、一手房是将货币直接交给了上市公司或房地产公司,即又回流了实体经济,故准备金率为零。而二级市场、二手房却是将货币沉淀下来,相当于脱离了实体经济,如同央行对储蓄存款提取法定准备金一样,即可以乘以正的准备金率系数。

故总衰减系数为S1*D1+S2*D2+S3*D3,其中,D1为流向股票二级市场系数,则一级市场系数1-D1。D2为流向二手房系数,则一手房系数为1-D2。D3为法定准备金率。

为简化,这里只以股市泡沫为例,即令S2=S3=0。为简化,这里只以股市泡沫为例,即令S2=S3=0。

则衰减系数为S1*D1。

这样,月度GDP=M*(1-S1*D1)^V,V为月度序数。

则,累积GDP=M/(S1*D1);

当月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月度GDP*S1*(1-D1);

当月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月度GDP*S1*D1;

累积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累积GDP*S1*(1-D1)=M(1-D1)/D1;

累积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累积GDP*S1*D1=M;

可见,累积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相当于银行的累积贷款,累积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相当于累积法定准备金。

由于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事实上已经离开了证券市场,故它对证券价格只是货币成本、心理价格,不起实际作用,实际买方为累积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

根据宏观价格决定公理P=TD/TS,由于累积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与累积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的持续增长,导致股票价格不断上涨,市场中的正反馈机制发挥作用,即追涨、捂盘、惜售、供给减少甚至为零。

此时股价=即时买盘/即时卖盘

=月度GDP*S1*D1/月度IPO

=M*(1-S1*D1)^V*S1*D1/0

=∞。

这就是牛市资产价格高估,新股持续涨停机制。当然它的表面理论是市盈率股价,于是资产泡沫形成,百姓产生财富幻觉,开始炫富高消费,通胀来临,触发货币当局紧缩,形势发生逆转。

反之,人们开始群体性恐慌,要求一次性清算累积投入成本,正反馈机制再次起作用,但它是杀跌、倾巢而出、全盘抛售、供给激增,而累积投入成本为累积流入一级市场的货币量与累积流入二级市场的货币量之和,即M(1-D1)/D1+M=M/D1,即只要求回本的总供应为M/D1,但此时的总需求却为0了,于是股市泡沫崩裂。

此时股价=即时买盘/即时卖盘

=0/(M/D1)

=0。

这就是资产泡沫崩裂,或者说明斯基时刻、辜朝明资产负债表型衰退、凯恩斯流动性陷阱、大萧条。

可见,从涨停到跌停的过程可以很短暂,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原因是涨停时的总需求并非无限大,它实质为极小的成交量与极高的成交价这一真相,却显示为极高的成交价乘以总股本,夸大了总需求,即以偏概全,这就为索罗斯的反身理论提供了合理解释,即看似如日中天的涨势其实很虚弱,轻轻踢一脚即可逆转大势,进而获取巨大的先手利润。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6313793-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