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伦理思想-恕、让、恭、敬-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会计>>

会计库

>>

孔子的伦理思想-恕、让、恭、敬

孔子的伦理思想-恕、让、恭、敬

发布:mzl79 | 分类:会计库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恕恕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在孔子看来,人们可以终身奉行的信条便是“恕”道了,因此,当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并进而解释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孔子还要求人们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恕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道德规范。在孔子看来,人们可以终身奉行的信条便是“恕”道了,因此,当子贡问:“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曰“其恕乎!”并进而解释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外孔子还要求人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雍也》),即自己想要自立,也要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事事通达,也要帮助别人事事通达的更高境界。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人己统一的道德境界。“恕”不仅有推己及人的含义,同时也包含着“宽恕”、“容人”的意思,这就是孔子所提倡的“不念旧恶,怨是用希”(《公冶长》)。关于如何做到“恕”的具体运用,曾子曾讲过:“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大学》)。
“恕”多与“忠”连用,即“忠恕”一词,这个词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里仁》),曾子解释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在曾子看来,忠恕便是孔子思想修养的核心。《中庸》中说:“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可见忠恕是一种精神境界,它离儒家所追求的“道”已不远了,忠恕是求道的方法,它的原则就是以己度人,忠恕的目的是推己及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感情的沟通。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孟子·尽心上》),一切善都是深藏于每个人的心中的,只要坚信自己所拥有的善,就能把它发挥出来,发挥自身善的办法就是行“恕”。在孟子看来忠与恕都是精神修养的方法。
北宋的二程兄弟认为:“忠恕犹曰中庸,不可偏举”(《二程集·粹言·论道》),而二者又不是完全相同的,“忠者天理,恕者人道。忠者无妄,恕者所以行乎忠者也。忠者体,恕者用,大本达道也”(《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一)。同时,忠恕还是自身品德修养的方法,“故君子之治人,治其不及人者使及人而已。将欲治人,必先治己,故以忠恕自治”(《二程集·经说·论语说》卷六)。朱熹认为:“尽己之心为忠,推己及人为恕”(《论语集注》),清代的思想家顾炎武进而补充提出说“忠恕既尽,己私及克”(《日知录·忠恕》)。
而说回来,“恕”反映着古代思想家力求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的美好愿望,具有与人为善、成人之美的优秀品格。但是,在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生观为指导的封建剥削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里面,“恕”这种高尚的道德准则也不过是古代思想家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

让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让并不是一味地相让,什么都相让,而是在功、名、权、利上先人后己,而在职责、义务上先己后人。《论语》里面有孔子给学生们讲的一件事,说:“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雍也》),孟之反从不夸耀自己,败退时,他在后面掩护全军,到邻近城门的时候却说不敢落在后面,是自己的马跑不快,以此教育弟子在荣誉面前要推让。孔子强调说:“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民不争,则怨益亡”,如果将成绩推给他人,过错推给自己,那么人民就不会相争,怨恨就会消失。孔子主张面对职权之争时,应礼让贤能,他盛赞“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又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
用让来对待权职,便是要谦让贤能。孔子推荐弟子漆雕开去做官,而漆雕开回答说:“吾斯之未能信”,对自己的能力还没有充分的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认为漆雕开在世人所追崇的权职上能够做到谦让(《公冶长》)。孔子认为世人崇尚追求名利,好胜、夸功、为名利而相互怨恨且贪心,即所谓“克、伐、怨、欲”,有这四点便均不符合让的原则。原宪曾问孔子说,没有这四点缺陷就可以算做仁人了吧?孔子说:“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以让的态度治理国家,国家便会在群力下解决国政的问题。子路在表述自己治理国家的抱负时说:“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孔子对这一席话“哂之”,他对曾皙解释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先进》),是说子路抢先发言,一点都不谦让,如何礼让贤能,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这样是不可能解决他所说的那种内忧外患的国政问题的,所以我才对此不以为然。将让用于外交之中,那么外交事情也会变的顺利得多。子禽问子贡:“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是请求别人告之,还是别人主动告之?)”子贡答:“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大致不同于别人的调查方法吧)?”(《学而》)
“让”还要求人们“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社会风尚中如果能够多做到此,即“则民兴让”(《礼记·坊记》),那这个国家便大有希望了。而对于充满了权职之争、人人为己思想的封建社会上层统治阶级来说,做到“让”这一点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历朝的亲情相轧、兄弟相残、弑君杀父甚至让世间最可贵的亲情在“不让”前也显得如此单薄脆弱。幸而广大的劳众们秉承了“让”这一优秀品德,让孔先师的这一观点得以传承延续。

恭是儒家的伦理学范畴。恭,是指庄重肃穆的处世态度。孔子将恭作为仁的重要表现之一,并且也让自己做到这一点。子贡在回答子禽时便说过:“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学而》),孔子说“恭则不侮”(《论语·阳货》),以恭敬的态度对待别人,就不会受到别人的侮辱。当然,“恭”也需要有一个原则与尺度,那就是“礼”,“恭而无礼则劳”(《泰伯》)。孟子发挥了孔子的思想,认为“恭”是人生而具有的优秀品质,提出“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礼也”(《孟子·告子上》)。由于后世之人多把“恭”与“敬”放在一起论述,或是将两字通用,这里对“恭”就不多做论述了,可以参考下面的“敬”。

敬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范畴。敬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互相尊重对方而又谦虚的道德准则,是指自我抑制的道德能力。
孔子认为敬是礼的核心。“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八佾》),一个人做官不能宽宏大量,行礼没有恭敬的态度,丧礼中没有哀痛之情,这种样子真么能看得下去,由此可见孔子对敬这一礼节的重视。但孔子反对将敬变成繁杂的礼节,认为“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雍也》)孔子在教育学生中也相当重视对敬的强调,认为敬可以磨练一个人过于率直的性格,因此当子路问他该如何成为“君子”时,孔子就说“修己以敬”(《宪问》)。而对于仕途之人,孔子也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卫灵公》),“敬事而信”(《学而》)。
孟子不仅认为敬是人与生俱来的优秀品质,认为尊重他人是人人都应该具有的品格,尤其强调君臣之间的相互尊敬,“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孟子·万章下》),不管你的社会地位是怎样的,都应该做到对别人恭敬,才能被称为“贵贵”与“尊贤”。孟子在敬这一点上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礼,人不答,反其敬”(《孟子·离娄上》),认为当一个人以礼与别人交涉时,别人却不答,那不应责怪他人的无礼,而应该反思,并变得更加恭敬。
荀子认为敬是礼的本质,是“仁者”所必须具备的优秀品质,它有各种各样的表现,“故仁者必敬人,敬人有道,贤者则贵而敬之,不肖者则畏而敬之,贤者则亲而敬之,不肖者则疏而敬之。其敬一也,其情二也”(《荀子·臣道》),敬不止是对人的尊敬,同时还有重视的意思,“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荀子·议兵》),不管做任何事情,只有重视它才能取得成功,而如果轻视它,则势必会失败。荀子还说:“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荀子·天论》),荀子认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最主要的,只有真正的重视自己,而不是只去看先天的因素,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就能不断进步。在荀子看来,敬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二是对自己、对自己的事情的重视。
宋明理学家将恭敬作为了道德修养方法,提倡“主敬”。北宋程颐说:“涵养须用敬,讲学则在致知”(《二程集·遗书》卷十八)。程颐所主张的敬主要是内心的敬畏与外表的严肃、肃穆,他说:“俨然正其衣冠,尊其瞻视,其中自引诱个敬处”,“动容貌,整思虑,则自然生敬”,“言不庄不敬,则鄙诈之心生矣;貌不庄不敬,则怠慢之心生矣”(《二程集·遗书》)。敬同时也是内心修养的方式,“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二程集·遗书》)。与程颐的全心修养不同,程颢认为只有敬就会对人约束太多,除此外还应有自然和乐,“谓敬为和乐则不可,然敬须和乐”(《二程集·遗书》),过分强调敬便会伤害了心境的自然、平祥,是不可取的。朱熹继承并发展了二程的主敬的修养方法,提出“主敬涵养”。他说“敬不是万事休置之谓,只是随事专一谨畏,不放逸耳”(《朱子语类》卷十二),敬首先应该指身心的全力集中,而不让它放纵四逸。朱熹还认为,敬作为修养方法,贯穿于知、行的全过程,“其为学也,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居敬者所以成始成终也”(《朱子年谱》卷四),收敛本心,以处处有一点警醒的敬来指导自己格物、穷理、致知,治国平天下。
在儒家伦理史上,敬先后有了作为社会道德 原则、与生俱来的本性、个人内心及外表的修养方法等众多的含义,从而成为了儒家伦理范畴中相对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83193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