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循环博弈再看“空城计”-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透过循环博弈再看“空城计”

透过循环博弈再看“空城计”

发布:casboryy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故事回顾: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故事回顾:

诸葛亮误用马谡,致使街亭失守。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当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五千军士,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士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杀来。孔明传令众将旌旗尽皆藏匿,诸军各收城铺。打开城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而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司马懿自飞马上远远望之,见诸葛亮焚香操琴,笑容可掬。

司马懿顿然怀疑其中有诈,立即叫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急速退去。

司马懿之子司马昭问:“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司马懿说:“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孔明见魏军退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

诸葛亮说,司马懿“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我兵只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去,必为之所擒。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空城计”。

看了很多用博弈论中的信息不对称来分析“空城计”的帖子,很受启发。

Cas今天来跟大家分享一个新角度,借助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奥曼提出的“知识的阶次”揭示一个和《三国演义》不一样的历史~

知识提要:

罗伯特·奥曼,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对于奥曼教授的生平和经济理论介绍,详见本论坛“罗伯特·奥曼的博弈论及其经济理论”一文。

对于“知识的阶次”理论的解释,奥曼教授将大家都知道的、比较基础的知识,称作“零阶知识”,这种知识往往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或是判断。

如果某人掌握 “零阶知识”,我们就说他拥有“一阶知识”。

举个简单的例子,“今天是个大晴天”,这是一个大家都看到的事实,这就是“零阶知识”,甲知道“今天是个大晴天”,那么,甲就掌握了“一阶知识”,以此类推~


拥有二阶知识,诸葛亮看似险胜

在《三国演义》中,“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这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竞争对手的普遍判断。因此,这是《空城计》的博弈推理中的零阶知识。

司马懿说的“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标明司马懿也掌握了这个“零阶知识”,而诸葛亮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承认“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这个事实的。

这说明双方都掌握了零阶知识,也就是说,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拥有一阶知识。

“空城计”的完胜,是基于诸葛亮对司马懿的判断——“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这是说诸葛亮知道司马懿知道自己“平生谨慎,不曾弄险”,掌握了比司马懿更高一阶的知识,即二阶知识。于是,一切在他的掌握之中,借司马懿的疑心来使自己的计谋成功施展。

当然,这只是《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的“空城计”。


隐藏三阶知识,司马懿技高一筹

事实上,《三国演义》上描述的空城计,地点是在西城。有位历史学家曾亲自去过西城看过,那个城极小,在城外可以一览无余。按照《演义》讲的,“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蜂拥而来”,又怎么看不穿这个计谋?!

因此,有历史学家指出,司马懿其实当时是知道诸葛亮用的空城计的。换句话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知道司马懿觉得自己“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也就是说,司马懿具有三阶知识,比诸葛亮更高一筹!

这是因为,当时曹操已死,曹丕废了汉献帝,如果司马懿当时杀进城去,生擒诸葛亮,相当于灭了西蜀,天下太平。“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以曹丕的性格,怎么会继续把兵权交给司马懿。所以,留住了诸葛亮,就等于保住了自己的兵权,才有了后来司马炎,也就是司马懿的孙子建立西晋再灭了吴国一统天下。

三分天下终归晋,这一出《空城计》中,司马懿才是真正的赢家。


【案例中涉及到的名词解释】


循环博弈:

通俗的讲,自身的决策,是依据对手认为自己将会采取怎样的行动来进行的。对手做决策,也是基于自己对对手的判断。故事里诸葛亮就是了解到对手认为自己可能采取的行为,才得以唱这一出《空城计》的。

★ 本案例来源:人大经济论坛案例库《微观经济学》子库

试用案例库的老师,可以点击 https://bbs.pinggu.org/z_anli.php?action=view&gid=2923查看相关知识点详解~

{:soso_e121:}尚未申请案例库免费试用权限的老师,请看这里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52249-1-1.html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583518-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