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期刊
- 期刊库 | 马上cssci就要更新 ...
- 期刊库 | 【独家发布】《财 ...
- 期刊库 | 【独家发布】“我 ...
- 期刊库 | 【独家发布】“我 ...
- 期刊库 | 【独家发布】国家 ...
- 期刊库 | 请问Management S ...
- 期刊库 | 英文期刊库
- 核心期刊 | 歧路彷徨:核心期 ...
TOP热门关键词
在大多数经济学教科书中,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是一次规模空前、苦难深重、观念转变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书中描写的那些萧条情景我们没有经历,因而也无法体会、无法感受。它们仅仅是以一种历史知识、一种经 ...
扫码加入金融交流群 |
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狂跌,“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随后波及许多资本主义国家。1933年3月4日,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推出,ZF干预政策开始扭转危机局面。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在此期间,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达到3000多万,几百万小农破产,人们生活困苦不堪。经济危机不仅激化了国内矛盾,也加剧了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经济、政治和社会都处于动荡之中。
其一,爆发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产出大于需求。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自由竞争与技术创新迅速提高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工业生产出现高涨和繁荣的局面,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但是,社会财富却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中,大多数家庭的实际购买能力有限,但通过消费信贷形成虚高的需求规模,实体经济潜伏着产品过剩的危机。当时,人们的经济预期盲目乐观,资本市场活跃,股价暴涨,金融机构信贷活跃,金融泡沫也急剧膨胀。而随着股票泡沫的破灭,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爆发,企业产品积压、经营困难,经济危机随之爆发。
当然,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大萧条并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作用力相互碰撞、挤压之下形成的。
其二,影响分析。这场经济危机在经济、政治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危机使各国经济总产出大幅度下滑,各行各业损失惨重。在工业方面,1929—1933年美国、德国、法国、英国、日本等国工业生产分别下降46.2%、40.6%、28.4%、16.5%、8.4%。在金融业方面,实体经济引起金融业信贷紧缩,大量的银行倒闭,信贷活动体系处于崩溃的边缘,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空前严重的信用危机。其次,经济危机对国内政治、社会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经济大萧条产生周期性失业,资本主义国家的失业率大都在25%以上,严重的失业问题使居民生活极端困难,激化了阶级矛盾,失业工人示威、农民骚动、退伍军人游行此起彼伏。第三,经济危机改变了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政治格局。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各国放弃了以金本位为基础、以英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秩序,逐步向以固定汇率制为基础,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经济危机使各帝国主义国家展开对国际市场的争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掠夺,从而引发老牌帝国主义国家集团(英、法、美)与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德、意、日)之间的对抗,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祸根。
其三,治理对策。罗斯福“新政”(NewDeal)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借鉴凯恩斯ZF干预主义,在危机治理过程中逐步探索ZF干预市场经济活动的政策与手段。“新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整顿银行和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具体做法有:放弃金本位,禁止黄金在国内流通;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小额存款进行保险;在加强对大银行进行监管的同时,由复兴金融公司在必要时予以贷款支持。二是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公共工程投资和农业生产补贴等形式,增加总需求,刺激经济。具体做法有:
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发放紧急救济金;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推行以工代赈,给失业者提供从事公共事业活动的机会以获得收入。建立工程进展署、公共工程局等机构,督促开展筑路、市政、水利、军用设施及田纳西河流域改造等公共工程。成立农业调查局,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为农业生产提供奖励和津贴。三是通过新政立法,推动改革。在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ZF先后颁发了700多项法令,涉及整顿财政金融、调整工业生产、节制农业发展、实行社会救济、举办公共工程、调整三权分立体制等六个方面,以推动国家经济、社会改革。
这些法律主要包括:《紧急银行法》和《银行存款保险法》(1933年3月9日)、《联邦证券法》(1933年5月27日)、《银行法》(1934年2月2日)、《全国工业复兴法》(1933年6月16日)、《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12日)、《社会保障法案》(1935年8月14日)和《全国劳工关系法》(1935年7月5日)等。
美国实施新政以后,英国、法国等国家ZF也效仿美国ZF,采取赤字预算政策、放弃金本位、实施关税等贸易保护政策来缓解本国经济衰退。自此,ZF干预在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推广并普及。
二、两次全球经济大萧条的比较
1.发源地与影响范围
20世纪30年代与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危机的发源地都是美国。20世纪以来,美国国力日渐强盛,黄金储备极其丰富,美元的世界地位也日益突出,美国对世界经济与国际市场的影响显著增强。20世纪20年代,美国工业生产能力不断增长,股市、楼市出现严重的泡沫,与缓慢增长的市场需求脱节,引发了工业生产的“过剩”,导致企业大量破产,并最终引发美国金融市场的崩盘。美国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进出口贸易等链条很快引发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首先是严重依赖美国资本的德国出现经济萧条;接着,英、日、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严重的衰退,并且波及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
二战以后,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方向有效控制和影响全球的股市、汇市以及期货市场,美国经济的蝴蝶效应影响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2007年7月美国发生次贷危机,风险迅速向以次级按揭贷款为支持的各类证券化产品的持有者转移,借助较为开放的国际资本市场通道向相关国家的银行、金融机构迅速扩散,各国银行机构的风险敞口急剧上升,引发全球信贷紧缩。2008年,美国实体经济出现危机,并通过金融和贸易等渠道向全球经济体扩散。不仅欧盟和日本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而且以金砖五国为代表的大量新兴经济体也出现增长疲软。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的波及范围更广。
2.持续时间与影响程度
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从1929年10月开始,到1933年结束,历经5年。21世纪初期经济大萧条从2008年9月开始,至今已有6年,而复苏前景仍然不明朗,持续时间超过20世纪30年代。从影响的程度来看,20世纪30年代危机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都大大低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其中德国工业生产减少了48.2%,失业率最高达到45%。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21世纪初期的经济危机影响的领域更广,危害也更为严重。
首先,各国大型的金融机构经营恶化甚至破产,全球股市大跌、金融资产大幅缩水,金融危机已经深化为一场全方位的金融和信用危机。第二,制造业企业在短期内出现资金短缺、市场萎缩等问题,经营十分困难,各国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失业率居高不下。而且由于各国普遍采取过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引发财政风险,甚至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从而使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更为不确定的环境。第三,经济问题与政治动荡、社会矛盾交织在一起,示威游行、暴力事件、政局更替等重大政治、社会事件在各国连续上演。而且,为化解国内矛盾而引发国家之间的领土争端也愈演愈烈,危机对世界各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军事等方面都产生极为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危机诱因与传导路径
两次经济危机的表现都是“生产过剩”的经济大萧条,而且都伴随着股市大跌,但两者之间在成因与传导方面却有很大差别。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大大超过了有效需求而造成的,大量工业产品“过剩”引发生产停滞,引起股市大跌。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主要源自实体经济,特别是工业经济体系,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经济危机由实体经济传染给虚拟经济,工业危机在一年后才真正对银行业产生影响。而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信用危机,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密切相关。2004年前后,美联储采用了先松后紧的方向相反的货币政策序列,导致次级贷款人无力偿还房贷,持有抵押贷款债券的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出现大量亏损,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从而引发金融动荡。进入2008年后,因为资金链断裂,美国破产企业大幅度攀升,引发实体经济危机。因此,21世纪初期的经济危机首先发生在金融市场,在沉重打击了银行信贷活动后,由资金链条传导至实体经济。
4.危机应对与宏观经济政策
经济危机爆发后,ZF采取干预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但ZF干预的政策类型、政策力度和产业调整策略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其一,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ZF干预市场的政策体系刚刚起步,片面地强调扩张性财政政策,运用了增加ZF开支,举办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对低收入家庭进行补贴等财政政策工具。
当时的货币政策还与对金融业的监管措施混在一起,作用和地位远不及财政政策。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在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同时,也广泛使用了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形成了两种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使用。其中,多数国家的央行都降低了再贴现率,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政策的力度也很强。其二,政策力度普遍增强。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后,各国财政支出与基础货币投放的规模进一步增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7个主要经济体的加权平均贴现率从未跌至3%以下,而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时期,美国等国家的利率已经接近于零利率。财政政策工具变动也大幅度提升。2008年11月,中国ZF实施财政支出增加4万亿人民币的政策方案;欧元区国家由于采取非常规经济救助计划,致使财政赤字不断上升,先后在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爆发主权债务危机;奥巴马ZF面对经济危机被迫将小布什ZF的减税时间延长两年,导致主权债务达到更高的债务上限,从而在2013年初面临财政悬崖的两难选择。
其三,治理重点发生变化。20世纪30年代各发达国家经济处于工业化时期,制造业占主导地位,因此治理的重点工业复兴;而21世纪初期,各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期,服务业占主导地位,因此治理的产业重点是服务业复兴与信用体系恢复,并辅之以“再工业化”策略。
5.金融监管与银行体系
两次严重经济危机表明,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城门失火必然殃及池鱼。因此,有效金融监管就成为经济危机治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与20世纪30年代的金融环境相比,21世纪初期金融管理体制、衍生品的风险以及国际联系都发生重大变化,因此在金融监管方面也出现了很大不同。其一,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时期,银行业危机表现为大量中小型金融机构的倒闭,而个别特大银行仍然具有一定的偿付能力。因此,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立法来整顿金融秩序。而21世纪初期的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各国大银行的破产和萎缩,并由这些大银行扩散到其他主要银行和对冲基金、衍生品市场等“影子银行系统”。
因此,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是向这些大银行和金融机构注入足够的流动性,这样就给ZF带来更大的压力。其二,金融自由化使银行体系与资本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因而金融监管模式也必须由分权型多头监管向集权型统一监管改革。其三,随着金融工程技术的发展,金融衍生品复杂多样(如MBS、CDO、CDS等),衍生品市场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金融衍生市场制度和担保制度,强化衍生品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其四,全球经济一体化使资本的跨国流动更为迅速,跨国界金融监管问题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6.汇率工具与国际经济秩序
面对全球经济大萧条,各国ZF的核心任务是提振本国经济,扩大国际市场,缓解国内就业压力。危机期间,各国自我保护意识和手段更加明显,关税战、贸易战、货币战也频繁上演。其中,汇率工具成为一项重要的对外经济策略。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之前,大多数国家实行不完全的金本位制,即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维系着以英国为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但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各国逐渐放弃金本位,西方世界开始重新建立世界经济秩序,强势美元的雏形已经形成。
在20世纪30年代,各国的汇率波动很小,在危机治理中的作用有限。二战以后,世界经济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1944—1973),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各国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也逐渐成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工具。2009年3月以来,美国持续采取弱势美元策略,美元兑欧元、日元、英镑等货币比价不断下降,对美国的净出口产生有利影响。不仅是美元,日元、欧元等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也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这当然有助于扩大发达国家的国际市场份额,而对于中国和其他新兴国家却产生不利影响。
在这场汇率大战中,美元弱势策略以及美元流动性过剩动摇着美元霸主的根基,与此同时人民币等新兴经济体货币的国际信誉和清偿能力进一步提高,国际货币体系正向着“美元主导,多种货币并举”的格局演变。
在未来,各国为了降低储备风险,必然采取多元化的储备策略,美元、日元等发达经济体货币在国际储备货币中的比重必然下降,而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也逐渐演变为国际储备货币。伊朗(2009年10月)就宣布将放弃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阿根廷(2009年11月)中央银行决定适当增加欧元和黄金在外汇储备中的比重外,还决定买入澳元、加元和挪威克朗等升值趋势明显的外汇。巴西和阿根廷(2008年9月)允许在两国间贸易中使用当地货币;中国和俄罗斯(2010年11月)已确定使用各自货币进行双边贸易支付结算。中国和韩国(2012年12月)决定动用货币互换安排进行双边贸易结算。
7.区域性经济组织与合作机制
世界经济危机使大部分国家卷入其中,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孤立的“自救”很难取得扭转危机的效果,却有可能形成相互掣肘的局面。因此,各国在致力于本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同时,还要积极寻求国际“互助”措施,以应对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期间,为了弥补国内市场萎缩的问题,资本主义国家都竭力扩大国际市场,争夺殖民地国家的市场。为此,美国、英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组建排他性的经济集团,如英国的“英镑集团”、美国的“美元集团”和法国的“金本位集团”。这些经济集团均在内部实行关税互惠制度,在其所属的传统市场中排斥其他国家。21世纪初期经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一体化程度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国际贸易依赖程度更大、国际资本流动更频繁、超主权的国际经济组织和机构发展更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全球合作来治理经济危机的必要性更充分,建立一个应对经济危机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条件也趋于成熟。
经济危机期间,20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论坛(G20)的使命已经转变为国际合作治理经济危机,G20峰会已经成为经济危机期间协调各国经济金融政策的主要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在经济危机期间承担着“危机贷款人”角色,在推动欧债危机缓解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地区性组织和机制在经济危机期间也产生积极的作用,主要包括:金砖五国(BRICS)会议与金砖国家合作机制;欧洲中央银行(ECB)与欧洲稳定机制(EFSF、EFSM、ESM等);东盟(ASEAN)及东盟-中、日、韩(10+3)合作机制。
三、危机反思与启示
经济大萧条让公众遭受了太多的苦难,我们应该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以避免悲剧重演。通过对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两次经济危机的比较分析,能够让人们吸取更多的经验和教训,辨识新的经济环境中大萧条产生的新因素、治理的新对策;也有助于人们对未来经济危机趋势有所预期,并尽可能做到事前管理和防范。在上述比较分析过程中,得到如下四点启示:
1.不一样的经济大萧条
经济大萧条是国民经济持续收缩的表现,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周期性波动现象。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无论是世界经济秩序还是各国经济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而经济大萧条的诱因、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危机对策也出现适应性的转变。
2.金融泡沫更值得警惕
经济大萧条与金融业萧条如影随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无论是实体经济中的泡沫,还是金融体系中的泡沫,都是诱发经济萧条的“罪魁祸首”。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工程技术快速发展,金融体系的风险和不稳定性都在提高,因而警惕金融泡沫、化解金融风险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面临的重要挑战。
3.ZF干预要适度
面对大的经济萧条,ZF干预是必要的,这是ZF职能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趋势。依据功能财政思想,采取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是治理萧条的不二法则。但是,如果财政赤字达到一定规模,赤字本身也就成为危机的诱因。因此,适度的宏观调控是一种折中,更是一种修正。
4.坚持全球合作原则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繁荣。然而,当一国特别是大国出现萧条时,这些国际贸易、资本通道同样也会加快危机的扩散和传播,给全球经济带来更广泛、更严重的打击。因此,在获得全球合作带来的增长和发展利益的时代,各国也有责任和义务联合防范经济危机。各国一定要吸取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德国、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教训,避免部分国家军火需求拉动策略而助长军国主义势头,要用和平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国际利益争端。
参考文献:
[1]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高鸿业,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2]韩毅.美国30年代经济危机的历史反思[J].史学理论研究,2009(1).
[3]陆寒寅.再议金本位制和30年代大危机:起因、扩散和复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原文转自:http://www.lunwenstudy.com/shengtaijj/30266.html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