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部奇穴-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考研考博>>

考研

>>

下肢部奇穴

下肢部奇穴

发布:zsy651012 | 分类:考研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下肢部奇穴1.八风bāfēnɡ【别名】八冲,阴独八穴。【穴名解】原名八冲。冲,要冲。两足八穴,穴居趾缝气血旺盛之处。上为天,像五星;中为人,像十二辰;下为地,像八风。穴居足为地,故名八风。【标准定位】在足背 ...
坛友互助群


扫码加入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


下肢部奇穴
1.八风bā fēnɡ
【别名】八冲,阴独八穴。
【穴名解】原名八冲。冲,要冲。两足八穴,穴居趾缝气血旺盛之处。上为天,像五星;中为人,像十二辰;下为地,像八风。穴居足为地,故名八风。
【标准定位】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共八穴。
【取穴法】正坐垂足。
【穴位解剖】在趾骨小头间前跖骨间肌中;有趾背动、静脉;布有腓浅、深神经。
【功用】疏经活络,消肿解毒。
【主治】足背红肿,足趾麻木,趾痛,脚气,牙痛,疟疾,毒蛇咬伤,月经不调。
【刺灸法】向内斜刺0.5~0.8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文献摘录】《素问·刺疟》篇:“刺疟者,必先问其病之所先发者,先刺之。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指间出血。”当时是有位无名。
2.气端qì duān
【别名】
【穴名解】穴居十趾之末,为气之端,故名。
【标准定位】在足十趾尖端,距趾甲游离缘0.1寸,每足5穴,左右共十穴。
【取穴法】仰卧。
【穴位解剖】
【功用】启闭开窍,疏经通络。
【主治】中风急救,足趾麻木,脚背红肿疼痛。
【刺灸法】直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3.女膝nǚ xī
【别名】女须,丈母,女婿,足踵。
【穴名解】足后跟圆润光滑,犹似女子之膝,故名女膝。
【标准定位】俯卧或侧卧。在足后跟部,当足跟后正中线赤白肉际处,当跟腱附着部下缘处。
【取穴法】
【穴位解剖】在根骨中央,跟腱附着部下缘。
【功用】宁心安神,止痉熄风。
【主治】足跟痛;惊悸癫狂,精神疾病;牙痛,齿龈炎,冠周炎,齿槽炎,齿槽脓疡,牙槽风;霍乱转筋,腹痛,气逆。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4.髋骨kuān ɡǔ
【别名】髓膏。
【穴名解】以髋骨用作股膝部位穴名,似误。疑为“股骨”之讹。髋,可解作髀,,股外曰髀。髀骨者,膝上之大骨也,即今之股骨,故髋骨可解为股骨,穴近股骨,故名髋骨。如《针灸大全》就曾将环跳的别名髋骨误作髌骨。
【标准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大腿前面下部,当胃经梁丘穴(在股直肌和股外侧肌之间,当膝上二寸处,犊鼻与伏兔的连线上。)两旁各开1.5寸处,一侧2穴,左右各4穴。
【取穴法】
【穴位解剖】在股直肌腱的内,外侧中。1)外侧穴∶在股外侧肌中,有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布有股神经外侧皮支。2)内侧穴∶在股内侧肌中,布有股神经的前皮支,股神经肌支。
【功用】疏风祛邪,舒筋通络。
【主治】下肢疾患(如腿痛、下肢瘫痪、鹤膝风)。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5.陵后línɡ hòu
【别名】
【穴名解】穴居阳陵泉后方,故名陵后。
【标准定位】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
【取穴法】正坐垂足或侧卧。位于小腿外侧,在阳陵泉穴后方,当腓骨小头后缘下方凹陷处取穴。
【穴位解剖】在腓骨长肌与比目鱼肌上端,有腘动脉分布,布有腓总神经。
【功用】祛风除湿,活络止痛。
【主治】膝胫疼痛、胸胁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足下重,足内翻,
【配伍】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配环跳穴、健膝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刺灸法】直刺0.5~1寸;艾炷炙3~5壮,或艾条炙5~10分钟。
6.胆囊dǎn nánɡ
【别名】胆囊点
【穴名解】该穴为胆囊疾病的下肢压痛反应点和治疗点,故称胆囊点。
【标准定位】正坐垂足或仰卧。在小腿外侧上部,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阳陵泉穴直下2寸间压痛最明显处。
【取穴法】不必拘定2寸,以其附近压痛最明显处取穴。
【穴位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长伸肌处;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浅神经。
【功用】疏肝利胆,清热利湿。
【主治】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胆绞痛,胁痛,下肢萎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7.阑尾lán wěi
【别名】
【穴名解】该穴为阑尾炎症在下肢的压痛反应点和治疗点,故称阑尾穴。
【标准定位】在小腿前侧上部,当犊鼻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取穴法】正坐垂足或仰卧。位于小腿外侧上部,在足三里穴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压痛明显处。
【穴位解剖】在胫骨前肌、趾长伸肌中;有胫前动、静脉;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腓深神经。
【功用】清热化瘀,通调肠腑。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消化不良,下肢萎痹。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8.膝眼xī yǎn
【别名】膝目
【穴名解】一膝两穴,在髌韧带两旁凹陷处,宛如两眼(目),故名膝眼。
【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两侧凹陷处,在内侧的称内膝眼,在外侧的称外膝眼。
【取穴法】正坐屈膝。在膝关节部伸侧面,当髌韧带两侧与股骨和胫骨内、外踝所构成的凹陷处,在内侧的称为内膝眼,在外侧的称为膝眼,亦称外膝眼。
【穴位解剖】在髌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隐神经分支、股外侧皮神经分支,深层有胫腓总神经分支。
【功用】舒筋利节,通经活络。
【主治】膝髌疼痛,腿脚重痛,鹤膝风,脚气,下肢麻痹。
【刺灸法】向膝中斜刺0.5~1寸,或向对侧透刺;可灸。
9.内膝眼nèi xī yǎn
【别名】
【穴名解】为膝眼两穴中居内侧者,故名内膝眼。
【标准定位】屈膝,在髌韧带内侧凹陷处。
【取穴法】正坐屈膝。
【穴位解剖】
【功用】舒筋利节,通经活络。
【主治】膝关节酸痛,鹤膝风,腿痛及其周围软组织炎。
【刺灸法】向膝中斜刺0.5~1寸,或向对侧透刺;可灸。
10.鹤顶hè dǐnɡ
【别名】膝顶
【穴名解】主治鹤膝风,又居膝髌上方似鹤膝之顶,故名。
【标准定位】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
【取穴法】①正坐垂足。在膝上部,当髌骨上缘正中凹陷处。
②在髌骨的顶端,就是按到髌骨顶端的边缘。
【穴位解剖】在髌骨上缘股四头肌腱中;有膝关节动脉网;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功用】舒筋利节,通经活络。
【主治】膝关节疼痛,下肢瘫痪,腿足无力,鹤膝风,脚气。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1.四强sì qiánɡ
【别名】
【穴名解】四,指股四头肌;强,强壮,有力。本穴位于大腿正前方、髌骨上缘中上4.5寸,针刺时直接刺激股四头肌,可加强其肌力,故名四强。
【标准定位】鹤顶直上3寸。
【取穴法】仰卧或正坐垂足。在膑骨上缘中点直上4.5寸。
【穴位解剖】在股直肌,股中间肌中;有股动脉肌支;布有股神经前皮支,深层有股神经。
【功用】疏经活络。
【主治】下肢痿痹,瘫痪。
【刺灸法】直刺1.5~2寸;可灸。
12.外踝尖 wài huái jiān
【别名】
【穴名解】穴居外踝凸起部尖端,故名。
【标准定位】在足外侧面,外踝的凸起处。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外踝骨膜。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外侧皮神经,其血液由胫前动脉的外踝网有和腓动脉和外踝支供应。
【功用】舒筋缓急,通窍利关。
【主治】十趾拘急,脚外廉转筋(即腓肠肌痉挛),牙痛,脚气,偏瘫,卒淋,小儿重舌,白虎历节风。
【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13.内踝尖nèi huái jiān
【别名】踝尖,吕细。
【穴名解】穴居内踝凸起部的尖部,故名。
【标准定位】在足内侧面,内踝的凸起处。
【取穴法】正坐或仰卧。
【穴位解剖】
【功用】通窍开关。
【主治】乳蛾,牙痛,小儿不语,霍乱转筋。
【刺灸法】浅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14.百虫窝bǎi chónɡ wō
【别名】血郄。
【穴名解】本穴常用治蚁走虫爬之痒症,故名百虫窝。
【标准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即血海上1寸。
【取穴法】
【穴位解剖】在股内侧肌中;有股动、静脉;布有股神经前皮支,深层有股神经肌支。
【功用】养血祛风,清热利湿。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症,阴部生疮。
【配伍】皮肤疾患配血海、蠡沟、曲池穴。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15.里内庭lǐ nèi tínɡ
【别名】
【穴名解】穴居足底,与足阳明胃经内庭穴相对,故名里内庭。
【标准定位】仰卧。在足底,当足掌面第2与第3趾的夹缝之中,与足背胃经内庭穴相对处。
【取穴法】
【穴位解剖】
【功用】疏经通络,熄风止痉。
【主治】五趾疼痛;小儿惊风,抽搦,癫痫;小儿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6.独阴dú yīn
【别名】
【穴名解】一足一穴,故称独;位于第二足趾屈侧面,属阴,故名独阴。
【标准定位】正坐垂足或仰卧。在足底第2趾的跖侧远侧趾间关节(靠近趾尖端的趾间关节)横纹的中点处。
【取穴法】
【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趾短、长屈肌腱。分布有足底内侧神经趾足底总神经的足趾底固有神经。
【功用】行气止痛,调理冲任。
【主治】心痛,胸胁痛,腹痛,呕吐,吐血,死胎,胞衣不下,月经不调,疝气。
【刺灸法】直刺0.1~0.2寸;可灸。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3551195-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