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培养哲学思维-经管之家官网!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 收藏本站
您当前的位置> 哲学>>

古希腊哲学

>>

[转] 培养哲学思维

[转] 培养哲学思维

发布:magic/tp | 分类:古希腊哲学

关于本站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活跃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经管之家新媒体交易平台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提供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头条、小红书、百家号、企鹅号、UC号、一点资讯等虚拟账号交易,真正实现买卖双方的共赢。【请点击这里访问】

哲学思维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有些跨国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公开提出应聘者应该具有哲学思维的能力,能够统观全局,运筹帷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哲学思维在现代已经是人的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表 ...
扫码加入经济学习群


哲学思维在今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了,有些跨国公司在招聘人才的时候公开提出应聘者应该具有哲学思维的能力,能够统观全局,运筹帷幄。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哲学思维在现代已经是人的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表现内容。但在现实中哲学似乎给人的感觉就是政治,是冷冰冰的说教,哲学教师的形象就是知识陈旧,左倾僵化,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不知道为什么在中国哲学和哲学教师会给人们留下这样的印象。我在哲学的领域里工作思考了20多年,接触过各种哲学流派和不同的哲学教师,他们给我的印象是思维清晰,反应敏捷,聪明睿智,学识渊博。我一直都有这样的愿望,我希望在大学的讲坛延续我的老师的优点和优势,让更多的人了解哲学是人类沉思默想的智慧结晶,让更多的学生通过我的哲学课堂而喜欢哲学。为哲学而哲学难免流于政治,那是非常可怕的,就像为科学而科学、为文学而文学、为人生而人生同样是可怕的。大学都很注重学生尤其是工科的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正是为了我们人格和人性的完善和丰富,为了避免出现工科大学生“有知识没智慧,有文化没修养”的状况。哲学思维与我们的人文素养有关系吗?应该说是有的,作为人类的认识的思想智慧的结晶,哲学与各门科学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我们通常说工科的学生也要注重文理渗透,史学兼容,多角度看问题,我的讲座就是从哲学思维的角度看文学素养、人生境界和解读世界的模式,目的是通过哲学思维达到塑造你自己、完善你自己和提高你自己的目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实际也可以说是我对我自己多年的读书和思考与同学们做一个交流。我的讲座的内容可能都是偏见,不过没有偏见就是最大的偏见,正是因为偏见,我们才需要交流和总结提高,正像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真理之川是从错误之沟渠流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我喜欢跟同学们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没有交流和沟通不容易看到自己的短处,也不利于提高。人们在谈到充电的时候好象都必须是老老实实坐在课堂里听课才是充电,其实充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听课和学习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自己读书和思考,梳理自己的思路使之清晰明确也是自我充电的一个方式。我们通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当然不可能只有课堂学习这个形式了。我想从几个方面谈谈我对问题的理解。
  一. 哲学思维与文学素养――塑造你自己
  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交往,你是个令人乏味的人还是让人感觉“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人,与你的文学素养有直接的关系。一个人的气质风度与他的文学素养是成正比的。现代人休闲的重要方式是旅游,在旅游中你欣赏的是单纯的自然观景还是可以同时领略到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人文观景也与你的文学素养有关。文学素养与你读了多少书有关,但又不是完全等同的关系。如果只是读了不少书,但不求甚解,或者只是口袋型的,没有分析鉴别和取舍,那也只是书呆子,书呆子是不太可爱的。知识渊博的人能够旁征博引,对许多问题都可以形成自己的见解,跟这样的人打交道,你不会觉得乏味。你若成为这样的人,就会广受欢迎,有利于你开创自己的事业。我从来就不主张读文学的书为文学而文学,那未免太沉重了,纯文学是感觉不到多少快乐的。
  哲学是通门,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对于工科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哲学思维是指导我们选择、取舍、品鉴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基础。通过哲学思维提高文学品鉴的素养(品味与能力)才能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清醒选择而不迷失方向。人们通常认为人的一辈子大概阅读40本左右的名著就可以改变人的文化底蕴和气质风度,因为有了40本古今中外的名著的基础,就足于影响我们对人性、人格的理解和影响我们的人生态度了。它们还会潜移默化到我们的举止言谈中,我们通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装是装不出来的。有同学问我,我读的小说已经不止40本了,为什么没有形成博学多才的文化底蕴也没有培养出优秀的气质呢?这里面就有如何选择和提高品鉴能力的问题。读并非简单的读,还得有所思才能有所得。
  1. 读出与众不同“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共性与个性的把握
  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传诵千古并非偶然。我们通常说有多少人阅读《红楼梦》就会产生多少个红学家,就在于《红楼梦》的魅力吸引了一代有一代的人。阅读《红楼梦》,我们感受的是人性。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去阅读《红楼梦》,感触更为不同。金陵12钗都是曹雪芹笔下的美人,古往今来对美人的形容都是倾国倾城, 沉鱼落雁,羞花闭月,这些代表了人类的审美理想和标准,可以说是美人的共性。可是到底美的如何,却表现出文学家对美的不同的品味和理解,也给人们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红楼梦》的美人真是美得各有风姿,各有个性,因而传诵千古。且不说林妹妹的弱柳扶风和宝姐姐丰腴玉润的气质风度,光是看见不同的物件,她们的诗就表现出强烈的个性色彩,由此你就可以推断出她们的命运结局。看见柳絮飘舞,林妹妹咏的是“飘泊一如人命薄,空绻眷,说风流”;宝姐姐却看见“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阅读了《红楼梦》,不论过了多少时间,你想不记得林妹妹和宝姐姐都非常困难。史湘云和林黛玉之间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同样都是父母双亡,史姑娘寄养在叔叔婶婶家,林姑娘寄养在外祖母家。应该说史姑娘的景况还不如林姑娘。可是史姑娘的豪爽豁达甚至可以在喝多了酒在假山旁的石板上枕着一包芍药花瓣就睡着了,与林姑娘的迎风垂泪对月抒愁也形成强烈的反差。如果你认真地读完《红楼梦》,起码你对人类共同欣赏的少女之美就会有更为深刻的了解,你就不会把欣赏少女之美只是停留在容貌如何羞花闭月。甚至在你看电影、电视剧《红楼梦》时,你自己就会不知不觉中考虑人物形象与你心目中的林妹妹和宝姐姐像与不像的问题了。宝姐姐的雅典美,林妹妹的娟秀美,晴雯姑娘的妩媚美与潘金莲的妖里妖气是绝然不同的。
  《三国演义》实际上是谋略篇。但是我更为喜欢的是从人物的性格和个性特征上去欣赏他。曹操与孔明、周瑜的性格反差也是非常大的。曹操的文采气度给人的感觉是豪放粗犷型的,而孔明与周瑜则属于温文尔雅型。孔明与周瑜又有很大的区别。孔明是羽扇纶巾沉着老练,周瑜是年轻气盛雄姿英发却未免气量狭小。不管你什么时候读过《三国》,你也不可能把这些个性色彩浓郁的人物遗忘。
  《水浒传》描写了108个打家劫舍的绿林好汉。粗鲁应该说是他们的共性,但每个人物的栩栩如生却不是因为他们粗鲁。而是因为他们粗鲁得各有个性。鲁达的粗鲁是性急,史进的粗鲁是少年任性,李逵的粗鲁是横蛮,武松的粗鲁是豪杰,阮小七的粗鲁是悲愤无处诉,焦挺的粗鲁是气质不好。在《水浒传》里,有李逵打虎、李忠打虎,还有武松打虎。武松只打了一只老虎,却被传诵千古。为什么?我们从哲学的矛盾对立转化就可以看出来施耐庵在武松打虎上用了多少笔墨。武松一开始并不相信景阳岗有老虎,他在醉意朦胧的状态下放翻了身体在石板上睡觉。老虎出来了,饥饿的下山猛虎气势汹汹,而武松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听见虎啸时老虎已经近在咫尺。这时武松处于劣势,老虎处于优势;老虎对武松一扑、二扑、三扑,而武松一闪、二闪、三闪避开了老虎的攻势。这时形势逆转了。老虎三攻不能奏效,体力消耗了;武松三闪老虎后,已经把哨棍拿在手上,武松处于优势,老虎处于劣势。武松把哨棍举起狠劲向老虎打去,没想到哨棍打到树上断为两节。形势又发生了逆转,武松的优势变为劣势,武器没有了,老虎已经缓过劲来,劣势又转变为优势了。这时,老虎往前一扑,武松往后一跳,好险,只差一点武松就要命丧虎爪。这时武松的盖天豪气才发挥出来,他揪住虎头往地下按,对着老虎的眼睛、头、脸、身子拳打脚踢,直到老虎气绝身亡。武松打虎传诵千古,就在于施耐庵把武松打虎的矛盾转化描写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我们通常说哲学家用三段论推理,诗人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然而他们在说的是同一件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我们也可以读出与别人的不同之处,也能让我们拍案叫绝。
  我读文学作品,可能跟我所受的哲学思维的训练有关,经常不是从纯文学的角度出发
  的,哲学的、历史的、心理学的甚至政治学的角度都有,产生的感受和收获跟别人不一样。
  但是这个世界不就是因为每个人的独一无二才显得丰富多彩吗?中国的老百姓把牡丹花称为国花,是因为牡丹的雍容华贵符合了中国人追求生活富足的理想。而在历代的文人墨客的心目中,挥之不去的却不是牡丹情结,而是梅花情结。因此我常常这么想,陆游的梅花是白梅,才符合他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境界;毛泽东的梅花应该是红梅,才可以表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豪情;瞿秋白的梅花就得是腊梅了,才能够表现“待到明年春再来,应有香如故”的情怀;王冕的梅花自己就称为墨梅,因此有“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意境。一种花自有一种花的风骨。在宋代曾经有人用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去问苏东坡,为什么这两句诗只能形容梅花,不能形容桃花和杏花?苏东坡不禁莞尔:“用于桃杏诚亦可,惟恐桃杏不敢当耳!”。读书读到这里,你又怎么可以不对苏东坡的聪明睿智发出会心的一笑?在文人墨客的笔下,桃花是伤感的花,是红颜命薄的花,杏花是喧闹的花,是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热烈之花。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与“水清浅”和“月黄昏”挂上钩的。在这种情况下,读书不会是负担,更不会枯燥,掩卷沉吟,思绪万千,你只会觉得古人和今人,虽然有时间空间的差异,但是在审美修养方面,在自然物象的欣赏和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方面,始终是相通的。
  我们通常说没有倾向的作品算不上伟大作品。文学作品无论哪个朝代,都是这个时期人们的爱情观和死亡观的体现,因此有人认为爱情与死亡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爱情导致生命的延续和诞生,死亡则是生命的终结。生与死本来就是人之所以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无论哲学还是其实都不能回避。但是我们在欣赏文学这两大主题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不关注到名著与媚俗文学的区别。如前所述,名著既体现了文学创作的共性(符合人性发展的规律)即千篇一律,又体现了强烈的个性即千变万化。而媚俗的作品就像方便面,在无奈的状况下只能填饱肚子,根本谈不上品味的问题。无论我读了多少这类的作品和看了多少电视剧,男孩子都是英俊潇洒,女孩子都是羞花闭月,但是只有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没有任何个性色彩,我永远弄不清这里的男女主人公,甚至名字我都无法记清,更谈不上他们的个性才情。这跟我的记性好不好无关,但与我的鉴赏水平有关。欣赏什么作品关系到你对人性和文学的品味问题。如果你想提高文学欣赏的水平和能力,就不能只阅读中下的作品,你必须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名著,使自己对什么作品是优秀作品有了评判的标准,这样当你评价和品鉴其他的文学作品时,才不至于偏高或者偏低。文学作品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也熏陶了我们的人性和人格。阅读名著,是我们塑造自身,提高文学素养的必由之径。
  2. 读出个中真味――提高文学品鉴能力是人文素养水平的直观表现
  读书谁都会,但是读出个中真味不容易。它往往是一个人的文学鉴赏能力的直观表现。记得在大概十年前,文学界有些好事者做了这样的问卷调查,找了100个文化层次和职业不同的男青年让他们先阅读《红楼梦》,然后回答问题。问题是在金陵12钗中择偶,排出座次,淘汰2人,并且必须说明理由。结果答案出人意表,被淘汰的第一个是王熙凤,这很好理解;第二个就是曹雪芹寄予美的最理想化身的林妹妹。为什么淘汰林妹妹?这里面有时代不同人们的审美观的变化问题。明明是同样的选择,不同的文化修养在品鉴上就有天壤之别。文化层次低的男青年的回答非常直观,也非常粗俗“林妹妹老生病,太难养了”。文化层次高的男青年的回答非常绝妙“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理由都一样,给人的感受却不同。人生的不同年龄有不同的境界,一个人的外表美丽不美丽与年龄和遗传有关。有些老年人已经是满脸皱纹,体态龙钟,我们仍然会觉得他们可爱,因为他们文化修养和品味使他们的睿智、达观和澹然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丽和可爱不是同一个概念,就像我们通常说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一个人的文学修养太差,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不太可能可爱的。如果你的女朋友陪你在月夜漫步,她说“今晚的月色太美了”,你回答她“要是个烧饼就好了”,你们的恋情前景恐怕就不太妙了。在春游的时候,当别人都在欣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春景, 你却惟恐大家不知道似的说最漂亮的蝴蝶就是最丑陋的毛虫变的,或者说“白发三千丈”是吹牛,根本不可能的等等,虽然你表达的是事实,却未免大煞风景。我们常说对这种专爱抬杠煞风景的人,最好的办法是给他个烧饼,让他在一边啃去。因为他没有一点的文学素养,只能关注形而下的物质。就像“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我们可以欣赏,是因为我们都懂得“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如果你一定要抬杠,不会有人有兴趣跟你争论。你若没有一点的文学修养和文学品味,根本就分不清自然物象与人的情绪的区别和联想,或者只会抬杠没有任何想象力,你一定是个让人乏味的人。
  文学欣赏需要想象,需要夸张,诗词曲目讲究比、兴、赋。太露太白的真话是没有文学修养和想象力的表现,也不会有很多人愿意跟没有文学色彩和想象力的人打交道的。文学不是用于卖弄,而是美化我们的情感世界和净化我们的心灵的灵丹妙药。当我们心境平和闲适的时候,我们可以欣赏到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果篱内篱外有人大声喧哗,大打出手,南山依旧,你又如何悠然得起来?提高文学作品的品鉴能力靠积累和观察,我们通常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阅读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你对文学和其他美的事物的评价和品鉴才能是恰如其分的,既不至于太高,也不至于太低。有人说阅读文学作品太累了,看看电视剧就行了,节省时间。这种时间是不能节省的,跟我们的大脑接受信号的方式有关,电视剧只让你记住故事的情节,文学作品的精华只有通过阅读才能留下记忆和激发理解与想象。因此有些名著不仅要读,而且不能只读一遍。我的老师跟我说过,你想真正读懂《红楼梦》,这辈子你起码得读八遍。每一遍你领略的红楼都不是原来的红楼。如果你的想象力丰富,古人的月亮与今人的月亮也是有许多相通之处的,关键是你在吟诗诵文时头脑中有没有月的意象:
  “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关山之月”(冷峻的、远久的、历史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是“慷慨之月”(豪迈的、激情的)
  “海上明月共潮生”是“浩淼之月”(寥廓的、宽广的)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是“朦胧之月”(婉约的、温情的)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抒怀之月”(孤寂的、无垠的)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是“宜人之月”(温柔的、舒缓的)
  “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是“萧杀之月”(冰凉的、萧瑟的)
  “云破月来花弄影”是“盈动之月”(灵动的、活泼的)
  “暗香浮动月黄昏”是“荡悠之月”(悠然的、浪漫的)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凄凉之月”(沧桑的、悲凉的)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奇逸之月”(高远的、飘逸的)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是“静谧之月”(安逸的、沉静的)
  其实这里已经不是对月色和意境的描写,是人的内在感受的抒发。读文学作品,我们不仅可以了解作者的审美观,同时也对人性和生活有更多的感悟。这些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阅读和思考获得的。人的一生总是会碰到各种的困难和孤独,通过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自我排遣和自我舒缓的能力。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总是自信和乐观的,因为他对人生和人性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就像一个发光点,不仅可以照亮自己的人生,也可以照亮别人。
  从哲学的角度读文学,使我们对文学中揭示的人性的深层内涵和人性的弱点更加清晰,反观自身我们也可以更了解自己,重新塑造自己。
  二. 哲学思维与人生境界――完善你自己
  记得我大学毕业后到高校任教,一开始住集体宿舍,我的一个室友对我说,你的知识面很宽,性格很开朗活跃,为什么会选择哲学这个专业呢?我问他你知道什么是哲学吗?他说不知道,只知道是很没有意思的政治,而且断定在高校是没有学生愿意听哲学课的。我知道我不可能与他有进一步的沟通,因为我无法让他明白哲学是什么,把握哲学的人是需要有慧根的,不是任何人都适合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我的母校哲学系在文革前从来没有招收过女生,哲学系被人们戏称为“和尚系”。77级之后才开了高校哲学系招收女生的先河。但是招收女生的条件比招收男生苛刻:哲学系女生虽然参加的是文科的考试,但是数学必须及格才能上哲学系。因为许多人认为,女生的抽象思维比男生差,哲学系的女生的要求就要比男生高了。文科考生中数学及格的人不多,但是哲学系女生的招收条件前提就是数学必须及格。哲学本身不是纯文科专业,它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换句话说,当年我们哲学系的女生都是学科知识比较全面的女生。跟人们的想象不一样的是,别人以为哲学系的女生都是女学究,实际上,我们哲学系的女生都很开朗活泼和自信。当我们毕业多年再次聚首,我的女同学没有一个人为当年的专业后悔过。因为哲学让她们懂得了自己,懂得了人生。我们每个哲学系毕业的人都有不同的经历,有些人的道路走得很顺当,功成名就,著作等身,有些人历尽波折;但是我们发现了一个共性:我们班那些受了哲学熏陶的女性,没有花容月貌(太漂亮的女孩子是不适合学习哲学的,因为学习哲学要沉思默想,漂亮的女孩子受现实的干扰太大,没有办法潜心学习)但不怨天尤人不自甘平庸,没有一个沦为蜚短流长的长舌妇,她们在现实中可以失去很多,但是她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失去自我。因为她们懂得珍惜,也懂得如何充实自己,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不断学习,提高自己和完善自己。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们以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非常枯燥的哲学系毕业的学生,多年以后情怀依旧,浪漫依旧,个性除了活泼依旧,更为丰满和深刻,或者说我觉得我的同学更为可爱了。
  1. 完善你的人生“人生何处不可浪漫”――我们是否有浪漫的能力和心态?
  我们通常说哲学总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生活就得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简单与复杂本来就是对立的统一。哲学是理性的产物,但理性与浪漫一点也不矛盾。人在青年的时候往往容易追求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人生,也就是所谓的浪漫色彩。很多年轻人都以为只要沉浸在爱情中就已经是浪漫的最高境界了。因此有人说婚姻是浪漫和爱情的坟墓。实际上这是对浪漫的误解。浪漫是富有诗意充满幻想的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浪漫属于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不同的人生阶段,属于每个人的人性深处的特质,并不是只在谈恋爱的阶段存在,只在相互爱慕中产生。往往是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更能表现出你有没有浪漫情怀,有没有浪漫人生的能力和心态。毕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都是孤独的,并不是成双成对的,就像将来我们离去,同样得一人上路。因此有人说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起点痛苦,因为每个婴儿都哭着来到人世;终点静默,每个人离去都在安静中。既然如此,培养自己的浪漫情怀是我们的人生丰富多彩而不是平淡无奇的重要前提。当我们欣赏阳光时,能否感受到热烈和希望;欣赏月光时,能否感受到宁静与娴雅;欣赏海洋时,能否领略到海纳百川的博大,你可以问问你自己,你真的懂得浪漫吗?浪漫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脱俗的情怀,是一种形而上的精神;并非简单的给女朋友送一束玫瑰花或者恋人在花前月下漫步的形而下的形式就是浪漫的全部内容。不过现实中很多人连形而下的形式都没有,更不用说形而上的精神了。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必须有物质条件才能生存,人必须有精神条件才能生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培养我们自己的浪漫情怀,是我们完善精神状况的条件之一。
  我记得在我给同学们讲授《美学》课程的时候,曾经讲到下雨天不打伞的有两种人,一种人无伞可打――忘记带伞了,是无奈;另一种人是有伞不打,是要体味下雨的情趣,这就是情趣的浪漫。当时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生活的忙碌和学习的紧张压力常常让我们忘了浪漫,忘了欣赏雨中的漫步与情趣,也忘了雨丝飘在脸上和心上的感觉。我们通常说大自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事实就是如此。当你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你有没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雅兴,可以看出你能否欣赏孤独的浪漫;就像你能否领略雨中漫步不打伞的情趣的浪漫一样。“留得残荷听雨声”与“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是意境的浪漫,“枯藤老树昏鸦”与“一叶落而知秋临”是悲凉的浪漫。人生无处不可浪漫,关键在于你是否有明澄的心境和闲雅的情怀。我有时拿中国的流行歌曲与日本的流行歌曲做比较,越比较越觉得气馁。日本的《北国之春》、《荒城之月》给我传递了明显的唐宋风韵的信息,我国的许多流行歌曲整个让我读不明白。因此有人说中国的流行歌曲是“满大街唱的都是爱,满脑子想的都是钱”,在这些歌词中,我没有发现多少应该有的属于我们的年青一代的文学审美情趣和高尚优雅浪漫,有的只是粗俗和低下的格调。一个人的品味和格调与他的精神追求和精神境界是紧密相连的。
  浪漫是需要能力和心态的,与年龄多大无关也与经历是否坎坷无关。但与你的文学品味和审美修养有关。就像一个人的衣着的品味与你拥有多少衣服关系不大,但与你的衣着搭配的审美方式和生活的态度有关。外观上能否让别人产生美的感受,并不是只与长相和年龄有关,它与每个人的气质、修养和举止言谈直接相关。南方的夏天天气热,很多男性都喜欢在酷热的条件下光膀子,在公开的场合下穿拖鞋;有些女性在公共场合也可以很随意穿睡衣,或者邋里邋遢。这些都是污染别人的视觉神经的行为,当然这也是家教和文化品味的表现。这里面跟气候关系其实不大,但与你的习惯有关。一个人如果从小就注重这方面的习惯的形成,做起来并不困难。就像休漠所说,习惯是人生伟大的指南。日常生活的举止言谈是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习惯和修为的。如果你连日常生活中什么是美什么是不美、什么是高雅什么是粗俗都分不清楚,还奢谈什么浪漫情怀?
  2. 完善你的内涵“人体美与人性美”――内在美比外在美恒久
  大学生是时代的骄子,从思想言谈到举手投足都应该是美好的。但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品行修为内在外在一切都很美好呢?这里面就涉及到外在美和内在美的关系,即人体美和人性美的关系了。
  人体美就生理状态而言,属于自然美的范畴,但人体美又与人的风度气质有密切的关系。人体美的自然性包含了生理学、生物学、遗传学和生态学的内容,是我们无法选择的。男女性别的客观存在,我们不能自行选择,健康与畸形、智力健全与弱智我们无法选择,高矮胖瘦与肤色发色、五官长相我们也不能选择。甚至遗传多少、变异多少每个个体都不相同。这些构成了人体美的自然性。在人体美的自然性方面,白居易用“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和“天生丽质难自弃”形容杨玉环;人们也经常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容少女的清丽脱俗。人是万物之灵,人体美是自然美的杰出代表。人体美是通过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来表现。人类的力量、技巧、智慧通过人的体形、肤色、肌肉和人体动作来表现,因此我们的审美标准就有“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的看法。人体的自然美当然包括人工修饰的因素,无处不在的美容院给我们传递这样的信息:男孩子的人体美是高大挺拔,因此生长刺激素和矮子乐特别有销路;女孩子的人体美是苗条曲线和皮肤白皙,因此瘦身减肥和美白化妆品成为时尚。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了,凡事不可过度,一过度就失真。男孩子外型的英俊高大不如开朗自信幽默豁达有吸引力;女孩子修饰过度浓装艳抹,让人不识真面目是适得其反的,因为一张假脸是毫无美感可言的。
  外貌的美好与人的风度气质比较,后者往往更为重要。风度是我们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风采和气度,与人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紧密相连。一个人被别人形容为风度翩翩,往往不光指他的外表长相,也包括举止言谈。要让别人跟你接触感到如沐春风,那更是胸襟学识和思想的交锋后才能产生的感觉。大学生要使自己的一切都很美好,那就是外在的自然得体开朗自信与内在的人文素养的结合,即我们经常强调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从人的风度气质看,吊儿郎当衣冠不整不是潇洒,吞云吐雾粗言烂语不是豪爽,自私自利心理阴暗不是精明,委委琐琐闪闪缩缩不是深沉:
  我日夜追寻真理的阳光,渔夫却笑我何不随波逐流――是屈原铮铮作响的风骨;
  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是孔明和周瑜的翩翩儒将的风采;
  力拔山兮气盖世――是西楚霸王项羽豪气干云的激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苏轼豁达不羁的潇洒;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是岳飞爱国主义精神的飞扬;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李白的高贵自如的神采……
  这些古人的风度气质和才情,筑就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的灵魂,他们留给后人的不是人体美,而是风采气度和胸襟文才。风度气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我们在后天学习和训练培养而来的。因此,完善你的内涵,把外在的人体美与内在的人性美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更加优秀。自然规律使人体的自然美无法持久,当我们经历中年和老年的时候,外在的人体美在逐渐消失,内在的风度气质美却在日益显现,而且伴随着我们的年龄和学识、修养的提高而越来越展现出人格魅力。为什么有些老年人让我们觉得很可爱,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内在美比外在美更重要,也更为持久。
  3. 完善你的人格“优秀与平庸的分界点”――坚持的重要性。
  人在人生某一个阶段追求优秀表现优秀并不困难,比如在中学的时候,要求自己“三好”,在大学的时候,要求自己品学兼优。这些都不困难,只要你比别人努力,目标就可以达到。但是要一辈子追求优秀,那就得坚持你的追求不变色,你的努力不放弃。人生总是会有许多我们想象不到的问题、困难,人生总是充满各种名利地位的诱惑;因此,有人被社会的俗流同化了,有人变得世故圆滑了,有人沉沦了也有人堕落了。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追求优秀是很困难的。记得在我毕业的时候,我们的校长说过,孙中山先生有遗训“:我们的学生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现代人的心目中,优秀就必须是功成名就,或者成为达官显贵仕途通达,或者成为一代富豪,否则就不能算成功,更谈不上优秀。实际上优秀应该是一种品质和境界,与物质的形而下的成就并不是完全等同的。无论是大人物还是老百姓,在内在的生命本质来看,都是平等的。因此平民百姓有品质优秀者,达官显贵有品质恶劣者。人生境界的高低,不在地位的大小尊卑,而在对人生的参悟。品质优秀者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能够赢得人们普遍的尊敬,而为官显赫品质恶劣者者只要一从位置上下来,立刻就会感受到所谓人情冷暖,因为他们不是以品格和能力使人敬佩,而是他们当初的官位使人们有求于他,不得不做出尊敬的摸样。在物欲横流人心躁动的时代,有人对名利地位的追逐不择手段,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也有人对名利地位置之度外心静如水气定神闲,这就是对生命本质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人生境界,也是优秀与平庸的分界点。
  在我的哲学课堂上,曾经有个女同学跟我说:“老师我心里很难过,在大一的时候我跟班里一个男生谈恋爱,后来分了手,他现在正跟隔壁班的一个女生谈恋爱,都在同一个课室合班上课,他们有意在我的面前卿卿我我,我的感觉特别难受。”这种感受我可以理解。我问这位女同学,你是否放下了这段感情,她说她已经放下了。我跟她分析,为什么她对这件事情的受到伤害的感受特别深刻,是因为她没有意识到她一直把自己放在被伤害者的位置上了。如果你真的放下了这段感情,你完全可以像看一道风景似的看待他们,只要你不自我伤害,别人如何故意伤害你,你都会有自我保护的办法的。再说,我觉得应该祝贺这位女同学,如果一个男孩子对于他曾经寄托过感情的女孩子有意这样伤害她,除了说明他心胸狭窄,还说明他不厚道。一个人如果心地善良,不管将来可不可以走到一块,他都会尽量让你不受伤害,做不到这一点,这个男孩子就非常不足取。像这样心胸狭窄不厚道的男孩子,姑且不说他将来的人生道路会充满各种不可测的因素,仅仅是对感情的处理,就应该是避而远之。这不是阿Q精神,这是我的人生的经验之谈。我们可以历尽波折,但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固守善良。后来这位女同学没有再找我,但我在课堂上既能看见她的笑脸,也听见了她的消失已久的笑声。我知道她已经真正走出了阴影。一个人的优秀品质是对自己严格要求出来的,日常生活的举止言谈和对亲情、友情和爱情的处理上,往往都能折射一个人的品质。我们的将来会错过各种各样的东西,在人的一生中,有些是值得我们去珍惜的,但是不知不觉中被我们错失,以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就像泰戈尔所说:如果错过太阳时你流泪了,那么你也要错过月亮,错过花满枝桠的昨天,也会错过今朝。我记得曾经阅读过印度的思想家的著作,里面提到“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人在世上立足,思想非常重要,它足于影响你的一生。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放弃理想很容易,坚持理想很困难。人们常说30岁以前“不要怕”,作错了我们还大把的青春和热情去弥补,30岁以后“不要悔”,你已经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懊悔,应该做你自己应做的事情。我记得在我的大学毕业的纪念册上,有一位同学给我留下了一段话“不祝一路平安,但愿你坎坷人生多奋进;何须一帆风顺,但愿你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都很希望自己的人生是一路平安和一帆风顺的,但是实际上没有可能。在人的一生中,面临各种问题困难和坎坷能够继续奋进才能不迷失自己,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内容。
  人生境界包含了我们的人生态度,从哲学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自己,把握人生是我们完善自我的必要途径。如果我们对自己没有理性认识,只是跟着感觉走,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迷失了自己。
  三 哲学思维与解读世界的模式――提升你自己
  历史上的哲学被人们解释为聪明学和智慧学,在今天经常被人们认为是冷冰冰的政治说教。不管人们把哲学看作什么,实际上哲学是人类解读世界的模式,是人类沉思默想的产物。我们通常说学习哲学的人是要有慧根的,并不是每个接触了哲学的人都可以变得很聪明和很有智慧,这也就是作为聪明学和智慧学的哲学为什么不能广受欢迎的原因。学习哲学能否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实际上是因人而异的。哲学并不完全归结为社会科学。我们通常都说哲学社会科学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回事。学习哲学应该考虑的是哲学是“通门”,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它的基础是各门具体科学。真正学懂了哲学的人,必然是学识渊博的人,科学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哲学上的偏见。因此我们也经常说哲学家都是最具有自我批判能力和精神的人。
  1. 培养自己的整体思维――“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学习和培养哲学思维首先就是整体思维的培养。也就是说把我们所处的世界和各种事物当作一个整体来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虽然错综复杂,但是作为一个整体其中各个事物都是作为环节相互作用的。为什么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我们会觉得有些人动手能力很强,做事却事倍功半呢?这里面就可能是欠缺了整体思维。我们都很熟悉《田忌赛马》的故事,田忌一开始与齐王赛马总是输给齐王,因为田忌以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下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后来据说是在孙膑的启发下采用了“丢局部保全局”的思路,以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再以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赢了两局输了一局,整体上就取得了胜利。这种丢局部保全局的思维就是哲学思维,把整个赛事当作一个事物去思考,不是着眼某个细节。有些同学说“通过学习我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我不知道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唯物论的物质观和运动观的学习就是要求我们把世界看作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整体,在思考问题的时候靠考虑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培养整体思维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重要表现。有人说21世纪转换观念很重要,但如果没有整体思维,你如何转换观念?诸葛一生惟谨慎,诸葛亮在打仗布阵的时候心思慎密,但是在强敌当前无兵可用之时,他也可以摆出“空城计”吓退司马懿,如果不是对司马懿的兵力和用兵之道以及司马懿对诸葛亮的了解知之甚多,孔明怎么敢冒这个险?人们在碰到问题和困难时解决的方法有很多,哪个最有效最根本最能够长久解决问题,往往与他是否具有整体思维有关系。孙膑、田忌和孔明的过人之处都在于他们具备整体思维。
  也许有些同学会说,我不需要领兵打仗,孙膑、田忌和孔明的智慧我用不上。但是我们总是以自己的模式去解读这个世界的,比如看书,我们也通常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秦代过度强调法制,甚至在文化雕刻艺术方面也反映出来,西安出土的兵马俑在脸部的表情、线条和神态上也是刻画得一丝不苟;而汉代则刚好相反,强调自然天成,它的雕刻往往取材天然,简简单单几根线条勾勒就可以了,演变成非常自由的风格,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到了唐代,就变成了集大成了。各种文学的体裁、雕刻的风格不仅自由,而且多样化。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一大批著名的诗人文学家。由盛而衰到了宋代,盛唐的气势已经消磨了,虽然也产生了三苏、秦观、陆游、辛弃疾等文学上的大家,但是很明显他们所处的环境已经不如李白可以一边饮酒一边狂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没有整体思维,我们也很难从自己阅读中对世界和历史、人文的发展去作整体的、客观的把握。在今天社会整体思维尤为重要。我们可以看到,处理国际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关系需要整体思维;组织和参加奥运会对项目的安排和运动员的选择要体现整体思维,甚至每一场比赛,都必须有整体思维才可能取胜。对学习、工作更是如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再强调人必须学一点哲学的道理所在。如果你只是把哲学当作可有可无的政治理论,那么你不可能通过学习哲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整体思维。
  2. 培养自己的辩证思维――“真理在中间”
  从哲学思维看,我们通常说一分为二,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一分为二的理解,有时也会产生偏差。如果两种意见完全对立,不能说一定非此即彼,只有其中的一种意见是正确的。更多的情况是,两种意见各有千秋,必须综合起来。比如现在大专院校都很盛行的辩论赛,没有哪一方的意见就是绝对正确的,不然就不需要辩论了。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到斯大林在处理某个事件时提出的观点。当时在苏联建立某个大型的水电站的时候,左派与右派的斗争非常激烈,右派提出不要建这个水电站“劳民伤财”,左派提出要每年建一个这样的水电站。斯大林在了解了两派的观点之后提出“真理在中间”,真让人茅塞顿开。斯大林在这里不是调和矛盾,而是看到了两者各有道理。建立水电站确实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每年都建一个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但是建立水电站是国计民生的需要,根本不建也不行,因此他提出“真理在中间”。在我国也有些哲学家提出“一分为三”的问题。意思都差不多。如果对一分为二的理解绝对化为非此即彼,那就成为形而上学不是辩证法了。我们通常说科学只关心“真与假”,科学家却必须面对“对与错”。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真与假”非此即彼,针锋相对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与错”得看相对什么而言。科学技术是人类智慧的成果,从根本意义来说,应该是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是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却是相对的。科学技术的成果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生物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变成杀人武器――生化武器;核技术可以造福人类解决能源危机建立核电站,也可以制造核武器危害人类和地球的存在;到底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的成果,就看掌握它的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了。因此现代社会呼唤科学家的良知道义和责任感。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危机实际上都是人类自身造成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空气水源能源的危机,核战争的恐怖,克隆人类的恐慌……我们如果没有辩证思维就很难通过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去认识世界,了解真相。我们通常说一切都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不是相对主义,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出判断,与时俱进。
  3. 培养自己的分辨能力――“自知者明,知人者智”
  在我们所处的世界,可以说到处都有似是而非的东西的存在,我们能否识别他们是避免上当受骗的关键所在。我们通常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是古人的经验之谈。“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因此古人得出结论:“人不可貌相”。我们通常把“明”、“智”两个词放在一块,说这样或者那样是明智的或者是不明智的。其实在古代明与智并非同时使用的。人贵有自知之明,是指人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短处,而知人善任才是智,因此自知者明,知人者智。只有自知之明,那是不足够的,不能避免上当受骗,只有同时具备知人识人的能力,方为智者。在当今社会,可以说处处陷阱,骗局充斥,我们要保持头脑的清醒不上当受骗,就必须有“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的分辨能力。首先人必须有自知之明,不要任何时候都自我感觉太好,看到别人的缺点很容易,看到别人的长处不容易,对自己则刚好相反,看到自己的优点很容易,而且往往被放大,看到自己的不足不容易,最常见的情况是甚至出了问题,也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解脱自己。知人者智就更为困难,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在这个世界获得不用付出的收获;骗局和骗子往往就是抓住现代人人性中的弱点和缺陷进行诈骗的:贪念、物欲、情感空虚或者希望一夜暴富、一夜成名等等往往就是骗徒行骗的缺口。这种情况和教训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分辨能力呢?在这里我想谈一谈《鹤林玉露》里“一钱斩吏”的故事。故事说的是崇阳县令有一次在视察县衙门的钱库时发现一个小库吏拿走了一文钱,这位县太爷心想: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结论就是――斩!为了一文钱就把小库吏的人头斩下来了。我们看看崇阳县令的思维有没有道理:所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可以说是看见了量变会引起质变的道理,我们通常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因为量的积累必定引起质的飞跃。崇阳县令的思维是有道理的。但是主观推断不能取代客观事实,小库吏在钱库里拿钱是否已经达到绳锯木断和水滴石穿的地步而需要砍头,是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不能靠主观的推断就决定人的生死,不然就是草菅人命。崇阳县令的思维虽有合理性,但凭主观的推断去判决却是唯心论与形而上学的表现。我们培养自己的哲学思维,正是为了鉴别这些貌似正确似是而非的东西。其实我国的文革许多冤假错案都是这样制造出来的。表面上很革命很正确,实际上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假革命。伪科学和一些蛊惑人心的异端邪说,也往往采用这些假冒科学或者是宗教的名义以售其奸。我们如果不能鉴别,就容易上当受骗。
  在社会学的研究上有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虽然有些提法不一定很科学,但却可以发人深思。比如有一种《薄弱环节制约论》的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与其说与他的长处和优点有关,还不如说与他的短处和弱点有关。因为如果有一条铁链,它的强度不是由铁链中最粗的环节决定的,而是最细的也就是薄弱环节决定的;一个水桶如果由长短不一的木块组成,它的盛水量不是由最长的木板决定,而是由最短的木块决定的。我们有时候做事情功败成垂往往不取决于我们有什么优势和长处,而在于我们的性格中、思想认识上的缺陷导致。发挥自己的长处不容易,看到自己的不足更困难,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自觉地自我认识,不要总是自我感觉良好,注重克服自己的性格上、思维上内在的缺陷,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机会和成功的把握。因此认识自己的缺陷就有了非常的意义了。
  培养我们的哲学思维的能力不能凭借一两次课堂教学或者听几次讲座就可以获得,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形成都是日积月累潜移默化而来的,只要我们珍惜在大学的几年光阴,形成独立思考和不懈追求知识的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无论是塑造自我、完善自我还是提升自我,都会有大的飞跃。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本文关键词:

本文论坛网址:https://bbs.pinggu.org/thread-1001988-1-1.html

人气文章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经管之家 人大经济论坛 大学 专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