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经管之家 [登录] [注册]

设为首页 | 经管之家首页 | 收藏本站

  • 产业经济学新思想(多年研究成果,强烈推荐)

    1、如何应对产能过剩下我国企业生产经理指数下降,说明制造业正处于增长缓慢时期,产能过剩已经成为现阶段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议题。这里有个办法,就是发展军事工业,提振经济社会展,如何发展军事工业呢?我们可以采用将旧有军事设备报废(即将旧有设备熔化为钢铁),同时推出新的军事设备。这项事业,看起来是种浪费,其实里边孕含着一个很需要理论(保持消费可持续增长,消耗军事工业产能),可持续地增加国家军事消费,这样不仅解决了军事工业新陈代谢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国军工及上下游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是一件利国又利民的好事情。建筑行业从业人数众多,而建筑业的好坏与房地产业景气与否密切相关,如果大部分房产空置,不仅影响到房地产企业,也影响到建筑从业人员的切身利益,目前情况是房地产空置现象导致,房地产企业资金无法到位,因此房产业的最大债主建筑行业资金短缺,有的甚至开不了工资,这种现象的存在,如果时间长点,损失得不仅是房地产业,更关系到建筑业及其下游产业。地方ZF有必要回购部分房地产,作为注入流动性的一种手段,以缓解建筑行业资金短缺的局面,回购的房地产可作为商品房待售或者作为保障性住房。由于过度投资,我国面临着产能严重过剩的形势,在产能过剩时期,企业由于无力支付关闭产能所需资金,而一味苦苦支撑,这种情况拖延下去对企业及国民经济都不利,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回购并关闭部分产能,以缓解市场流动性不足及产能过剩的新形势。制造业过剩,我们除了淘汰落后产能,我们还可以将高新科技项目做为我们的选择,根据代替性原则高科技对普通产品具有替代性,替代本来是一件进步产品代替落后产品的过程,但是我们注意到,高科技企业往往是就业容量低而产品生产量大,动则上亿乃至几十亿,我们必须考虑高科技产品在不断地挤占市场,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分类调查高科技园区生产的所有产品,有选择地回购一部分高新科技产能(一方面可以注入流动性,另一方面能缓解产能过剩的形式),让我们的工业品市场不因高新科技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以缓解当前的通货紧缩的局面,使经济沿着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发展科技是没有错误的,但是过分发展,带来的是新陈代谢不正常,新旧产品更新换代过快,使得一些旧有的产品根本不到淘汰时间,不得不尽早退出市场,后果就是原有的产品挣不到正常情况下应得的利润,或者本钱也拿不回来,过度竞争不仅不利于新旧产品正常更替,更打破了原有产品盈利的空间,不利于可持续地发展。呼吁ZF不要简单追求高新科技发展,更要重视生产进步和消费的可持续性,让旧有产品完成其产业周期,有选择地上马一些项目,另一些项目做为技术贮备。2、产能过剩的判定对于产能过剩,我们先从宏观上给出一解释,所谓产能过剩,是由于企业建立过多,而需求能力达不到供给方的正常产能,或远低于正常产能,出现了相对产能过剩。对产能过剩,我们做如下解释,假如一国的GDP一定的情况下,那么供需平衡点是一定的,如果参与生产的企业过多,那么这个平衡点就可以看作是,限定上价的供给曲线向左平移,而得到的新平衡点,我们把正常供需平衡时的产量设为Q1,单价设为P1,而没有限定上价时的供给量设为Q2,新平衡时的单价为P2,那么由于企业过多,需求一定,因此,企业损失利益为(Q1*P1-Q2*P1)+Q2*(P2-P1),表现为企业整体利润下滑,当有部分企业损失利益小于其收益时,企业便出现了亏损。对于产业产能过剩,我们认为处于该产业的企业营业收入逐步萎缩,产能不能实现正常水平时的产量,那么这个产业产能出现过剩现象。中国钢铁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判定行业严重过剩给出了六项指标:一是产品库存持续急剧上升,销售呈现停滞状态;二是产销率大幅下降,供求关系严重失衡;三是产品价格大幅度回落,长期处于成本线以下;四是行业出现大面积的企业亏损,企业被迫举债经营;五是一批企业相继倒闭或破产;六是进口严重受阻,出口不计成本,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发生。  他认为,如果以上六项指标在相对较长时间同时存在,就说明产品已经出现严重过剩。与前一种判断所不同的是,戚向东所指的是严重过剩时的状况,因此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种区分产能过剩的新方法,之前我们先向大家介绍一种计算企业利润为0时,最低营业收入,假设一个企业在某个月营业收入为Q1,成本由材料费(表示为A)、管理费(表示为B)、税金(表示为C)、工人工资(表示为D)、折旧费(表示为E),利润为P,我们知道营业收入和材料费是成正比关系,因此A=KQ1,可以得出Q1-P=KQ1+(B+C+D+E),得出Q1(1-K)=P+(B+C+D+E),K=1-(P+B+C+D+E)/Q1。设利润为0时企业营业收入为Q,那么Q=KQ+(B+C+D),将K=1-(P+B+C+D+E)/Q1代入,可以得出Q=(B+C+D)*Q1/(P+B+C+D+E)所有企业的最低收入,即为我们求出的Q之和,我们把Q之和称为企业最低产量。然后,我们把企业正常情况下的产值加以统计,可以计算出所有企业正常情况下营业收入,求出营业收入之和的平均值,我们称之为正常产量。这样我们就有两条直线,一个是最低营业收入,一个是正常营业收入,而另一条曲线,由每个月企业的营业收入组成,我们把它称为现有产能,当现有产能靠近正常产量时,我们说产能适中,当现有产能连续走低向最低产量靠近时,我们说产能发生过剩。第二种方法,我们可以建立存货表,横轴为存货量,纵轴为月份,一条直线为存货平均值,另一条曲线为现有存货,当企业存货连续高于平均值,并远离平均值,也能说明产能过剩。那么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接下来就是产能过剩多少?以企业达到平均产能或者接近平均产能时,我们说产能趋于平衡,另外我们再引入一个平均利润图表,当由于我们关闭产能,而使利润向平均利润靠近时,我们说产能趋于正常。解决了产能过剩及关闭过剩产能的量的问题以后,我们就要解决如何关闭过剩产能的问题,对于达到过剩界定的产业,我们采取ZF回购生产能力,即将要关闭的企业,按优惠价收购,并妥善向职工发放合理的安置费,这样不仅解决了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解决了下岗职工的安抚问题,在经济或社会效益方面都有好处。3、产业经济过剩产能的ZF调控新经济结构学认为ZF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起提供信息,对关联投资提供协调,为先趋企业补偿信息外部性,以及鼓励外商直接投资四个方面,并且在软硬会件设施设置过程中起领导作用。这里有不同的看法,就是ZF不仅作以上工作,更应重视ZF的推动作用,比如ZF制订新兴产业振兴政策,ZF不仅要作以上工作,更表现为ZF对有关新兴产业采取的一揽子政策,比如:ZF加大相关产业人才培养,加大相关产业的基础科研,ZF主导建设区域高科技经济园区,并配套与相应的基础设施,还有ZF制订对相关企业采取的公共租金补偿,还有ZF对相关企业采取的税收等方面减免政策、奖励政策,以及向有关企业进行融资方面提供的便利。基于此ZF在产业振兴方面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而不是单单的领导作用。那么以ZF主导建立新兴产业,进行产业升级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呢,那么就是注意发展过度,即避免一哄而上,要逐步建立起区域高科技园区,注意高科技发展有商品替代效应,制造业过剩就表现为新兴产业增长过快,其他产业的发展不足以支撑由于过度发展而带来负面效应。那么如何知道制造业是否过剩呢,表现在企业整体利润开始下降,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观察整体企业利润走向,不仅如此,我们还要把握那些产业产能过剩,对过剩产能采取积极淘汰的政策。再次,我们要注意观察哪些企业走向亏损并判断该产业是否属于过剩产业,如属于过剩产业,当企业走向经营负增长时,我们就有必要将此类产能淘汰。我们要对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了解经济结构,即那些产业产能情况(是否属于出口依赖型),这里我们视出口依赖型产能也为过剩产能,产业产能在国内是否饱和,饱和具体表现是处于该产业的企业利润普遍下降,如果有一产业产能饱和,那么我们在审批新增投资项目上(制造业)就要考虑,新上项目是否对国内其它产能存在替代效应,如果新上项目存在对其它产能的替代效应,我们审慎决择是否上马该项目。我们虽然不注重不有意制造外汇收入,但外汇收入过多,说明国内产能有过剩的疑问,我们要具体分析外汇收入增长的产品出口结构,主动淘汰一些对外依赖性高,数目大的出口产品企业。产业结构决定了发展是否可持续,如投资拉动型产业(基础设施,建筑业)是否可以持续发展,可以持续发展就是工程量必须满足在可供企业维持或者不减少作业量,具体可维持多长时间,如若不可持续,即工程量不够企业作业量,那么我们必须采取主动性的减少该产业的企业数量,以使工程量与企业工作量平衡。另外,我们不主张搞大型特大型企业,因为产能过高的企业不利于就业及减少过剩产能,我们更偏向建立一些小微型企业。其次,我们要实行按行业产业进行分类统计,建立经济结构模型,我们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价的分析,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经济结构组成细化到企业乃至就业人数、产品库存量、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工资总额、应发而未发工资总额),找出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我们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4、产业经济学新思想我们要了解产业结构,必须对产业进行分类统计,分类可按我国标准产业分类方法进行分类,然后将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分析方法为,计算出企业利润为0时的主营业务营业额,计算出企业峰值时最高营业额,我们建立一个用横轴表示时间,用从轴表示营业额,这样企业利润为0时,企业营业额与峰值时企业营业额为两条直线,而我们把企业营业额作为一条随时间变动的一条曲线,判断标准为当企业营业额沿横轴连续靠近利润为0时的营业额直线,并且库存量连续增加,企业利润连续下降时,我们可以断定该产业产能过剩。我们对产业建立分类统计的意义不仅在于能够准确判定该产业产能是否过剩,而且建立起产业经济基础数据,为了解产业结构建立起微观基础,实行按行业产业进行分类统计,我们不仅要对经济结构进行价的分析,还要对经济结构进行量化分析(包括经济结构组成细化到企业乃至就业人数、产品库存量、产品成本、企业利润、工资总额、应发而未发工资总额),找出经济结构中不合理的地方,便于我们对不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我们有必要对基础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周期性产业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影响较大或者份额大的产业,特别予以关注,并长期跟踪调研,使得产业在合理的结构中运行。对于各产业中营业额下降的前500名进行产能过剩及营业额下降原因进行分析调研,根据具体原因,采取不同对策,根据各种原因我们可以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所谓了解产业结构也即了解产业运行中的问题,所有问题罗列出来了,产业结构也就明晰了,产业问题解决了,宏观经济运行也就正常了,这里有一个重要论断,产业结构中所有问题即为产业结构的研究对象,了解产业结构就是要找出产业存在的问题,也可以这么说,产业结构可以用产业中存在的问题来描述。对于产业,我们进行了产能过剩的研究,以下是对产品物价情况进行分析,首先是要对产品出厂价进行分类统计,其次,要对企业使用原材料进行价格统计,以期尽早发现产品价格出现波动,并分析其波动原因,我们仍然对各产业价格波动较大的前500名企业进行原因调查分析。这样我们不仅将产业结构表述出来,而且也将物价表述出来,从而实现了了解宏观经济的目的。

  • 中国IT无梦--产业经济学

    作者:来源于网络本文将中国IT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2年至1990年为第一阶段;1990年至1996年为第二阶段;1996年至2001年为第三阶段;2001年之后为第四阶段。 这样划分的理由是:一、在1990年,中国取消了计算机产品进口许可批文,同时,大幅度降低关税,由此,形成较为开放的计算机产品市场,以美国为代表的计算机跨国公司开始大举登陆中国市场,幼稚的民族计算机产业在被保护的8年之中,没能完成技术和资金的积累与突破,被跨国公司的强势产品冲得七零八落;二、1996年,联想PC第一次战胜康柏PC和IBM PC成为中国市场第一,这标志着民族计算机产业在PC市场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民族计算机产业,特别是PC制造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三、2001年,中国加入WTO,承诺到2005年将IT产品关税降为零,并取消非技术壁垒,取消出口补贴,大幅度开放服务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外资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三年内贸易权审批权成为许可制。WTO再次增强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WTO之后,中国IT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跨国公司将会像1990年之后一样,再次给民族计算机产业以重压,民族计算机产业从1996年到2001年5年大发展的黄金时代业已结束,2002年之后,将进入重新盘整、爬坡的新阶段。这是一个需要艰苦努力咬牙挺住的新阶段,首先要克服像前几年那样100%成长的梦想。 两通两海 1982年底,中科院计算所负责机房建设的工程师王洪德“负气出走”创办京海。1983年,完成400万产值,60万利润;1984年,完成2700万产值,400万利润。1984年实现400万利润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但其业务也很简单,就是承接计算机机房建设。 1983年5月4日,中科院物理所“管档案”的陈庆振感觉“科技成果仅存在档案里太可惜”就创办了科海,专做科技成果转化。当年实现利润4.8万。“科技成果转化”听起来容易,讲起来让人兴奋,做起来太难。为了发展,科海开始“倒”计算机,也很快因为“倒卖批文”被批。当时,民营企业拿不到从国外进口计算机的批文,国营企业有进口批文,但要它也没用,科海就去国营企业买批文,倒计算机,这样做利润最高,处在“中关村食物链”的高端。中关村的企业从来都不怕被批,在被检查之中,科海于1987年营业额突破一亿元。1984年5月,中科院计算中心技术人员万润南发起创办四通。第一年实现销售收入900万元,1986年营业额突破1亿元,1988年达到10亿元,1990年13亿元。四通起初和科海达成协议,不销售PC,主要销售为微机配套的打印机,后来,2401打字机成为四通的主导性产品,四通打字机不仅为四通赚取了近一亿元利润,形成了四通的全国销售网络,也使四通“鹤立”于中关村,成为一个知名品牌。 1984年11月,中科院科学仪器厂“女强人”金燕静发起创办信通。金燕静以两件事情出名:一是设立“信通技术开发基金”,用以支持社会上的项目开发,这个基金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提出使用申请,相当于今天的风险投资;第二件事情是走私被抓,中关村公司走私计算机产品是公开的秘密,金燕静被当作了典型,信通一案涉及金额7000万元。 今天返回头来看“两通两海”,我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他们对创办中国新型企业的贡献上,我们会认为,他们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他们敢于冲破旧有体制,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负盈亏、自主经营地办企业。但是在当年,他们并不像我们今天想他们一样想他们自己,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希望打到海外去,进军国际市场。至于冲破旧有体制,那只是形式,不是目的。 1988年7月出版的《中国的要害》,(作者陈放)记录了他们当时的思想状态:1987年3月15日晚上7点,夜幕下的清华大学寂静下来,开始了又一个充满思考的晚上。主楼会议室里却灯光璀璨,汽水、苹果、茶点摆满了二十几张桌子。这是中国硅谷的企业家们举行每月一次的沙龙聚会,首都各大报的记者和北大、人大的研究生也闻讯而来。 京海公司总经理王洪德,一直是记者们注意的中心人物。他刚刚汇报了国务院领导同志几天前接见他和蒋士飞教授时做的“国际市场非打进去不可”的指示,使在座的企业家很受鼓舞。……… 王洪德从座位上站起来,严肃地说:“中关村一条街,各公司重复劳动太多;智力、财力在重复劳动下内耗了。所以,我们各家公司应并网运行,以求信息资源共享。把竞争的目光,从这条街三到四个亿的市场,放到广阔的国际市场去!” 会场随着王洪德落座而寂静下来,企业家们思考着,怎样做才能使酝酿已久的联合不再停留在口头上而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我们民办企业家,没有时间讨论没有意义的事情。”一个潇洒飘逸的青年出口不凡的发言,吸引了大家的目光,他就是四通公司总经理万润南。他侃侃而谈,提出用同一个声音说话,定统一的开发规划,以中关村电子集团的总体形象,走向世界,进入国际市场。 将这个场景的时间和人物换成现在的,放在2002年的报刊上发布,相信很多人看不出问题。 15年过去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与地位,理想与现实、机遇与挑战并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我们依然被压在“IT食物链”的底端,尽管在这15年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努力。 长城 长城创建于1986年12月12日,主要人马是原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副局长王之以及他领导的长城0520CH微机开发组。长城创立要比“两通两海”晚,但在当时,长城才是主流,长城是中国发展计算机产业的国家队,代表国家在IT产业上的努力。 长城成立之前,已经开发出了长城0520CH。1985年6月,0520CH在全国计算机应用展览会上正式发布,轰动一时。据当时的报刊称,其性能超过了IBM PC和NEC 980,被认为是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史上最具历史意义的重要里程碑。 如此树碑立传的理由有两个:一、长城0520CH是中国第一台中文化、工业化、规模化生产的微型计算机;二、它设计并应用了世界上第一块汉卡(014汉卡)。1986年,0520CH产量突破1千台,1987年5月,长城286面市,形成了年产两万台的能力。 长城PC红极一时,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其一、由于进口许可证制度,国外PC进不来,进来了,高关税,也使国外PC价格高得惊人,长城PC的价格当时只有进口PC的一半;其二、当时中国市场不大,而且,被严格保护,国外公司不屑于将自己的产品汉化,长城PC优势正在于汉化上;其三、国家单位被要求使用长城PC,否则不予拨款购置机器。 那时候,不仅是长城,就是先期给长城做配套的浪潮,也发展得很快,到1990年,国内PC年销量超过万台的只有长城和浪潮两家。但是,到了1992年,AST、IBM、康柏正式登陆中国,以长城、浪潮为代表的国产PC开始走下坡路,最后被冲得七零八落。 在此之后,王之走对了一步棋。从1994到1999年,长城先后与IBM、德州仪器等公司合作,成立了长城国际、长科国际、海量存储、IBM租赁、长信嘉公司等合资企业,不仅吸引了1亿多美元的投资,更为重要是,这些合资公司现在业已成为长城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以市场换技术资金产品是中国发展IT的既定政策,在电信领域,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都曾经被政策逼着在中国建立合资公司;计算机领域,“强行”的痕迹虽然不是太明显,但“引导”的行为却屡见不鲜。长城是原电子部嫡系,在这方面,占尽便宜。 长城自认为“玩得最漂亮的还是资本运作”:1997年6月和7月,“长城电脑”和“湘计算机”两个A股公司先后在深圳上市。次年,长城又成功控股A股上市公司“深科技”,1999年8月,长城科技H股在香港挂牌交易,机构投资者认购超过全部规模的7倍,发行市盈率11.4倍,创当年香港工业企业首次发行的最高定价。 长城现在过得不错,但业已失掉了0520CH时的领导者地位,但它这些年不这样走,又能怎样走呢?

  • [下载]都是好书,区域经济、产业经济方面的。

    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区域发展规划论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区域发展战略研究区域发展及其规划原理[UseMoney=10][UseMoney=10][UseMoney=10][UseMoney=10][UseMoney=10]后发优势与区域发展[UseMoney=10][/UseMoney]区域发展规划论[/UseMoney]区域发展及其空间结构[/UseMoney]区域发展战略研究[/UseMoney]区域发展及其规划原理[/UseMoney][/UseMoney][/UseMoney][/UseMoney][/UseMoney][/UseMoney][此贴子已经被hedy5530于2009-3-278:19:34编辑过]macross509金钱+30奖励多谢提供2009-6-1110:57:05

  • 转帖: 推荐产业经济学书籍

    推荐产业经济学书籍1.初级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organization)基本内容: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以及绩效的涵义、决定因素和相互关系。推荐教材或参考书:于立、王询(1996):《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2.规制经济学(EconomicsofRegulation)基本内容:本课程应用经济理论来讨论受到ZF规制的市场问题,包括价格、进入与退出等。受到ZF规制的产业或市场包括公用事业(电力、通讯等)、运输(空运、铁路、公路)、污染规制、消费者保护、金融市场等。说明如何运用经济理论预测规制者的行为,以及企业和市场对规制或放松规制的反应。推荐教材或参考书:(1)[日]植草益著,朱绍文等译校(1992):《微观规制经济学》;(2)Schnitzer,martinC.(1990),ContemporaryGovernmentandBusinessRelations。3.高级产业组织学(AdvancedIndustrialorganization)基本内容:讲授企业理论、多产品成本函数、自然垄断、寡头垄断、策略性行为、网络外部性和技术进步的有关理论问题。重点放在理论上,大量运用博弈论方法。推荐教材或参考书:(1)Tirole,Jean,1992,TheTheoryofIndustrialorganization。或[法]泰勒尔著,张维迎总译校:《产业组织理论》;(2)[美]卡尔顿、佩罗夫著,黄亚钧等译(1998):《现代产业组织》。前者需要有较好的数理基础;后者则可“雅俗共赏”;(3)[英]卡布尔主编,于立等译(1999):《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主要经典杂志——————————————————————————–除了国内著名的《经济研究》、《中国工业经济》以外国外比较著名的有1.《产业经济学杂志》(TheJournalofIndustrialEconomics))。该杂志创刊于1952年,同时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和英国伦敦经济学院设编辑部,可通过http:∥www.jstor.ac.uk/journals网页进行浏览。它主要发表产业组织、市场功能、企业行为与政策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主要领域包括:寡头垄断理论:产品差异与技术进步;企业理论与内部组织;规制、垄断与兼并等。2.《经济学与管理策略杂志》(JournalofEconomicsandManagementStrategy)。它可通过http:∥mitpress.mit.edu进行浏览。它侧重于对管理者竞争策略和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包括产业组织的理论与实证,应用性博弈论和管理策略等方面。3.《国际产业组织学杂志》(InternationalJournalofIndustrialorganization)。该杂志侧重于研究欧洲、日本和美国的情况,包括对传统的市场结构和绩效的研究,也包括对企业内部组织、技术进步、生产率分析、以及各种产业结构的宏观经济涵义的研究。该杂志与“欧洲产业经济学研究协会”(EuropeanAssociationforResearchinIndustrialEconomics)联系密切。可通过Http://www.elsevier.nl进行浏览。4.《法律与经济学杂志》(JournalofLawandEconomics))。该杂志由芝加哥大学1958年创刊。它重点探讨法律与经济学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规制和法律制度对经济体制运行的影响,带有很强的公共政策涵义。可通过http://www.journals.uchicago.edu网页进行浏览。5.《法律、经济学与组织杂志》(JournalofLaw,Economicsandorganization)。该杂志可通过http://www.law.yale.edu网页进行浏览。它鼓励进行法律、经济学与组织学的跨学科研究,由美国耶鲁大学主办。6.《兰德经济学杂志)(RANDJournalofEconomics)。原名为《贝尔经济学杂志》(BellJournalofEconomics),可通过http://www.rje.org网页进行浏览。7.《产业组织学评论》(ReviewofIndustrialorganization)。它是“产业组织学学会”的专门刊物,可通过http://kapis.[url]www.wkap.nl[/url]网页进行浏览。它发表广义的产业组织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包括竞争和垄断的形式和过程,及其对效率、创新和社会的影响。范围可以是从企业的内部组织到国际比较。在公共政策方面,关注反垄断、规制、放松规制、公共企业、私有化等方面问题。在方法方面,欢迎经济计量学实证和案例分析以及实际调查。8.《SSRN产业组织与规制文摘》(SSRNIndustrialorganizationandRegulationAbstracts)。可通过http://www.ssrn.com网页进行浏览。该杂志专门发表产业组织学与规制方面的研究成果文摘,包括市场结构、企业策略、技术进步的原因、各种形式的规制、反垄断政策以及特定产业的专门研究。

  • [原创]浅析大连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在“经济寒冬”中的“危”与“机”

    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如海啸般席卷全球,国际、国内很多行业已经领略到来自这个冬天的阵阵寒意。目前,堪称全球软件与服务外包业最发达的印度和爱尔兰已经感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压力,这种压力也必将波及到我国。我国的软件企业可能会面临三方面的压力:一是业务量收缩,收入来源锐减;二是成本上升,利润空间变窄;三是融资困难,一些企业的资金链可能断裂。那些没有规模和开发能力、资金困难的小企业大都会面临做不下去的危险。那么对于大连,这个被誉为“中国的班加罗尔”的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在这个“经济寒冬”中又会遭遇怎样的“危”与“机”呢?......

  • 【推荐下载】《产业经济学》-苏东水-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书为众多高校考硕、考博的指定数目,也是产业经济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参考书。好不容易找到,不敢私藏,与产经同仁同享,:-)本书的主要特色是:(1)产业经济学理论与中国产业实践紧密结合,从产业结构理论至产业组织理论再到产业政策研究,每一章都紧密结合中国的产业实践;(2)吸收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产业实践的最新进展,相关数据尽可能延续到21世纪;(3)逻辑严谨,既考虑了从理论到应用的逻辑顺序,又兼顾了产业经济学从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的发展演变。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供高校其他专业师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阅读和研究参考。产业经济学(苏东水).part01-04.rar产业经济学(苏东水).part05-08.rar一个三个压缩包,请全部下载到一个文件夹中解压出12个包,再按顺序解压即可。[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710:05:04编辑过]

  • 房地产业及其调控_微观经济学分析

     〔摘要〕 房地产市场波动有两个本质原因:一是房地产具有消费品和资本品的双重属性,二是房地产生产周期和消费周期的巨大差异带来的蛛网效应。但是波动实现的直接动因却是预期效应。蛛网理论和预期效应注定房地产业是暴利行业,导致大部分人无力购房。政府在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虽然多次出台各种调控政策,但是效果不一。由于房价波动的本质原因没有改变,预期效应持续存在,从而预期效应的单向放大不断超过调控的效果,结果表现为房价继续上涨。因此,建议制定“城市住房保障”计划,增加土地和房产的闲置成本,调控消费和投资,降低蛛网效应影响,保障房价稳定的预期,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关键词〕 房地产业,调控政策,微观经济学

  • 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必然--产业经济学

    作者:来源于网络本文摘要: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体化及互补性决定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必然性,中国加入WTO意味着我国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将不仅仅是国内同行业的竞争,还有国际强手的挑战。外资银行将会以更大的规模、更多的业务、更快的速度加入我国金融领域,从而对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冲击。我国银行业必须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不断完善自己,提高竞争能力,以适应和抗衡来自外资银行的挑战,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WTO银行业竞争力机遇与挑战经过长达13年艰苦反复的谈判,1999年11月5日,中美签署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双边协议,该协议为我国入世扫清了最大的障碍,标志着我国正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体过程。WTO对成员国金融业的基本要求包括:各缔约国同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金融信息市场,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金融业的开放服从于GATS的基本原则,即最惠国待遇原则、透明度原则、发展中国家更多参与原则、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逐步自由化原则。中国加入WTO以后,银行业的开放时间是加入WTO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对国内企业开办人民币业务;五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具有完全的市场准入,允许开办人民币零售业务,在指定的地区可享受国民待遇。这就意味着中国银行业的大门在入世五年后就将全面开启。面对即将加入WTO的严峻挑战,目前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银行业如何面对入世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很多学者针对我国银行现有体制与状况提出了入世后的方针和政策。本文将从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比较出发,分析中国银行业入世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如何提高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以迎接挑战作一些构想。一、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比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有了较大的发展,改变了建国后“大一统”的人民银行体制,分设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初步实现了两级银行体系结构,即中央银行体制。在此基础上,1986年以来我国又相继成立了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1994年又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等三个政策性银行,使我国的银行体系进一步扩大。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也处于不断开放过程中,至1999年末,全国共有155家外资银行分行,其中25家获准办理三资企业人民币业务,并设立了7家中外合资银行。外资银行已拥有64.9亿元人民币资产,其总资产占中国银行体系总资产的2%。为了考察中国在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业的冲击,本文首从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比较进行分析:1、从体制方面来看,目前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还未成为真正的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它们常常会遇到来自许多方面的干扰,它们还必须兼顾银行的商业利益和国家的政策,在业务上常常被要求更多的为国家政策服务。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运作比较灵活,但与外资银行相比仍有一些差距。外资银行的运作基本上不受政府的干预,完全以利润为中心,十分适应灵活多变的市场经济;其管理相当规范,完全按照国际商业惯例运作,非常有效率。2、从整体绩效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及以汇丰、花旗为代表的外资银行的竞争力比较如下表:表1:我国银行与外国银行竞争力比较说明:国有商业银行是指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资料来源:此表引自《财贸经济》2001.1,《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银行业开放研究—兼论“入世后”我国银行业的机遇与挑战》,沈坤荣、汪建由上表可以看出,首先,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相比与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明显偏低,这其中还没考虑到1998年国家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以改善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过去,国内市场不完全对外开放,银行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四大商业银行的竞争,资本金也是由国家确定的,资本充足率的意义没有那么重要。加入WTO以后,随着国民待遇的实施,监管将向国际惯例靠拢,监管部门会根据银行较低的资本充足率,要求银行压缩资产规模以提高资本充足率。到那时侯,为了达到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很可能不得不把资产和市场分额主动转让出去。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虽然高于花旗银行,与汇丰银行持平,但其资本金发展潜力不大,因为目前除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可以通过股票上市筹资以外,其他银行只能通过私募扩股,收益留存,红利转注资金等办法补充资本金,其金额十分有限。其次,无论是我国的国有商业银行还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其不良资产比率都远远高于外资银行。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率已经居国际银行业前列,甚至超过某些发生金融危机国家的不良资产比率。如果不及时处理好金融机构不良资产问题,中国金融机构体系便会面临严重困难。此外,与国外通行的做法相比较,中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较少。国外不良贷款中次级、可疑、损失分别按25%、50%、100%比例提取呆帐准备金,而中国金融机构呆帐准备金统一按年末贷款余额的1%提取,呆帐准备金明显不足,不利于解决不良贷款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和客户风险意识的加强,客户将会越来越关注银行的资产状况。因此,不良资产状况对商业银行竞争力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效益方面处于绝对劣势,这可以从其资本收益率极低看出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的差距是明显的,在我国,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甚至出现亏损。在银行经营效益差距如此明显的情况下,国有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竞争力的优劣强弱不言自明。在加入WTO以后,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是很难与国际上的强悍对手相竞争的。中国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则情况要好的多。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以汇丰、花旗为代表的外资银行在整体绩效上确实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在各项指标中均处于不利地位;中国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外资银行相比,竞争力并不逊色多少,但在目前的中国银行业,其资本和资产规模只占极小一部分。因而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业目前与外资银行的整体绩效上存在着巨大的差距。3、从市场结构来看,我国银行业基本上仍然处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寡头垄断的态势,它们不仅在总资产方面处于绝对优势(占银行业总资产的90%左右),而且包揽了绝大多数的存款和贷款业务。我们可以用行业集中度指数CRn和赫芬达尔指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中国银行业的集中度。CRn指数是指某一产业中占较大优势地位的几家企业(这里选取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关数值占全行业的比重;用公式来表示:CR4=∑Xj/∑Xi,(∑Xj代表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有关数值之和,∑Xi则代表全行业有关数值之和)。赫芬达尔指数则主要用来说明企业相对规模和市场份额;用公式来表示:H=∑(Xi/T)2,(Xi代表各银行的有关数值,T代表市场总规模)。CRn指数数值越高,说明该行业的垄断性越高。H指数在0与1之间,其越接近于0,市场竞争度越大,越接近完全竞争;其越接近1,则表明市场垄断性越强。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1999年中国银行业资存款份额、贷款份额及其集中度资料来源:此表引自《财贸经济》2001.8,《中国银行业的有效竞争研究》,安俊、陈志祥

  •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美日两国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

    国家经济信息中心-美日两国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12页01.18.doc国家信息中心2007年01月18日美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两个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这两个国家尽管在工业化中期阶段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有很大差异,但成功的产业结构升级为两国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美国政府虽然也曾在短期内通过高关税保护过国内弱势产业,但在更长时期内则放弃干预,依靠市场竞争和企业的力量,通过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创造条件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日本政府则以产业政策为核心,通过政府的直接干预、间接诱导和官产协调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的实现。总体看,美国的做法更适合于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领先的国家,日本的做法更适合于后起的国家

  • 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如果追根溯源,那么,产业经济学的源头是比较久远的,一直可以追索到马歇尔的经济学说,乃至亚当·斯密的有关劳动分工理论和市场机制的论述(洪银兴,1998)。但是,一般认为,马歇尔开始的新古典经济学说是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源头。20年代斯拉法(P.Sraffa)、张伯伦(Chamberlin)、琼·罗宾逊(J.Robinson)等提出的“垄断竞争理论”,为以后产业经济学家的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础,并为产业组织理论向市场结构方向发展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他们被推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先驱者。此后,克拉克(J.M.Clark,1940)提出的“有效竞争理论”,对产业经济学的产生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尽管如此,当时产业经济学还处于萌芽状态,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经济学并未产生。因此,一般论述产业经济学发展历史的论著很少提到以上内容,这是可以理解的。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产业经济学源于美国,作为一种理论体系产生于30年代,至今只有大约70年的历史。如果以1970年为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两大阶段,或者说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阶段:1930~1970年。以哈佛大学的经济学教授梅森(E.Mason)和贝恩(J.Bain)为主要代表,形成了著名的“市场结构(structure)——市场行为(conduct)——市场绩效(performance)”范式,简称SCP范式。SCP范式源于梅森和30年代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大量吸纳了张伯伦的学术观点。但是明确形成SCP范式体系的却要归功于梅森的学生贝恩在理论方面的创造性工作。30年代,张伯伦和梅森首先在哈佛大学开设了产业组织课程。30年代后期,哈佛大学形成了产业组织研究小组,并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考察了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并于1939年出版了美国主要产业在1935年的市场集中度资料。40~60年代,哈佛大学成为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其中,贝恩成为这方面的学术权威。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1959年贝恩出版的《产业组织论》,它首先提出了“结构——绩效”的范式,是第一本系统论述产业经济学的著作,标志着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在随后的20多年间一直被国外大学作为产业经济学的教科书。谢勒(Schever)在1970年出版了《产业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一书,提出了完整的“结构——行为——绩效”范式,这也是SCP范式发展的第二阶段。总之,这一时期研究的基本脉络是运用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来建立和验证SCP范式即“结构——行为——绩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这一阶段产业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成果集中在1958年由海弗里鲍尔(R.Heflebower)和斯托金(G.Stocking)主编的《产业组织与公共政策论文选》中。哈佛学派SCP范式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初步成熟,从这一阶段起,产业经济学就已逐步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经济学科,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理所当然地成为产业经济学的主流学派被人们广泛接受,影响了整个一代的经济学家和决策者。当然,这一时期,在哈佛学派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孕育和存在着其他的产业经济学流派,只是影响有限而已。例如,同在美国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勒1964年所著的《寡头垄断理论》就是从理论到实际与SCP范式不同的另一种研究范式的典范;而且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很有特色的产业经济学流派也很活跃(卡布尔,1994)。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哈佛学派的主流产业经济学理论创立以来,一方面不断获得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也不断受到批评和挑战,这样,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就分化成了两条主线:一条是代表主流学派、沿着SCP范式继续前进的“新产业组织学”;一条是以芝加哥学派为首的其他非主流产业组织理论的崛起。前者的代表人物有考林(Cowling)、沃特森(Waterson)、鲍莫尔(Baumol)等人;后者以斯蒂格勒、德姆塞茨(Demsetz)、布罗兹恩(Y.Brozen)组成的芝加哥学派为代表。除此之外,还有重要的“后SCP”流派,引人注目的是以科斯(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为基础,由威廉姆森(Williamson)等人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这一阶段中,产业经济学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发展的动因主要有:一是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主要来自于经验研究、缺乏理论根基的缺陷不断暴露,需要完善;二是以前对产业组织研究不屑一顾的一流经济理论家70年代以后对此问题开始发生兴趣,不断加入研究的行列,弥补了产业组织研究理论性的不足;三是现代博弈论(gametheory)方法的运用,成为策略性分析的标准工具,给这一领域提供了一种统一的方法论。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是1988年泰勒尔出版的《产业组织理论》,它比传统的产业经济学更关注产业经济学理论的发展,例如企业理论、市场理论、企业间关系,以及合同与组织间关系等问题,是近十年来国外大学最权威的产业经济学教科书。1987年,《产业经济学杂志》以特刊的形式出了一期研究成果选集,汇集了80年代的主要成果。另外,1990年威廉姆森主编出版的《产业组织学论文选》,包含了产业经济学的经典文献、“新产业组织学”的代表作及芝加哥学派和“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又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经济学家们重新转向依靠实证研究来解决分歧、填补漏洞和提炼思想,一批新的理论成果大量出现,使人们对市场上和企业中“会发生什么”有了无法比拟的认识。最重要的是,过去截然区分理论研究者与实证研究者的“长城”崩塌了,实证研究者越来越愿意吸纳和利用经济学理论和经济计量学方法的新成果,理论研究者也能更多地接触实际。卡布尔(J.Cable)1994年主编出版的《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一书,全面综述了90年代以来产业经济学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AB
CD
ABCDEFGHIJKLMNOPQISTUVWX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