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magic/tp
1691 0

[其他探讨] 芒格:遵循两法则 道德和谨慎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6粉丝

贵宾

大师

2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4
论坛币
1834375 个
通用积分
19.9230
学术水平
860 点
热心指数
1007 点
信用等级
647 点
经验
164635 点
帖子
7283
精华
0
在线时间
2301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7-7
最后登录
2013-2-19

初级信用勋章 初级热心勋章 中级热心勋章 初级信用勋章 高级信用勋章 高级热心勋章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芒格:遵循两法则  道德和谨慎

今天我将谈谈所谓的“财富效应”,由于美国普通股价格飙涨而引发的财富效应。

首先,我必须承认,“财富效应”属于经济学的内容,我本人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经济学课程,也没有试图通过预测宏观经济的趋势变化而挣过一分钱。

尽管如此,我仍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大多数经济学博士都低估了普通股带来的强大“财富效应”,特别是在当前这种极端的情况下。

有两点是毋庸置疑的。首先,一旦股价上扬,支出倾向将相应呈上升趋势;第二,消费倾向在宏观经济学中的地位不可小觑。但专业人士对于“财富效应”的影响和发作时间以及它是如何与其他效应相互作用的意见不一——包括上升的支出将会拉动股价,而在股价上扬的同时也将刺激支出,对这种明显的并发症也没有给出定论。同样,即使支出保持平衡,股价上扬将提高企业盈利,“财富效应”涉及到数学谜团,就像物理理论问题一样,解决方法总是不尽如人意,而圆满解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由股价带来的“财富效应”之所以引人注目,出于两个原因。首先,股价直线上涨的速度快于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幅,相应的“财富效应”必然要比之前来得更为猛烈。第二,日本近10年来的状况震惊了学术经济界,也引发了大家关于“财富效应”将带来经济倒退负面影响的潜在担忧。

作为学习过所有貌似正确的凯恩斯理论和货币技巧的现代经济体,日本之后一直积极地运用这些技巧,但多年来,**不仅巨额赤字缠身,利率水平也一直维持在0左右。年复一年,日本经济依然一蹶不振,国内民众消费倾向对于任何经济师的技巧都保持顽强的免疫力。与此同时,日本股市也维持在低位。日本的经历对每个人来说无疑是一场梦魇,如果同样的经历在这里重演,慈善基金会可能会面临被命运捉弄、大幅缩水的尴尬。所以,让我们祈祷:日本不幸的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其国内特有的社会心理效应和腐败状况。这样,我们国家才会至少像期望的那样有一点点安全感。

如果主要依赖于美联储的统计数据,经济学家的调查结果可能会显示:股价在国民支出方面的“财富效应”很有限,剔除养老金后的实际家庭资产净值10年来的增幅还不到100%。

处于财富顶端的1%的家庭大约持有普通股价值的50%,而80%的家庭仅占其中的4%。

我认为,这种经济思维大大错估了目前的事实,由于该观点是从错误的数据出发,所以最终提出了错误的问题。

首先,据我得到的一些可靠消息:由于一些实际操作的缘故,美联储收集的数据中并没有考虑到养老金效应。假设有一位63岁的牙医,在私人养老金计划中把100万美元用于投资通用电器,在股票价值上涨至200万美元后,这位牙医热血沸腾,折价卖掉了自已的老雪佛莱车并租了一辆凯迪拉克,这种消费方式目前很普遍。我认为,牙医的支出中无疑渗透着巨大的“财富效应”。由于养老金计划导致的“财富效应”不可低估,程度大大超过以往的水平。

第二,经济学家的传统思维忽略了从“贪污”这个观点中得到启发。

这个词是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约翰·肯尼斯·高伯瑞自创的一个新名词,用来表示在某一段时间内未被发现的贪污行为的增幅。这种私底下的贪污每增加1美元,将对支出产生刺激效应。因为收入增加,贪污者相应增加支出,而他的雇主仍然一如既往地保持之前的支出,因为他对自己资产的减少毫不知情。

但高伯瑞没有进一步进行剖析,就像一只轻轻叮了一口的牛虻,浅尝辄止。

高伯瑞是苏格兰人,喜欢探索生活中无奈的苍凉感,但苏格兰人能积极地接受宿命和飘忽不定的所谓“婴体炼狱”。虽然我们这些人并不喜欢高伯瑞的观点,但无论如何,我们不得不承认高伯瑞的观点大体上是正确的。

实际上,“贪污”不能无止境地进行下去,因为偷窃行为总有败露的一天,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产生负面效应。所以,私人“贪污”行为的上升并不能无止境地推动经济,正如**支出一样。

在管理一个强劲上涨的股票投资组合时,一个基金会或一名投资者每年偶尔会把资产的3%浪费在无必要或者是非生产性的投资成本上,但他们仍认为财富在逐步递增。那些得到这3%投资成本的人,实质上属于“间接贪污行为者”中的一员,自以为赚着良心钱,这种情况好似那些缺乏自我监督、私底下挪用公款的行为。

在这个大厅里,许多人都近迟暮之年——我指我的同龄人以及下一代人。我们崇尚节俭,杜绝浪费,这个原则一直很适用于我们的生活。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和矛盾的是,经济学家一直以来大肆宣扬愚蠢支出是成功经济必要的一部分,暂且让我们把这种行为称作“愚蠢消费”。

人必须面对现实,特别是要面对让自己不舒坦的现实。此外,人还应当积极接受矛盾的世界,因为一厢情愿的想法并不能抹杀它的存在。即使在纯数学中,也不能排除所有的矛盾说法。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不管喜欢与否,必须接受大量矛盾的存在。

虽然有人认为我的说法“言过其实”,但实际情况的恶劣程度往往会大大超出我的预期。难怪,芒格对事实的看法总是不受众人欢迎的。或许这也是我关于慈善基金会的最后一篇演讲。

除了投资管理导致的“间接贪污行为”外,员工股票期权还带来了7500多亿美元的不断增长的流动财富,所以,普通股带来的“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刺激作用相当强大。而由员工股票期权带来的一些“财富效应”实质上是“间接贪污”效应,是目前几乎被视为“规范”的会计舞弊促成的。

在某种程度上又类似于伦勃朗的作品,众人竞相购买是因为价格不断增长的缘故。这种情况同强大的“财富效应”结合在一起,首先是上升,随后就下跌,显然将带来极大的危害。

在这里,我阐述了股市总体价值有非理性趋高的危险,与那些误导人们的教授们讲授的被奉为真理的“有效市场”的理论相比,落差显然较大。 那些教授们受经济学中“理性人类”行为的模型影响过深,对心理学和现实世界中“疯狂人类”的模型却知之甚少。“集体疯狂”作为人类的倾向,从某种程度上说,有点类似于旅鼠,(当旅鼠的数量急剧地膨胀后,几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会变得焦躁不安,东跑西颠,吵吵嚷嚷。有人认为它们是为了千方百计地吸引天敌的注意,多多地来吞食他们,与自杀没什么区别——译者注)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一些优秀人士思维和行为同样会出错。

在这样一个早餐会议上,我今天所作的反思和总结显然有些自不量力。如果预测正确的话,目前的繁荣是由于普通股价格带来的强劲的“财富效应”推动而成,其中不乏令人不耻的行为,以之前许多股市热潮都要来得猛烈。如果真的如此,近期股市上涨的压力越大,则未来股价下滑的速度也会同样势如破竹。如果他们愿意从其他科学领域中虚心学习最好的方法或者多多研究日本的例子,恐怕现在就能领悟这个道理。

让我们铭记日本的例子,否则的话,不排除长期内引发经济学中“道德效应”的可能性。一旦财政境况开始让你联想起索多玛和俄摩拉城(在旧约圣经中,因两城居民彻底堕落和罪恶深重,被上帝令两位天使从天降下的硫磺烈火所毁灭,被称为罪恶之都——译者注),而你正好插足其中,应该对现实的后果感到害怕。

如果我的判断正确,几乎所有的美国基金会都没能明智地把自己的投资操作与更为宏观的系统相结合,这种情况显然不太乐观。生活中有一个近似法则是,如果一个机构在应对一个复杂系统时表现愚钝,在应对其他事物时表现的智慧也将有限。这里我将给大家提供两个古老的法则——一个是道德,另一个就是谨慎。

这个道德法则是来自于塞缪尔·约翰逊,他认为,有责任感的官员如果不愿改正那些细小的无知行为,显然属于危险的渎职行为,不符合道德准则。而谨慎的原则是来自于美国华纳·斯瓦纳公司在推销机床时的老广告:“那些需要新机床却舍不得花钱购买的人,其实已经在花钱。”我认为,华纳·斯瓦纳公司的准则同样适用于思维工具。如果你没有掌握正确的思维工具,周围也没有能帮助和启发你的人,你将在这种细小的无知行为中饱受痛苦的煎熬。

(来源/《穷查理年鉴》  文/胡荣荣编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国民生产总值 慈善基金会 经济学课程 经济学博士 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 普通股 美国 博士 财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9 1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