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戚华建
3856 21

在公理、定律和定理基础上重建经济学 [推广有奖]

  • 0关注
  • 3粉丝

讲师

21%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153 个
通用积分
1.0040
学术水平
8 点
热心指数
22 点
信用等级
1 点
经验
5958 点
帖子
542
精华
0
在线时间
242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2-11
最后登录
2011-6-17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在公理、定律和定理基础上重建经济学

(戚华建)



在今天世界上,谁能回答价格、需求(价值)、供求关系、成本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存在什么规律,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规律怎样用代数公式描述;这么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今天,没有经济学家会清楚。

把经济统计数据变成一个个“点”,放在坐标里,然后人为地把这些“点”用线段连接起来,然后想出谁也搞不清的“名词”来表示这条线段的起伏,并用“算命术”来研究这条线段明天是向上还是向下——这就是今天的五花八门的经济学。

——只有老天才清楚,坐标里的一个个“点与点”之间实际上毫无必然联系,那么,人为地把这些“点”连接成线段放在坐标里想找到什么东西呢,除了是在骗自己和别人的眼睛、感觉和作记录外,什么都找不到,因为今天的坐标里的线段跟昨天的是不一样的,明天的跟今天也不一样,谁也不知道下一“时间”的“点”的位置应该确定在哪里,这种经济情况全世界都一样。


所以,准确地讲,今天的经济学还不能称为“科学”。因为称为“科学”的对象,至少要有几个被逻辑和实验或反复实践所证明成立的基本的定律、定理或公理,然后,出现的一个个命题由这些定律、定理或公理来证明成立;那么这些被证明成立的命题就没有了争论,这样,经济学才像一门像样的科学。所以,今天的经济学需要重建,需要从建立和证明基本定律开始研究,需要从最基本的——经济交换和价格——开始研究。也像任何科学一样,说理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用逻辑来实证。

一、 需求公理

在经济学和哲学中,“需求”都是个最根本的问题,如果人类不对物品(环境)等喜新厌旧,不对需求贪得无厌,那人类就不存在——自私,人类社会很可能就不会有经济交换和出现货币。所以,不解开人类为什么要——喜新厌旧——和对需求贪得无厌的奥秘,及找到规律,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将无法建立。

但我们一讨论到需求问题,人们往往会想到人性问题。究竟什么是人性?在生理学、心理学、神经生物学、遗传学等自然科学中,我们找不到关于——人性——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离开人的——欲望、价值取向和情绪——我们的大脑只剩下一个与其它动物大脑毫无区别的一堆细胞组织,只是容量不同而已;所以人性就只能是人的——欲望或价值取向或情绪,否则,人性没有实质性的内容。正像电(性)的种类(正与负)具有稳定的方向性一样,人性也一定有(意识的或生理冲动的)稳定的趋向性,否则,人性的存在就毫无意义。那么我们人的欲望、价值取向和情绪的稳定的趋向性存在吗,我告诉你们,是存在的,在现在,我们还可以用数学代数式来描述。也就是说,人性并非是个奥秘的东西,而是可以用数学代数式来描述的对象。下面有个数学代数式称为“需求公理”,在“需求公理”里,揭示了人的欲望、价值取向和情绪等所有的心理活动的在生理上形成原因并指出了它的趋向性。


——我们将会看到,人性离开了“需求公理”与“需求定理”,人性将没有任何内容。这就是说,人性包含在人的需求趋向之中;我们还将看到,人性在我们人的价值观上的判定上是中性的,它跟动物性是一样的,它所反映的是一种生理冲动的趋向性。所以人性所反映出的所谓的“善与恶”,是因为由于外界的所刺激的信息量在脑神经中的传递的原因造成的,而与脑神经的生理结构和机制无关;就是说,人的善与恶,只跟人的与环境的接受的信息有关,而与人性本身无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经济学 价值取向 贪得无厌 喜新厌旧 人的价值 经济学 基础 定律 定理 公理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沙发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00:33:16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一、需求公理


需求公理,——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需求系数R内容,也包括“理想”“想象”等,因为“理想”“想象”等也是在神经组织上传递着的“信息与能量”)


需求公理由下式表示:


R=I / Cic       ( I = Li / e , C Ic=f t d   )


(R表示需求系数;I 表示“兴奋量”;Cic 表示“体能与精力消耗”)。需求公理指出:


需求系数R跟“兴奋量I ”成正比,跟“体能与精力消耗Cic ”成反比。并且,识别量i越大,传递系数L越大,识别误差e 越小,那么“兴奋量I ”也就越大。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藤椅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00:37:3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需求公理名词解释:

1,    i  (识别量)  外界对象以光波,声波,电波等载体传递入我们神经组织,刺激神经组织引起兴奋,并引起此前留下的与此相联系的所有记忆部位(想象,联想及情绪等)兴奋,这两个兴奋的合并的物理量,称它为识别量(用字母i表示).识别量是我们人对外界作出反应的主要根据.

2,    e  (识别误差)  神经组织对外界传递入的刺激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传递误差.(用字母e表示)

.就是说,外界A刺激应该传递入神经组织的A部位,但由于神经组织本身的或 i  本身的原因,神经组织把A刺激传递入B部位,显然,B兴奋无法对应外界A对象;所以,称e信息为识别误差。

从理论上讲,识别误差e会影响我们跟外界的对应速度和强度,因为识别误差越大,传递次数(解释见下面)也就越多,传递时间也就越长,所以影响对应速度。又因为识别误差把A信息传递到神经组织的B部位,使B部位也引起兴奋,造成B部位兴奋与本来的A部位兴奋产生互相抑制,从而降低了本来的A部位的兴奋强度;显然兴奋强度降低,对应强度也降低。(对应强度可以理解为刻划对应状态的持久)


(解释)传递次数

是指A刺激,第一次就传递入A部位,则传递次数为1;如果A刺激第一次传递入B部位,等第二次再传入A部位,则传递次数为2;再如果A刺激第二次也传递入B部位或C部位,再等第三次再传递入A部位,则传递次数3……以此类推。


(显然,神经组织在传递某信息至某部位的次数越小,说明识别误差e越小,反之就越大)

3,     L  (传递系数)  神经组织传递 i 在某一时刻的能力跟它正常的传递能力之比,(用字母L表示)。设神经组织在某一时刻的传递能力为l1,而神经组织的正常传递能为l2。那么

L=l1/l2    (1)

显然,L=1,传递效果最好,而L<1或L=0,则表示传递能力下降,或神经组织坏死,(在生理学上,比如过度、长期的刺激都会造成神经组织传递能力下降,疲劳、疾病或严重营养不良等也会造成神经组织的传递能力下降)

4,     f  (对应距离)

  人跟对象之间的地理上的尺度,(用字母 f 表示)。

从理论上讲,任何对象跟人体之间都存在对应距离,人趋向任何对象的过程事实上也都是在克服对应距离的过程。比如我们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都是我们克服了对应距离它们才会到我们口中及穿在我们身上。我们面前的、身边的一切东西,都是我们克服了对应距离它们才会出现在我们面前、身边及被我们所拥有。

5,     t  (对应时间)

人跟对象之间对应的时间刻度,(用字母t表示)。

也跟对应距离一样,人跟任何对象之间也都存在对应的时间刻度。比如从购买到消费,从恋爱到结婚,从开学到毕业,从生产到销售,从播种到收获等等)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板凳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00:40:2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   d  (对应难度)

是指我们在跟外界对象的对应过程中,对应过程给我们造成的需要我们去克服的复杂程度;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对应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与辛苦。(用字母d表示)

(在实践中,对应难度在理论上还有标准对应难度与非标准对应难度之分。比如一项技术标准化后,这项技术的对应难度就是标准对应难度(可用字母d1表示);一项技术未成熟,这项技术的对应难度就是非标准对应难度(可用字母d2表示)。因为非标准对应难度比标准对应难度往往使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与辛苦,即我们往往要克服的复杂程度更大)

事实证明,只要人跟任何对象产生对应,上述这六个方面的物理量就会同时出现,与此同时对应关系也出现,否则,人跟对象的对应消失,这六个方面的物理量也就随之消失。显然,这六个方面的物理量在对应关系中的作用在时间上是同时的,不可分的。现在,我把这六个方面的物理量放在一个模式中反映,我们就会立刻发现我们人的趋向性是稳定的。


我们用对象A的识别量 i 比于对象A的识别误差e,显然,识别误差e越大,识别量 i 与识别误差e的比值(兴奋量I)就越小,反之就越大。还有当对象A的传递系数L越小时,I 也越小,反之,I 就越大。所以,识别量 i 与识别误差e与传递系数L和兴奋量I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成:
      

I=Li/e     (2)                              


我们在跟外界对象对应过程中,克服对应距离f、对应时间t、对应难度d,要消耗体能(用C表示体能)与精力(用Ic表示精力),所以我们在克服f、t、d 时消耗掉的体能与精力是CIc,所以


CIc=ftd    (3)                                                                                    
   
(我们称C为体能消耗系数,用C1表示在对应对象时消耗掉的体能量,用C2表示人的体能极限,C=C1/C2)(CIc可以简单地作为能力来理解)
  
我们用(2)式对比于(3)式,得到

R=I/CIc   (4)                                                                                   

我们称(4)式为需求定律,称R为需求系数。显然,只要我们人跟任何外界对象对应,我们人跟任何对象之间立刻就会出现需求系数R。

下面我来证明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报纸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23:53: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下面我来证明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
证明1

设人在对应外界某对象R,我们向对象靠近或对象向我们靠近时,对应距离 f 在减小,对应时间 t 在减小,对应难度 d 也在减小,所以CIc在趋向减小;又因为我们跟外界对象不断靠近,所以对象的光波,声波,电波等信息载体传入的强度(兴奋量I)在趋向増大,因此,人在趋向某对象时,需求系数R趋向极大。

(这不证自明)

证明2

生理学研究指出,支配人的活动的是大脑神经中一种兴奋冲动,在同一时间,人的某个器官只能执行一种兴奋冲动,(比如在向前走的同时就不能向后退),所以当大脑中同一时间出现两个以上不同部位(R)的兴奋冲动时,脑神经就产生兴奋互相抑制现象,其结果是兴奋冲动(I量)小的被兴奋(I量)大的所抑制,而兴奋冲动(I量)大的进入执行器官。显然,兴奋冲动(I量)极大就无法被其他兴奋冲动(I量)抑制,所以,也得到证明,每次进入执行器官(效应器)的兴奋量I都是极大的。

所以根据证明1和证明2我们可以证明——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注意: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是指当R2>R1时,人趋向R2)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地板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23:53:47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需求公理”可以让我们从科学上找到了人(包括动物)存在——自私——的物理学和生理学根据。

生理学指出,外界任何对象,一旦与人产生对应,外界的信息就要在人的大脑神经里留下记忆,并且,人的任何创造,实际上也就是——记忆信息——的再创造。进一步的研究还指出,“记忆”需要与外界留下原“记忆”的对象或“记忆信息”创造的对象保持对应关系(经常保持不断刺激),我们人就会感到“幸福”,(即脑神经里感到愉快,下面我们还会讨论到),否则就会有不同程度的“痛苦”,所以,人的需要——“记忆”需要与外界留下原“记忆”的对象或“记忆信息”创造的对象保持对应关系——的过程,就成了——自私。


“需求公理”还给美学中——为什么明亮干净比阴暗肮脏美;为什么歌声比讲话动听;为什么弯曲比平直美;为什么造型上,整体设计优美于部分组合(建筑、桥梁、车体设计等);为什么形状的无理数组合(黄金分割,圆周等)比形状的有理数组合(四方、长方)美,住惯城市的人看到乡村美,而住惯乡村的人却看到城市美,喜新厌旧…等,——找到了根据并得到证明:因为前者的“识别量I” 、“传递系数L ”都大于后者,而识别误差 e、消耗掉的体能与精力 CIc、却小于前者,所以前者比后者在神经中引起的“兴奋量I”更大,所以前者比后者——美。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7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23:56:4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2、需求定理

需求定理

——在有限范围(有限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内,存在两个以上的人,这两个以上的人所对应的需求系数R一定最终趋向1。

需求定理证明:

1、现在设,有个“有限范围(有限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为N;有个“极大的范围(极大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为M。因为极大>有限,所以M>N.

2、现在设,有两个人的需求系数R分别为R1与R2,根据需求公理已知——“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所以需求趋向(R1+ R2)=M。

3、根据不证自明的公理——人的活动不能超越有限“范围(有限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 ,即人的活动不能——M>N。

4、所以,在当(R1+ R2)=M>N时,R1与R2,在N内,必然交叉。

5、所以,当R1与R2,在N内,交叉时,根据需求公理“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可推出,R1就成了R2的对应趋向的障碍,R2也就成了R1对应趋向的障碍。R1与R2就互相变成了对方的对应难度d。

6、在需求定律R=I/CIc中,对应难度d增大,CIc就增大,因为在“人趋向需求系数R极大”时,是I>CIc,所以当CIc 的不断增大,I 不增大的情况下(在“当CIc的不断增大”时,I 不会“不断增大”,因为I 存在极限),所以,R就趋向1。

7、所以——在有限范围(有限自然空间及物的集合)内,存在两个以上的人,这两个以上的人所对应的需求系数R一定最终趋向1。

需求定理得到证明。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8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5-30 23:57:0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经济学时,我们首先想到的几个问题就是——人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人的需求到底有没有止境,人为什么会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需求为什么一定要通过交换而不能是奉送,等。

所以,经济学的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毫无怀疑首先就是需求问题。我们看到,“需求公理”和“需求定理”很好地回答和解释了上述这些问题并为接下来的经济学研究提供了理论根据。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学习了,一篇很好的帖子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

使用道具

10
戚华建 发表于 2011-6-2 00:16:1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看到了皇帝的人 发表于 2011-6-1 04:51
学习了,一篇很好的帖子
朋友,感谢您的鼓励!
给我一个诺贝儿经济学奖,我是不要的。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2 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