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首都雅加达是全球沉没速度最快的城市。
雅加达以及其所在的爪哇岛,占据了印尼国内许多个“60%”:尽管爪哇岛仅占印尼群岛总面积的约6%,但它集中了印尼全国人口的60%,也生产了印尼全国GDP的60%。迅速扩张的城市与高度集中的人口造成大量城市病,未能跟上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致使雅加达只有大约60%的人口被自来水道管网覆盖,考虑到管网效率,事实上有超过60%的居民需要依赖泵取地下水生活。
而现在,雅加达迎来了又一个60%:城市已有超过60%面积位于海平面以下,仅仅四年前,这个数字还是不到40%。
按照此前的预测,特大城市雅加达的大约四分之一面积将在2050年完全沉入水下,海水将触及雅加达市中心,而被海洋吞噬的正是经济上更为贫困、但集中了更多入迁人口的雅加达北部。
为了拯救雅加达,也拯救国家经济中枢,印尼已经在2017年公布了迁都计划,未来将在位于东加里曼丹岛的新城Nusantara建立新的国家首都,雅加达则将继续作为经济和文化中心存在。尽管经历了新冠疫情,印尼政府仍计划在2024年完成迁都,如果一切顺利,2024年8月的印尼第79个独立日庆典将在Nusantara举行。
被击沉的城市
很容易将雅加达的海岸线问题与气候变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相联系起来:面对海平面上升,雅加达的天然劣势地位显而易见,它是全球地势最为低洼、也距海最近的重要城市之一,全城坐落于爪哇岛西北海岸一个盆地当中,地处爪哇海入海口雅加达湾吉利翁河口,城市北部为低洼平坦的冲积平原,南部则相对多山,自一开始就有部分地区海拔为-2米,也即位于海平面以下。
地势低洼直接导致了雅加达极易受到汛期洪涝的影响,共有13条河流经雅加达市区,南部山地的河流汇集在北部冲积平原低地,难以排入雅加达湾,导致雨季洪涝频仍。
然而,今天雅加达的生存危机并非直接由海平面上升引起,而是因为这座特大城市本身正在下沉:雅加达是全球下沉最快的城市,整体下沉速度达到每年5-10厘米,北部部分海岸地区正在以每年25厘米的速度沉降,过去二十年里,北部的一部分地区已经下降了4米。作为对比,印尼周边海域的海平面上升速度约为每年4毫米。
是什么“击沉”了雅加达?最直接的原因是过量抽取地下水:尽管按照法律,私采地下水属于违法行为,但雅加达有60%居民生活用水要靠抽取地下水来维持,相当于每年使用大约6亿立方米地下水。
一方面,水力管网的覆盖范围有限,雅加达每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超过1.6万人,若加上大雅加达地区每天进出的两千万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接近5万人,而本就不够发达的城市基础设施,又集中在相对富庶的南部地区,导致本就地势低洼的北部对地下水的需求更为凸显;另一方面,困扰着雅加达的还有极为严重、影响到方方面面的环境污染,尽管坐拥13条市内河流,但这些河水早已因严重的水体污染而无法供饮用,使得没有城市自来水供应的居民不得不转向地下水。
而气候变化带来越来越多的极端天气,导致雅加达城市内涝更加频繁,洪水后更多水源遭到污染,也反过来造成对地下水的更多消耗。
● 洪涝发生时的雅加达市民及救援人员 / 网络
在此之外,雅加达城与附居其上的印尼经济一起,在近80年来经历了快速甚至无序的发展,这一特大城市在印尼经济中的特殊地位,导致其地价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寸土寸金的土地市场和始终没有城市发展规划的现实,造成雅加达市内土地开发挤占道路、绿化地块和原有湿地的现象极为严重。失去植被,涵养地下水就也无从谈起。
印尼一些独立机构估计,早在2011年,雅加达就已消耗了其地下水总储量中的64%。
而城市中不断修建起来的摩天大楼,仍在不断给地表造成前所未有的额外压力。
在这一切的背后,是贫富差距在城市空间分布中的具象化。直到目前,即使雅加达的沉降已经成为公认事实,仍有大量雅加达居民对此毫无感觉,或不屑一顾:是雅加达更为拥挤、也更为贫困的北部地区承担了所有变化,他们依靠地下水为生,亲历雅加达每一天令人精疲力尽的交通拥堵,承担每一次洪水造成的损失,也是他们面临着永失家园的亚特兰蒂斯式的命运,2050年,北雅加达预计将有95%面积落入海平面以下。
而在相对地势更高、居住环境更好、居民也更有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的南部,绝大部分人并不认为城市的沉没是一个严峻问题——即使是生活在这里的学者、官员等精英人群,也更倾向于认为问题并不严重,或者根本没有注意到相关问题:他们中的许多人告诉媒体,他们认为海平面上升的威胁被媒体夸大了。
在这些分裂的意见和体验之外,海水正在漫过雅加达的土地。
拯救雅加达
雅加达是今天东南亚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东南亚最早出现现代城市雏形的地方,随着下沉威胁逐渐明朗化,印尼政府开始寻找拯救首都的办法。
第一个对策是建墙:2014年,“雅加达大海堤”破土动工,这一雄心勃勃的工程预计将在雅加达湾北部建造一道宽达32公里的巨型防波堤,其内将包括机场、高速公路、港口、住宅区等规划。这一工程也是印尼与荷兰政府合作的标志性项目,按照计划,大海堤将用10-15年时间建成,当前的预计完工时间为2025年,完工后,海堤之内的雅加达湾将成为一个被人工封闭在内的巨大水库,从而在实现防洪的同时为雅加达提供洁净水源。
● 雅加达大海堤设计效果图 / 网络
大海堤的工程预算高达420亿美元,但同样有人提出,如果不能阻止雅加达进一步下沉,未来雅加达城更有可能因自己的塌陷而将大海堤一并拖垮,对于雅加达,大海堤究竟能不能成功应对未来极端天气的考验,也同样是未知数——如果花了十几年时间修成的海堤失败了呢?
2017年,印尼总统佐科做出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决定:迁都。
佐科将迁都的理由总结为过度拥挤与一系列长期问题的叠加,包括频繁发生的洪水、恶化的空气质量、城市下沉和交通拥堵,而其中的潜台词显而易见:离开雅加达,才能拯救雅加达。
佐科完全有理由在迁都的决定中赌上一切,在他之前,首都的生死存亡也一直是摆在印尼总统面前的心腹大患,而在轮到佐科的时候,雅加达的沉陷问题和国家财富和资源的过度集中,已经成了同一个庞大问题的一体两面。面对已经既成事实的贫富差距,雅加达的种种城市病对任何国家的任何政府来说都是极为棘手的问题,而留给印尼政府做决定的时间已经不太多了。
● 2022年印尼政府释出的Nusantara市中心总统府设计效果图 / Nyoman Nuarta
被择定的新的首都Nusantara,看上去似乎意味着希望:印尼政府官员已经承诺,会在Nusantara的建设中一步到位地建立起气候应对和环境保护体系,从而实现首都的可持续发展——这似乎是对三百年来几乎从未有过规划和长远蓝图的雅加达城市发展史的某种回应。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对迁都计划充满信心。印尼政治民意调查机构KedaiKopi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在印尼全国,迁都计划的反对者和支持者比例相差不远(39.8%vs35.6%),但有高达95.7%的雅加达居民反对该计划。认为并无迁都必要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对财力和滋生腐败的担忧蔓延各地,更为集中的反对理由则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民众更倾向于相信,迁都是一项印尼没有能力负担的奢侈品。
毕竟,造成今天雅加达种种顽疾的源头——贫富差距、极端天气、行政能力不足、基础设施有限、人口过度膨胀、开发无序——似乎并不会因为换了一个地方重新开始而迎刃而解。
● 2019年12月,印尼总统佐科与东加里曼丹省省长伊斯兰·努尔在视察新首都选址 / 网络
而刚刚被定名为Nusantara、即将成为新的印尼首都的那块地方,在此之前仅是一片荒地:东加里曼丹岛过去曾完全被热带雨林覆盖,但如今,伐木、油棕种植园以及对森林的非法砍伐已经破坏了它的大部分原始林,尽管印尼政府为未来的首都描绘了一幅完全绿色、循环、可持续的城市发展图景,但新首都的落地动工,又是否将首先成为当地本已十分脆弱的自然环境的灭顶之灾?
同样的命运
雅加达和印尼所遭遇的问题,尚属人类发展史上的首次,但却绝非孤例:在雅加达之外,越南经济中心胡志明市、缅甸仰光、孟加拉国港口城市吉大港、甚至也包括中国天津市,都在面临类似的沉降问题,由于海平面上升,包括印度孟买、泰国曼谷和中国上海在内的全球多个重要城市都被研究机构认为面临着未来三十年内被海水吞没的威胁。
雅加达和Nusantara之间的“双城记”,也将成为全世界应对类似局面的一个罕有的先例,它的经验和教训将回答一个重要问题:面对因过度开发和气候变化共同造成的城市生存危机,迁移会是一种正确答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