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结一下一些最近对认知的认知
2024.10.6
人要学修整理内心的学问。
人要学修成长心智的学问。
“超自然”(例如印度20世纪伟大数学家拉马努金的很多天才发现都是“神”在他梦里告知的)就是人的潜能“爆发”,尤其是大脑神经系统本具的潜能“爆发”,这是老天赋予人的“宝藏”。
人要获取“超自然能力”就必须开发人自身本具的“潜能”“宝藏”。
整理内心、成长心智的学问就是人开发自己潜能的学问。
稻盛和夫等强调的“要接通宇宙大脑”或目前心灵修炼界常常提及的“高我”,是不同于弗洛伊德的“超我”的,“超我”是伦理和社会合作规则,而“打开高我”或“接通宇宙大脑”其实就是人的身心灵进入到智慧状态。其实,所谓“高能量”,也就是身心灵健康的代名词。
人的内心和谐是人的认知实现了自己与良心良知的和谐,是高智能高智力的呈现。
人的外在和谐是人的内心和谐在自然与社会关系上的实现。
人的生存是社会性生存,是自然性生存;即,人对外表现的合宜性是状态依赖性的,当你的周边是沙漠、你就要骑骆驼,当你老婆做了饭菜、你就要去洗碗。
一个人尽管发展自己的独特性、尽管自私地成长自己,但是,不能反人类、不能反自然。
所以,人的独特性自我之成长实际就是人己和谐、就是天人合一。
科学是一种智力与能力,全科科学不仅包括对自然规律的认知,也包括对人类社会规律的认知,更包括对人的身心灵规律的认知。
世界东西南北中的传统文化是历史上人类对社会规律的认知、对人自己的身心灵规律的认知、对自然规律的认知的总和。
近代历史人类迅猛地发展了对自然规律的科学认知,也发展了对社会规律的科学认知。但是,对自己身心灵的科学认知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关于世界传统文化里丰富多彩的成果中对自己身心灵规律的认知,人们如今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被人们冠以“迷信”而简单的否定。
人类的认知是建构性的,是为了现实需要而建构的;这种无形的认知建构,如同房屋衣服家具等生活用品的有形建构、如同犁耙拖拉机等生产工具的有形建构,其道理都是一样的~即:都是按需生产、按需调用。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不是会造工具甚至不是智力的高低,而是人会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会自寻烦恼,所以,人才会总是痛苦,而人为了解脱痛苦总是要探索学习以获得减轻痛苦的本领,于是,过去现在乃至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的人类发展模式是痛苦~学习成长~再痛苦~再学习成长。
所谓贪嗔其实都是人自己找麻烦的内在关系表现,社会竞争机制是人自己找麻烦的外在关系表现,所以,麻烦越多、痛苦越大的人,进步越大。这是人类中一般的绝大多数人的成长路径。
痴是人的执念或习惯,习惯与执念其实是必要的~例如你家住8楼、按电梯时就会养成选8字按的习惯,这个习惯节省你很多注意力,但是,当你去朋友家而他家住11楼,你就可能按错~这并不说明你习惯不好、而只能说明你有时候要因地制宜的改变一下习惯,如果你换住12楼的新家了你就需要彻底改变这个选8字按的习惯,活在当下其实就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所以,知足(习惯了习惯)者不一定是常乐的,知足者可能多是意味着不再进步。此外,“痴”于某一爱好、某一事业,只要不反人类、不反自然,其实,就是意志力与执行力乃至创造力的表现!
人确实是一种眼高手低的动物,这是如前所述“人会自寻烦恼”的根源。这种眼高手低的巨大反差总让人类觉得资源有限、总让人觉得他人即地狱、总让人彼此为争抢稀缺资源而斗争、竞争甚至战争,资源稀缺性就来自人的这种眼高手低的天性。
虽然,这种资源稀缺性反差导致的紧张感带来的诸多痛苦确实让人类在不断进步,但是,痛苦确实让人很痛苦。
为此,寻求既能避免痛苦又能不断进步的幸福大道,是目前人类认知革命的出发点、也是认知革命性归宿处,既是认知革命的工作机、也是认知革命的动力机。
也许,完善整理个体内心的学问、完善成长个体心智的学问,就是寻求既能避免痛苦又能不断进步的幸福大道。
所以,人人都要学修一个整理内心的学问。
所以,人人都要学修一个成长心智的学问。
事事用心即修行,处处留心皆学问,学校内外、生活与工作都是整理内心、成长心智、开发自己潜能的好时间好地点!
人类新文明就是扬弃“痛苦~学习成长~再痛苦~再学习成长”的人类发展旧模式,并发展出“学习成长~快乐~再学习成长~再快乐”的新人类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