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witswang
8175 10

[消费与需求] [原创]欲望管理学:欲望与资源稀缺性的权衡折中应该纳入到经济学视野之中 [推广有奖]

  • 3关注
  • 56粉丝

小白龙

教授

99%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1
论坛币
40386 个
通用积分
1.5717
学术水平
227 点
热心指数
213 点
信用等级
177 点
经验
12111 点
帖子
1296
精华
2
在线时间
755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11
最后登录
2024-4-2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真正的经济学应该把欲望与资源稀缺之间两难冲突的权衡折中纳入其研究视野之中

佛教与市场营销对于欲望的处理是两个极端,市场营销强调无限发展人的欲望,并设法满足人的欲望。当人们没有欲望时,市场营销还不断开发人的新欲望。而佛教却主张克制人的欲望,并认为欲望是人类痛苦的根源,求不得苦是最大的痛苦。

  在欲望与满足欲望的资源的这二元关系中,从逻辑上讲有三方面值得考虑。一是市场营销与经济学所考虑的,即如何进行资源配置,以更好地满足人的欲望。二是考虑如何更好地提高生产力,相对地减少资源的稀缺性,这在亚当斯密与杨小凯的经济学中是中心任务。三是考虑如何使得欲望更好地与资源条件相配合,适当管理与控制欲望,把欲望本身纳入到管理之中,从而真正提高人的快乐与幸福;即通过适当抑制人的欲望来相对减少资源的稀缺性。

   这里着重讲一下第三个方面,我认为,佛学作为最高级最科学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它考虑问题的方式实在值得借鉴。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如果人的欲望不进行适当抑制,人的欲望是不可能完全满足。最为要紧的是,人的欲望在满足之后,又会产生新的欲望。当然,欲望的满足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

但是如果无限扩展人类的欲望,这里主要指扩展那些需要通过外在对象才能满足的欲望,那么将使得我们这个世界不可避免在面临着资源争夺的困境。当今世界,自911之后,我几乎每天都听到各种自杀性袭击、爆炸性事件、恐怖性事件、游行、上访、政变等事情。这些事情说到底是欲望满足争夺战,是所谓利益之争。

经济学致力于如何用稀缺资源更好地满足人类的欲望,但主要关心资源配置,这主要是一个生产效率上的概念;政治哲学主要关心如何对资源进行正义地分配,从而使得稀缺资源在满足人类的欲望时,更为正义、公平、公正,即在道德上更为合理。道德上合理不完全同于经济学上的资源配置效率,二者为交叉关系。

而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两难冲突之权衡折中的学问,至少从目前来看,其研究所涉及的层次是比较低级的。新古典经济学主要考虑既定历史文化既定信仰、既定效用函数、既定制度、既定分工组织结构下的资源配置中的权衡折中问题,新兴古典经济学则考虑上专业化分工发展与交易费用的权衡折中,考虑了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生产力上升相对减少稀缺性的问题。新制度经济学考虑到了制度对于资源配置的意义。但是这些经济学都没有真正考虑人的终极关怀,没有考虑人的终极幸福从何而来的问题。

本来,从经济学产生的目的来看,它是要达到人类社会的利益增进的。但是自从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主流经济学之后,主流经济学甚至连古典经济学所考虑的通过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力来相对减少资源稀缺性的问题都抛弃了,把关注的核心放在资源配置上面,并把资源配置绝对化为经济学本身的目标。而实际上,资源配置仅仅是达到社会最优化的一个手段,其根本目的是促进人类幸福。新古典经济学似乎忘记资源配置仅仅是达到人类幸福的初级手段。

从根本上讲,如果人类欲望无限扩展,资源稀缺性问题不可能解决,即使有专业化分工提高生产力相对资源稀缺性。那么在人类无限的欲望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有两个问题是显然的。一是人类内部为了争夺资源,而发生各种战争等,导致人本身的生命都可能不保,还谈何幸福、效用。二是,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欲望扩展的速度必须有一个适当控制,从而才能够从根本上使得欲望与资源能力相配比,从而达到人类的根本和平与幸福。

因此,真正的经济学,作为研究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两难冲突权衡折中的学问,必须要研究欲望与资源之间的两难冲突之间的权衡折中。这可能应该是最抽象,但也最具体的两难冲突之间的权衡折中。现代经济学总是把欲望偏好关系看成既定,没有想到从欲望管理学出发,“两头抓”,一方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一方面适当抑制欲望,研究人对自身的欲望进行管理,对自身欲望进行选择,对自身欲望本身进行决策,对自身的效用函数的形式本身进行选择,从而使得人自身与环境资源,与社会,与他人,都有一个合理良性的相互关系,从而真正达到逍遥自在的境界。新古典经济学通过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资源有效配置的学问”,完全把经济学真正的研究目的忽略了,也把经济学的各种研究路径给屏敝了。

不过,完全没有经济学之荣耀的佛学理论,却作为真正的经济学,早就在考虑人类欲望无穷性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两难冲突了,而且提出了系统的权衡折中的方法。当然,佛学理论的权衡折中方法偏向于抑制人的欲望,从而相对减少资源的稀缺性。这种办法,加上古典经济学与新兴古典经济学所提倡的专业化分工,才可能真正解决地球资源稀缺性问题。

经济学方法(各种两难冲突的权衡折中)的真谛在于,我们既要看到欲望对于人类进步的积极意义,也要看到欲望无限扩展对于人类的毁灭意义,从而对人的欲望本身进行合理的管理(修行是一种典型的欲望管理行为,因此应当纳入到管理学研究范围之内)。

目前越来越多的西方人,也看到了这个问题,他们也提出,人类在物质欲望达到一定的满足程度时,必须及时地转向自身内部,通过寻求精神价值,调整世界观来达到真正的幸福。2001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欧文-拉兹洛编辑的《意识革命——跨越大西洋的对话》一书表达了这种观点。如果采用我们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可以说就是要及时地把自己的效用函数调整为有物质需要上具有厌足点的情形。而在许多发言中,版主jerryliu与sungmoo均表达了如果效用函数有厌足点,经济学将不复存在的观点。显然这种观点是把新古典经济学对于经济学的理解绝对化了。真正的经济学,其核心是研究人类社会生活中各种两难冲突的权衡折中,这个经济学的定义可以在杨小凯的经济学原理里面清楚地看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资源稀缺性 资源稀缺 稀缺性 经济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管理学 稀缺性 权衡 欲望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沙发
落木蓝水 发表于 2007-10-7 23:3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市场营销的欲望跟佛教的欲望不是一个概念,两者相当与现实中的矛盾跟哲学中的矛盾不是一回事一样.由此产生的上述所谓经济学上的论断也没意义了.
纯朴之心,美丽世界!

使用道具

藤椅
witswang 发表于 2007-10-8 08:5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当然,欲望都有不同种类。不过,市场营销中的欲望开发与佛学中讲的欲望有什么区别呢?

  当然可能侧重点不同。

  哲学上的矛盾难道不是现实中的对立、差异所抽象出来的吗?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矛盾对立有四个层次的表现:(1)一是差异(2)二是排斥,三是一方要战胜另外一方,四是一方要取代与弄死另外一方。

  人的欲望需要外在的资源来满足,而如果我们只是依赖于这一点,就可能造成无穷尽的对自然、对他人的掠夺,因为无论如何专业化分工(古典与新兴古典),无论如何配置(新古典),资源总是稀缺的。

  我们必须重新理解什么是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最优的扩展是本人独自做出的,其中前面三个层次已经在一个烂杂志上发表过。我只是想说,我以前没有精力去研究如何在权威杂志上发文章,所以我的很多思想不论得到学术界关注。下面我简述一下基本思想。帕累托最优定义为人类的思想精神状况、制度框架、分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境地,没有一个人能够利益改进而不影响到他人的利益。帕累托改进的手段是有层次之分的,分为至少上述四个层次。新古典经济学考虑了在既定思想精神状况、既定制度状况、既定分工组织结构状况下的资源配置,即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来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利益增进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新兴古典经济学考虑了在既定思想精神状况、既定制度情况下,通过分工组织结构的调整与资源配置调整,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增加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新制度经济学考虑了通过制度调整来增进资源配置效率。但是这种把制度调整的目的说成是资源配置的说法显然是中了新古典的毒害,不利发展真正的经济学。实际上,制度作为帕累托改进的第三层次手段,应该叙述为,通过人与人之间关系与制度结构的调整,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利益增加而不减少他人的利益。第四层次的帕累托改进手段是,通过人们的思想精神状况、制度框架、分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状态的调整,使得至少有一个人的利益增加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

  在一个完整的帕累托改进的分析框架中,所有手段都可以运用。我们下面着重关注第四层次的帕累托改进,当人们通过转向自身内部,通过精神状况的调整,人们都可能增加其利益、效用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当每个人都不停地修行,提高自身精神修养,达到觉悟的境界的时候,即使制度、分工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状态不变,也能够达到每个人的利益增加而不减少其他人的利益的状况。这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帕累托改进吗。

  在目前的主流经济学界,都没有真正有谁想过要来发展真正的经济学,都是只想到把新古典拿过来,把新制度拿过来,照搬就行了。中国的经济学术要得到真正的发展,我们完全可以把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严格的数学模型来发展真正的全面的经济学,把儒道释传统文化资源与民主宪政、专业化分工、新古典的资源配置等结合起来,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而这个所谓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其方法论与主流经济学完全一样,只是加入了思想精神状况这一个层次而已。现在国外不是已经有人在做意识形态的模型化工作了吗。实际上,按照本人所提的分析方法,说不定我们可以更早做出来也未偿不可。我们不要迷信外国人,我们中国人也是能够比外国人考虑得更好的。

  从帕累托改进的手段层次来看,我们必须明确帕累托改进与帕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http://blog.sina.com.cn/witswang
在后现代性的知识碎片化浪潮中,把碎片化知识重新整合起来,成为现代性的未竟之业。

使用道具

板凳
wangruixiao 发表于 2012-2-20 19:27:13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原创观点,很有启发

使用道具

报纸
dxpupsych 发表于 2012-5-7 19:03:5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什么原创?幸福管理学已经在研究了,没有必要再提一个概念

使用道具

地板
bxmzone 在职认证  发表于 2012-8-24 08:02:3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受教

使用道具

7
兰-若-水 发表于 2012-12-20 20:15:5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我想说,在我看来营销学和佛学应该是没有必然的联系的吧。可能说佛学在处理人的欲望与市场营销中管理和吸引消费者的都买需求以及消费欲望这些方面有相似的地方或者说有值得营销学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绝不是照搬。要知道佛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是在统治者需要对百姓进行思想统治的时代。在现代的市场营销中,对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只能是引导不能使控制,因此,它们在实际中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去了一趟教学楼,结果发现根本没 ...

使用道具

8
wj198857 发表于 2012-12-20 21:13:04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市场机制本身就是在欲望与资源稀缺之间寻求折中和平衡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一方面,市场通过价格机制来反映资源和商品的稀缺性,并以预算线来对无限扩张的欲望实现现实的约束。消费者只能选择预算线范围内的商品组合,这就决定了欲望不会被无限的满足,而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得到满足。预算约束实际上对欲望做出看了限制,这个约束估计要比宗教或者道德等制度安排更为有效。诸如宗教和道德一类的制度安排,一直强调禁欲主义却并未真正的限制欲望无序扩张带来的人性之恶。相反,中世纪的宗教法庭却可以视作是人性之恶的代名词了。即便是在佛教盛行的中国,“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惨剧其实一直都在重复上演。就如鲁迅所言,礼教不过是食人者的锅碗瓢盆罢了。
     另一方面,市场通过价格机制给供求双方都提供了正向激励,使得人们努力消除资源稀缺性来更好的满足欲望。对于供给方而言,高企的价格以及与此相应的利润让供给者朝思暮想的都是如何控制成本并扩大产出。产出的增加从来不是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而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欲望。尽管这并非供给者有意为之,但他无意之中却达到了佛教中奉献他人的崇高境界。对于需求方而言,价格与预算线的约束实际上给需求方想方设法增加收入、扩大预算约束的动机。市场经济中,需求者不得不又扮演起供给者的角色,以个人禀赋和比较优势来为他人服务以获取收入。尽管需求者实际上只是为了获得个人收入的提升,却无意之中也为他人提供了享乐和便利。市场机制的这一正向激励作用,巧妙的激发人们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奉献社会并以此获得满足欲望的收入。这种机制极大的降低了人性之恶泛滥的可能,并让道德修养未必很高的人也拉入了为社会、为他人服务的行列,人性之善得到了彰显。岂不是与佛教之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于此种思想,亚当斯密数百年前就有深入论述,楼主不妨读读《国富论》吧。
虽说无知者无畏,但不知道自己很无知却是最为悲剧的事情!

使用道具

9
QQWW1122 发表于 2013-3-14 08:10:28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依据文献对佛学根本目的的描述,佛祖释迦牟尼见世人皆苦,立志找寻离苦得乐的方法技巧,所以有佛学的产生。佛学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当然不再拘泥于这个目的,但其作为根本的目的是不容否认的。而经济学是研究以理性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生产、营销、消费以及相关扩展行为的学科。从某种意义来讲,佛学注重的是心理解决方案,经济学更注重物质解决方案。佛学认为“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理想境界,当然能体现经济学理性人、行为最优化、利益最大化的预期假设。佛学和经济学是交叉道,也是双行道。两者可以相辅相成,并行不悖。佛家有一句话“郁郁黄花,无非波若”。西方的名言也说“条条大道通罗马”。就佛学和经济学的正确方面而言,都是客观规律的体现,两者是统一的。

使用道具

10
1025139081 发表于 2013-3-15 09:48:09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在经济学里讲道德就如同在物理学中研究上帝一样,即便真的有了了不起的成果,那样的“经济学”恐怕也不能称之为“科学”了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2 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