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dnq
4035 0

[其他] 高盛 [推广有奖]

教师

学术权威

4%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13030 个
通用积分
522.8449
学术水平
64 点
热心指数
76 点
信用等级
59 点
经验
75978 点
帖子
4374
精华
1
在线时间
4447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0-22
最后登录
2024-6-14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二、转向交易

    1969年,悉尼·温伯格去世。在为高盛创造利润方面仅次于的格斯·利维自然成为高盛高级合伙人职位的唯一继承人。他们的继任再次向高盛雇员表明,无论是谁,只要能够为公司带来客户与利润,就可以获得相应的地位。这就是高盛一贯的特色。

    选择格斯·利维继任是一个非同寻常而关键性的决策。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决策。

    那时,高盛的竞争对手的高级合伙人都是银行专业人员,而利维却是交易员。在温伯格时代,高盛内部就开始了两个发展方向之间的竞争:温伯格领导的投资银行方向与利维领导的证券交易方向。以证券交易成名的格斯·利维的继任促进了高盛在证券交易业的发展,从而让高盛在80年代开始的证券交易业务浪潮中抢得了先机。

    利维对高盛最大的贡献之一在于他让高盛重新确立的对待风险的态度,他主张利用合伙人的资本进行有节制的冒险,以让高盛获得更多的利润。他将交易风险带到了高盛,让高盛对此后各种风险业务有了心理上的准备。他为高盛立下了“长远上的贪婪”这一格言——只要长远上能够赢利,短期内的交易损失不用担心。

    1970年,拥有7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破产,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破产案件,再次给高盛造成了声誉上的损害。

    破产导致宾州中央铁路公司的商业票据无法归还本金与利息,而它们绝大部分是由高盛承销发行的。更为严重的是,人们发现——美国联邦法院、美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SEC)也认定——高盛知道宾州中央铁路公司财务状况正在恶化、走向破产,却仍然在为它承销证券。

第一章 高盛发迹史 第三节 进入一流投资银行

    一、高盛“经营原则”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继续靠公司领导以身作则、潜移默化等非规范方式可能难以传承客户至上、团队协作等高盛文化。于是,高盛在20世纪80年代初便制订了14条“高盛经营原则”,高盛至今仍然完整地保留这些原则。

    “高盛经营原则”第一条,“客户利益永远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经验表明,如果我们能够让客户满意,成功就能随之而来。”

    第二条,“我们的资产就是我们的员工、资本与声誉。如果这三者任何一个受到损害,声誉是最难以恢复的;我们要致力于完全遵循规范我们的法律、规定与道德准则的字面含义与精神。我们的持续成功取决于对这一标准的坚定不移地遵循。”

    第十四条,“正直与诚实是我们事业的核心。希望我们的员工在自己从事的一切活动——不仅是为公司工作,而且私人生活——中,维持高度的道德标准。”

    二、1974年的反恶意收购

    1974年,老对手摩根士丹利为高盛提供了一个让它受益无穷的发展机遇,而高盛则成功地抓住了这一机会。

    1974年以前,美国公司与投资银行家的行规是:如果一家公司要收购另一家公司,它应该尽可能吸引或者说服对方同意,绝不应该主动而且公开强行收购,即所有并购都必须是善意的。但是,1974年7月4日,这一行规被当时投资银行界信誉最好的摩根士丹利改变了。当时,摩根士丹利代表INCO公司以每股20美元的价格恶意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ESB公司。ESB老板向高盛紧急求救。在高盛的帮助下,INCO最后付出了每股41美元的代价才收购成功。

    高盛随后宣布,高盛将拒绝为恶意收购者提供服务。1974年7月的这起恶意收购案件与高盛的这一公开保证对高盛的积极影响无法估量,因为很多公司的高管现在开始担心自己的公司可能遭到别的公司强行收购。于是,这些公司高管都将高盛当作自己的救命稻草。

    三、错失机会

    1989年迈克尔·刘易斯出版了描绘所罗门公司兴衰内幕的《说谎者的扑克牌》一书。在这本半自传性畅销书中,刘易斯说,在80年代的华尔街,只要你在合适的时候出现在合适的位置,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百万富翁。

    然而,高盛却在当时发展最快的固定收益证券、衍生金融工具业务上错失了很多这样的机会。

    1981年9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放松对合作性金融机构“储蓄与贷款协会”(的管制,允许它们出售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从而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MBS)业务提供了无法想像的巨大发展空间,美国由此出现了持续至今并导致2008年金融危机的资产证券化浪潮。

    对于华尔街上这些变化,高盛一方面因为未能预见而缺乏准备,另一方面担心这种业务风险太大,因此没有积极开拓这些业务,而是继续专心证券交易。直到后来看到这些业务利润实在大,才奋起直追。但是,直到90年代,高盛在这些方面的业务才有真正改观。

    四、高级合伙人的内幕交易

    虽然自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颁布以来,内线交易是非法行为,但直到1985年,美国SEC一直并没有严格执行禁止内线交易的法律。1985年5月,美林公司发现可疑交易,并报告给SEC。SEC经调查发现,德崇证券的丹尼斯·莱文涉嫌价值1200万美元的内线交易,于是开始了大规模的调查。进一步的调查揭开了一个又一个丑闻,将一个又一个公司卷了进去。很多著名金融界人士也牵涉在内,其中包括伊万·博伊斯基、德崇证券的迈克尔·米尔肯。

    伊万·博伊斯基是当时最著名的并购风险套利家。通过并购风险套利,他为自己创造了2亿美元的财富。1986年,伊万·博伊斯基被判史无前例的1亿美元罚款、监禁3年半,以及终生禁止从事证券业。美国普利策奖得主詹姆斯·斯图尔特在1992年出版的畅销书《贼窝》中对这一年发生的内线交易案件进行了详细的描绘,这本书到2008年已经出版到第8版。伊万·博伊斯基也成了1988年好莱坞影片《华尔街》男主角的原型。

第一章 高盛发迹史 第四节 繁荣与挫折

    一、1990~1993年的繁荣

    高盛以非常强劲的发展势头进入90年代。1991年,高盛的税前利润为亿美元,而1993年,公司的税前利润更达到27亿美元。

    这让英国《卫报》在头版头条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坦桑尼亚和高盛之间存在着什么样区别?”《卫报》的答案是:“一个是非洲国家,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是22亿美元,用于2500万人的消费。另一个是盈利27亿美元的投资银行,盈利的绝大部分在161个人之间进行分配。”1993年,高盛的合伙人人数为161人。

    二、1994年的挫折

    为了从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中恢复过来,美联储将短期利率维持在很低的水平。短期利率的低下,造成了1991~1993年间美国债券市场的繁荣。然而,到1993年,美国经济已经恢复过来,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于是从1994年2月4日开始,美联储提高短期利率,到1995年2月,美联储连续7次提高利率,短期利率已经从%提高到6%。利率的提高导致债券市场出现雪崩式的下跌。

    1994年12月,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政府因为债券投资上损失17亿美元而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政府破产案件。在该县破产前,负责该县资产投资的县财政局长罗伯特·西特伦居然因为出色的投资业绩而连续七次成功竞选连任,并数次被美国一些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基金管理人之一。1994年该县破产后,西特伦承认自己对衍生金融工具基本上一无所知。在对六项重罪指控服罪之后,西特伦被判处5年缓刑以及从事社会服务1000小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说谎者的扑克牌 国民生产总值 固定收益证券 加利福尼亚州 说谎者的扑克 证券交易 能够 竞争对手 继承人 合伙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5 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