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孙振坡
2012 0

[教学方法探讨] 论两类语言和文字[原创]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高中生

5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82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91 点
帖子
17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7-2-1
最后登录
2014-5-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论两类语言和文字

目录:

1.人类语言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形式

2.语言的发展和分类

3.文字的产生

4.文字的发展和分类

5.汉字基本情况和改革问题

1992.3.6

人类语言是人类信息的一种形式

世界上的所有动物和一部分植物,都有同类信息交流的必要和交流现象。起码在母子之间和雌雄之间必须有信息交流。这种交流必须有一种媒介形式,主要有:肢体动作、自然物标记、作用力、分子(又叫气味)、可见光、不可见光、声波、次声波、超声波、电、电磁波等。这些媒介形式,有的是自己产出的,有的是借助的。

信息是用于交流的,那就必然有信息的产生和发出方(信息源),有传送形式,有接收辨解方。同时,每一种信息必须有它自己的特点,否则,接收方就无法从众多无用的同类信息中区辨解出自己所要的信息来。表现各种信息特点的就是各种信息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信息的发、收双方必须使用相同的表达形式和组织规则,才能进行信息交流。

人类是世界上的高级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在语言还没出现成之前,是以肢体动作为主,并以喉叫为辅的。也就是说,主要用肢体发送信息,用眼睛接收信息。所以,眼睛和肢体是当时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传送和接收的东西是一闪即逝的动作景象。嘴巴和耳朵是辅助通道,传送的东西是声音(声波),也是一闪即逝的。所谓语言,是一种人们约定成俗的表示事物的有规律的系统,并不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语言系统是由语音、语义、语法三者构成的。语音、语义、语法三者都必须具有规范性、标准性和规律性。在这个系统中,语音是语言的可听成分,没有它,语义就无法传递;语义是语言信息的核心成分,没有它,语音、语法就没有任何作用了;语法是语音、语义的组织规则,没有它,听者就不懂得说者所云。只有语言的说(发)、听(收)双方用同一标准理解“语义”和“语法”时,才能实现语言交流。否则,听者就觉得对方的语音是杂烂无章的声音堆积,不知道对方说的是什么意思。不同语言的区别点,主要在于语义、语法的不同,语音倒是次要点。

  语言是人类身体进化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才产生的。随着大脑和身体的进化,喉头发音的大小、高低、长短变化的种类逐渐增多,口腔、舌头、牙齿、嘴唇对喉音的调控技能逐渐精巧,大脑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支配能力同时提高,使人类发出的声音出现了千变万化的情况,再加上人们必须交流的信息内容的大量增多。只在此时,语言才能形成。人类的语言,既是人类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承载物,也是一种传送工具。语言形成以后,语言就成为人类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了,而肢体动作就降为辅助的了。从此,耳朵成了人类的信息交流的主要通道,眼睛降为辅助通道了。用肢体动作和自然标记作信息源的交流方式,可以称为视觉通道(眼睛)方式;用语言交流信息的方式,可以称为听觉通道(耳朵)方式。当然,听觉通道的开辟,是以发音器官----喉咙、口腔和大脑(信息产生和发送器官)的进化为前提的。在人类发音器官进化的同时,听觉(信息接收和辨析器官)也一起进化。语言成为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既是生理进化的结果,也是发音技能提高的结果。人类的喉音是天生的,而语言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学习和锻炼出来的。全人类的喉音都是相同的,因此世界上不论什么人种,哭声和笑声都是相同的。因为人在哭和笑时用的是纯喉音。口内的各个器官对喉音进行调控变换,是一种技术操作,必须经过后天的学习。如果把喉咙比作一个笛子,口腔内的各器官就好比吹笛人的手指。手指的动作不同,笛子发出的曲调是不同的。这种后天通过学习才形成的语言技能,是人类的语言多样化的一个生理原因;人类语言多样化的另一个客观原因,是人类分成很多独立的群体。随着人类数量的逐渐增多,因生存的需要,逐步散向世界各地,形成了很多群落,很多群落之间相距很远,时间久远,交通不便,相距遥远的群落之间就失去了联系。这样,他们之间的语言就没有交流的机会,那就各自按自己的实际生活需要进行发展变化了。于是就出现了群落语言的差别。到后来群落合并为民族后,语言也跟着混合,形成民族语言,各民族语言也是有差别的。

人在胎儿状态时,就处在本民族语言的语音环境中,出生后,一般就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里,最好学的自然是母语(本民族语言)了。大脑思维逻辑方式也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语言学会了,以这种语言为基础的思维逻辑方式也就基本地建立起来了。

语言的发展和分类

人类的语言系统形成以后,语言既是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工具,也成了大脑思维的一种新的工具。信息交流,促进了人类智慧的提高和思维资料的扩充,所以也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的提高,反过来又促进语言的发展。

  语言从产生时起,就带着固有的社会性。因为它是人们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工具,不是单个人可以单独使用的工具,它必须让大众不论老幼都能掌握它。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它应当具有让男女老幼全体人员都能十分容易学会的特点,也就是具有优良的实用性。

它的实用性决定了它应当随着人们的实际需要而不断改进变化----即怎么方便怎么来;而它的社会性又决定了它应当比较地稳定,不能轻易变化,它的变化必须得到本语言群体的普遍认可,否则,就会出现语言交流的障碍。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成千上万种语言,经过历史风雨的冲刷,至今世界上还有几千种语言。一种语言系统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只有社会发展,不断出现新事物,才促使它不断增加新的词汇;音素、语音、语法的变化和新生一般是很缓慢的,一般不会出现突变的。只有在民族大融合时,经过强制或较长时间的交错磨合,才因几种语言的混合而出现音素、语音、语法变化和新生较快的情况。

其次,语言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当少数人处在多数人的语言环境中时,不管他原来讲的是什么语言和什么口音,时间一长,他就跟随了多数人的语言。这一特点,形成了很多“语言岛”(即在同一种语言中,又有不同的口音),人们称作“地方口音”。所以,一般一听讲话人的口音,就知道他是什么地方的人了。“口音”可能是已经消逝的语言所留下的最后一点“遗迹”。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虽然千差万别,但是,都必须有如下特性才能成为大众的交流工具。这些特性是:

1.是一个完整的有规律的音变系统,即发音、组词、组句都是有固定规律的;

2.说话方法简单,本族群中的所有的人都能很容易地学会;

3.洪亮乐耳,音节清晰,并能表达感情色彩;

4.具有无限的扩展性。

用一个单词所占音节的数量这一标准来区分,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和“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两大类。为什么这一样来分?因为它反映了这两类语言所处的语言发展进程的不同阶段及特点和与其对应的文字形式的不同。

在人类语言的最初阶段,是采用“音、意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表达事物的。人们是用一个单音节来表示一个事物,所以,人类语言最初都是单音节词的语言。对此,相对于“多音节词语言”而言,我们可以称为“单音节词语言”。

在一个群体中一旦形成了一种语言,这种语言的发音方法就固定下来,并世代相传,形成一种说话的习惯。这种固定的说话习惯,其音素的数量也就固定为一个定数了,那么所能发出的单音样式(包括音型和音调)的数量也就固定下来了,成了一个有限数,一般在2000个左右。而需要用语音来表达的事物,是随着人们生活内容不断的增加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增加的,这有限的单音样式是不能满足表示无限的事物的需要的。当所有的单音样式都用完了后,再增加新词时,为了避免词音重复,仍然坚持“音、意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表达新词,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原来单音样式的基础上,再添加上一个音节(单音),建成双音节词;当所有的单音样式的词都添加过了后,照此办法,再从双音节样式的词上添加一个一节,建成三音节词,以此类推,大量多音节词就随新词的逐渐增加而逐渐出现了。由此形成了“多音节词语言”。“多音节词语言” 最初的基本特性就是“以音表意,意不同音就不同”,即用不同的语音样式(音型、音调)和不同的音节(音型、数量)来表示不同语意的。所以,它的组字方式可以归纳为新词增加-à单词音节添加”的组字方式

这种“新词增加-à单词音节添加”的组字方式,是人们沿用以往的习惯思维的情况下,自然出现的方式。人们一般采用相关法进行音节添加。例如英语中“leaf(叶子),为了表示“叶子覆盖着的”另一意思,就在在“leaf”基础上再加一个音节“ y,成为“leafy”。这样做,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便于记忆。多音节词的最大优点是“音、意同一”,“一词一意”,“听音知意”,记住词音就记住词意了,给记忆带来很大方便,这是多音节语言的最突出的优点。这种优点,只是在多音节的初期阶段存在着。往后,随着多音节词的增加,出现的第一个缺点就是,语言的表达速度随着单词音节的增加跟着下降。当着人们的生活节奏变得越快时,速度慢的缺点就越显得突出。接下来出现的缺点是,当着单词的音节增多到一定数量后,对思维和吐词产生困难了,说话就很不顺口了,出现了单词音节的数量极限。因为各样语音使用率分布是不均匀的,有的单词的音节数不久就达到极限了。达到了极限以后,再有新事物出现后,怎么表达呢?

以上两个缺点,是多音节词的语言与生俱来的,只要不改变这种语言的基本的组织方式,这些缺点是不能彻底解决的。即使在现有的基础上作些改进,也只能暂时缓解一下。例如,采取增加新的音素的办法。增加音素,就要改革该语言群全体人员的说话习惯,这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况且,随着新词的无限增加,原来的问题会重复出现。这反映了多音节词语言的固有的局限性。但语言总得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这个局限必须被突破。

可以说,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所有的语言,都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着多音节词的阶段。

处在多音节词阶段上的人们,对于增词局限性的问题,一般都是采取下列解决办法:对于表达速度慢的问题,一是在一个最常用的多音节单词上,采用掐中间留两头的办法来压缩音节;二是对由两个以上的单词组成的常用固定联合词语上,采用只说每个单词的词头音的办法来压缩音节。压缩后的语音可能会与另一个单词同音,会出现同音异意词问题。不过,“同音异意的问题”可以用“语音多载规律”来解决。所以,“同音异词”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和使用。但是,认可“同音异意词”的存在,就打破原来“意、音同一”的规律和组词规则、组句规则,这样一来,多音节词语言的基础就动摇了,最初所具有的那些主要优点就削弱了,原来很容易学会的语言变为比较难学的语言了。

所谓“语音多载”,就是同一种语音,用在不同的场合,可以表示不同的语义,或者说,语音所含的语义,会因不同的使用条件而不同。人们在对话时,因为有对话现场的具体事物、语言上下句关联和对话人的表情、动作等作参考,对话双方一般是不会出现误解的。

“语音多载”一般是这样自然形成的:当着一个语音样式的词的音节数达到极限后,再有新事物就不可在此语音样式的基础上建立新词了,而这个新事物又与这个语音样式的某一个老词所表示的事物有比较紧密地关联,如果改在别的语音样式的基础上建立新词,就不便于记忆,为此,就用与这个新事物关联最紧密的老词来代替之,但为了避免含意上的混淆,就在这个老词之前或之后,再加上一个注明式的定语。这样就成了固定式的词组了。有些这样的固定式的词组在语言中使用时间长了,人们发现除了那个注明式的定语外,这个词的语言环境和词的上下语句的关系,也可以当作把它与另一个同音词区别开来的要素,于是就把那个注明式的定语给省略去了。这样,同音异义词就大量出现了。同音异义词是在人们使用“语音多载”的规律以后才能出现的。

同音异义词,除了因新事物的不断出现而不断增加外,还因人们对老词音节的不断压缩而不断增加。因为,人们的说话习惯有时会自然缩减音节,造成某个单词发音与别的单词的发音一样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人们也会用“语音多载”的规律来区分开来的。当说话速度加快时,多音节词中的音节就往往吐音不清了,例如三个音的词,夹在中间的音往往就变成轻音,一带而过,听者有时只能听清开头音和结尾的音,却没有造成听者的误会。为什么?因为对话双方处在一个现场环境里,在这个三音词的上下语句中有互相关联的内容,所以,即使这个三音词缩减成两音词,并且可能还与另外一个两音词声音相同,听者也能理解那个三音词变成两音后所表示的意思,而不会误解成另一个两音词所表示的意思。例如“西红柿”一词。当你爱人从蔬菜市场回来,你问她:“你买的什么菜?”她如果说得快了,语音听起来就成了“西og柿”,或“西柿”,你决不会没听懂或误解成“稀世”、“西式”、“息事”的。这种情况反复出现,于是就启发人们把多音节词的音节逐渐缩减。缩减以后,必然又造成一些同音异意词。

“语音多载”规律”的运用,是人类逻辑思维发展到一定高度后才能实现的。因为语音一样,词意的区别,完全靠人的思维逻辑推论和判断。

例如,甲乙二人早晨起来一块在庭院中散步,甲对乙说:“今早(名词)的天气较凉(形容词)”。乙不会把“早”误解为“枣(名词)”或“太早了”的“早(形容词)”的,也不会把“凉”误解为“梁(名词)”或“量(动词)”的。为什么?因为有他们散步现场的“时间”和“庭院”以及前语“天气”作参考的。

但是,语音多载也不是在一切情况下都能区别词意的。例如,甲问乙“你说什?”,因为“神”与“什”同音,就可能被乙无解为“你说神?”。甲为了不使乙误解,那就得在组词上或组句上对“什、神”予以区别。就得把此话这样改变:“你说什么?”或“你说什东西?我没听清楚。”

运用“语音多载”规律,是不能完全解决有限的单词与无限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的,是不能制止新词增加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减缓新词增加的速度。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人们又采取了另一些办法。除主要是把原来的“一词一意”扩展成“一词多意”外,还采用变音、变调、增加音素和改进组词、组句规则、等,来扩展音域和词意。但也同样破坏了原先“意、音同一”规律,增加了记忆的难度。新词增加的趋势最终也不会被抑制住。

多音节词语言类的人们对“语音多载规律”的发现和应用,导致了多音节词的音节数压缩和“同音异意词”的出现,由此出现了多音节词语言向单音节词语言“回归”的发展趋势。这种“回归”的方向,正是多音节词语言彻底解决以上问题的方向。

以多音节单词为基础的语言,为了适应新词不断增加的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促使了多音节语言的发展,使多音节语言的功能不断趋于完善,不断向简单易学,表意丰富的单音词为基础的语言方向发展。现阶段的多音节语言,大多数都具备了前面所说的4点特性了。

到此,我们可以把多音节词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综述如下:

单音节-----多音节-----少音节-----单音节;

语音单载----语音多载;

音素逐渐增多。

现在以单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原来也是以多音节词为基础的语言,它也是按以上所讲的路程走过来的。一些先进的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就实行了转变。他们使用“语音多载规律”,停止采取“音、意一一对应”(即以音表意、意不同音就不同,用不同的语音样式和不同的音节来表示不同语意的规则)的方法来表达新词,而是改用“一音多意,”的方式来表达新词。在增加新词时,就没有采用“新词增加-à单词音节添加”的组词方式。对新出现的事物,逐渐用双音或单音来表示之,把原有的多音节单词也逐步压缩成双音或单音的。使语音变为多载性的语音,使基本单词大多数成为“音同意不同”的双音词或单音词,“一音多意词”成为语言的基本词汇。完成了由“多音节词的语言”向“单音节词的语言”的“回归”。

完成由多音节词语言向单音词语言的转变以后,虽然克服了多音节词语言的多音节问题,却又出现了怎样用单音表达不断增加的新事物的问题。

前面讲过,“语音多载”规律,是不能完全解决有限的单词与无限的事物之间的矛盾的,是不能制止新词增加的,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减缓新词增加的速度。在单音词的语言里,其作用也是如此。

为了适应新词不断增加的需要,单音词语言除了采用“语音多载”的方法外,主要还采取了下列两种方法:一、采取增加新的音素的办法。增加一个音素(元音或辅音),就可以使表示新词的语音成几十倍地增加。这种方法最有效,但不是在短时间内容易实现的,但新音素在各种语言里都是逐渐增多的, 单音词语言的音素也是在不断增加的。

例如汉语,甲对乙说:“3号油比2号油‘清’”。因为现在的《新华字典》中‘清’、‘轻’同音同调,都读‘qing’,当前的语言环境又分不出“清”与“轻”的区别,乙可能会把“清”误解为“轻”。甲为了避免乙的误解,那只好改变以上语句这样说,“论清浊程度,3号油比2号油‘清’”,或者说“3号油比2号油‘清澈’”。

如果按1954年出版的《四角号码字典》的注音,‘清’读为‘cing,‘轻’读为‘king’在甲说“3号油比2号油‘清’”时,乙是不会误解的。

讲汉语的大多数人口音中都有‘积 zi)’‘漆(ci)’‘(西si)’,他们不会把“拥挤”,说成“拥几”,把“青年”说成“轻年”,把“洗衣”说成“喜衣”的。

《新华字典》把‘积 zi)’‘漆(ci)’‘(西si)’三个声母所属的语音词,全都分别合到“J”、“Q”、“X”声母里了,强行消掉了‘积 zi)’‘漆(ci)’‘(西si)’三个声母,与“入”声的自然演变完全不同。结果造成了成倍的同音异意词,增加了无数的废话。在用电脑上用拼音输入法时,大批的同音字使打字速度提不上去。把汉语经过几千年才积累形成的‘积 zi)’‘漆(ci)’‘(西si)’三个声母强行消掉,就像愚昧地消灭三个“物种”一样,带来连锁危害。这完全违背了语言无限扩展的规律,不是改进,而是改退。

二、用现有的单音词,用两个词的词义联合,产生一个新的词义,以表示一个新的事物。这种新词称为“二词合义词”。用这种方法,可以建立“三词合义词”,“四词合义词”等等。这种方法,我们可以叫做“语意合成词”法。

这第二种方法建立的新词,也是多音的,虽与多音节语言的多音节词相似,但有本质的区别。多音节词语言的多音节词是以音节表意的,而单音词语言的合义词是以义生义的。

除以上方法外,人们还采用增加音素、增加音调和改进组词、组句规则等,来扩展音域和词意。

一种语言的音素个数是比较稳定的,一般不易增减。但是,由于新事物是不断地增加的,到一定数量后,同音异义词过多,采用一切区别法都会出现误解了,即现有的音素就不能适应需要了,这时就逼着人们采取增加因素来摆脱困境了。另一种情况是在两种语言在互相融合时,吸取外来语言导致音素的增加。这是符合语言无限扩展的规律的。语音无限扩展包括音素(声母、韵母)、声调、语意、语法四点。事实证明,社会发展越先进的民族,他的音素也越多,这是他们的新事物比别人的多,需要表达的词汇多促使的。语言必须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否则,就给人们造成信息交流上的困难。社会无限地发展,语言也是无限发展的。这一规律,谁也阻止不了,只能顺应才能对人们有利,违反了,就出现危害。

由于在“单音词的语言”中,“音、意”不是一一对应的,人们对每个单词,既要记住其语音,又要记住其语意,所以就增加了对语音、语意的记忆难度。人们使用同音联想记忆法,在同音词数量相对较少时,可以使记忆难度降低。但是随着新词的增多,使得同音异意词增多,当同音异意词达到很多,超过了一般人的记忆能力后,记忆难度就随字数的增加而增加了,这相对于“音、意一一对应”的多音节词的语言来说,是单音节语言的后来在发展中出现的缺点。不过,当文字出现以后,这个缺点得到了较大的克服。

以单音词为基础的语言,为了适应新词不断增加的需要,不断进行改进,促使了单音词语言的发展,使单音词语言的功能不断趋于完善,不断向简单易学,表意丰富的方向发展。现阶段的单音词语言,大多数都具备了前面所说的4点特性了。但是,单音词语言同多音词语言相比,还具有下列有点:

1. 言语精简,使人理解快,对话效率高。

2. 容易学会,词音相同的有语音联想提示作用,便于记忆。

3. 与文字联系起来后,可以使文字精练,文少意多。

4. 便于组建双音新词或多音新词,使新词可以无限增加,达到适应无限事物的要求。

5. 使语法几乎没有,组词、组句十分简单灵活,语意表达十分简便。

这些优点是多音词语言转变为单音词语言的主要原因。

到此,我们可以把单音词的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综述如下:

单音节-----多音节------少音节------单音节;

语音单载------语音多载;

音素逐渐增多。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多音节词语言和单音词语言,它们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过程都是相同的,目前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单音词语言是在多音词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不是同多音词语言类并行的语言类。现有的多音词语言正处在从多音词语言向单音词语言转变的过程中;而单音词的语言已经完成了这一转变。

人们为什么要把多音节词语言转变为单音词语言呢?因为单音词语言比多音节词语言具有如下的优点:由于以单音词为基础,使得语法十分简单,组词、造句十分灵活方便,语言变得十分简练。用单音词又可以二次造词,成为扩展词汇的重要方式。而且不论新单词怎么增加,都不会引起表达语义的速度变慢。更主要的原因是单音词语言比多音节词语言容易学会。因此可以说,单音词语言比多音词语言完善、高级和先进。

文字的产生(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是什么意思 拼音输入法 信息交流 社会发展 逻辑思维 语言 文字 原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7 1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