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lzzys5212
1610 1

马克思经济学叙述方法和研究方法的现代解读(七)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等待验证会员

初中生

66%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110 点
帖子
9
精华
0
在线时间
2 小时
注册时间
2012-3-19
最后登录
2016-9-18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第三、以理论符合事实为准则和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检验、批判地综合检验、预测检验的有序结构——理论检验的科学方法

这里所要讨论的理论检验是研究方法的内容,如果用爱因斯坦的话来说,仅指“外部的证实”,不包括“内部的完备”——当然,对完整的科学活动来说,“内部的完备”的要求也是重要的,但这是属于叙述方法的内容。

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哲学家认识到;发现与证明是相互交错和渗透的认识过程。…发现过程包含着证明的因素”[27](P4)。诚然,科学哲学所说的“科学证明”不排除“内部的完备”,但包括“外部的证实”则是肯定的。由此,应当认为,理论检验贯穿科学研究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研究(发现)过程中的检验——简称“前验”、理论构造过程中的检验——简称“中验”和理论构造完成后的检验——简称“后验”。然而,必须指出,科学哲学的上述观点并没有成为学界理论检验的实践。据资料,学界实践的理论检验仅限于预测检验,即“理论基本原理通过辅助性假设导出的推论被看作是预言,预言接受检验,同时也就是检验理论。”[22](P123)显然,这是一种后验。可见,学界理论检验的实践是不完全的。那么,原因何在?笔者以为,原因在于学界关于科学研究工具认识上的局限,即认为科学研究的工具只是思维。因此,对他们来说,研究方法只有公理法,科学研究成果只是公理体系;诚然,公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也是理论证明的过程,但这种证明只是逻辑证明,与“外部的证实”无关。于是,以“外部的证实”为特征的理论检验只能是后验。

应当指出,马克思对研究对象的方法有大量的论述,但是,对理论检验方法,除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40](P16)(下称“实践检验”)的观点外,少有论述⑥。尽管如此,但是,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却有大量的极其严格的理论检验工作。首先,前面说到,马克思研究材料是通过材料把握事实,因而本质上是研究客观对象,研究材料只是研究客观对象的途径和手段;因此,从另一角度说,这也是用事实来检验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且,这种检验显然就是前验。其次,前面在讨论叙述方法时谈到,马克思经济学叙述方法的系统结构与公理法系统结构相比,前者比后者多了一个工具生成分系统,且,工具生成分系统所生成的分析工具是类似于物理实验那样的事实分析操作;显然,事实分析操作也是理论与事实相符的检验操作,且,这是理论构造过程中的检验亦即中验。再者,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科学态度时说:“这种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使他在自己对自己的结论在形式和内容上尚未满意之前,在自己尚未确信已经没有一本书他未曾读过,没有一个反对意见未被他考虑过,每一个问题他都完全解释清楚之前,决不以系统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结论。”[39](P412-413)显然,这是理论构造完成后的检验亦即后验。总之,马克思经济学的理论检验包括前验、中验和后验,是真正贯穿科学研究全程的检验。由此可见,上世纪60年代以后科学哲学关于理论检验的研究成果,100多年前的马克思就已经成功实践——这再一次表明,马克思经济学方法不仅超越了他那个时代,而且超越了当代。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检验方法呢?综合考虑,其理论检验方法可以概括为:以理论符合事实为准则和由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检验、批判地综合检验、预测检验这三种具体检验的有序结构。这一概括突出了两个显著特征:其一,坚持以理论符合事实为准则;其二,以再现“现实的运动”为目的和以“两条道路”认知规律为指导的若干方法所构成的有序结构。下面,以这两个特征为线索,对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检验方法的内容进行深入讨论。

首先,第一个特征。彭加勒说:“科学是用事实建立起来的,正如房子是用石块建筑起来的。” [34](P109)由此可见,理论检验必须坚持理论符合事实这一准则,不仅仅是马克思的认识,而且是学界的普遍认识,因此,仅仅从认识上说,这并不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检验方法的特征。但是,认识到是一回事,真正做到则是另一回事。如前所述,在传统的经验主义或归纳主义来说,事实等价于经验,因此,他们不可能坚持理论符合事实的准则;后来,学界虽然知道经验并不等于事实,但是,他们并没有找到经验通往事实的桥梁,因而严格地说他们并不知道事实为何物(不能区分经验和事实),因此也就不可能真正坚持理论符合事实的准则。然而,本文前面证明,马克思发现了“两条道路”的认知规律,由此真正建立了经验通往事实的桥梁;马克思研究材料具备两个前提和实施了四个具体步骤,这本身既是研究过程,同时也是理论检验过程。由此证明,只有马克思才真正坚持了理论符合事实的准则。

其次,第二个特征。这里的要害在于“有序结构”。所谓“有序结构”,不仅指由若干方法所构成的整体(如果仅仅如此,那么只用“结构”一词就够了),而且还指若干方法所构成的整体对应着理论研究的目的和隐含着科学研究的规律(这是“有序”一词的内涵)。“有序结构”的前一个意义是明白的,用不着解释;需要说明的是后一个意义。显然,后一个意义也可区分为两个要点,下面分别讨论。

先说若干方法所构成的整体对应着理论研究的目的。理论检验不能“归结为理论与经验事实的简单对照”[22](P121),而且与科学研究的目的相关。也就是说,科学研究的目的应当是理论检验亦即理论评价的一个标准。显然,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再现“现实的运动”;而“现实的运动”显然可以划分为:历史、现状和将来。于是,要将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目的作为理论检验的一个标准,那么,其方法就应当有对再现“现实的运动”所涉及的历史的检验(下称“历史检验”)、对再现“现实的运动”所涉及的现状的检验(下称“现状检验”)和对再现“现实的运动”关于将来的推论的检验(下称“预测检验”)。然而,大致来说,逻辑和历史相一致的检验对应着历史检验,批判地综合检验对应着现状检验。于是,三种检验所构成的整体,对应着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目的。在此说明,上述三种检验,第一种和第三种是清楚明白的,用不着解释;需要解释的只是第二种,即为什么说批判地综合检验对应着现状检验?关于此,后面将有说明。

再说若干方法所构成的整体隐含着科学研究的规律。所谓科学研究的规律,也就是认知对象的规律。显然,在马克思来说,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现实的运动”,因此,以认知对象的规律为指导的理论检验方法应当包括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检验和预测检验,这是学界能够理解的,用不着更多解释。问题在于批判地综合检验与认知对象规律的关系。为此,需要谈到马克思主义关于意识与存在的关系原理和马克思揭示的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恩格斯说:“一切观念都来自经验,都是现实的反映——正确的或歪曲的反映。”[41](P661)这里的关键是理解“歪曲的反映”,因为批判地综合所指向的材料往往都是学者们“歪曲的反映”。一般的,科学家从事科研活动是虔诚的,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陷入“歪曲的反映”呢?原因隐含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中。如前所述,马克思揭示,“表象”或“抽象”与“具体”的关系是多对一的,这表明人们观察客观对象(获得表象的操作)存在多个视角;且,人们从某一视角获得关于客体的表象,但不一定清楚地知道获得该表象所依赖的“某一视角”(例如,获得“象是柱子”表象的盲人,肯定不知道它所摸到的只是象脚,否则也就不会得出“象是柱子”的错误认识)。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学者们通过观察或实验所获得的感觉千真万确,但是,由此得出的认识却可能错误(因为可能错误地建立感觉与获得感觉的视角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情况,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存在;只不过,因为社会科学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存在一些自然科学所没有的特殊情况。第一,社会被分化为利益对立的阶级,因而对同一社会现状,由不同阶级生活实践会有完全不同甚至相反的感受——这也是不同视角,是一种特殊的即自然科学所没有的视角;但是,描述这种感受的学者往往不清楚地认识到他的阶级局限,以为他感受的就是完整的社会生活(此种情况与盲人摸象类似)。第二,社会生活(社会科学对象)本身就存在“倒现”(异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写道:“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它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象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现着的,那末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象在眼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物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30](P29-30)这就是说,社会科学的材料更有可能陷入错误。正因为此,马克思提出经济学研究“必须充分占有材料”,包括不放过任何“一本书”和任何“一个反对意见”——因为这些材料从不同视角反映着客观对象;然而,对这些材料又必须进行批判地综合检验,因为上述原因,这些材料的认识有可能错误,只有经过批判地综合检验,才能把“材料的生命…观念地反映出来”,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说到这里,有必要回到前面,说明为什么说批判地综合检验对应着现状检验。显然,社会生活就是再现“现实的运动”所涉及的现状,学者们从各个不同视角观察社会生活所形成的材料是对现状的认识,其中既有事实也可能有错误认识,因此必须通过批判地综合检验。可见,大致说来,批判地综合检验对应着现状检验。

说到这里,有一个问题提出来讨论。近年来,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研究中,学界有所谓两类“反常现象”[42]。显然。两类“反常现象”的实质是质疑马克思经济学对当代市场经济(包括西方市场经济和中国市场经济)现象的解释能力;就理论检验来说,这涉及到预测检验,因此,我们有必要讨论。毋庸讳言,马克思经济学对当代市场经济现象的直接解释力的确不强,但是,这无损于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性和现实性。拙文《马克思经济学范式探析》证明,以历史唯物论为哲学方法论,可以探索马克思主义物理范式经济学和马克思主义生物范式经济学;物理范式经济学的特征是透过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曲折过程,从中抽象出直线型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向,而生物范式经济学的特征则是追踪经济社会发展路径;马克思本人完成的经济学总体上属于马克思主义物理范式经济学。因此,马克思经济学所能作出(和实际作出)的预言,只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预言,而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性预言。显然,当代市场经济现象属于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现象。如果硬要用属于发展路径的当代市场经济现象来检验马克思经济学的解释能力,那等于是要公鸡下蛋、母鸡打鸣,这是不公平的。由此可知,两类“反常现象”并不表明马克思经济学有错误,只能说明学界对马克思经济学性质的理解不正确。当然,明确的方向对找到准确的路径有重要指导作用,因此,运用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原则上也可以解释当代市场经济现象,但是,那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这相当于将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理论原理与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曲折过程相结合),而不是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直接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 研究方法 叙述方法 马克思 经济学 经济学 现代 马克思

沙发
xuguw 发表于 2015-11-17 11:58:11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保卫资本论》的微博_微博
http://weibo.com/1496263003/profile?topnav=1&wvr=6

国学马克思主义吧_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9%FA%D1%A7%C2%ED%BF%CB%CB%BC%D6%F7%D2%E5&fr=home



《保卫资本论》在线阅读和讨论交流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75408-1-1.html

【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rar_微盘下载

http://weibo.com/u/1496263003?from=feed&loc=nickname&is_all=1
回家回历史回中国!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5-11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