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如此,进攻开始很顺利。俄国人完全没有防备,也许是因为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使自己相信竟会发生如此不可思议的事情,因为苏军从9月10日以后就得到了伦敦方面根据其破译的关于希特勒消灭中部俄军的“伟大计划”的情报,并且发出了大量警告。然而,随之而来的苏军溃败也是由于他们一连串的调兵不力,加上大量装备的损失。向防御部队发布的停止所有地区性进攻,转入就地防守的命令,等于是面对像德国三个装甲军将领们这样的运动战大师,给这些部队开了一个自杀性的药方。德军的14个装甲师和8个摩步师向俄军的侧翼运动实施包围。红军把坦克部队重新改编成步兵支援旅,基本上取消了装甲军或装甲师的建制,这也帮了德军的大忙。然而,在仓促应战中,红军也不能有更多的作为。许多工厂被占领,剩下正在东迂的工厂又受到威胁,从而严重地减少了所有装备的生产,使苏军只能维持屈指可数的机械化部队。这些苦果都是源于斯大林开始所犯的清洗军官这一根本性错误。所有这些都表明过份集权内在的必然危险性。一个人由于害怕与他人分享权力或没能力与他人分享权力而独揽一切所造成的过份集权,是发挥主动性的大敌。
当双方在物质资源方面都已达到了极限,当俄国非常需要一个停顿时期来重建其统治体系,重新组织其虽受重创但却在打胜仗的部队,斯大林却提出在1月实施全线大反击。这是与代表新一代指挥官的朱可夫的建议相悖的,但却得到了老派的指挥官和政委们的支持。而正是他们这些人的无能,在某种程度上还有他们对斯大林的谄媚,加重了1941年俄军的败北。斯人林设想立即对已经动摇的德军实施打击,有效地阻止其恢复元气,从而制止德军在春季重新发动攻势。朱可夫冒险对此提出异议,理由是火炮和坦克太少,不足以打败尽管遭受挫折但仍有相当战斗力的敌人。
斯大林还是自行其事了。他把训练、装备和支援都严重不足的大批步兵鲁莽地投入进攻,而敌人则顽强地予以反击,并给苏军造成惨重损失。被抛到了气温在零度以下的野外,除了最坚强和最具献身精神的军人之外,所有人的耐力和士气都丧失殆尽,炮火终于给吃掉了。在3月初攻势之前,在无疑收复了大片失地之后,斯大林得到的战果正好和自己预计的相反。恣意投入大量人力,作为武器装备不足的补充,结果使初级军官和士兵不可避免地犯战术性错误。大量的失误助长了各级的无能。除了德军的有力抵抗之外,苏军还因自己众所周知的火力不足、后勤保障不济而蒙受损失,使其没有足够的力量攻克敌人的防御,没有足够的耐力去扩大已经取得的战果。由于没有攻占控制供给干线的要点,插入德军防线实际上等于把部队置于严寒折磨和敌军炮火打击之下,实际上成了在毫无隐蔽的地形上遭受德军准确反击的序幕。德军使用最少的力量成功地利用了俄国人的慷慨,同时又保存自己的实力。红军实际上已经被削弱到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无力抵挡气候转好时经过休整后的德军的分割进攻。
这里大量引用了战史似乎并无必要,应该一般的人都会有所了解。
现在我们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兵力的使用问题
德国陆军在1941年6月22日,其兵力分布如下: 38个师驻在西欧,12个师驻在挪威,1个师驻在丹麦,7个师驻在巴尔干,2个师驻在利比亚。在苏联投入兵力为步兵师118个,机械化师15个,装甲师19个,共计152个师。此外,约有16个芬兰师,15个罗马尼亚师,3-4个匈牙利师,3个意大利师。
其实那时美国还未参战,英国也很疲惫,忙于对付德国海军。因此根本不存在大规模登陆的可能性[即使在42年也没登陆的必要条件]。既然是要“以一次快速战役击溃苏联。”就应该是集合尽可能多的兵力于东线。根据占领区的情况,至少可以从挪威抽出5个师,从西欧抽出10个师,也并不会影响西线的安全。而将15个师投入东线无疑是具有相当意义的。
2,莫斯科的重要性
莫斯科和巴黎是完全不同的。莫斯科在铁路、公路和一切交通上,都是苏联的枢纽,莫斯科的占领意味着对苏联整体上的分割,在政治上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它又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区。所以占领莫斯科,不仅会对苏联人民造成重大的心理打击,同时全世界也会普遍认为苏联被打败,并极大的挫伤反抗者的胜利希望和打击敌人的精神力量。因此莫斯科作为苏联首都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应该优先攻取。
2,夺取莫斯科的可能性
首先说明侧翼问题,因为中央集团军群以最快速度攻击莫斯科,其侧翼是漫长的。当时由于北方的进展,苏联以列宁格勒为重点。因此北翼是相对安全的。苏联也没有力的机动集群威胁北翼。而南翼,虽然苏军数量众多,但是机动力不高,同时斯大林为了乌克兰的经济利益而要确保此地。有力的威胁也不大,正是因为苏联将重点放在了南方这一错误部署上,使得德军有了攻克莫斯科的可能。如果德军一开始就以莫斯科为目标,甚至削弱南北两牵制军群的力量,全力攻取莫斯科。是必胜无疑的。
3,对战争结局的影响
或许有人会认为莫斯科的失陷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是的,我们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莫斯科失去,将使苏联胜利的希望极其渺茫。我们也不认为可以41年就获得彻底的胜利,即使到了42年天气好转,德军无论向北或者向南以消除一翼之威胁时都将获得成功。即使苏联不出现政治情况,其继续反抗已无实际重大意义了。因为其主要的人力物力已经丧失,而这些亦是可以为德国所利用并增强其力量的。至于其他的可能情况已经不需要在这里讨论,因为稍有常识的人也能作出合理的推断。
如果德国在政策方针上的正确和对军事原则的重视。击败苏联是必然的。因此我们认为战争中的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战略上的错误是关键的。而且错误被敌人所抓住并利用,则结果是致命的。
故而,不以成王败寇来看待战争是对军事爱好者的最低要求。胜负是结局,战争并无必然法则,只是各个群体之间的较量,但是战争的艺术却是有规律可循的。
有人说,41年进攻苏联是最佳选择吗?我们认为,从结束法国之战后,以英国为重点是最佳的。而且全力对英国的战争至少是可以占领不列颠各岛。而英伦三岛的控制,希特勒就可以放手收拾其它国家。皇家海军也难脱厄运。也许在她建立德国垄断的欧洲合众国时,大不列颠帝国的主要利益均己落入德国的手中。不管怎样,美国总统肯定会支持肯尼迪大使的意见,从英撤出全部援助,以求得与一个洲际大国的某种协议。该国如果想解决苏俄的话,那恐怕就势不可挡了。退一步说即使美国硬要对德国作战,那时也绝不会象其所宣传的那样会有必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