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东方
12850 12

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推广有奖]

  • 0关注
  • 1粉丝

高中生

70%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06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256 点
帖子
46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2-24
最后登录
2005-3-31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生产一定的产品需要消耗劳动进而需要耗费必要的劳动时间。

如果一个社会生产三种产品A、B、C,并且相互交换这些产品,由此这些产品转化为商品(即用于交换的产品)。

一、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假定一个社会有劳动者R,Ra生产产品A,Rb生产产品B,Rc生产产品C。

1、社会平均直接消耗劳动时间

在一定生产期限T内,Ra投入劳动时间ta,Rb投入劳动时间tb,Rc投入劳动时间tc:

ta=∑tah (h=1,2,3,…,Ra)

tb=∑tbi (i=1,2,3,…,Rb)

tc=∑tcj (j=1,2,3,…,Rc)

tah—生产产品A的第h个劳动者在生产期限T内所消耗劳动时间。

tbi—生产产品B的第i个劳动者在生产期限T内所消耗劳动时间。

tcj—生产产品C的第j个劳动者在生产期限T内所消耗劳动时间。

Ra生产出产品Qa,Rb生产出产品Qb,Rc生产出产品Qc。

生产单位产品A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Ta,生产单位产品B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Tb,生产单位产品C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Tc:

Ta=ta/Qa=∑tah/Qa (h=1,2,3,…,Ra)

Tb=tb/Qb=∑tbi/Qb (i=1,2,3,…,Rb)

Tc=tc/Qc=∑tcj/Qc (j=1,2,3,…,Rc)

以上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没有考虑生产中间接消耗其他产品的劳动时间,由此是社会平均直接劳动消耗时间。

认识社会平均直接劳动消耗时间对于分析清楚问题是必要的。如果生产产品A、B、C的三个部门,各自在生产中并不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如生产A不消耗产品B和产品C(也不消耗产品A),只消耗自然资源和劳动,则这个社会平均直接劳动消耗时间就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2、社会平均完全劳动消耗时间

如果生产产品A、B、C的三个部门,各自在生产中会消耗一定的本部门的产品,也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如生产A要消耗一定数量的A、B或C。那么,生产产品A、B、C的三个部门就不仅仅直接消耗本部门的劳动,而且还要间接地消耗本部门及其他两个部门的劳动。由此生产其中产品对劳动的消耗就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对本部门劳动的直接消耗,另一部分是对本部门及其他两个部门的劳动的间接消耗。并可以归类为对本部门劳动的消耗(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和对其他两个部门的劳动的间接消耗。

生产A的间接劳动消耗时间da,生产B的间接劳动消耗时间db,生产C的间接劳动消耗时间dc:

da=daa+dab+dac

db=dba+dbb+dbc

dc=dca+dcb+dcc

daa—生产A对A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ab—生产A对B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ac—生产A对C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ba—生产B对A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bb—生产B对B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bc—生产B对C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ca—生产C对A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cb—生产C对B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dcc—生产C对C部门的间接消耗劳动时间。

生产A的完全劳动消耗时间taw,生产B的完全劳动消耗时间tbw,生产C的完全劳动消耗时间tcw:

taw=ta+da=(daa+dab+dac)+∑dah (h=1,2,3,…,Ra)

tbw=tb+db=(dba+dbb+dbc)+∑dbi (i=1,2,3,…,Rb)

tcw=tc+dc=(dca+dcb+dcc)+∑dcj (j=1,2,3,…,Rc)

可表示为:

taw=(daa+∑dah)+(dab+dac) (h=1,2,3,…,Ra)

tbw=(dbb+∑dbi )+ ( dba+dbc) (i=1,2,3,…,Rb)

tcw=(dcc+∑dcj)+(dca+dcb) (j=1,2,3,…,Rc)

等式右侧的前半部分是对本部门的劳动消耗(包括直接和间接),后半部分是对其他两个部门的劳动的间接消耗。

生产单位产品A的社会平均完全消耗劳动时间Taw,生产单位产品B的社会平均完全消耗劳动时间Tbw,生产单位产品C的社会平均完全消耗劳动时间Tcw:

Taw=taw/Qa

Tbw=tbw/Qb

Tcw=tcw/Qc

在上述的计算公式中,不同生产部门的劳动时间是直接加总的。

由于生产一种产品不仅要消耗本部门的劳动,而且通过物资材料的消耗等还要间接消耗其他部门的劳动。这样以来生产一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就并不仅仅是对本部门的同一种劳动的消耗,而且是对不同部门的多种劳动的直接和间接消耗。

问题还在于即是生产同一种产品的直接劳动消耗中,其实也是不同工种和技术专业的劳动者的劳动的消耗。

所以在这里不是企图争论何种劳动效率更高的问题,而是对它们不加区别地进行加总并平均所得到的结果。

这种社会平均完全消耗劳动时间可以提供出一种比较准确的生产某种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消耗的数量。那种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消耗多,那种产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消耗少,可以从社会平均完全消耗劳动时间上给出来一个基本答案。

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社会总劳动时间

生产所有的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为社会总劳动时间。

将生产三种(或各种)产品A、B、C的完全消耗劳动时间加总可得社会产品所消耗的总劳动时间Tz。

Tz=taw+tbw+tcw

2、生产中劳动时间的必要性

如果某种劳动时间不是必要的,那么其投入到生产之中干什么,如果是完全不要的,也就等于是绝对的浪费。正因为其必要才会投入到生产之中,由此一切劳动时间对于出生产产品而言都是必要的。

3、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时间的社会必要性

一定的产品已经生产出来,如果直接用于满足自己的生产生活需要,就仅仅是对自己是必要的,并非对社会其他成员是必要的。

对于商品生产而言,一定的劳动生产时间是否成为社会必要劳动,还要取决于其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对社会是必要的,由此,并非所有的劳动时间都是商品生产进而商品的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劳动。只有提供给社会的劳动才可以成为社会必要劳动。

这样就把一部分仅仅直接用于满足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劳动排除到社会必要劳动之外了。

当然,直接用于满足自己需要的那部分劳动由于其不需要经过交换就已经实现了其所满足的对象,由此从整个社会来看,其也是一个社会必要劳动的组成部分,不过是性质不同的一部分社会劳动而已。

由此可见一定的劳动时间要从私人劳动向社会劳动进行转化,使得社会承认和接受这些劳动,进而转化为社会所需的劳动。

如果一部分人所生产的商品不能被社会所接受,由此不能转化为社会产品,那么这部分劳动对于他人来说就不是社会必要劳动。不等于说对于生产者自己不是社会必要劳动。

4、社会总劳动时间中的三个组成部分

在社会总劳动时间中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直接用于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用于满足社会需要的并成为社会必要劳动和既没有满足自己需要也没有满足社会需要的劳动(一种纯粹的浪费和劳动损失)。

不论劳动效率的高低,只要其符合社会需要并实际满足了社会再生产的劳动都属于社会必要劳动。

5、一定的劳动时间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转化

当一定的劳动形成社会必要劳动,则除了其成为社会必要劳动的一个构成部分之外,其依然要同其他社会必要劳动进行劳动时间的比较和转化。也就是说不仅要成为社会必要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要成为一部分社会不要劳动时间。

这样以来就迫切需要有一个统一计量社会必要劳动的时间尺度,这个尺度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其必须是同一的和等一的一种计量尺度。

也就是说必须将所有的社会必要劳动的各自的劳动时间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其才能按照这个同一的社会劳动时间尺度得到计量。

在商品社会中,历史自然地产生出了货币这种特殊商品,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承担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所有的商品都要通过货币来计量并转化为一定数量的货币与其对应。

尽管如此,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并非就是绝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准绳。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其实也是对各个部门的劳动时间的一种综合的完全消耗,由此并非是对单纯的一种劳动时间消耗。

生产货币的完全消耗劳动时间是可以计量和计算的(当然实际会比较困难,理论上是进行抽象分析的)。

如果一部分商品烂掉了,那么生产这部分商品所消耗的劳动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之前就报废或损失掉了。由此其变成了一种社会不必要劳动,进而成为社会不必要的劳动时间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正常的运输、储藏中会损耗掉一部分劳动,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种劳动损耗应当依然是社会必要劳动的组成部分,没有这种正常的损耗,这些商品就无法达到目的地,从而无法满足社会需要。所以这是一定的劳动时间向最终的社会有效劳动时间冲刺的过程中的不断损耗的过程,当然会发生折减。

必须注意到一定的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即便其已经被购买走了,但是其到了卖主手中之后,照样有可能会形成损失从而变成为社会不必要劳动时间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并非卖得出去的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都会完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由此并不能仅仅以是否买得出去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还要看一定的劳动是否最终满足了社会的实际需要。交换不过是满足这种社会需要的一个中间环节而已。

这样以来,社会必要劳动进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变成了一种社会再生产的循环链条,其是动态地发生和变化的。这个时刻上表现为属于社会必要的劳动,到那个时刻就变成了社会不必要的劳动了。所以一定的劳动时间要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仅要具有暂时的性质而且还要具有恒定的社会再生产所必要的性质。

6、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度量

前面已经指出可以用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作为衡量各种其他商品的社会比较劳动时间的一个标准或尺度,使得所有的其他商品的劳动时间都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为生产货币的这种类型的劳动时间。

简单地说,可以把一个社会的生产所消耗的劳动时间都看成为生产各种产品或商品及货币的不同种类的劳动时间,这样以来,社会要求所有的劳动时间都折合为一种同一的劳动时间,结果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就成为一个社会所接受的基本标准的同一的劳动时间的尺度。

但是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并非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唯一尺度标准,其不过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

当货币从贵金属转化为纸币之后,生产纸币的劳动时间不再能够成为衡量其他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尺度和标准了,因为他们之间不再具有实际的消耗的劳动时间的比较的意义。没有什么可比性了。一方是实实在在的大量的劳动消耗,另一方则是虚拟的劳动量的消耗,而实际仅仅消耗很小数量的劳动,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由此可见,生产货币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个表现形式,并非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和尺度。任何一种商品,只要把其作为一个参照标准,那么整个商品的交换体系都可以用其进行折算而大致计算出来整个社会的商品相当与该中商品的当量。

那么是否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没有任何可以捉摸的实际标准和尺度了呢。一个是社会总劳动时间,这个总劳动时间是人们所消耗的实实在在的社会劳动时间。这种社会劳动时间的总量是客观的,是不容否定的。是一个社会中一定的劳动者人数所共同提供的劳动时间构成的。扣除直接损失和浪费的劳动时间,就基本构成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如果社会总劳动时间(包括直接和间接消耗)为2000万小时,假如不必要的劳动时间为120万小时,则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为1880万小时。如果其中有280万小时是直接满足劳动生产着自己需要的劳动(如很多家务劳动就属于这个部分),那么剩下的1600万小时的劳动就是提供给社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货币的符号化的结果,不是消灭了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是消灭了货币本身不能成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度量的唯一尺度的属性和表像而已。

整个社会中人们为社会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基本就是1600万小时。那么,各个部门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时间并不能按照他们实际消耗的劳动时间直接折算为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部门的劳动时间要经过相互比较、竞争和交换来进行折算。也就是要通过社会的迂回过程来实现个别劳动实现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转化。

这样的结果是所有部门的劳动时间都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折算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由此,如果把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看成一个总体并令其为1,那么,所有的各个部门的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时间就只能在这个1中占据一个百分比而已。没有任何一个部门或企业的劳动时间可以超过或达到100%,进而不能大于1。

实际的劳动比较及交换关系就是动态地进行的,不仅随着商品产量及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且随着竞争的态势的变化而变化,还随着自然资源的状态以及气候条件而发生变化。

把为社会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量1600万小时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总体为1的关系看清楚了,那么,不同的劳动转化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关系也就大致明白了。

如果三个生产部门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分别占社会总体必要劳动的百分比是:

生产部门A占40%,生产部门B占25%,生产部门C占35%,则,它们相当于各自为这个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1600万小时各提供了,640万小时,400万小时,560万小时。

由于1600万小时是采取直接加总的方式计算出来的,由此,这样的分析就出现了一个部门实际提供给的社会的劳动时间的直接加总量与经过比例折合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发生矛盾。

所以,完全可以以任何一种商品所耗费的时间作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一种表现形式。比如,如果生产A的部门实际提供给社会的劳动劳动时间是600,那么全部换算为用生产A的劳动时间计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成为1500万小时生产A的当量劳动时间。其余类推。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问题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一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总量,另一方面则是一种衡量社会劳动时间的尺度,再一方面就是不同劳动时间之间的转化比例关系。

如果一部分劳动者的劳动时间当其不能转化为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那么其就会选择那种可以转化为更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劳动生产。也就是说人们总是力图使得自己的劳动时间可以转化成为更多的相当于他人的社会劳动时间。

当一个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者,其劳动时间不能有效地转化为一定数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比如其平均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800小时只能转化为其他部门的社会总平均劳动时间1小时,那么,这个劳动生产部门必然会走向灭亡。

对于中国而言,这种趋势正在发生,这就是农业生产部门中的劳动时间有着正在加速走向灭亡的基本趋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时间 必要劳动 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

沙发
hhj 发表于 2005-3-22 19:1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中的“必要”是非常关键的,你的产品耗费必须在“必要”范围内,才能得到补偿,否则所耗费的成本就会导致亏损。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水平越高,那么对于每个生产者来说都是一个宽松的条件,相反,如果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水平很低,那么对于每个生产者来说,都将形成一个严峻的局面。而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由社会上所有生产者的成本耗费(包括劳动耗费)综合平均而形成的。

但是要使这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起作用,就必须要形成“市场共同体”,即类似的产品在同一个市场上出售。如果市场不同,那么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将会失效。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藤椅
东方 发表于 2005-3-23 02:55: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hhj(黄焕金):

我早就指出过(在别的地方),你的“成本耗费(包括劳动耗费)”进而“代价论”,是一种同义反复的谬论,靠这样论述方式,是弄不清楚任何问题的。

简单地说,人们生存需要耗费各种资源,由此生产出了人,而后耗费更多的资源,直到把所有的资源都消耗完毕为止,人类停止延续,最终灭亡。

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改变这种必然灭亡的命运呢,你认为最终人的劳动耗费趋向于零。

其实,劳动与人俱生,与人俱灭。只要仍然存在着人类劳动就不可避免地会持续发生下去。

而能够改变人们将资源耗尽的途径就是投入更多的劳动,从劳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对宇宙无穷无尽的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没有其他可以避免人类消亡的途径,人们自己只有劳动这点能奈,其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世界的状态。

在人类仍然处在主要仅仅依然是谋生的状态下,人们为了生存而必须被迫劳动,除非放弃生存。由此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就相对较少,而谋得最基本的生存资料所要耗费的时间相对较多。

当这个条件逐步被改变之后,那么,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自由劳动和自由创造才变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生产力。所以并非是人们的劳动时间会逐渐绝对趋向于零,而是那种依然统治着人类的迫于生存需要而不得不支出的强制性劳动的时间会逐步减少而已。

如果劳动停止了,那么人们任何创造性的活动也将随之结束,从而离自己的灭亡也就不远了。

人类什么样的活动在改变进而改造者世界,最主要的就是劳动,其他不过是一些附属的内容而已。如果人们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和人类社会自身,那么,人们的生活总会随着自然条件的转化而倾向于依靠自己的生命结构所具有的抵抗来来承受,进而与其他很多趋向绝迹的物种没有任何两样,不过是最后挣扎两下就拜拜了而已。

使用道具

板凳
hhj 发表于 2005-3-23 07:0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东方在2005-3-23 2:55:59的发言:

hhj(黄焕金):

我早就指出过(在别的地方),你的“成本耗费(包括劳动耗费)”进而“代价论”,是一种同义反复的谬论,靠这样论述方式,是弄不清楚任何问题的。

简单地说,人们生存需要耗费各种资源,由此生产出了人,而后耗费更多的资源,直到把所有的资源都消耗完毕为止,人类停止延续,最终灭亡。

那么,是什么东西可以改变这种必然灭亡的命运呢,你认为最终人的劳动耗费趋向于零。

其实,劳动与人俱生,与人俱灭。只要仍然存在着人类劳动就不可避免地会持续发生下去。

而能够改变人们将资源耗尽的途径就是投入更多的劳动,从劳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对宇宙无穷无尽的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没有其他可以避免人类消亡的途径,人们自己只有劳动这点能奈,其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世界的状态。

是吗?成本耗费与代价论如何“同义反复”法?我在你下文中没有看出这种同义反复性。

实际上,在我们平常的生活环境中,“劳动耗费趋等于零”经常发生,而我决不象你那样地理解这种劳动耗费趋等于零的情况,认为劳动耗费将来有一天完全整体地终止,从而人类灭亡,劳动终止决不等于人类灭亡。我认为,对于某种人类所需要的物品来说,人类为获得它所需要耗费的劳动代价必然会越来越低,直至近乎零。这体现在我们能够以一天的劳动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物品。过去我们干一年的收入只获得一台电视机,而现在呢?我们只用15天的劳动就可获得性能更好的电视机。这就体现了我这里所说的规律性。

至于这个宇宙是否能够承受得起人类的劳动及人类的生存,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也是我们目前的能力所难以回答的。如果将来的科技能够使我们利用到宇宙中某个巨大黑洞的能量,那么,人类无论如何劳动,无论如何生活,都不会使资源耗尽的。不是吗?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报纸
hhj 发表于 2005-3-23 07:0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东方在2005-3-23 2:55:59的发言:

而能够改变人们将资源耗尽的途径就是投入更多的劳动,从劳动生产中获得更多的对宇宙无穷无尽的资源的开发、保护和利用。没有其他可以避免人类消亡的途径,人们自己只有劳动这点能奈,其他什么也改变不了世界的状态。

不要小看“人类劳动”这点能耐,它可是“点石成金”的。并且你在这里犯了一个错误:将劳动的质与劳动的量混淆不分。不错,我们需要劳动,这是质的规定,但我们需要多少劳动量,这则是量的规定。相同的物品,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我们耗费劳动,但1万年前所耗费的劳动量显然与现在所耗费的劳动量具有天壤之别。而这种劳动量的发展趋势,正是我所说的“趋等于零”的规律性。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地板
东方 发表于 2005-3-23 14:4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算了吧,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要生产就必须耗费劳动,不耗费劳动就没有生产。生产的产品与劳动之间是一种对应关系。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生产出的产品更多,如果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则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仅需要耗费较少的劳动时间。

由此以来,人们总是力图用同样多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而耗费较少的劳动时间。这就是一般称之为“最大最小”问题。

人们进行生产当然也需要消耗自然资源,由此人们也力图实现耗费较少的自然资源而获得较多的物质产品。但是,要改变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量,自然资源本身并不能做到,还是要靠人的劳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模糊地说“耗费成本”,由此自然就包含了用两种消耗劳动和自然资源的消耗来代替商品的劳动价值论企图。

这样,就会跟着说什么是商品的价值呢,商品的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耗费,这种成本耗费都包括什么呢,包括对劳动的耗费和对自然资源的耗费。当然这就难免堕落到商品价值的二元论之中。

假如某一天,人们过上了神仙一般的日子,要什么应有尽有,在一群神仙之外有一套完全自动生产的机器系统,甚至根本不用有人看管和料理,就会自动地根据这些神仙们的喜好和需要自动调节应当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并供给给谁。凡是神仙们想想得到的,自动生产系统全部都已经超前办好了,其如同乘坐着时光倒流的机器,早已预先埋伏在那里等着个大小神仙去享用。

那么这些大仙们还需要什么活动呢,唯一的活动就是消费,无穷无尽的消费和享乐。不需要生产了,而仅仅需要生活消费。但是这种消费也失去了任何实际的意义,因为既然已经成为神仙,其早已获得了长生不老的法宝。消费不消费并不解决生死的问题,也没有痛苦在这么它们。所谓的欢乐,变成了无尽的烦恼,怎么才能增加欢乐量呢,于是就变成了统治神仙领域的玉皇大帝最受折磨的一项难事。

必须禁止大仙们进行劳动和创造,否则就破坏了内在的规矩。由此也就不能保证你所为人们画得那张大饼继续成立。

使用道具

7
godness 发表于 2005-3-23 21:0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价值规律的问题在这儿

你的分析太复杂,听听我的意见:

关于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并最终与价值相符的例证存在错误。价值规律的表述:(我认为)商品的价格总是低于商品的价值。

个别劳动者若不能与资本结合,则生产某些商品的可能性为0,个别劳动时间视作无限。这样的个别劳动者总是存在的,因此,某商品的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总是趋于无限,同理,商品价值应当趋于无限大。

证明,艺术品的唯一性决定了任何人的再生产时间都有无限性,因此其价值量趋于无限。但是,作为商品必须要用于交换,价格若趋于∞,则意味着不能成交也无法成为商品。因此,商品的价格必须小于商品的价值。否则无法交换、商品不成为商品。比如不可再生艺术品具有成交价格。

价格并不围绕价值波动。商品的价格具有随意性,这正是交易的乐趣所在。不论什么商品,价格可以任意标注,只要能够成为商品,也就是说要成交。成交则必然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一种关系,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无关。这里要注意,馈赠实际上可以等同为0价格交换。取决于成交双方的意愿。因此,也应当列入商品。

作为普通消费者,有很多商品是根本不可能自己生产的,因此对异种劳动的时间估量成为交换的依据。例如:蒙古菜主要是牛羊肉,大块文章,非常油腻。汉时李陵戍边,就有“膻肉酪浆,以充饥渴”记载,所以饭后,都饮浓茶。富人们用普洱(云南洱海附近产的茶),最普通的而有代表性的是四川的茶砖,都是取其消脂肪助消化的功用。这种茶砖在四川,都是茶树的老叶,制茶砖时把它加温揉软,置放入模型内,压成紧实的砖形,水分干成茶砖。过去蒙古人和外地也很少交通,知识愚味,外省的投机商人贩卖茶叶去蒙古,每每欺骗当地人,有用一砖茶砖换一头牛羊的。真是黑了良心,利市百倍。

可见增长知识对公平交易有影响,可对异种劳动的估量更趋向准确。当然如果市场中有同类产品的竞争或参照,这一估量将更趋准确。引入竞争可避免消费者由于知识不足而产生损失。

价格与商品的使用价值有关,同一家商店,同样是腰带,名牌与非名牌的价格可以存在差异,其区别显然不在于系紧裤子的功能。如果消费者只出于系紧裤子的目的,则低价格者优先。那么,价格高的就没人要吗?当然不是。我们注意到,使用价值具有多样性。价格与使用价值有关。

使用道具

8
hhj 发表于 2005-3-24 06:59: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东方在2005-3-23 14:46:47的发言:

算了吧,怎么一点长进都没有。

要生产就必须耗费劳动,不耗费劳动就没有生产。生产的产品与劳动之间是一种对应关系。

劳动生产率提高可以生产出的产品更多,如果生产同样多的产品,则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仅需要耗费较少的劳动时间。

由此以来,人们总是力图用同样多的劳动时间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或者生产出同样多的产品而耗费较少的劳动时间。这就是一般称之为“最大最小”问题。

我仍然请你更深入地区分‘劳动的质’及‘劳动的量’问题,并且动态地看待“劳动耗费趋等于零”的规律性。“必须耗费劳动”的同时也我们看到,对于一个物品的生产来说,这种必须要耗费的劳动是越来越小了。这就就说明了它的规律性。

而我从来没有抽象空洞地说什么“耗费劳动”,而是说它耗费多少。因此尽管生产的产品与劳动之间必然存在质的对应,但在量上存在“最大最小”的规律性,却是无可怀疑的。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9
东方 发表于 2005-3-24 13:2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你即将看到生产单位数量(吨)的石油的劳动耗费会逐渐增多。如果不相信就再等2、30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使用道具

10
hhj 发表于 2005-3-25 18:47: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以下是引用东方在2005-3-24 13:24:00的发言: 你即将看到生产单位数量(吨)的石油的劳动耗费会逐渐增多。如果不相信就再等2、30年,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如果我们生活所需的物品单位成本耗费不减少,我们的生活水平又如何提高?只要你承认我们的生活水平在提高,那么这就包含着这个规律性。

对于石油,我想说的是:如果石油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大,那么人类总会努力找到某种比较廉价的代替品,或者效用比较高的代替品。如果你不相信我们也可以等20-30年看看。

体现在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晦涩哲人;哲学经济逍遥谈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4-28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