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eyo111
2969 17

[转帖]:锻炼思维还是误人子弟? [推广有奖]

  • 0关注
  • 0粉丝

本科生

12%

还不是VIP/贵宾

-

威望
0
论坛币
2440 个
通用积分
0
学术水平
0 点
热心指数
0 点
信用等级
0 点
经验
-782 点
帖子
159
精华
0
在线时间
0 小时
注册时间
2006-12-2
最后登录
2017-6-6

+2 论坛币
k人 参与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一份

应届毕业生专属福利!

求职就业群
赵安豆老师微信:zhaoandou666

经管之家联合CDA

送您一个全额奖学金名额~ !

感谢您参与论坛问题回答

经管之家送您两个论坛币!

+2 论坛币
一年级小学生滔滔没想到,自己没做出来的一道作业题,会引起那么多“大人”的关注。

让滔滔发愁的这道题,是要求学生根据两则小笑话写成语。笑话一为《爸爸做作业》:“老师说:小明,讲真话,是你爸爸帮你做的作业吗?学生:不,是他独立完成的!”笑话二为《十减二》:“妈妈:十减二等于多少?儿子:不知道。妈妈:你真笨,比如说,今天我买了十个橘子,你拿走两个,结果呢?儿子:被我吃掉了。”

孩子犯愁,当家长的也不知所以,滔滔妈先后请教了20多个大学毕业的同事。“实事求是、童言无忌、答非所问、语出惊人、驴唇不对马嘴、哭笑不得、忍俊不禁……”大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无奈之下,滔滔妈将求助电话打到了当地报社。

无独有偶,沈先生也被小学一年级女儿的一道语文题难住了。这是道阅读理解题,题目叫《捡钻石的人》,原文大意为:一个人在夜里赶路,忽然有神灵在他身边说:蹲下去,捡一点东西放在袋子里。这人不敢违背,照做了。天亮后,他打开袋子,一看便惊呆了:神灵让他捡的竟然是钻石!——文后有两个问题,问题一:我们就如同故事中的什么人?这个神灵又是谁呢?问题二:我们怎样在天亮之前去捡更多的钻石?

“别说孩子,我看后都一头雾水!”沈先生把女儿的作业题挂在了网上,向网友求教。大家答什么的都有,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学生如同捡钻石的人,神灵比喻老师,钻石指知识。“我怀疑,一年级孩子能否有这个理解能力?能明白这样的寓意吗?”沈先生把女儿的这道题称作是“哥德巴赫猜想”式语文题。

“我家亲戚一年级小孩的考试题,不少人做不出来:66个3相乘,最后的个位数是几?”42岁的汪医生,自认念书时数学不错,对这道题琢磨了半天才找出答案,他感叹:“一年级的题,难度系数真高!”

还有一道非常经典的号称“难死你的小学题”: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5、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请说出这个规律。记者拿此题问众多人士,无一答上,又向一位重点中学教数学的校长请教,该校长想了半天,无语。答案,令所有人大跌眼镜:(1、3、7、8)注音都是一声;(2、4、6)是四声;(5、9)是三声。

“晕!绞尽脑汁分析其中的数学规律,谁能想到,考的却是拼音?”“做这样的题,对孩子的智力提升有益!”“这类难题、怪题、偏题,根本不应该在小学段出现!”记者调查发现,这类题在小学生作业题中并不占据主流,通常是以附加题或思考题的形式出现,而谈起对它们的看法,家长们反应并不一致。

分歧不仅存在于家长间。就所谓“哥德巴赫猜想”式语文题来说,有教师认为,这种类型的题在于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答案并不惟一,只是希望学生开动脑筋多做思考,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路途中,这类题是今后的方向。而曾发表过语文创新阅读专著的小学教师王廷波觉得“这样的题,一点意义都没有,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任何作用”,过于抽象的题,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反易误人子弟。

针对家长反映的部分数学难题,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刘艳平老师介绍,这些题其实都是较常见的奥数题,题目本身并没有多大问题,只是可能将原本适合高年级学生的题放到了低年级的作业中,有超标之嫌。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副教授李泽宇表示,“此类题如果不是必做题,只是以趣味题等形式出现,为了开发学生智力,倒也未尝不可”。

“这类题目的出现,有一个大的背景,即我国过去推行的是学答教育,出题时重视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但现代社会重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出题时也主张回归生活世界。”东北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邬志辉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题目的内容贴近生活,给予教师和学生的空间都很大,对好教师和思维活跃的学生无疑是个福音。

不过,邬志辉教授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不仅要考虑知识本身的特点,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命题时首先要定位小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考虑大众学生的年龄特点,尤其是刚入小学一年级的小学生,应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为重,题目不易太难,避免一开始就造成学生厌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关键词:误人子弟 东北师范大学 哥德巴赫猜想 发散性思维 师范大学 思维 锻炼 误人子弟

沙发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07-6-13 16:51: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6个3相乘 用计算器解决. 发现,我的MATLAB 都给不出这个答案.

有三组数字,分别是(1、3、7、8);(2、4、6);(5、9),每组数字都因一个共同规律而归为一组 .

这个,整人啊.

不如去问学生,一个钟为什么响13下好了.

我不是斑竹.有问题不要找我.
此猫已死,有事烧纸。
论坛空间不加好友

使用道具

藤椅
znw_xi 发表于 2007-6-13 20:3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感觉同楼上。

在这些题面前我也是弱智。

教育钻进了这个死胡同里,很难有发展。

使用道具

板凳
kankeke 发表于 2007-6-13 20:44: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66个3相乘,要用到对数知识啊,是吗?

而(1、3、7、8);(2、4、6);(5、9)规律是什么,有知道的么?

使用道具

报纸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07-6-14 05:48: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楼上的,对于好象不行啊.高中的数学忘得差不多了.

估计可能我现在什么都用计算器或者MATLAB算,数学技巧退化的比较厉害.

无聊大概推了一下,最后的尾数应该是9,.要3^66分解成几个不同的3^X, 之后相乘,例如3^11. 之后大概这样找找规律就知道了。 还好不算太难.但是我想,1年级的孩子会算平方吗?他们有计算器吗? 会用MATLAB吗? 我也想了挺久才想到.各位有心人验证一下答案.好吗?

强烈建议把这题目推荐给剑桥的面试官门, 哈哈. 这倒题肯定整死不少面试者.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4 6:00:41编辑过]

我不是斑竹.有问题不要找我.
此猫已死,有事烧纸。
论坛空间不加好友

使用道具

地板
mafon 发表于 2007-6-14 06:52: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算了一下,尾数应该是9。

3的4次方等于81,有16个81相乘(即64个3相乘)尾数为1;最后再乘9(即2个3相乘),尾数应为9。

但小学一年级大约不会如此算的。还有其它方法么?

使用道具

7
sin96 发表于 2007-6-15 09:5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有时书读得越多,就越“呆”——思维有时出现定势。

“66个3相乘,最后的个位数是几?”只问的是个位数,犯不着想什么平方,n次方的。

3*3*3*3……*3=,其尾数就是3、9、7、1;3、9、7、1;……如此循环,规律就是每乘4 次重复一次。那么第65次乘3的尾数为3、第66次乘3尾数当然就是9了。

如果66个2相乘,尾数则为2、4、8、6则为一个循环节;……这类题目就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无数个相同数相乘尾数的规律。

使用道具

8
davidzcc1977 发表于 2007-6-15 11:20: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其实,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不是靠这些古怪的题目,而是应该给一个大家谁都没有答案的,让大家去自己收集资料,自己通过判断给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然后让大家交流总结,不要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找大家的合理所在,分析每个人的思维方法。

使用道具

9
xiaa 发表于 2007-6-15 11:53: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我觉得这些题目重在过程,而不是要去探究一个结果。

楼主文章中的家长也好、网友也好,看重的都是题目的结果,而不是去发现这个结果的过程——这其实也是对孩子的一种误倒。

其实这些题目,就过程而言,还是可以锻炼思维的,但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不太适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6-15 11:54:11编辑过]

使用道具

10
winston1986 发表于 2007-6-15 14:06:00 |只看作者 |坛友微信交流群

确实. 楼上的几位确实说得很对.

尤其是按照 SIN96所说,其实也是事实. 而且他提出的解法对于低年级学生也是可以理解.

对于数学读得多的人,其实往往会更加呆. 就像我.

不知道这里的斑竹意见是怎么样呢?

我不是斑竹.有问题不要找我.
此猫已死,有事烧纸。
论坛空间不加好友

使用道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微信群
加JingGuanBbs
拉您进交流群

京ICP备16021002-2号 京B2-2017066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2788号 论坛法律顾问:王进律师 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免责及隐私声明

GMT+8, 2024-6-14 12:15